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44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宗教禁忌谈Word文档格式.docx

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处于礼仪场合时,也便带上了礼仪禁忌性质。

礼仪禁忌看似小事,但在一定的场合,有时也事关重大。

遇到宗教礼仪禁忌时,人们对合理的礼仪要求,一般都自觉采取“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恰当作法。

当然,“随俗”、“随主”有一定的界限和分寸。

我以为,界限和分寸就是“平等友好、互相尊重”八个字,不及或过之,都不妥。

  这八个字,主客双方都应当做到。

碰到有人触犯自己遵守的宗教禁忌,是令人不愉快的事。

在这种场合,许多宗教界人士,能够区分无意触犯与有意挑衅的区别。

对于前者,他们以礼貌和蔼的态度,对当事人及时给予提醒、解释和劝止,效果很好。

有一次我参观一座圣母玛利亚教堂时,忘记脱帽,无意中触犯了礼仪禁忌。

陪同的神甫立即很客气地提醒我。

我立即脱帽,并诚恳表示歉意。

神甫安慰我说:

“没关系,您只顾说话,一时疏忽,我们不把这点儿事记在心上。

”提醒的结果是,双方都很满意。

另外,大多数宗教信徒都能够区分正常的、严肃的宗教学术研究与有意触犯宗教禁忌的言行。

他们欢迎、鼓励前者。

  我们从事文字创作和新闻出版工作的作家、编辑、记者和各级领导同志,应当努力学习并坚决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了解有关宗教禁忌的知识,牢牢树立尊重宗教禁忌的意识。

《礼记•曲礼》说: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今天,我们大多数同志迫切需要的,也正是这一点。

  佛教的禁忌

  中国佛教协会徐玉成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

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

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

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

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

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

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语言方面的善(禁忌):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识方面的善(禁忌):

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

一、饮食方面的禁忌。

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

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

“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

《楞严经》说:

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

所以佛教要求禁食。

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

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

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

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

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

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

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

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

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

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

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

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

不结婚,不蓄私财等。

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

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

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

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

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

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

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

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

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

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

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

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

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

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

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

正确的称呼是:

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

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

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

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

中国佛教的另外两个派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许多禁忌戒规。

本文在此暂不作详细介绍。

  道教的禁忌

  中国道教协会丁常云

  道教禁忌是在中国古代民间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

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

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

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

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

诸多秽不可入坛。

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

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

据《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仪•醮后诸忌第十三》,斋醮诸忌略有七条,即勿饮酒;

勿食五辛;

勿与别人同坐;

勿视死看生;

勿嗔怒;

勿悲哀;

勿见血。

此外,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

  道教在举行宗教活动时,不仅要有清静的醮坛,而且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

在行仪式之前,道士通常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

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

所以沐浴须在密室中进行,而且忌用不洁之水。

  道教祀神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

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

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

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

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

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

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

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

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泥之物。

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蕃石榴、芭乐、李子、单碗菜也都不能用于祭神。

  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

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就不可不忌。

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

忌戊日烧香;

忌双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

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

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

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

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门内部具有浓郁的神圣氛围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讲究,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道教服饰禁忌内容很多,主要包括:

忌秽亵法服;

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

忌衣服杂色;

忌衣饰华美、与俗无别;

忌法服借人等等。

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

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

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禁绝荤辛;

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礼仪。

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

拱手就是两手抱拳。

二是见了道士不得问寿。

即不得问道士的年龄。

三是烧香的礼仪。

各地道观习俗不同。

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

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

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他习俗。

四是叩首的礼仪。

重大的道教醮仪,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

如果入门问禁,入乡随俗,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

  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

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形仪,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

特别是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

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必须吃素,因此,在香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带放荤菜。

  以上所谈的禁忌,虽然并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内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

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伊斯兰教的禁忌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马贤

  伊斯兰教内涵甚为广泛,它在神学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各种禁忌是这些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否定方面。

今天,无论你走进世界哪个国家的穆斯林地区或家庭,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习惯和禁忌方面都有一致之处。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这里只谈谈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穆斯林来说也不例外。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限于如下四种东西:

自死物、溢流的血、猪肉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

《古兰经》除了在肉食方面提出了禁忌要求之外,它还要求教徒禁止饮酒、赌博、求签等等。

  伊斯兰教严禁吃自死物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自死之物一般是由于伤病中毒、衰老等原因而致死的,食后对人的健康不利;

二是因为动物不宰自死者,血未去,血液中往往残存有害物质,对人体不利。

但是,在所有的自死物中,鱼类是例外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好心人误以为凡是牛羊肉和鸡肉,穆斯林都是可以吃的。

殊不知,伊斯兰教禁食之物中还包括不以安拉名义宰杀的任何可食动物。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是生命的赋予者和掌握者。

因此,要求穆斯林在宰杀牛、羊、鸡等可食动物时,诵“以安拉之名”表示结束该动物的生命是奉安拉的名义进行的,不是出于仇恨该动物,也不是由于它弱小可欺。

这样宰杀的动物,其肉是合法可食的,是清洁的。

伊斯兰教禁食血液的原因是,动物的血液乃是“嗜欲之性”,也是污秽的物质,所以不可食用。

伊斯兰教之所以严禁信徒食用猪肉,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

《古兰经》说,猪肉是不洁的,这里的“不洁”不单是指卫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义上的不纯洁。

穆斯林从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卫生的角度,认为猪肉是不干净的。

然而,很多非穆斯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猪肉是干净的,可食的。

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解释和辩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伤害。

除了《古兰经》提出的四种肉类外,圣训中还规定了一些不可以食用的动物,主要包括猛禽猛兽和不反刍的畜类。

  伊斯兰教在肉食方面做出如上规定的同时,对植物性的食物没有任何禁忌。

但是伊斯兰教严禁饮酒,也禁止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

所以,一切有危害性及能麻醉人的植物或可食植物,如葡萄、大麦、小麦等一旦转化成能致醉的饮料,如酒一类的东西,就成为禁忌的对象。

同时,伊斯兰教还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

所以一切比酒更有害于人身体的麻醉品和毒品也都在严禁之列。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已成为信仰该教的各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

从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出发,我衷心希望这些禁忌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我认为,无论宗教禁忌或是民族禁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只要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就是那个民族、那个宗教自身的事,它有保持或改革这些禁忌的自由,政府或其他任何人都应予以尊重,不得强加干涉。

  基督教(新教)的禁忌

  中国基督教协会包智敏

  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

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

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

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

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作出选择的主动权。

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我们可以先从禁忌的角度来看“十诫”的有关教导。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

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帝的“代替品”。

十诫第二条规定: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

基督教堂由于这一传统,聚会场所在布置装饰上呈简洁的特点,一般不设圣像(包括作为崇拜的画像),突出十字架的标志,代表高举并思念基督完成之救赎,并强调信徒应通过耶稣基督教导的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在信徒家中,也不设神龛等宗教性布置。

不过,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教堂或信徒家庭布置一些《圣经》经文的书法作品,现在已经比较为信徒所接受。

  基督教对婚姻十分重视。

根据《圣经》中伊甸园的记叙,基督教认为:

第一,婚姻是神圣的,因为婚姻的起源是创造主自己;

第二,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

既然婚姻是神圣的,要求做到一夫一妻,因此基督教不主张离婚。

基督教传统认为,离婚的前提是一方犯淫乱的罪。

圣经中提到离婚的另一个可被允许的情形是,为信仰不同之故,一方自愿离去。

  不吃血可以说是基督教信徒生活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禁忌。

不能把动物的血作为食物,其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

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

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

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徒而言,因有圣经明训,所以当然视吃血为禁忌。

  勒死的牲畜也在基督教禁食之物之列,这与禁食动物血的禁忌是一脉相承的。

因为勒死(包括病死,或其他非宰杀原因死的)动物的血液未流出,已被吸收于肉中,故不食为妙,当然也包含卫生的因素。

  另外,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类也为基督徒所禁止,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

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烟酒是否属于基督徒的生活禁忌呢?

《圣经》并未提到烟(吸烟是近现代才有的行为),但却有不少有关酒的教导。

从总体的教导上看,《圣经》的旧约部分将饮酒作为禁忌来讲,而新约部分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少见直接的禁绝,而留给人们自己作出选择。

吸烟问题虽然没有《圣经》的明训,但大部分基督徒对吸烟持反对态度。

不过,在教会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这是教会的一致看法。

  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派背景的信徒在禁忌上有一些特别要求。

首先关于安息日,认为信徒应当按律法要求遵守安息日,停止劳动,并在这一天举行聚会礼拜(安息日大致等于今天的星期六)。

安息日信徒在生活中的另一个主要禁忌是关于饮食的,如不食猪肉和某些水产品等。

我国基督教从团结出发,采取“信仰上彼此尊重”的原则,即各人可以按自己的信仰去行,但不应过分强调与其他信徒的差异。

  天主教的禁忌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刘柏年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禁忌”除了对人们的话语和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之外,也起到了积极的心灵约束效果。

天主教信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成果之一,其“禁忌”对于信仰者“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语)极具重要性。

下面将对天主教会的禁忌作简要记述。

  1.独身禁忌。

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

教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凡进入神职界奉献生活的人,没有家室所累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去宣讲基督的博爱思想。

天主教会“独身制”的产生,并非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个体生命对高尚行为在体验中升华的过程。

所以,同天主教徒交往时,见到主教不可问“有几个子女?

”遇到年轻的神父、修女则不可问“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

  2.神职从商禁忌。

教会禁止领受神品者经商。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对于合理经商不予以鼓励。

反之,教会赞同正当的经商行为,并主张在商业活动中给社会的贫困群体带来福利。

  3.离婚禁忌。

禁止婚姻离异是天主教会维系家庭和谐的伦理方法。

因为婚姻作为天主教的一件圣事,极具严肃性与有效性,一是强调男女婚约之初的不可轻率性,二是主张两人的结合必须以爱情为基础。

  4.堕胎禁忌。

天主教会对堕胎的禁忌与“十诫”中的第五条“毋杀人”有关。

长期以来,教会认为,在胎儿形成生命之后若施行堕胎,与杀人没什么区别,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罪恶。

但是,教会不反对计划生育。

  5.主日禁忌。

天主教会的主日,即星期天。

传统上教会规定,教徒在主日都要到教堂参与弥撒,不可以以任何托辞作为借口,除非有不许耽误的重要事情,如自己生病、照顾重病患者等。

同时教会对于在星期天必须上班工作的信友给予宽免。

  6.斋期禁忌。

天主教会为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圣死,以及他舍身赴义的精神,制定了守斋的规则,即大斋与小斋。

小斋,即素食,就是在星期五这一天,禁忌吃猪、牛、鸡、飞禽、羊的肉,即热血动物的肉。

但水族的肉、鱼虾等可以食用。

大斋是教会规定于每年复活节前40天内守的斋,故称封斋月。

每年在圣灰礼仪日和耶稣受难日,凡年满18周岁至60岁的信友都必须守大斋。

大斋日这天午餐可吃饱,早、晚可按本地习惯吃少许点心。

信友因某种原因不能守斋的,可请求“豁免”,如孕妇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不守大斋。

  7.教堂内禁忌。

教堂是天主教会的标记,更是上主临在的殿宇,它不仅仅是教友祈祷、敬礼的场所,还是一处最神圣的地方。

为此,凡进入教堂的信友,都会自觉以严肃的态度进入,对于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入堂者是绝对禁忌的。

同时也禁止在堂内来回乱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坐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

因此,非教徒进入教堂时一定要遵守教堂规则,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