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36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docx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

腊八粥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教学难点:

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事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音视频资料展示);朗读法(名家范读、比照朗读、集体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

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

正如大家说的这样,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是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比方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约定俗成的活动,比方春节贴春联、放爆竹,中秋节赏月、赏桂花;有些节日还会有特定的食物,比方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腊八粥,沈从文爷爷也用他熟练的笔法为我们记叙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跟着八儿一起来尝一尝腊八粥。

明确:

先由学生答复,教师后总结。

(板书:

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层次

1.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做到读通、读顺课文。

明确:

会书写本课中“腊〞“粥〞“腻〞等字。

2.播放录音范读,把握文章阅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提问:

文章围绕腊八粥都讲了哪几件事?

明确:

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两件事。

(板书:

八儿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答复下列问题:

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

八儿等粥的过程写得最精彩、最详写,分别写出了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测、亲见惊异的全过程。

“‘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成心做给妈妈看的。

(板书:

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

正是因为熬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

(板书:

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假设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测,反映出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迫心理。

(板书:

美妙猜测)

“‘怎么,黑的!

’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心理描写,因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

(板书:

亲见惊异)

2.指定学生代表,大声朗读描写八儿等粥的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

并思考问题,通过对八儿等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

从八儿等粥的一些描写中,可以归纳概括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3.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后两个段落是对八儿一家喝粥场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中是如何表达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确:

八儿一家喝粥的场面是略写,对于腊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那么是通过侧面描写展开的:

“虽说……,但……〞转折关联词的使用说明粥的颜色虽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确实甜美的;“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说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会吃得香;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粥的美味胜过腊肉,也写出了八儿一家吃得非常饱,更是对粥味道香甜的描述。

(板书:

满足惬意)

4.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八儿的馋样表达在哪?

明确:

腊八节快乐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那么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这些都能写出八儿的馋样。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生活实际与PPT播放其他传统节日的视频,谈谈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气氛有何感想?

明确:

传统节日是传统习俗,更是合家团聚的一种表现。

中国的传统节日表达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快乐、成人们的关心。

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气氛,共享天伦之乐。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拓展延伸:

带着分析出来的传统节日的浓浓气氛,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

利用今天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描写,下节课上课前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

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

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

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气氛的把握是比拟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气氛,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

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腊八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

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

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设计意图:

“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以这个问题为抓手,让孩子去发现开篇的精彩之处,体会作家生动而细腻的描写,初步感受其语言风格。

板块二:

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板书:

等粥喝粥〕

第2至19自然段是写等粥;第20-21自然段是写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

试着补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

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设计意图:

“八儿〞无疑是个可爱的孩子,心急而等不了“热粥〞的他一连着想了好几个主意。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些情节中认识“八儿〞,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人物形象的。

板块三:

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

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

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5〕找一找2至11小节中描写粥的句子,划出来。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想这里对粥的描写还有什么用意?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所说,“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笔下那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那么地富有深意,语言的精妙之处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读出那个味儿来。

板块四:

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

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

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

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设计意图:

每一个作家的心里都住着故土,“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更是如此。

那挥之不去的乡音,那软糯香甜的腊八粥,那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都是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腊八粥里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最后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指引孩子课后进一步去研读课文。

腊八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测〞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无视。

如第一自然段写的: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

“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测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思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

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

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

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局部: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根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

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

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

第二句那么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腊八粥教学设计5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气氛。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

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

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

板书:

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

腊粥腻咽匙搅稠嘟肿熬褐缸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局部: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局部〔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答复用一个词概括这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等粥〕

2.想一想,这一局部可以分为几个小局部?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

过渡:

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局部。

4.盼粥。

默读2——8自然段,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

八儿真的饿了吗?

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

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

提示: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

苦苦等待〕

过渡:

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局部

5.想粥。

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

八儿的分粥方案表达了什么?

〔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

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测?

〔板书奇妙〕

7.看粥。

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

〔板书:

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局部〔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局部的内容。

〔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气氛的温馨〕

3.与“等粥〞局部相比,“喝粥〞写得比拟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吃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着学生重点品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以读促悟。

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讲解,比方“等粥〞这一局部是详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局部分为四个小局部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缺乏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良。

腊八粥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学习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物图片,创作出自己带有想象的作品。

2、尝试运用线条的绘画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尝试用线条的绘画手法绘画。

难点:

能熟练运用线条,认识更多线条。

活动准备

材料:

水彩笔、白纸、超轻黏土、桌布。

多媒体设备:

电脑、交互白板、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喝腊八粥了吗?

知道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

〞。

〔2〕教师讲述腊八粥的缘由。

2、经验分享

教师将在网络上收集的图片信息进行整理后,把图片展示给幼儿并提问。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讲述的内容,利用标记笔的功能标注出图片中的重点。

二、引导幼儿将自己收集的信息用语言进行表达,体验分享的快乐。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腊八粥里有什么?

〔1〕“首先,我们来看看腊八粥的图片,哇!

好多豆子,那只有豆子吗?

有没有其他的食材,小朋友们喝的腊八粥里有什么呢?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和记忆中的腊八粥样子,在白板上用标记笔添加或装饰。

〔2〕“腊八粥里只有8种食材吗?

哪位小朋友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认为腊八粥里有什么?

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样式的腊八粥,丰富幼儿的想象。

有层次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有条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1〕播放视频腊八粥的做法

“魏老师在网上找到了关于怎么做腊八粥的视频,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要求:

〔仔细观察,腊八粥里放了什么,看一看谁记得最清楚,谁记得最多。

〕播放视频。

〔可以点击视频中的任何一点对视频暂停,帮助幼儿观察。

同时,利用白板中图片可以自由移动的功能,老师把视频中出现的重点图片放在桌面上,然后根据幼儿答复下列问题的情况,随机进行拖拽,有利于幼儿对腊八粥的描述。

四、1。

解决活动重难点。

2。

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和绘画能力。

绘画演示:

〔1〕教师在白板上用黑色彩笔绘画出碗的形状,运用椭圆形描绘,并给碗加以装饰〔用装饰线〕。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画出碗,要求每个碗的装饰要不一样。

师: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之前也学习过线条,比方直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等。

今天我们就试着用水彩笔画一画吧。

要求:

看谁画的碗又漂亮又圆还和别人的不一样。

〔3〕欣赏多幅腊八粥图片,增加对腊八粥的感知。

师:

“我们已经画好碗了,那你们知道腊八粥里有什么吗?

师:

“红色的是什么?

是红豆!

〞“还有什么呢?

红枣、栗子、桂圆、莲子、花生、糯米、黄小米!

五、尝试自己画出自己认为的腊八粥的样子,大胆用色。

师: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可以用超轻黏土代替豆子装饰在碗中呦。

〞〔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结束: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进行拍摄并放到电脑里,供幼儿欣赏点评。

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可以提出建议,利用白板中的标记笔的功能,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作品如果需要有完善的地方,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添加。

让幼儿体验自己创作作品的快乐。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使幼儿通过活动表达自我的情感和与他人的情感,也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想象,把他们见过的,通过想象创造出来,鼓励孩子大胆去表现,让幼儿与生活结合,并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节日,对幼儿加深思想教育,增加爱国的思想。

在老师经验总结提升方面,我是一名新老师,经验缺乏,在应对孩子答复下列问题时的反响能力还不够,幼儿与老师的互动性不是很积极,如在观看视频后讨论的环节,让幼儿答复下列问题的人数较少,不能让所有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我做了准备,首先让幼儿自由发挥,在发挥的根底上我再进一步地提升幼儿的观点,同时向幼儿发出“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幼儿有层次、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接下来是请幼儿分组进行,然后派出小组长发言,然后要求别的小组可以提出意见或者添加。

最后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通过最后的展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提供自由表现的时机,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