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66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doc

论小学数学新课改之心得

周蜀蓉

摘要:

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搭建平台、主体性,能动性,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看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

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

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

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

“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

图上画的是什么?

各有什么?

你们找一找。

”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

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

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三、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

在教学课本中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

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

“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

”还有的说:

“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

”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

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

“谁多谁少?

”学生齐口说:

“一样多”。

我再说:

“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

”生答:

“猴子和桃子一样多。

”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

“猴子多,香蕉少。

”最后,我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

“猴子少,梨多。

”这时,我又问:

“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

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谁最多?

谁最少?

这句话怎样说合适?

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然后,各组代表汇报:

“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

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

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好像无从下手。

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

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

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

师:

“你有几种分法?

你是怎样分的?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有的说“我把7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

”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教学课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提供了创造能力的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使学生把数学学得更好,知识学得更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