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电原理及应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59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电原理及应用.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湿电原理及应用.doc

湿式电除尘器的原理及应用

燃煤电厂一直是国家环境治理的重点,新出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是对近年来陆续跟进的除尘、脱硫以及脱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PM2.5细颗粒排放、石膏雨和烟囱蓝烟等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粉尘排放限值由50mg/m3提高到30mg/m3,重点地区提高到20mg/m3,单纯的干式电除尘器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同时新标准也提高了NOx和SOx的排放限值,并增加了Hg的控制指标。

湿式电除尘器(WESP)在实现超低排放、控制PM2.5和重金属等复合污染物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国家环保部在《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

鼓励火电企业采用湿式电除尘等新技术,防止脱硫脱硝造成的“石膏雨”以及“蓝烟”污染。

2国内外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

2.1国内湿式电除尘器应用概况

我国在湿式电除尘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最早主要是硫酸和冶金工业中应用了一些中小型的湿式电除尘器。

从2009年开始,逐步开展了针对燃煤电厂应用湿式电除尘器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多个项目的成功应用。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湿式电除尘工程,该项目充分考虑了老厂炉后场地有限的特点,采用了双层复式卧式结构,结构紧凑。

鞍钢第二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引进日本三菱湿式电除尘器装置(平板式),用于除尘净化进入煤气压缩机前高炉、焦炉煤气。

2.2国外湿式电除尘器应用概况日本的湿式电除尘技术起步较早,已经有30多年的应用史,仅三菱重工就有33台套应用于电厂。

日本碧南电厂5台套湿式电除尘器投产20年来,烟尘排放浓度长期保持在2~5mg/m3的水平,并且湿式电除尘器本体和内部构件均未发生严重腐蚀。

美国在湿式电除尘方面研究也较早,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应用较多的是垂直烟气流独立设计和与WFGD的整体式设计。

典型工程有AES深水电厂,采用的是吸收塔后单独布置的垂直烟气流设计。

整体式布置方案具有不用另外占用场地,减少了内部连接管道和土建,无单独支架,管道布置简单,投建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优点。

缺点是:

由于布置在WFGD的上方,使得烟气的流动阻力增加,同时高空布置也使得基础和钢结构负荷增加。

3湿式电除尘器的原理及特点

3.1工作原理

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干式的类似,都是高压电晕放电使粉尘或水雾荷电,荷电的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到达集尘板,但在粉尘的清除方式上,干式电除尘器采用的是机械振打,而湿式电除尘器采用冲刷液冲洗电极,将收尘板上捕获的粉尘冲刷到灰斗中随之排出。

3.2结构特点

(1)本体结构。

湿式电除尘器主要由进出口烟道、除尘器壳体、导流板、整流格栅、阳极收尘板阴极线、绝缘箱、冲洗水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组成。

结构类型上一般分为板式和管式两类,板式的集尘极为平板状,水膜形成性好,极板间均布电晕线,主体类似于干式电除尘器,能处理水平或垂直流动的烟气;管式的集尘极一般为多根并列的圆形或多边形金属管,中间分布电晕线,只能处理垂直流动的烟气。

湿式电除尘器外部构件采用普通碳素钢,内表面加涂层以防腐蚀,安装时要注意控制内表面的破损,特别是焊接点、构件连接处等。

外壳的外部不需要保温,因为烟气温度低于饱和温度,因而外壳处的烟气也几乎没有降温。

总体来看,管式集尘极要比板式的效率高、便于布置且占用空间少。

(2)清灰方式。

干式电除尘器是通过振打的方式,将集尘极上的积灰振落到灰斗,而湿式电除尘器是将冲刷液喷淋至集尘板上形成连续的液膜,随着冲刷液的流动将粉尘冲刷到灰斗中随之排出。

若集尘极上的粉尘不能及时冲刷下来,会产生运行电压下降、电晕封闭和局部腐蚀等问题。

常见的清灰方式包括自冲刷、喷雾冲刷和液膜冲刷。

不管哪类冲刷方式,冲刷液中含有的大量悬浮颗粒物以及酸性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二次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解决灰水循环和水耗问题;建议对冲洗水采用闭式循环。

3.3湿式电除尘器的优缺点

湿式电除尘器的优点:

对粉尘的适应能力强,能达到很高的除尘效率,同时也适用于处理高温、高湿的烟气;没有二次扬尘;没有锤击设备等易损部件,可靠性高;能有效去除亚微米级颗粒、SO3气溶胶和石膏微液滴,对控制PM2.5、蓝烟和石膏雨效果良好;由于在电除尘器内电场气流速度较高,灰斗的倾斜角减小,设备的布置紧凑;降低烟气中总的携带水量,减小石膏雨形成的几率。

存在的问题:

排烟温度需低于冲刷液的绝热饱和温度;在高粉尘浓度和高SO2浓度时难以采用湿式电除尘器;必须要有良好的防腐蚀措施;湿式电除尘器冲洗水虽采用闭式循环,但要与脱硫水系统保持平衡;多处部件需要用耐腐蚀材料,且未大规模生产,单个产品投入成本较高;新机组需单独占用炉后场地,对老机组改造将会有场地布置问题。

4新技术发展状况

(1)湿式膜电除尘技术。

该技术最早在1979年,由美国俄亥俄大学Pasic提出并研究成功[11]。

湿式膜电除尘器采用碳纤维或硅纤维编织膜作为集尘极,代替传统电除尘器中的金属集尘极,利用毛细作用,使水均匀的分布在膜表面,消除了传统湿式电除尘器集尘板上容易出现的局部干燥区,避免反电晕的产生,也保证了电场的稳定,提高了除尘效率。

(2)干湿复合电除尘技术。

集合了干式和湿式电除尘技术的优点,采用前级电场干式电除尘+末极电场湿式电除尘的配套方案,最早由美国电研所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

5湿式电除尘器与现有除尘设备比较

以100MW机组为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采用5电场干式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包含2电场)、4干式+1湿式电除尘器,进行技术性、经济性比较。

5.1经济性比较

(1)设备费用。

袋式除尘器<5电场干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4干式+1湿式电除尘器;

(2)土建及施工费用。

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5电场干式除尘器<4干式+1湿式电除尘器;

(3)年运行、维护费用。

5电场干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4干式+1湿式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

(4)总费用。

5电场干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式复合除尘器<4干式+1湿式电除尘器。

由此可见,湿式电除器的总费用最高,但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5.2技术性比较

现在广泛采用的干式电除尘、袋式除尘、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仅能控制脱硫塔前的粉尘排放浓度,对于SCR以及WFGD后所产生的SO3气溶胶和石膏微液滴没有去除效果,对于PM2.5细微颗粒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很有限。

干式电除尘器除尘性能受煤质、飞灰成分、物相组成影响;袋式除尘器不受煤质、飞灰特性影响,但对烟气温度、湿度、成分敏感;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不受煤质、飞灰特性影响,同样对烟气温度、湿度等敏感,但要好于袋式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不受煤质、烟气工况影响,适用范围较广。

湿式电除尘器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物的终端控制设备,在控制上述污染物满足新标准烟尘排放要求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表1列出了上述几种除尘技术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