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43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考的八个层次 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docx

思考的八个层次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

思考的八个层次[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

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关于提升**建筑业发展层次的思考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

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建筑强县(市)”称号。

历史悠久的**建筑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优势产业。

在2011年初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市委张兆江书记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打造建筑强市品牌,争进全省五强行列”的目标追求。

**建筑业如何再创辉煌?

我们认为:

加快转型升级是关键,坚持科学发展是核心。

发展现状和成功经验“十一五”以来,**建筑业紧紧围绕五年规划和各年度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行业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了较好成绩。

从业人员每年保持在10万人左右,累计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0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39%;

实现建筑业企业增加值22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

实现利税40多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50%以上;

在外从业的建筑职工每年收入合计20多亿元,人均收入远远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发扬。

(一)坚持不懈地开拓市场为总量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建筑企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不断加大外地市场开拓力度,市场布局日趋合理,份额持续扩大。

近几年来,重庆、深圳、北京、上海等主力市场得到巩固,西安、成都、新疆、内蒙等新兴市场得到拓展。

全行业每年在建工程2600万平方米以上,承建规模工程400项以上,2010年则达到502项,建筑面积1901万平方米,占在建项目的82%,其中29层以上的47幢,最高建筑达68层。

在全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海外建筑市场开拓也取得新进展。

中兴公司和一建公司充分利用对外经营签约权,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路桥公司、兴建公司、环宇公司等企业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新加坡、阿联酋、安哥拉建筑市场已站稳脚跟,五年出国施工人数累计4000多人次,完成营业额近3亿美元。

(二)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为企业健康成长注入了不竭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也主要得益于改革。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两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是政企分开,第二次是职能重组。

通过两次改革,建筑业行业管理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管理手段和力度得到了强化。

全市建筑企业数量增加近50家,二级以上资质企业和经济总量均翻了一番有余。

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市委、市政府倾注了相当的精力,出台专门政策、召开多种会议推进改制工作,至2008年中兴公司成功改制,全市建筑企业改制面达96%。

尤其可喜的是原乡镇建筑企业通过改革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源丰、金禾、金龙、国裕、中昱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已成长为我市建筑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源丰和金禾公司于2009年顺利晋升一级总承包资质。

在内部配套改革上,各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初步建立了比较灵活的用工制度、相对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坚持不懈地调整结构为产业实力增强再造了竞争优势长期以来,房屋建筑是我市建筑业的强项,从上世纪80年代初承建二十几层到目前的六十几层,都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建筑业的外延有了新的扩张,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强项恰恰变成“短腿”。

为此,各企业顺应形势,迅速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资质结构趋向合理。

至2010年底,全市有资质企业156家,其中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涉及房屋建筑、市政公用、水利水电三个类别;

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3家;

非房建企业超过70家,占全市建筑企业的“半壁江山”。

二是经营结构趋向优化。

全行业单一的经营结构得到有效改善,经营范围已由传统的装饰装潢、公路桥梁、水利水电、市政公用、设备安装扩展到空气净化、防腐保温、建筑智能化、道路照明、电子、环保工程等领域。

金龙公司与中铁二局合作,先后参与京沪、沪嘉高速铁路施工,2010年仅市政、铁路施工产值就占该企业总产值的48%,达到2.2亿元。

国裕公司采取新建、并购等方式,在本地和山东文登建立3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三是产业结构趋向多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企业选择了多元化经营,目前,全行业已有20多家企业投资工业、种植养殖业、房地产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产业。

尤其可喜的是,还有不少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改造建设,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兴公司以1.418亿元成功拍得龙河湾地块;

新兴公司以8047万竞得东站地块,单价达到547万/亩,创我市地价新高。

(四)坚持不懈地创新科技为发展质态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全行业上下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注重科技成果应用。

各施工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展创新科技示范工程活动。

五年共增创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示范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1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工程。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和工法研发活动,全年有1项QC成果被评为国家级工程建设优秀成果,10项QC成果被评为江苏省工程建设优秀成果。

二是注重科技产品研发。

河海公司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兴公司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全行业现有发明专利2项、应用专利15项,国家级工法4项、省级工法14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或规范2个。

三是注重科技人才培养。

坚持前后方联动,大力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5年间共组织职称人员继续教育、建造师考试培训、各类岗位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个体工匠培训等60班(次),约8000人(次)。

目前,全行业拥有各类经济技术职称人员5000多名,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约800名,一级建造师168名,二级建造师近800名。

2008年,市建筑科技教育中心被省建设厅表彰为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省主管部门认定为首批特殊工种考核基地。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学赶苏南的关键期、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和社会建设的加速期,我市建筑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良机。

从国际环境看,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温和复苏,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必然选择。

欧洲和北美地区发达国家的工程发包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趋于稳定;

中东地区建筑业投资已走出低谷,回升较快;

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已拉开序幕,这些都为我市建筑业“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商机。

同时由于我国建筑业所特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市建筑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必定大有可为。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趋于稳定,中央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稳健型转变,管理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水平的措施更加有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两年,国家先后批复了22个区域发展规划,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11个产业振兴计划。

十二五期间,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必将为建筑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业内环境看,发展低碳经济、开展“绿色革命”,将迫使建筑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为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省政府在2007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率先建成建筑强省的意见》,这无疑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政策服务环境。

放眼未来,我市建筑业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集中表现为为“一低两高”。

行业盈利水平低。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2%,突出反映了建筑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说明建筑行业已成为一个微利行业。

较低的利润率使得建筑业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变得困难,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开放程度高。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实施后,一些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始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合作成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技术含量、机械装备、科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国内建筑企业的强势竞争对手。

这在我们本地市场已有充分体现,不少大型承包商随着投资商进入我市建筑市场,每年外地企业备案达到600次。

外地市场门槛高。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和地方保护重新抬头,为限制外来企业进入,不少地方都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条件,比如:

近几年内在当地有类似工程业绩,名目繁多、数额巨大的保证金让人望而却步,人为抬高门槛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除外部的不利因素,我市建筑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我市建筑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具备了跨越发展、再创辉煌的基本要素,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建筑业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的问题。

一是核心竞争力偏弱。

我市拥有建筑业企业150多家,仅有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

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产值已达几千亿元,而我市最高的也不过100多亿;

国内及我省已有多家建筑业企业上市,我市尚为空白。

与国内的大企业、大集团相比,我们在综合竞争力上差距十分明显,与“建筑强市”的身份大不相称。

二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施工一线骨干人员的比重还比较低,科技含量相对偏低。

一方面,受行业特殊性和择业观的影响,人才难以引进,即使是熟练技术工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日益紧缺;

另一方面,全行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和保护。

据了解,目前我市从事木工、瓦工工作的工人年龄基本都在45岁以上,青黄不接的矛盾已很突出,大多数企业使用的都是安徽、四川等外地农民工。

三是外向开拓意识不强。

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对新形势、新情况缺乏研究,在外地市场缺乏人脉关系,加之对工程可能需要垫资、工程款难要等问题心存顾虑,宁可在本地区赚点小钱,也不愿出去冒风险。

随着外来建筑企业不断增多,本地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中标价格一降再降,利润微乎其微,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四是企业管理水平偏低。

“夫妻店”、“家族制”、“师徒型”等企业层次低、规模小,有的企业管理粗放,以包代管,依靠项目经理承接业务,挂靠收费,成长缓慢,难以做大做强。

综合以上分析,全市建筑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紧扣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突出市场和现场两个重点,实施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构筑人才、技术、管理、机制四个方面的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的科学、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目标是,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建筑科技显著进步,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质态显著提升,确保20XX年跻身全省前五强。

具体目标是,20XX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产值利润率4—5%,职工人均年收入5万元,争创鲁班奖或国优工程1—2项,培植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100亿元以上1家、200亿元以上1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低于35%。

扎实推进科学跨越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着力在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建筑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一)坚持走出去不动摇,着力扩大市外市场份额市场开拓是关系到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乃至全市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建筑市场走势的研究,科学制定、灵活运用经营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手段去占领市场、获取项目。

1、找准目标,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

要抢抓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的机遇,重点巩固有一定基础的中东、非洲市场,适时开拓拉美及我国周边建筑市场,力争国际市场的开拓取得新突破。

要抢抓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各类区域规划实施进程加快带来的机遇,努力做到超前谋划、优化布局,在保持东部市场份额的同时,向蕴藏巨大商机的中西部市场转移;

在巩固南方市场的同时,向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能源基地靠拢;

在占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大城市建筑市场的同时,向周边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进军;

在力争大体量、大投资房屋建筑总承包的同时,向相对较小的特种专业分包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渗透,迅速扩张国内市场占有份额。

2、集聚优势,提高抢占市场的效率。

探究南通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奥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仅高资质企业多,更在于这些高资质企业抱成团,形成了市场攻坚的合力。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市高资质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已具备组团作战的前提条件,关键是要强化沟通协调,着力提高市场开拓的组织程度,聚合市场资源,形成组团作战的整体合力。

要充分发挥中兴公司的龙头作用,把更多的队伍带出去,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建筑业发展的大局;

一级以上企业要把开拓外地市场作为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不遗余力培植新兴市场,全力以赴扩大市场份额;

二级资质企业要坚定走出去的信心,寻机以自己的资质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在同一市场上形成我市多个企业参与竞争、组团作战的格局,提高入围和中标的概率。

3、转变理念,提高开拓市场的层次。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转变经营理念,不拘形式,广泛与当地政府、银行、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当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夯实开拓大市场、找准大业主、承揽大项目的基础;

加强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推动施工企业与房产、设计、规划、监理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逐步打造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一体化,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一体化的城市运营商;

加强施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投资换市场,以开发带施工,大举挺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安置房、公益设施建设领域,切实提高市场开拓的层次和水平。

(二)坚持优化结构不动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建筑业产业结构同样需要不断优化。

我们必须紧紧盯住变化了的形势,快速反应,在前进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以快人一拍的节奏、高人一筹的思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1、提升应变能力,在结构调整上体现一个“快”字。

要顺应宏观经济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要顺应国家投资方向,战略性地选择适合我市建筑企业进入的重点领域,先人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要顺应市场需求,围绕政策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要坚持调优扶强取向,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新一轮资质就位等契机,科学合理调整企业资质结构,大力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加快发展,严格控制低等级总承包类企业的数量,着力培育适应高端市场需求的企业集群。

2、培育企业集团,在结构调整上体现一个“强”字。

市政府要抓紧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加快优势企业的资本、人才、技术和品牌扩张,努力造就一批江苏建筑业品牌企业、骨干企业,力争进入全国知名企业行列。

要把兼并重组作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鼓励中小型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重组,扩大规模,组建集团。

鼓励设计咨询、建筑企业多形式拓展企业功能,发展成为集设计咨询、物资采购、施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鼓励建筑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业务范围,形成多元经营、互补互促的良好格局。

3、拓展专业领域,在结构调整上体现一个“精”字。

专业领域、高端市场一直是我市建筑业的一条“短腿”,要紧紧抓住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把短腿拉长,把专业做精。

要加强企业间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互补,引导一批管控能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建筑企业,通过联合承包形式参与地铁、机场、港口、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潜力较大、市场急需的专业施工企业。

(三)坚持开拓创新不动摇,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1、创新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

要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和工程承包方式,推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总承包。

以政府投资工程为依托,加强市场行为的动态考核和量化评估,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

施工总承包一级以上企业要联合勘察设计企业,增强科研、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能力,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国兴项目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推行项目管理总承包,闯出更大的市场,创出更大的业绩。

要突破工程施工服务的单一经营模式,将工程施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变被动垫资为主动投资,积极稳妥地采用BT、BOT、EPC等建设方式,推进经营方式的换代升级,逐步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

2、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

一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要从偏重职能管理转向注重流程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的对人、财、物的管理转到人本管理、品牌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和诚信管理上来,建立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二要探索建立新型母子公司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以投资公司为母体的母子公司组织体系。

母公司专司资本经营,子公司为专业化公司,专司生产经营。

母公司动态分析市场形势和各子公司经营能力及经营状况,将资金向利润高端投放,取得企业管理效益最大化。

三要大力倡导信息化管理。

建筑企业不仅要普及电脑,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掌握与工作相关的软件应用知识。

骨干企业更要注重电脑人才的配备和培养,逐步建立企业门户、办公平台和综合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系统化,缩短企业管理流程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实现资源的最快、最佳配置。

3、创新建筑企业的施工方式。

主要推广“三化”,一是机械化。

企业要舍得投入,引进、使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在硬件建设上形成新的竞争力,降低活劳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低碳化。

推广使用低碳建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物的改造、保护等环节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组织绿色施工技术难题攻关,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三是工业化。

以一建公司北郊预制厂为依托,积极探索和运用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模式,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要实现我市建筑业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强化人才、科技这两大支撑。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瞄准人才国际化这一长远目标,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主动应对挑战能力、敏锐洞察力、高度创新和实务能力的企业管理领军人才;

加强建造师队伍建设,加快造就一批职业项目经理;

改进建筑工人培训方法,切实培养一批技术精湛、务实肯干、相当稳定的劳务层技术骨干和特殊工种的技能人才,为我市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继续坚持“科技兴业”的战略方针,鼓励一级以上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专利和专有技术;

以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快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改造,着力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在低碳建筑、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工法、发明专利创新及科研研发,培育和形成企业新的技术优势,真正让科技为建筑业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要加大工程创优力度。

以在建规模工程和当地的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创优质工程、文明工地和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企业“品牌”,提升我市建筑业的知名度。

中兴公司和其他一级企业要明确创鲁班奖或国优的目标和措施,在近两年内确保获1—2项最高质量奖;

二级企业每年要确保获1项省优或2项市优质量奖。

(五)坚持齐抓共管不动摇,着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市内建筑市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加大违法违规建设的查处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要创新思维,优化监管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1、规范招投标和造价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完善投标、报价、评标、定标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要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方式,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推行综合评估法,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凡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一律废止。

要研究制定激励政策,通过加分、优先入围等形式,鼓励企业创优质工程、文明工地。

要加强造价咨询市场的动态监管,完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发布流程,提高信息发布质量。

要对招投标重点环节加强联动检查,严厉打击恶意压价、串标围标和低于成本报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营造开发有序的市场环境。

大力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检测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档案。

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充分利用各级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联网互通互用。

要强化对诚信记录的使用,将诚信情况与招投标、资质审批、市场检查、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加大失信成本,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

3、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是突出重点,确保工程质量。

在对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到边。

进一步改进分户验收的方法和细则,将质量监管的重点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和质量通病控制方面延伸,切实提高住宅质量,减少质量投诉。

二是预防为主,确保施工安全。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建立日常巡查、定期排查、重点检查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安全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隐患,确保不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三是加强监管,确保稳定和谐。

要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违规工程的查处力度;

要联手联动,加大对限额以下工程尤其是农村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

要强化约束,加大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督查力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六)坚持建筑强市不动摇,着力构建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1、深化改革,规范运行机制。

要深化改革改制,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进一步实施资源整合重组,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实力。

对于一建公司,要尽快制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办法,以灵活的机制加快做大做强的进程;

对原三建公司,要做好改制的完善工作,理顺关系,使其轻装上阵、自主发展;

对原房产公司,则抓紧组织清算、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乡镇集体建筑企业也要抓紧改制到位。

2、加大扶持,服务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要系统研究出台推动建筑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为建筑业企业创设宽松的环境。

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帮助企业争取与资质标准或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授信额度,解决承揽工程所需的前期资金。

要组建建筑业发展投资公司,为建筑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多途径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

乡镇要从关注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像抓农业、工业那样抓建筑业,经常深入企业、深入现场,认真研究企业改革、资源整合、人才引进、资质晋升、市场开拓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3、密切配合,形成发展合力。

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用足用活政策,大力支持建筑业发展。

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商务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引进人才、多元化经营、外经工作、注册登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争取实现“十二五”期间零的突破。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开展征税工作,尤其要为外出施工队伍回**纳税想办法、出主意,把更多的税源吸引回来;

金融部门要顺应企业需求,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