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65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docx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和观点

布阿吉尔贝尔

一、生平及著作

法国经济学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重农主义先驱者之一。

布阿吉尔贝尔出生于鲁昂的一个贵族之家,曾担任鲁昂地方议会的法官和路易十四的经理官。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经济严重衰败的时期。

他任法官时,对农村经济衰落和农民贫困有了较多了解,深切同情人民的境遇。

后因反对柯尔培尔政策和支持重农学派先驱者之一沃邦元帅,而一度被流放。

于1714年逝世于鲁昂。

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拥护者,他的经济自由思想和重视农业的观点为后来的重农学派所继承和发展。

著有:

《法兰西的详情》、《谷物论》、《货币缺乏的原因》和《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

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

1.强调农业在社会经济中有重要地位

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他写到:

“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

他认为,社会财富来自农业生产,来自土地的耕种。

一国的繁荣和富裕取决于农业。

2.价格和价值的理论 

(1)商品价格的理论 

①各种W的价格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②主张以谷物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各种W的价格比例。

 

(2)劳动价值论: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时间。

在分析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费用时,他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思想。

他认为,商品交换必须按“公平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的价格”)进行交换,这个价格能偿付生产费用。

公平的价格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的比例”。

这就是商品交换的自然平衡或者和谐。

评价:

他是在法国第一个提出了这种看法的思想家,这是十分难得的。

缺陷:

只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探讨价值,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混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3.经济自由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是在阐述法国社会经济问题时,提出经济自由思想的。

 

在布阿吉尔贝尔看来,社会经济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即存在某种自然规律性。

他在自己的论著中多次提出自然规律的概念,反复强调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人们的经济活动只能按自然规律进行。

他一再强调,“如果人们违反自然规律行事”,“大自然就会对违抗者施加惩罚,不消稽延”。

他反对阿尔贝尔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认为法国社会的一切灾难,归根到底,是由于法国政府违反自然规律的要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乱加干涉的结果。

因此,要挽救法国的社会经济危机,就必须停止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停止对大自然采取十分粗暴的行动”①恢复“自然规律”的力量,他写道:

“这种干预应从一切土地生产中排除”,否则,大自然会用饥馑和灾祸来惩罚。

(《谷物论》P67),因此,“整顿经济秩序的权力只属于大自然”②,“只有大自然能够安排这个秩序并维护和平,其它的权力,尽管出于善意,如果要过问其事就会将全盘搞环。

”③因此,“只是大自然或者是神才能主持公道,无论谁人都不要干扰。

”④他认为,自由竞争是“自然规律”的基本要求,因为“大自然” 是酷爱自由的,它“总是走向自由和趋于完善”,在充分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或商人都进行着公平的交换,并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商品流通将畅通无阻,各部门的生产将正常进行。

能够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调节生产商品的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

 由此,他主张经济自由,他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按自然规律—自由竞争办事,抨击法国没有做到经济自由,尤其是在农产品价格及其出口上的行政干预。

评价:

他基本上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热烈拥护者,其思想在“自然秩序”学说中得到系统发挥,成为重农学派的理论基石。

但是,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自由思想并不是十分彻底的,他站在保护农民利益的立场上,在积极主张粮食自由出口的同时,又主张限制外国粮食进口。

在他看来,自发的经济活动和人的利己心会破坏均衡,因此必须依靠外部力量的干预,为了使公平正义的交易原则得到贯彻,他建议行政权力机关对交易、特别是谷物交易“进行干预并规定价格,以制止这种贫欲。

这样,就使他在理论上处于自相矛盾的状态:

一方面主张经济自由,另一方面又诉诸政府的干预。

4.对财富和货币的看法 

(1)批判了重商主义把财富等同于货币的观点,提出了他对财富的看法:

 

a.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b.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他是从物质即使用价值来观察财富的。

他的财富观是和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他认为增加财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

他认为财富是指生活必要品,其表现是农产品和工业品。

他提出,由于货币的作用只是交易和相互让渡的保证,只要交换商品都能按比例进行,那就可以不用金银作为流通手段,而以纸币代替。

布阿吉尔贝尔谴责货币,认为有了货币,使商品交换不能按“公平价格”或“比列价格”进行交换。

法国农业的衰退,就是在求金欲支使下实行重税,以及压低谷物价格和禁止谷物输出而造成的。

所以,他认为,货币及其积累是人民贫困和社会罪恶的根源。

(2)对财富减少的原因的认识 

他认为应从本质上也就是从生产过程来分析财富减少的原因。

他指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

a.消费不足。

b.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三、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的特点 

(1)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以及柯尔贝尔主义流行后的时代的极端执行造成的法国经济调整,因而布阿吉尔的经济学说产生便同重商主义断然决裂,是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而英国古典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逐渐过渡来的,从配第明显地看出来。

 

(2)由于柯尔贝尔主义造成农业的衰败以及由此引起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布阿吉尔贝的经济学说重视农业,重农一直是法国的传统,从孟克列钦到后来的西斯蒙第等。

因为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

 

(3)并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所以,实现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是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布尔吉尔对财富和货币有着与配第不同的看法,并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先涉猎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有了宏观经济的思想 。

魁奈

1、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

1.魁奈(F·Quesnay,16941——1774)出生于巴黎近龙活虎郊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丧父,兄弟姊妹又多(他在13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10)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是靠自学成才的。

求知欲很强,有时看一本书,步行到巴黎,往返几十公里,从16岁开始,跟随一外科医生当学徒,后在巴黎边工作边在大学学医,24岁时,已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

1730年发表论文《放血效果的观察》,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被聘为巴黎外科医学会的常秘书,并移居巴黎。

1749年,魁奈55岁时,被任命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一名宠妃的侍医,住进凡尔赛宫。

1752年,因治愈皇太子的病有功,又被任命为路易十五的侍医。

并被国王封为贵族。

魁奈在被封为贵族以后不久,即在1753——1756年间,便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了。

这时他已经60岁了。

为什么在这时候又去研究经济问题呢?

有两点原因:

一是魁奈移居凡尔赛宫后,经常和当时思想界的名流聚会,这些思想家主要有狄德罗、爱尔维修、孔狄亚克,经济学家有老米拉波、奈穆尔、里维埃、杜尔哥。

英国的亚当·斯密在欧洲大陆旅行时,也曾和魁奈会晤、交谈过。

通过这些接触,魁奈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约翰·罗的信用货币制度,造成的法国经济凋弊,财政危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状况。

因而经济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这个身为贵族的宫廷医生,也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了。

2.著作:

1756年和1757年写了《租地农场主论》和《谷物论》两篇文章,并且发表在《百科全书》上。

他在论文中说明了法国农村经济恶化的原因。

从《租地农场主论》中,他用很多具体数字说明全国土地耕种状况、农村马耕、牛耕状况及其优缺点。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大经营,认为农村衰落是谷价低、课税多、人口外流造成的,主张维持谷价在一定水平之上,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在《谷物论》中,他提出了“纯产品”概念及其他大部分经济观点。

魁奈同时还写有《人口论》和《赋税论》,在《人口论》中提出财富先于人口增长的观点,在《赋税论》中提出土地单一税,并较集中地论述了“纯产品”学说。

1758年,魁奈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

此外,魁奈还写有《农业哲学》、《自然权利》、《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附准则的解释),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发挥了他的思想方法和基本观点。

 

3、方法:

自然秩序是魁奈及其学派的社会观和方法论。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石,他的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再生产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1、什么是“纯产品” 

由于魁奈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所以纯产品就是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的剩余产品。

可见,魁奈所说的纯产品,实际上就是农业剩余价值(即C+V+M中的M部分,只不过是以使用价值或实物形态表现罢了)。

 

2、纯产品为什么只能由农业生产领域提供?

 

魁奈认为,农业是劳动者在土地上进行劳动,土地的自然力参加生产但不需任何报酬,这样,由于土地的恩赐,农业劳动的产品在补偿生产费用之后还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纯产品”。

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自然力参加工作,不能使财富增殖,所以不能提供“纯产品”。

 既然“纯产品”是土地赐予的产物,它理应以地租的形式归土地所有者占有。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他区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他称为结果的劳动和不结果的劳动。

他认为,只有提供纯产品的劳动是结果的劳动,不提供纯产品的劳动是不结果的劳动。

因此,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3、资本主义大农业是生产“纯产品”的最好方式。

 

魁奈虽然把“纯产品”看作是土地的自然赐予,但是,他在对农耕技术所作的分析中,却又把“纯产品”和农业上投放的资本的有无和大小相联系,这实际上又背离了前面的这个论断。

魁奈考察了农业的三种经营方式:

(1)只使用人力的自耕农经营;

(2)使用牛耕技术的封建租佃制经营;(3)使用马耕技术的资本主义租地大农场经营。

他认为,这三种经营方式由于资本不同,耕作技术不一,从而产量和纯产品也不相同。

第一方式没有资本投资,技术落后,产量最低,不能提供纯产品;第二种方式投资不多,技术较差,仅能提供较少的纯产品;只有第三种方式投资最多,技术先进,能提供最多的纯产品。

4、对“纯产品”学说的评价:

魁奈的纯产品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于生产领域,在魁奈的理论中,没有利润和利息这些独立范畴。

他否定利息,认为利润是土地所有者支付给农业资本家的工资。

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最必要的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是既定的,所以纯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就表现为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

纯产品来源于生产领域,来源于农业部门。

这些分析是魁奈的科学功绩,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魁奈对纯产品的分析带有片面性,强调“自然的赐予”,这就不能科学地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也为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纯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陷:

一是认为农业是唯一提供纯产品的部门,这是片面的、错误的;二是把纯产品看作是土地的自然赐予,也是错误的。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以纯产品为基础,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阶级。

(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能够生产纯产品的阶级。

其中既包括租地农场主(即农业资本家),又包括农业工人;

(2)土地所有者阶级。

即以地租或赋税形式从生产者阶级那里获得纯产品的阶级。

其中包括地主、国王、官吏和教会僧侣;(3)不生产阶级,魁奈称之为“不结果实的阶级”(sterileclass)。

这部分人既不生产纯产品,也不占有纯产品。

其中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商业中的工人。

评价:

魁奈在经济学史上是第一次区分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经济学家。

四、资本理论

魁奈的资本理论也是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的,他根据“纯产品”的唯一源泉是农业,而认为只有投到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

第一,农业资本是生产资本。

魁奈根据“纯产品”的唯一源泉是农业,而认为只有投到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

在他看来,既然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只有农业才是生产部门,所以他认定只有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而投在工业上的资本是不生产的资本,他对商业资本采取了仇视和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在贱买贵卖的欺骗行为中才能存在商业利润。

第二,农业资本分为两部分,即“年预付”和“原预付”。

“年预付”即每年支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资等;“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如耕畜、农具、房屋、仓库等。

魁奈说“年预付是每年花在耕作劳动上的支出数额,年预付必须与原预付区别开来,原预付是购置农业设备的基金,它的价值比年预付大五倍。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吴斐丹,张草纫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313.也就是说,为了是生产过程连续不断进行,“年预付”全部进入生产费用之内,它的价值要从每年的生产物中得到补偿,“原预付”只是部分进入生产费用之内,它的价值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如九年”,才能得到完全补偿。

5、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分析——《经济表》

魁奈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他在《经济表》中的第一次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这也是他全部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成。

魁奈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在《经济表》中说明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经济表》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1858年《原表》(锯齿图式);第二种1763年在《经济表》中发表的“提要图式”;第三种1766年发表的《经济表的分析》中的《略表》。

以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蒂芬·鲍威尔在1890年对《经济表》进行修改的“修正表”。

我们主要分析鲍威尔的修正表。

(1)《经济表》的含义

《经济表》最突出反映了魁奈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也是魁奈的全部经济学说的总结、运用,他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把社会经济生活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并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过程,提出认识和掌握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增长的规律及途径的任务。

(2)假设前提

(1)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普遍化,没有小农经济。

(2)生产阶级除支付地租外,不再担任何赋税。

(3)等价交换,价格固定不变。

(4)社会总产品流通只在三个阶级间进行。

(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5)只限于国内流通,不考虑对外贸易。

(3)交换前的条件

(1)生产阶级。

生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最初原预付为100亿里弗尔,每年再投入价值20亿的“年预付”。

魁奈假定“原预付”的资本可用十年,每年损耗为10亿。

投入的资本每年可创造出价值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

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在这50亿里弗尔的总产品中,40亿为粮食,10亿为工业原料。

年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为:

50亿的总产品分别包括以利息形式补偿“原预付”的耗损或折旧的价值,补偿“年预付”价值和“纯产物”,也就是剩余产品的价值;它们分别为:

10亿里弗尔的“原预付”;20亿里弗尔的“年预付”;此外,在流通前,生产阶级不掌握着在上一年度流通中收回的20亿里弗尔,并交给地主(土地所有者阶级)作为地租“纯产品”。

(2)不生产阶级。

不生产阶级在流通开始前,已有加工制造出来的工业品价值20亿里弗尔。

这有一半是生活用品,另一半则是生产用品。

(3)土地所有者阶级。

土地所有者阶级在流通开始时,有生产阶级交给他们的地租,20亿里弗尔。

这20亿里弗尔是国内流通所需的货币总额,在即将开始的流通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四)交换的过程分析:

五步 

1、土地所有者用20亿货币的一半,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2、不生产阶级用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原料。

 

3、土地所有者用另外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消费。

 

4、不生产阶级用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售货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5、生产阶级售卖农产品获得30亿,其中20亿作为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余下的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产工具。

通过以上五个流通行为,其结果是:

①土地所者用他们在流通前所取得的20亿里弗尔货币地租,换取了10亿的生活资料和10亿的工业品,满足了本阶级的生活需要。

②不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的生活资料确保生存需要和10亿的农产品(工业原料),保证合并再生产的继续。

③生产阶级以上一年度生产中的价值30亿的农产品(20亿的生活资料,10亿的工业原料)换得价值10亿的生产资料和20亿的货币。

除了这30亿进入流通外,生产阶级还有价值2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保留在他们手中,作为种子和本阶级的生活资料,不参加流通。

交换的总结果:

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

(5)评价:

贡献:

(1)为社会资本再生产条件进行抽象分析所假定的若干前提表现了他在分析方法上的独创。

(2)从《经济表》分析的起点看,它很得当的,以前一年的收获为生产周期的起点,表明他以正确分析再生产基础。

(3)全面概括了社会资本再生产所包括的内容。

缺陷:

(1)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片面的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2)没有正确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而是把其划分为工业和农业。

(3)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把工业投资视为非生产资本,又产生了一系列错误。

五、魁奈的经济自由主义(特色) 

1、从自然权利中引申出经济自由,把它建立在公私利益一致的基础上。

2、魁奈的经济自由主义具有鲜明的重农主义特点。

3、主张通过政府作用来贯彻经济自由主义。

4、经济自由主义具有很大不彻底性。

(1)谷物贸易中注重输出。

(2)把经济自由主义与封建君主专制联系,有神授特征。

经济纲领:

魁奈根据“纯产品”学说,提出了改善法国经济状况的经济纲领。

(1)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

魁奈认为,只有把土地集中形成大农业经营,才有可能增置较大的设备,只有大农业经营的租地农场主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农业经营所需要的费用,实行人力的节约,可以用较少的支出进行生产,从而获得较多的“纯产品”,获得较多的利润。

因此,魁奈认为要发展大农业经济,要保护好租地农场主的地位。

魁奈主张发展的大农业经济,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大农业生产。

(2)实行单一地租税。

魁奈根据“纯产品”理论,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单一的地租税。

在魁奈理想的经济中,赋税不应征自个人,如人头税或劳动所得税,也不能从开垦和耕种土地的本金中征收,因为这些税都会妨害土地的耕种。

他认为赋税只能来自“纯产品”的一部分,只能来自地租,因此,应征收单一的地租税。

(3)实行自由贸易。

魁奈根据其《经济表》对社会经济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根据魁奈的思想,社会经济要保持平衡,必须使再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使国家的税收与整个财富生产保持一定的适当的比例,而农产品价格也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合适的水平。

西斯蒙第

一、生平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原籍意大利。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新教牧师的家庭,后移居法国。

他曾在巴黎上过大学,继因家道中落,中途辍学,在里昂一家银行当职员。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他回到瑞士。

不久瑞士也爆发革命,西斯蒙第和他的父亲因同一些贵族有密切往来而被捕入狱。

出狱后西斯蒙第一家一度移居英国,后又重返瑞士。

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他迁居意大利,住了5年。

在意大利期间,他置办产业,经营农庄,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1800年,他重返瑞士,此后一直在日内瓦从事著述活动。

1803年出版《论商业财富》时,他还宣传斯密的学说。

但法国大革命后小生产者的破产分化和英国的经济危机使他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激烈反对者。

181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他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批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忽视了人和人的享受,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给社会带来灾难,要求依靠国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他强调消费先于生产、生产服从消费,反对李嘉图为生产而生产的思想。

西斯蒙第还指出,资本家为利润拼命扩大生产,但小生产的破产和社会分配不公使广大人民收入不足,收入不足使消费不足,因而一部分产品不能实现而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他最早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这是他的科学功绩。

但他的危机理论仅归结为主要是生活资料消费不足,并未真正认识危机的原因。

他赞美中世纪行会手工业和宗法式农业的原则和规范,他的改革建议实际上未超出小生产者的眼界,从而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思想体系。

著有《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二、主要著作

1、1803年:

《论商业财富:

或商业立法中应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这一著作中,他向法国人介绍了.斯密的经济学说,表明了他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忠实信徒,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1819年:

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

在这部著作中,他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徒转而成为激烈的反对者。

1837~1838年,他又出版了两卷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大量的历史和现状材料论证了《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的理论。

在《新原理》中,西斯蒙第否认自由竞争具有无限优越性的说法,指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认资本主义矛盾和把资本主义说成是合理的自然制度,并具体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矛盾。

他威觉到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刺激生产力和财富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又限制着这种发展。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间的矛盾,商品和货币间的矛盾,买和卖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矛盾等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矛盾也将发展。

他还觉察到达样一种根本性的矛盾:

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在他看来,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会发生,它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结果。

三、研究方法

西斯蒙第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考察人与财富的关系,他的真正对象是人及其需要,“从政府的事业来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把国家当作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进行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

他评判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斯密仅仅注重事实,没有考虑人们的感情和想象;李嘉图过于沉醉于抽象,完全忽略了占有财富和应该要享受的人。

他主张政治经济学既要防止抽象,又不能单纯计算,而应该注重人们的感情和道德。

他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只顾生产,不顾消费;只顾供给,不顾需求;只顾资本,不顾收入,结果导致了商业危机和社会动荡。

四、经济理论

1、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西斯蒙第认为,人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本领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满足他的需求和欲望的,财富是积累起来不予消费的劳动果实。

他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生产品的价值,只用他对人的效用来衡量,而在交换经济的环境下,效用的概念就被交换价值的概念给代替了,从而客服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把商品看作自然形态的非历史观点。

他认为,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时间指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西斯蒙第还继承了李嘉图的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区分的思想,同时更强调消费对决定价值量的重要性。

西斯蒙第是斯密关于生产劳动见解的拥护者,认为财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财富,即财富必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劳动创造的:

财富必须对人有利,能直接或间接为人所用;财富必须是能积累,能保存以备日后消费,它就是非生产性的劳动。

只有生产性的,或创造财富的劳动才能至少给他所付出的劳动以同样价值的报酬。

同时,他还指出社会不仅需要生产财富的生产劳动者,还需要有行政人员、立法者、法官、律师、武装力量等,他们不从事任何生产,不能积累,但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必要的,所以也应该得到报偿。

评价:

(1)在西斯蒙第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