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546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docx

最新结构构造要求

结构构造要求P19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强度较高

2.可模性好

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延性好,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5.易于就地取材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自重大,抗裂性较差,施工复杂,工期较长

我国普通钢筋混凝土中配置的钢筋主要是热轧钢筋,预应力筋常用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

强度等级代号

符号

HPB300

HRB335

HRB400

HRB400

R

 

P20

建筑钢筋分两类,一类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另一类为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少,塑性好,延伸率大

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多,强度高,塑性差,延伸率小,没有屈服台阶,脆性破坏

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标有屈服强度、延伸率、强屈比和冷弯性能四项。

冷弯性能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另一个指标。

P20

混凝土抗压强度:

立方体强度fcu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单位是N/mm2,C20表示抗压强度为20N/mm2。

规范共分十四个等级,C15~C80,级差为5N/mm2

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fc,该强度是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试验所得。

抗拉强度ft,是计算抗裂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叫粘结。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是依靠它们之间的粘结强度。

混凝土与钢筋接触面的剪应力称粘结应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离等。

P22

对梁的配筋量在规范中明确地作出规定,不允许设计成超筋梁和少筋梁,对最大、最小配筋率均有限值,它们的破坏是没有预兆的脆性破坏。

梁正截面破坏:

弯矩引起最大因素配筋率;

梁斜截面破坏:

剪力引起最大因素配箍率

受弯构件截面上除作用弯矩M外,通常还作用有剪力V。

在弯矩M和剪力V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斜裂缝,并沿斜裂缝截面发生破坏。

P22

影响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

P22

1.剪跨比和高跨比、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腹筋的数量,箍筋和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

为了防止斜截面的破坏,通常采用下列措施:

P22

1.限制梁的截面最小尺寸,其中包含混凝土强度等级因素

2.适当配置箍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3.当上述两项措施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配置弯起钢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P22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P23

 

梁:

梁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和T形。

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按跨度来确定,宽度一般是高度的1/3。

纵向受力钢筋宜优先选用HRB335、HRB400钢筋,常用直径为10〜25mm,钢筋之间的间距应≥25mm,也应≥直径。

保护层的厚度与梁所处环境有关,一般为25〜40mm。

板:

屋面板一般≥60mm,楼板一般≥80mm;板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5〜30mm。

受力钢筋直径常用6、8、10、12mm。

间距宜≤250mm。

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20以上。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其构造P23

砌体结构有以下优点:

砌体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管理、维护方便。

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它可用作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跨度<15m的中小型厂房的墙体、柱和基础。

砌体的缺点:

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块材的强度来说还很低,抗弯、抗拉强度则更低;黏土砖所需土源要占用大片良田,更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自重大,施工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

●砖的强度等级用“MU”表示,单位为MPa(N/mm2)。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分MU30、MU25、MU20、MU15和MU10五级。

承重结构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分MU25、MU20、MU15三级。

P24

●砂浆强度等级符号为“M”。

规范给出了五种砂浆的强度等级,即M15、M10、M7.5、M5和M2.5。

●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砖的强度等级:

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砌体的受力特点是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所以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简图大多设计成刚性方案。

因为这种方案的砌体受的拉力较小,压力较大,可以很好地发挥砌体的受力特点。

Ø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

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伸缩缝

由于温度改变,容易在墙体上造成裂缝,可用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单元,使每单元的长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

沉降缝

当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将引起过大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其安全。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可用沉降缝在适当部位将房屋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

墙体的另一构造措施是在墙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同时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

因此,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宜≥2h/3。

圈梁高度应≥120mm。

纵向钢筋应≥4根,直径≥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应≤300mm。

钢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及其连接类型P27

钢结构的抗拉、抗压强度都很高,构件断面小,自重较轻,结构性能好;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Q345(16Mn)、Q390(15MnⅤ)和Q420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可分为焊缝连接、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三种。

焊缝连接:

焊缝连接是目前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法。

其优点是构造简单,节约钢材,加工方便,易于采用自动化操作,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垂直于受力方向的焊缝不宜采用部分焊头的对接焊缝。

铆钉连接:

铆接由于构造复杂,用钢量大,现已很少采用。

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又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两种。

普通螺栓施工简单,拆、装方便。

普通螺栓一般由Q235制成。

高强度螺栓用合金钢制成,高强度螺栓制作工艺精准,操作工序多,要求高。

目前,在我国桥梁及大跨度结构房屋及工业厂房中已广泛采用。

钢结构中钢梁是最常见的受弯构件P28

钢结构中柱、桁架的压杆等都是常见的受压构件。

P29

钢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安装、防火与除锈P30

制作:

钢结构制作包括放样、号料、切割、校正等诸多环节。

高强度螺栓处理后的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除锈和涂装。

一般安装焊缝处留出30〜50mm暂不涂装。

焊接: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在其证书项目范围内施焊。

焊缝施焊后须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焊接材料与母材应匹配,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采用射线探伤。

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运输:

安装:

钢结构安装要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装程序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不导致永久性变形。

安装柱时,每节柱的定位轴线须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防止误差积累。

钢结构的柱、梁、屋架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立即进行校正、固定。

由工厂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安装前须复验抗滑移系数,合格后方可安装。

防火与除锈:

钢结构防火性能较差。

当温度达到550℃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大约降至正常温度时屈服强度的0.7,结构即达到它的强度设计值而可能发生破坏。

外露的钢结构可能会受到大气,特别是被污染的大气的严重腐蚀,最普通的是生锈。

这就必须对构件的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以保证钢结构的正常使用。

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应对构造做法妥善处理,避免诸如将槽钢槽口朝上放置,造成积水等情况;大型构件应有人能进入的观察口,以便检查维护构件内部情况等。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P31

●地震的成因有三种: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

如唐山大地震断裂岩层约11km,属于浅源地震。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符号M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

如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地表现象、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

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般来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火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以北京地区为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超越8度的概率为10%左右。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构造措施:

P33

(一)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

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

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二)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P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重:

注定脚短)。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三)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不论什么结构形式,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建筑构造要求P33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

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烧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应≥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0.25h(15min)。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不应设置门槛。

室内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表

高层建筑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医院病房楼

1.30

居住建筑

1.10

其他建筑

1.20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应≤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应≥220mm

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P34

1.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应≥两股人流。

2.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应≥0.75m;当两侧有墙时,应≥0.9m。

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应≥0.22m,高度应≤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应≥0.22m。

3.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应≥梯段净宽。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4.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应≤18级,亦应≥3级

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应≥2m。

梯段净高应≥2.2m。

6.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可加设中间扶手

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宜≥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0.5m时,其扶手高度应≥1.05m。

8.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楼梯类别

踏步最小宽度

住宅共用楼梯

0.26

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

0.26

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

0.28

其他建筑楼梯

0.26

专用疏散楼梯

0.25

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

0.22

墙体的建筑构造:

P35

●在内外墙做各种连续整体装修时,如抹灰、贴面砖等;主要解决与主体结构的附着,防止脱落和表面的开裂。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缝的位置,正确处理装修层的分缝和接缝设计。

●在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由于结构的变形会引起外墙装修层的开裂,设计时应考虑分缝措施。

●当外墙为内保温时,在窗过梁,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产生冷桥现象,引起室内墙面的结露,在此处装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外墙为外保温,不存在此类问题。

●建筑主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膨胀收缩必然会影响墙面的装修层,凡是墙面的整体装修层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做分缝处理。

●凡是使用胶粘剂的材料,如细木工板、胶合板、密度板等和油漆、涂料制品将对室内造成甲醛和苯的污染;选材时应按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Ø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Ø门窗应注意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的连接,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发泡剂);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

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膨胀螺栓固定)

Ø金属保温窗的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做断桥处理,以提高金属框内表面的温度,达到防止结露的目的。

Ø隔声窗一般采取双层或三层玻璃。

为防止共振降低隔声效果,各层玻璃的空气层厚度应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防共振);所有接缝处应注意做成隔振的弹性阻尼(耐候密封胶)构造。

✧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高度≥700mm。

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散水的坡度可为3%〜5%。

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m〜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水平防潮层:

在建筑底层内墙脚、外墙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防潮层隔绝地下水的毛细渗透,避免墙身受潮破坏。

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加设垂直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的位置:

做在墙体内、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内地层密实材料垫层中部、室内地坪(±0.000)以下60mm处。

✧墙体与窗框连接处,必须用弹性材料嵌缝以防风、水渗透。

窗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墙身≥60mm;在其下端做有效的滴水处理,防止窗下墙的污染

✧女儿墙:

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250mm。

为防止女儿墙外表面的污染,压檐板上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10%,并出挑≥60mm

✧轻型砌块墙在高度3m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沿高度方向每500mm加≥两根直径6mm、长度≥1000mm钢筋。

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如厂房)P37

楼地面:

P37

●在整体类地面的设计时,应注意在结构产生负弯矩的地方和变形缝后浇带的地方,为防止楼面层的开裂,做分缝处理。

●采用有胶粘剂的地板和花岗石材枓时,应注意甲醛和放射性污染。

●内保温的建筑,靠近外墙处的楼板也会因此处的温度较低而出现结露的现象,做楼面装修前,应先在此处楼板上下做保温处理。

●幼儿园建筑中乳儿室、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

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

卫生间应为易清洗、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

 

⏹高层建筑宜采用推拉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有牢固窗扇的措施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应≥2m、

⏹窗台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

甲级应为1.5h;乙级应为1h;丙级应为0.5h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吊顶的装修构造及施工要求:

P40

1)吊杆长度超过1.5m时,应设置反支撑或钢制转换层,增加吊顶的稳定性。

2)吊点距主龙骨端部的距离应≤300mm。

3)龙骨在短向跨度上应根据材质适当起拱。

(原理同≥4m的梁)

4)大面积吊顶或在吊顶应力集中处应设置分缝,留缝处龙骨和面层均应断开,以防止吊顶开裂。

(热胀冷缩)

5)石膏板等面层抹灰类吊顶,板缝须进行防开裂处理。

(块之间留缝,贴胶布防开裂)

6)为解决振动传声问题,应在吊杆与结构连接之间、四周墙之间设置弹性阻尼材料,减少或隔绝振动传声

7)对演出性厅堂和会议室等有音质要求的室内,吊顶应采用吸声扩散处理

8)大量管道和电气线路均安装在吊顶内部;吊顶材料和构造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应考虑:

防火、防潮、防水处理。

9)抹灰吊顶应设检修人孔及通风口,高大厅堂和管线较多的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并根据需要设走道板

10)重型灯具、电扇、风道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外墙饰面砖粘贴应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间距不大于6m,宽度宜为20mm。

伸缩缝应采用耐候胶嵌缝。

✓外墙饰面砖接缝的宽度不应小于5mm,缝深不宜大于3mm,也可以为平缝

✓窗台、檐口、装饰线等墙面凹凸部位应采用防水和排水构造。

在水平阳角处,顶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采用顶面转压立面砖、立面最低一排砖压底平面转的做法,并应设滴水构造。

 

✧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旧墙面在涂饰涂料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饰层,并涂刷界面剂。

✧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10%

 

v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墙面必须使用耐水腻子

v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

地面由面层、结合层和基层组成。

面层分为整体面层、板块面层和木竹面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