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5593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帷暮盘旋凋零偷偷摸摸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翩然: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B.缄默:

闭口不说话。

C.销声匿迹:

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D.目空一切:

眼睛什么都看不到。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

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

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

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7.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②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

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③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

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

④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

⑤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

A.②⑤③①④ B.⑤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⑤ D.②③①⑤④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散文。

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明文。

卷Ⅱ

(二)走近名著(5分)

阅读名著,完成第9题。

9.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分)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中,“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作品集。

C.《西游记》中,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二仙童的谩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将人参果树推倒。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

(三)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0.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

(《式微》)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小水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游鱼轻快敏捷,与游人相逗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第11题。

(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共13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1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

(共11分)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

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

而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

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赢了比赛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

严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建造仿生智能机器。

当然,要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

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互相交流。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

无论是制造元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器需要制成不同的类型。

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

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

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17.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与人有哪些区别。

18.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9.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

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

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5题。

古 藤

王剑冰

①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

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②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

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

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

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③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④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

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

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

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

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⑤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⑥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⑦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

而看这藤,乃真气色。

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

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⑧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

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

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⑨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

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

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

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

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⑩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

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

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

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

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

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2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22.请品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23.“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这是一个________关系的复句。

(1分)

24.请你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25.作者在第⑤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⑧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赞成哪一种?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

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6.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7.阅读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

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8.植树节期间,学校倡导同学们每人种养一棵树,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打造“绿色贵州”。

对此,甲、乙同学有以下说辞,你会怎样有针对性地加以劝导呢?

甲:

读书都来不及了,哪还有空做这样的事!

乙:

就是,况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你的劝导:

四、作文(60分)

2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子:

“快走呀!

路上有什么可看的?

”老人:

“有啊!

你看那石头、水流,还有花草树木、雷电风雨,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留恋呀!

”是啊!

大自然永远蕴含无穷的趣味。

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

②600字以上。

答案

1.A(B.luò

—ɡé

C.ɡuī—jūn;

D.fé

nɡ—fè

ng)

2.B(A.姝—殊;

C.夕—汐;

D.暮—幕)

3.D(目空一切: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4.C

5.D(A.“交换了广泛意见”改为“广泛交换了意见”;

B.删去“通过”或“使”;

C.删去第二个“不”)

6.D(A.“不逃跑……”是对“可能”的解释,应将“可能”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B.“十四、五岁”是概数,删除顿号;

C.引语作为前半句的组成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面)

7.A

8.C(《大雁归来》是一篇说明文)

9.

(1)傅聪 真诚 

(2)A(“沂岭杀四虎”说的是李逵)

10.

(1)君子好逑 

(2)波撼岳阳城 (3)胡为乎中露 (4)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6)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11.

(1)B 

(2)诗人劝慰友人:

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1分)?

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1分)。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1分)。

12.

(1)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同“邀”,邀请

13.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分)。

(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2分)。

1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15.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2分)。

16.世外桃源(1分)。

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2分)。

17.①智能机器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②智能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

(或答:

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③智能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某项功能。

18.不能删去,因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人脑复杂、神奇的程度之深,进而说明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之大。

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两个“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列数字。

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20.示例:

同学们,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