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47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庄子

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法家:

韩非:

改革观——

法治观——、

集权观——建立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体现小生产者愿望)、

“尚贤”——(体现愿望)、

“节俭”——

①代表了的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

(2)奠定了的基础;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

原因:

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儒家在秦的命运: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汉初采用“黄老之说”:

背景:

秦末以来战火频繁,导致

含义:

“黄”——黄帝学说(治身);

“老”——老子学说(治国)

措施:

实行政策。

结果:

国力恢复、生活安定,但隐藏着危机(

),“无为”思想已不符合形势。

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改造:

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主张: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和“的主张。

(是一种文化专制)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提出和

学说。

(带有迷信色彩,有利于限制君权)

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

和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汉武帝对儒学的推崇措施:

1)起用儒学家。

2)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兴办和教育系统。

1)为儒家所垄断。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课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佛教、道教

2、隋朝:

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

3、唐朝:

统治者奉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收到挑战。

4、宋明理学:

改造:

北宋儒学家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陆九渊

主张: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

二程:

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

3)把握“理”就要“”。

朱熹:

1)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

2)强调

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评价: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备受推崇,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还传播到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

陆九渊

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

3)认为不必,只需

1)宣扬

2)提出“”和“”学说

理学的历史作用:

积极: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

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以道德思想扼杀了个人的创造力与学术自由;

使传统文化渐趋保守、停滞。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背景:

政治上,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上,的发展,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

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

3、主张:

“异端”李贽:

1)著作有《焚书》、《藏书》

2)反对;

批判;

3)强调

评价: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黄宗羲:

著作:

《明夷待访录》

1)抨击君主专制,揭露了“”

2)提出“”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取代皇帝的“”。

4)提出“”思想主张

顾炎武:

著作:

《》、《》

1)在《日知录》中提出“”

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3)反对

王夫之:

《》、《》、《》

1)唯物论:

2)认识论:

3)辩证法;

4、影响(评价):

1)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2)的思潮影响深远

3)对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

背景:

用来解释一切的唯心主义

产生:

公元前6世纪,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意义:

首创理性精神,关注的中心由神变为。

2、智者学派:

背景:

1)经济的发展

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

3)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主要思想:

1)以和为探索的主题,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特别强调。

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

影响:

积极:

树立了人的和,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消极:

忽视道德,造成、的现象。

3、苏格拉底:

背景: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文主义,造成、的现象。

主张: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即知识。

3)对美德同样重要。

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的学问。

4、柏拉图:

著作:

《》(根据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鼓励人们,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亚里士多德:

1)特别强调在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创建了严密的。

名言: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条件:

1)14世纪,意大利出现。

2)产生。

3)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和。

2、实质:

反封建思想文化的兴起。

3、核心:

4、人文主义含义:

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要求肯

定人的和。

5、成就;

文学领域:

的代表作《十日谈》;

(被称为文艺复

兴的先驱)的代表作《神曲》;

(被称为)

的代表作《歌集》;

三人被称为“文学三杰”。

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后,英国出现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哈姆雷特》)

艺术领域:

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是(擅长画圣母像)、、(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科学领域:

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

发明天文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6、文艺复兴的扩展:

世纪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7、影响:

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运动;

促进了的

出现;

催生了近代。

宗教改革:

1)对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2)的精神禁锢和腐败,日益遭到人们的批评。

3)天主教会对的压榨使其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导火线:

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

3、爆发标志:

马丁。

路德发表“”。

4、路德教主张:

1)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2)每个人都有直接和《圣经》的权利。

5、新教派:

教、文教、教。

6、新教派共同主张:

1)简化宗教,否定权威。

2)坚持权力高于教会。

7、实质:

是一场在掩饰下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统治和

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8、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势力,摧毁了的精神独裁,

成为早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形成了不受教皇控制的,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在政治上加强了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第七课启蒙运动

1)经济上:

经济的不断发展。

2)阶级上;

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3)政治上: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思想上: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发展为其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兴起和发展:

世纪,出现早起启蒙思想;

世纪中叶,启蒙运动

以为中心出现高潮,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并影响世界。

3、性质:

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

的斗争。

4、内容: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和,提

倡、和平等。

主张建立一个符合和人性的社会。

5、核心:

“理性”(是指人思考,运用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的)。

6、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霍布斯:

(国)

国家是人们通过建立的。

洛克:

1)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2)提出学说。

伏尔泰:

(国)

1)猛烈抨击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制。

3)提倡“”,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以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代表作:

《哲学通信》《》

孟德斯鸠:

1)提出“”学说。

2)法律应当是的体现。

3)代表作:

《》

卢梭:

1)提倡“”和“”思想。

2)提出了“”论。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

4)代表作:

康德:

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

2)相信主权属于。

3)坚持人要,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4)代表作:

《》

7、意义:

1)是一次空前的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革命以及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鼓舞了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类别

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不同点

时间

14——世纪

——18世纪

时代

背景

资本主义出现;

资产阶级;

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民。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专制强化;

发展

兴起

发展

兴起于,后扩展到西欧

起源于,后以为中心波及了欧洲,并影响了全世界。

实质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反映不断壮大中的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

方式

借助古代文化,借用

的外衣

通过提出无神论拜托宗教束缚

主要

领域

集中在领域

主要在领域

矛头

主要指向、封建神学

主要指向,也指向天主教会

核心

主义

内容

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

反对教会的

和来世观念,崇尚理性和科学。

呼唤的阳光;

反对封建;

反对教会的权威和;

提倡、自由和平等。

性质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第三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和启蒙运动有直接影响,推动了自然科学。

是在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打击了

统治,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相同点

1)都注重的价值,都是反封建的思想

2)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做了思想准备

3)都推动了的发展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四大发明:

造纸术:

1),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