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1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BT 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报批稿).docx

ICS35.040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Requirementsfordisasterrecoveryservicecapability

(报批稿)

2018-05-18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GB/TXXXXX—XXXX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灾难恢复服务总体要求 4

5灾难恢复服务资源配置要求 4

5.1资源配置总体要求 4

5.2场地资源配置要求 4

5.3灾难恢复系统资源配置要求 6

5.4灾难恢复服务团队要求 7

6灾难恢复服务过程要求 8

6.1灾难恢复服务过程概述 8

6.2灾难恢复规划设计服务过程要求 8

6.3灾难恢复系统建设实施服务过程要求 11

6.4灾难恢复运行维护服务过程要求 12

7灾难恢复服务项目组织管理要求 16

7.1项目组织管理内容 16

7.2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16

7.3项目的管理配置要求 17

7.4项目风险管理要求 18

7.5项目规划要求 19

7.6项目监控要求 20

7.7系统工程支持环境管理要求 20

7.8技能与知识提升服务要求 21

7.9灾难恢复服务保密要求 22

7.10与供应商协调要求 23

参考文献 2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金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信银行卡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快拓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安码科技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剑、关继铮、魏立茹、程瑜琦、张斌、赵倩倩、孙明亮、位华、王琰、杨志国、程燕、李东南、郭涛、徐雷铭、吴新颖、支晓繁、卫飞、张珣、刘全、张勇、魏彬、辛阳、秦南、熊海晋、聂庆节、张磊、刘赛、丁金富、李志超、徐勤。

引  言

本标准针对灾难恢复服务的组织,参鉴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2080—2016《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ISO/IEC20000:

2011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Management—Requirements的思想,引用了包括GB/T20984《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5.1《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1部分:

事件管理原理》,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9246—201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GB/T30285—2013《信息安全技术灾难备份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规范》,GB/T31240—2014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路径和空间》,GB/T31722—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部分要求,就灾难恢复服务的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及项目管理进行阐述,明确了灾难恢复服务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与GB/TBBBBB—BBBB《信息安全技术灾难恢复服务能力评估准则》标准配套使用。

III

GB/T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灾难恢复服务资源配置、灾难恢复服务过程和灾难恢复服务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的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灾难恢复服务需求方(以下简称“服务需求方”)对灾难恢复服务提供方(以下简称“服务提供方”)进行服务能力评估,可供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选择灾难恢复服务时参考。

本标准也可被灾难恢复服务的内部和第三方用于一致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984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20985.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第1部分:

事件管理原理

GB/T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29246—2017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GB/T30285—2013 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备份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规范GB/T31240—2014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布缆的路径和空间

GB/T31722—2015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988-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0988-2007、GB/T30285—2013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灾难 disaster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时间。

通常导致信息系统需要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运行。

[GB/T20988—2007,定义3.8]

3.2

灾难恢复服务 disasterandrecoveryservices

灾难恢复服务是指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的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进行的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及组织管理等活动和流程。

29

灾难恢复服务需求方 customerofdisasterrecoveryservice

需要通过第三方专业服务和资源实现灾难恢复的组织或部门,简称服务需求方。

3.4

灾难恢复服务提供方 serviceproviderofdisasterrecovery

具有专业的灾难恢复服务团队和资源,并能提供灾难恢复服务的组织或部门,简称服务提供方。

3.5

灾难恢复中心 disasterandrecoverycenter

满足机构关键业务运营连续性的要求,利用数据中心场地和环境支撑机构灾难备份系统运行,抵御导致生产系统全部或部分不可用的灾难,用以接替生产中心部分或全部职能,对机构重要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的场所和组织。

注:

灾难恢复中心也称为灾备中心或容灾中心,灾难恢复中心按照其风险防范职能及与生产中心的距离,可分为同城灾难恢复中心和异地灾难恢复中心。

[GB/T30285—2013,定义3.5]

3.6

灾难备份 backupfordisasterrecovery

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

[GB/T20988—2007,定义3.2]

3.7

灾难备份系统 backupsystemfordisasterrecovery

用于灾难恢复目的,由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的网络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

[GB/T20988—2007,定义3.3]

3.8

生产中心 productioncente

主系统所在的数据中心。

[GB/T20988—2007,定义3.15]

3.9

主系统 primarysystem

生产系统 productionsystem

正常情况下支持组织日常运作的信息系统。

包括主数据、主数据处理系统和主网络。

[GB/T20988—2007,定义3.16]

3.10

灾难恢复规划 disasterrecoveryplanningDRP

为了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和保证信息系统所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3.6)在灾难发生后能及时恢复和继续运作所做的事前计划和安排。

[GB/T20988—2007,定义3.11]

3.11

灾难恢复能力 disasterrecoverycapability

在灾难发生后利用灾难恢复资源和灾难恢复预案及时恢复和继续运作的能力。

[GB/T20988—2007,定义3.12]

3.12

关键业务功能 criticalcusinessfunctions

如果中断一定时间,将显著影响组织的正常运作,导致组织的主要职能或服务无法展开。

[GB/T20988—2007,定义3.6]

3.13

业务影响分析 businessimpactanalysis BIA

分析业务功能及其相关信息系统资源、评估特定灾难对各种业务功能的影响的过程。

[GB/T20988—2007,定义3.5]

3.14

恢复时间目标 recoverytimeobjectiveRTO

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恢复到最低可用水平的时间段。

注:

改写GB/T20988—2007,定义3.18。

3.15

恢复点目标 recoverypointobjectiveRPO

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应恢复到最低可用水平的时间点。

注:

改写GB/T20988—2007,定义3.19。

3.16

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RA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整个过程。

[GB/T29246—2017,定义2.71]

GB/TXXXXX—XXXX

3.17

灾难恢复预案 disasterrecoveryplan

定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过程中所需的任务、行动、数据和资源的文件。

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在预定的灾难恢复目标内恢复信息系统支撑的关键业务功能。

[GB/T20988—2007,定义3.10]

3.18

演练 exercise

为训练人员和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而根据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活动的过程。

包括桌面演练、模拟演练、重点演练和完整演练等。

[GB/T20988—2007,定义3.13]

3.19

桌面演练 deskexercise

采用场景模拟、分组讨论、专家点评等形式,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情景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的过程。

3.20

模拟切换演练 simulationswitchingexercise

根据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建立模拟演练环境,对灾难恢复系统、业务恢复环境、灾难恢复预案、业务恢复预案及服务团队进行的能力检验的过程。

3.21

真实切换演练 actualswitchingexercise

在预先设定的灾难场景下,将实际的业务应用从生产中心切换至灾难恢复中心,由备份系统及资源提供业务服务,生产中心进行系统恢复后,再将业务应用从灾难恢复中心切换至生产中心,由此对恢复环境、系统、预案、流程及服务能力进行验证的过程。

4灾难恢复服务总体要求

灾难恢复服务包括灾难恢复服务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维护等环节,灾难恢复服务提供方可根据服务需求方的要求提供单个或多个环节的灾难恢复服务,服务时应满足灾难恢复服务资源配置、灾难恢复服务过程和灾难恢复服务项目组织管理的要求。

5灾难恢复服务资源配置要求

5.1资源配置总体要求

灾难恢复服务资源配置包括灾难恢复中心场地资源、灾难恢复系统资源和灾难恢复服务团队,灾难恢复服务资源由服务提供方向服务需求方提供,服务提供方不得转包(合同规定除外),但可以分包,如果分包(或转包),服务提供方应确保分包(或转包)商的服务满足服务需求方的要求。

5.2场地资源配置要求

5.2.1场地资源总体要求

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灾难恢复中心场地环境应在双方约定的服务期限内稳定运行,并能在灾难发生时接管生产系统运行。

场地资源应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人员安全等安全管控措施,并进行安全审计。

场地资源配置要求包括场地位置要求、布局要求、建筑结构要求、电力设施要求、消防设施要求、空调系统要求和综合布线要求。

5.2.2场地位置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满足GB/T30285—2013标准5.2.2中的场地选址要求;

b)地处交通便利,周边的生活设施齐全的区域,且不能与服务需求方的生产中心场地同处于一个风险区域内;

c)避开粉尘、油烟、有害气体源、低洼、潮湿、落雷、重盐害、强振动源、强噪音源、强电磁场,远离核辐射源等区域;

d)不能与酒店、食堂、商店等生活设施同处一个建筑物内;

e)与铁路及高速公路距离应大于800m,以保证降低化学物质溅落危险;

f)与军事基地距离应大于800m,与核设施、国防设施等大于1600m。

5.2.3场地布局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应符合GB/T30285—2013标准6.1中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要求,并满足以下布局要求:

a)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应包括工作设施、辅助设施、生活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等;

b)工作设施应包括信息系统工作设施和保障系统工作设施等。

例如:

计算机机房、主操作室、通讯机房、介质机房、信息系统设备测试维修机房等属信息系统工作设施;供配电设施、空调暖通设施、给排水设施、消防设施、监控设施、货运设施等属于保障系统工作设施;

c)辅助设施应包括日常运行辅助设施、应急与灾难恢复辅助设施、灾难恢复培训设施等。

其中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值班室、仓库、接待室、休息室、访问活动区域、停车场、货物装卸区等属于日常运行辅助设施;灾难恢复指挥中心、灾难恢复坐席区、办公区、新闻发布中心

(多媒体室)、会议室、打印传真室等属于应急与灾难恢复辅助设施;培训教室、模拟演练室等属于灾难恢复培训设施;

d)生活设施应包括日常保障人员生活设施和灾难恢复人员生活设施等。

例如:

宿舍、食堂、活动室等。

5.2.4建筑结构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工作设施所在的建筑物应满足以下要求:

a)抗震设防标准应达到服务需求方的灾难恢复中心当地抗震设防标准;

b)机房楼板荷重最小不应小于8000N/m2;

c)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的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d)考虑机房区楼板沉降设计,机房活动地板的高度与通道高度一致。

5.2.5电力设施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工作设施的电力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与生产中心相当的供配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急电源(发电机组)、照明系统等;

b)满足灾难恢复系统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电能使用效率要求,并采用冗余设计;

c)选用节能环保型设备;

d)具备高温保护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

e)宜装设自动灭火系统。

5.2.6消防设施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工作设施的消防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GB50116的规定;

b)可安装极早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所在建筑物已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场地、面积大于等于140m2的机房和有风险及管理需要者应安装自动灭火系统;

d)自动灭火系统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e)辅助房间宜采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f)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应符合GB50370的规定。

5.2.7空调系统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工作设施的空调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包括制冷机(泵)、空调设备、风机、冷凝(冷却)器、管路、阀门、传感控制器等;

b)采用冗余设计,并选用节能环保型设备;

c)在建筑空间、结构承重、电源系统、空调冷却方式、机架结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合理进行设计,解决局部热点;

d)空调系统应满足与服务需求方生产中心的温湿度范围一致。

5.2.8综合布线要求

灾难恢复中心场地工作设施的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综合布线的组成为:

配线架、主线缆、水平线缆、汇接点、管理等;

b)布缆的路径和空间应遵循GB/T31240—2014的规定。

5.3灾难恢复系统资源配置要求

5.3.1灾难恢复系统资源配置总体要求

服务提供方应提供专业的服务设备和设施,或能够协助服务需求方提供灾难恢复服务设备与设施,并确保服务需求方能使用服务设备和设施完成灾难恢复工作。

服务的设备和设施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灾难恢复服务工具等。

针对采用云灾备服务的服务提供方,应向服务需求方提供统一、界面友好的自服务门户,并将灾难恢复服务资源按照资源池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并可满足应用系统在日常运行、灾难恢复、测试演练、回退等各个阶段对资源的需求。

5.3.2数据备份系统要求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要求如下:

a)按照服务需求方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容量要求进行备份存储的容量配置,备份容量应满足服务需求方的应用程序、业务数据、验证数据等方面的容量要求;

b)备份介质可采用磁盘阵列、虚拟带库、物理带库等;

c)按照服务需求方生产系统的灾难恢复指标和等级要求提供备份软件或工具;

d)建议采用虚拟化存储的方式提供备份存储,对于无法进行存储虚拟化的应用系统,其备用存储系统可采用传统物理存储方式提供,但应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对虚拟存储和物理存储进行管理。

5.3.3备用处理系统要求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备用处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照服务需求方应用系统的灾难恢复指标和等级提供备用处理资源;

b)系统运行环境和软件版本等方面与服务需求方的生产系统完全兼容,以确保灾难恢复系统具备接管生产系统运行的能力;

c)按照服务需求方的生产处理系统的配置要求进行对等或降配配置,其性能和容量不低于生产处理系统的60%;

d) 建议采用虚拟机的方式进行部署,对于无法进行虚拟化的应用系统,其备用处理系统可采用传统物理机方式提供,但应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对虚拟机和物理机进行管理。

5.3.4备用网络系统要求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备用网络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照服务需求方的生产网络架构、设备配置、安全策略进行备用网络和安全系统配置;

b)按照服务需求方的生产网络架构进行网络区域划分和边界安全策略设计;

c)采用光纤、专线等方式实现灾难恢复中心与服务需求方生产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连,以满足数据备份、应用切换和统一监控管理要求;

d)按照部署的应用系统外联交易要求配置灾难恢复中心的外联线路,并能实现与服务需求方生产中心外联线路进行自动切换;

e)建议采用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备份网络,对于无法进行虚拟化或有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应用系统,其备用网络系统可采用传统物理网络方式提供,但应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对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进行管理。

5.3.5灾难恢复服务工具要求

服务提供方提供的灾难恢复服务工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对服务需求方的灾难恢复资源进行监控能力,监控范围包括对备用处理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

b)具备对服务需求方生产系统到灾难恢复系统的数据备份过程进行监控能力,实时反映数据备份容量、故障、性能等;

c)具备对服务需求方灾难恢复系统的日常管理能力,包括基准管理、数据验证管理、系统切换与回切管理、预案管理、演练管理等;

d)具备对服务需求方应急与灾难恢复管理能力,包括应急流程、诊断、处置等;

e)对于提供云灾备的服务提供方,应提供统一的服务门户,并依据服务需求方应用系统的灾难恢复服务要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启动、调整、变更和回收。

5.4灾难恢复服务团队要求

5.4.1技能要求

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团队人员应具备灾难恢复服务经验和专业知识,包括:

a)从事灾难恢复中心服务的人员,应经过应急与灾难恢复相关培训,熟悉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应急与灾难恢复操作流程。

b)从事灾难恢复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并对灾难恢复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有深入地了解,熟悉应用系统的运行特点;

c)从事灾难恢复系统主机和存储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应急与灾难恢复相关培训,熟悉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应急与灾难恢复操作流程;

d)从事灾难恢复网络与安全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网络与安全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应急与灾难恢复相关培训,熟悉与网络与安全相关的应急与灾难恢复操作流程;

e)从事灾难恢复系统数据库服务的人员应具备数据库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应急与灾难恢复相关培训,熟悉与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应急与灾难恢复操作流程;

f)从事灾难恢复系统运维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信息系统运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灾难恢复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培训,熟悉灾难恢复日常运维和应急管理的操作流程;

g)从事灾难恢复系统应用软件服务的人员应具备应用软件的维护能力,并经过应急与灾难恢复相关培训,熟悉与应用软件相关的应急与灾难恢复操作流程。

5.4.2组织架构和编制要求

服务提供方所组建的服务团队应包括服务团队负责人、基础设施服务团队、系统技术支持团队、网络与安全技术支持团队、运维管理团队和运维操作团队等专业服务团队,关键服务岗位应配备主备岗。

各专业服务团队应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制度、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清晰的责任机制,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6灾难恢复服务过程要求

6.1灾难恢复服务过程概述

灾难恢复的服务过程包括灾难恢复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维护,灾难恢复服务提供方应满足服务需求方在上述服务过程中的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6.2灾难恢复规划设计服务过程要求

6.2.1规划设计服务内容

灾难恢复规划设计服务包括需求分析服务、灾难恢复资源获取方式分析服务、灾难恢复中心选址分析、灾难恢复目标与策略制定服务、灾难恢复方案设计服务、灾难恢复成本效益评估服务。

6.2.2需求分析服务过程要求

6.2.2.1业务影响分析服务过程要求

服务提供方在业务影响分析服务过程中应提供以下服务:

a)服务提供方应基于服务需求方的业务现状,并参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监管要求,开展业务影响分析服务工作;

b)服务提供方应通过对服务需求方业务部门的调研访谈,了解和识别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关联关系,并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分析业务中断对服务需求方造成的财务和非财务影响,确定信

息系统灾难恢复指标(恢复时间目标RTO、恢复点目标RPO)、灾难恢复优先级别和灾难恢复资源需求。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