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560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5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30个.docx

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共30个)

1浙江嘉兴:

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上海浦东:

十年磨一剑——浦东“阳光驿站”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3北京朝阳:

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

4福建福州:

“查述问评”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

5天津静海:

以“五建五强”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6广东湛江:

努力实施“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管理水平7浙江诸暨:

“群众档案”——新时期拓展群众工作机制的新举措

8湖南吉首:

“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

9陕西凤县:

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六化”工程的有益探索

10内蒙古林西:

推行“1+3”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共进

11贵州仁怀:

走出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路子

12山东章丘:

实施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生

13国家电网丽水供电公司:

电力阳光服务便民图的创新与实践

14贵州贵阳:

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15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

培树“北疆红色堡垒户”,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草原亮丽风景线

16江西丰城:

在基层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金牌调解”的免费“社会法庭”17山东青岛:

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18湖北英山:

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以党建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9江苏镇江京口区:

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

20西藏南木林:

“五项工程”构建流动党员“五化”管理新格局

21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发挥三级“四个作用”,提高司法公正水平22新疆克拉玛依:

强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3四川凉山:

创新设置乡镇(街道园区)“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破解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24江苏如东:

开展“114”惠民行动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25河北景县:

建立农村支部书记“三定三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

26武钢金资公司:

以“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管理系统”为平台,探索“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途径

27河南洛阳老城区:

“负面清单”管理催生正能量

28胜利石油:

以党员服务社为载体,创建非在职党员服务教育管理新模式29江苏海安:

“事务代理”构建服务下沉型基层党建新模式

30江西农大农学院:

“立交桥”党建模式创新与实践

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共60个)

1福建福州台江区:

打造“党员诚信店”品牌,破解非公党建难题2上海浦东张江:

用“感受式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江苏南通崇川区:

邻里党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

4北京延庆:

“党员魅力秀排行榜”,领航为民服务正能量

5湖北武汉江汉区: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

6江苏徐州贾汪区:

“三三六”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7浙江杭州余杭区:

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8江苏淮安:

打造“实境课堂”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

9中原油田:

“家庭党校”开辟社区党员教育新阵地

10山东济宁:

活跃着一支群众监督评议团队伍

11福建永定:

实支部“e管理”,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12上海浦东合庆镇:

“1+1+X”的合庆算法

13湖北巴东:

发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14山东平度:

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创新村级议事决策机制15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

红色正能量服务在滨江——非公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6湖北利川:

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

17江苏太仓:

构建德企党建“365服务圈”

18山东寿光:

推行“三自”工作办法,加强村级事务管理

19四川松潘:

一线两翼共发展,三带四帮满园春——深入推进“三带四帮”党内互助工程

20国家统计局福鼎调查队: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实现“三个提高”21湖北红安:

推行村干部实绩考核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22上海理工大学:

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促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23江苏如皋: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

24广西南宁邕宁:

拓展“六个一线工作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5辽宁大连旅顺口区:

实施“123456”工作法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走亲连心服务群众

26福建省建宁县:

党员“110”,服务零距离

27贵州铜仁:

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促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

28青海西宁城中区:

“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意“连心桥”29浙江台州路桥区:

紧贴青年实际,创意党组织生活

30河南登封:

“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31河南新密:

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党建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

32四川高县:

分类建设发展型村级党组织,助推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33拆掉一张桌赢得万民心——淮北市推行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的探索与实践

34福耀集团党委:

开展“党员典范力量”建设的探索

35内蒙古包头青山区:

“3×4”探索实施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36陕西石泉县:

“五步三公开”实现村级组织“阳光运行”

37浙江宁波江东区:

架起沟通“高速桥”,化解群众心里堵

38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明秀南社区:

为民零距离,党群谱和谐——创新推行“零距离工作法”

39内蒙古牙克石:

关于推进为民服务“365”党建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40广东汕头潮阳区:

建设一支带头抓党建、带头服务群众的村级书记队伍41新疆木垒:

开展“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

42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

“小微信大作为”——释放基层党建正能量43陕西富平:

为民服务“连心卡,群众办事“零障碍”

44安徽亳州谯城区:

“移动式”网上服务型党组织,让服务“触手可及”45湖北孝南:

构建3个“1+X”体系,探索“服务型”实现路径

46浙江东阳:

构建行业协会党建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47湖南常德鼎城区:

推行“一本通”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启示48黑龙江漠河:

实施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49甘肃陇西:

实施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50湖北麻城:

建立健全党员质量管理体系

51云南弥渡:

以3个“1+X”为抓手,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52河南郑州惠济区:

以“四个先锋”为载体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3河北临漳:

以“五步工作法”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

54辽宁葫芦岛:

开启“全天候”模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55重庆永川区:

探索推行村(社区)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工作

56川东电缆公司:

坚持三融入三促进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

57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

党员“塑形工程”——锤炼党员先进形象新载体

58陕西留坝:

倾听群众“牢骚话”,唱响服务“好声音”

59江西寻乌:

推行“1893”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60青海循化:

搭建四个平台全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

佳案例(共30个)1、嘉兴市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

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着眼于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96345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背景及发展情况

为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工作水平,2003年9月,嘉兴市组建了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开通了“96345”服务热线。

2004年9月,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主题,依托求助热线成立了嘉兴市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从事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

2010年12月,总站升格为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志愿服务中心已有5.3万名注册党员志愿者,平均参加志愿服务超过50小时,累计服务群众126万人次。

96345社区求助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得到了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80项荣誉。

二、运作模式及实际成效

中心从搭建组织架构、创新活动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1.搭建“网络化”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构架。

一是纵向同步建站。

按照区域和行业划分,在市本级和5个县(市)建立6个党员志愿服务总站,下设73个镇(街道)分站,村(社区)根据区域划分责任网格,实现了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

二是横向专业组队。

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以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治污治水、金融保险等212支专业服务队。

如嘉兴电力“红船服务队”采取“永不落幕”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以一技之长的“明星”党员个人命名,领衔建立318个专业服务工作室。

三是面上按需布点。

对接需求和供给,在景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和规模较大的社区建立了40个“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由所在地的党员志愿服务分站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提供志愿者招募、民生诉求登记及各类便民服务。

每个“红立方”还结合实际需求推出了特色服务,如外籍人士较多的穆河社区推出了翻译服务,极大方便了在此居住的外国友人。

2.创新“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模式。

一是热线求助常态服务。

把96345社区服务求助热线作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24小时为群众提供市民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和企业服务五大类120多项服务。

如,市本级总站工作人员及420家加盟企业和210名社区一技之长服务者已累计受理市民各类求助226万多件次。

二是上门入户结对服务。

建立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信息库,由党员志愿者就近结对帮扶。

如市第一医院分站的党员志愿者王宏智16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上门为社区患风湿性心脏病的老人李玉英义诊,成了老人的“自家人”。

实施“一键通”为老服务工程,为1600多名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系统,由就近志愿者提供应急服务,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的“生命线”。

三是上街下乡集中服务。

将每月的25日定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联动开展电器维修、健康诊疗、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集中性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服务群众11.7万多次。

四是点亮心愿个性服务。

广泛动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点亮微心愿?

共筑中国梦”活动,依托媒体、“红立方”、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在职党员已认领“微心愿”12974个。

3.健全“规范化”党员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一是公开服务承诺。

推行服务承诺,党员志愿者接到派单后,统一佩戴“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证,使用志愿服务logo,承诺在15分钟内到达,服务过程不接受求助者的吃请和赠礼,仅收取材料成本费用,服务完成后请被服务对象填写服务意见反馈单,由总站进行电话回访,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

出台《96345党员志愿者培训制度》,整合各类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等资源,强化志愿者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环节,递进式提高志愿者素质。

如,以中心主任命名的“骆叶青志愿者工作室”,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沙龙”,为志愿者搭建了交友聚会、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已累计培训志愿者1万多人次。

三是注重激励保障。

创建“时间银行”,实施“服务积分卡”制度,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记录在册,可兑现生活用品、家政服务或者将积分转赠给结对帮扶对象,有效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奉献”良性循环机制。

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注册党员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成功经验

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我市党员志愿服务不断向前发展的成功经验。

1.把握好集中推进与长期坚持的关系。

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实际,嘉兴市推行了以“勤奋工作敬业岗”和“服务社会奉献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

十余年来,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服务社会奉献岗”的主要途径,嘉兴市始终秉承集中推进、长期坚持的原则,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使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并吸引着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列,依靠的是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巩固,志愿者队伍的丰富拓展和各项工作制度、服务机制的不断健全。

平台与机制的相互作用,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把握好组织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心整合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开发网络求助、短信求助等方式,丰富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服务群众中赢得好口碑,树立品牌影响力。

同时,采取严把准入与竞争择优、低偿服务与无偿奉献相结合的加盟企业制度,为居民“量身打造”优质的服务,推动了中心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

3.把握好帮助群众与教育党员的关系。

党员志愿服务将“助人”和“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志愿者意愿,针对不同受助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

不仅让党

员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履行宗旨、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空间,建立党员柔性教育管理机制,实现了单位和社会党组织对党员的“双重”管理。

4.把握好普遍服务与专业提升的关系。

针对许多服务项目专业化要求高的现实,中心特别培育和吸纳了一部分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

同时,为防止把志愿服务做成少数技术精英参与的事业,通过采取“专业社工+党员志愿者”的模式,加强对普通志愿者进行技能的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逐步培育孵化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

四、有益启示

1.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契合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把不同层级和不同领域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规模效应”。

针对社会阶层分化、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化和党员流动加快等新变化,打破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身份限制,依托建立中心、总站、分站以及专业服务队等组织,整合原归属于不同“条”、“块”,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使其担当了“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

2.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模式体现了党委政府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依托各类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公共机构、个私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参与其中,既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又直接承担了政府部分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缓解了社会治理压力,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3.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顺应了信息化迅猛发展背景,符合党员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更加简便灵活的方式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党员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先后开通了短信求助、网络服务、空巢老人“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等高效便捷的渠道,构建一个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管理方、供给方、需求方三者间的对接,推动了服务到点到事到人。

4.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资源,紧扣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体现了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党员志愿服务坚持

服务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具体事务,将公共服务平台融入其中,拓展了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从城市、居民延伸至农村、农户,最大限度地对接群众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健全关心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并注重把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

5.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搭建了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打破了志愿服务的阶段性限制,有利于党员以多种角色、在多个舞台上长期展现先进性。

党员具有先进性因子,相对于岗位服务而言,志愿服务有效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是党员融入基层、群众的重要切入点。

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党员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服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十年磨一剑”——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十年的探索与实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决策,浦东的经济和社会形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经济大发展、市场大开放、社会大转型、人员大流动的新的区域化特征,浦东新区组织部门始终秉持“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党建工作理念,以阳光驿站的创立和建设为有效抓手,精心打造区域性、服务型、开发式、专业化的党建工作平台。

经过10年的努力和积累,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

一、背景与动因

十年来,全区阳光驿站在区委组织部和各街、镇、开发全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党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打造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总体思路,新区阳光大胆探索,不断完善,以全面适用的功能定位、齐全完备的设施场馆和便捷温馨的接待服务吸引了全区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到此活动。

十年来,累计接转党员组织关系10多万人次,服务党员活动30多万人次,得到了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及其服务网络的创设和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探索新形势下适新应变、深化“三服务”理念的载体创新

浦东开发开放的全面启动,吸引了大量从商、从业人员,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数量随之急剧增长,党员的流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

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面前,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如“两新”组织党组织未同步及时建立,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存在盲点,不少的“两新”组织和大量流动党员存在活动无场地开展,组织无地方归属,党员身份无地方挂靠,党费无地方缴纳,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无法正常履行的现象。

这就要求基层党建的理念和方式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内关爱和服务工作机制,将浦东“三服务”理念(党的上级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落到实处,探索建设多功能、开放式的公共管服务平台,为“两新”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

(二)探索社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党员服务平台的现实途径

阳光驿站的创设,本职还在于服务。

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常快速发展,部分党员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组织给予更多关心和服务;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步后,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而且从实际来看,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式的,因为要面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各类型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是社会化的,必须走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的路子,去除行政化的倾向;必须以阳光驿站为主体,为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打造适应新区特点、满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需求的服务品牌。

(三)探索加强党员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

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在社区和“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口袋党员”甚至是隐形党员都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党员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都存在一定问题。

通过阳光驿站的党员服务窗口,指导和动员社区各类党组织的党员到阳光驿站开展活动,工作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党员到阳光驿站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等相关手续,使党员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尽到的义务,从而激发和调动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党性观念。

有的“两新”党员说,之前在企业里一直忙经营、忙生产、忙科研,只有到阳光驿

站支部党员一起组织活动、开展交流,见到阳光驿站的党员墙、先锋榜,才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自己身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阳光驿站是真正的“‘两新’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家”。

二、做法和措施

阳光驿站从创建伊始到不断成熟,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硬件设施齐备再到功能品牌提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试点探索阶段。

最早在浦东新区成立阳光驿站并进入实质性运作的,是2003年9月成立的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

阳光驿站之所以最早起源于陆家嘴,跟社区所处位置有必然的联系。

陆家嘴社区处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域,这里的“两新”组织驻区单位达到6500多家。

陆家嘴社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较其他社区比较早地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在市委和区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三服务”理念,按照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思路,开始了建立阳光驿站的探索。

在创立之初,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以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为目标定位,以“居民区党员服务站”和“楼宇综合服务站”为功能延伸,推行“以居带楼、以站连片”的工作模式,在建立初期孵化了6家“两新”党支部、挂靠90余名“两新”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

同时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利用陆家嘴社区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陆续创设了阳光讲坛、阳光驿站青年联谊会、党员业主创业者联谊会、阳光志愿者服务、党建研究会等结构队伍和基本服务项目。

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的创设,开了浦东新区党建工作风气之先,为后续全区面上普遍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肯定,成立10年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员2917批10万多人次。

2004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视察陆家嘴阳光驿站后,批示指出:

“阳光驿站是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应该继续实践、完善、提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

陆家嘴阳光驿站已经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上海市委党校教学基地,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

第二阶段:

扩面强基阶段。

在陆家嘴等社区探索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对全区面上阳光驿站的建设和运作进行统一推广、分类指导。

针对各基层阳光驿站基本条件参差不齐,存在组织归属不一、硬件设施不一、经费保障不一、人员配备不

一、工作职能和服务要求不一的情况,区委组织部按照有接待窗口、有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场所、有分管领导和部门、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流动党员党支部、有党建阅览室、有基本设备、有运作经费等8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大力推进阳光驿站建设工作的全面建设。

同时,将组织工作中部分党建工作职能下移到阳光驿站,切实赋以阳光驿站一定的职能和事权,提升其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程度。

另外,市和区两级党员服务中心成立验收工作组,对各街镇阳光驿站的建设、运行进行专题指导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阳光驿站,由市委组织部从全市党建经费中一次性拨付五万元,支持阳光驿站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

验收组深入各街镇,一对一认真指导,有效推进了全区面上阳光驿站标准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全区阳光驿站的全面推广和基础夯实。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目前在全区38个街镇、开发区已实现了阳光驿站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很好地顺应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由区属向区域、党的管理体系由垂直向网络转变的要求,很好地顺应了党建工作引领社会、发动党员、服务群众的时代要求。

第三阶段:

品牌创建阶段。

从2006年开始,区委组织部在全区范围内,开始持续开展“阳光驿站特色工作创新活动”,特色创新工作评选以召开特色工作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侧重考查工作内容的创新性、影响力、认可度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