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70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2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

  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质疑

  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

“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1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

  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

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

  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

  2修改模型

  备课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修改“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二、教学重难点:

修改完善模型;

模型与解释难点:

根据资料查找模型的不足三、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四、教具:

  各组制作的宇宙模型;

搜集的有关宇宙的资料;

材料超市中的东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动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其他同学也已经对模型提出了看法和意见,今天我们就这些看法和意见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修改和

  3

  完善

  修改和完善模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下面我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制定各小组的模型修改计划。

  二、制定各小组的模型修改计划,展示,并全班讨论。

  三、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模型修改计划将自己小组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

  四、把筛选出的有效资料填入“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小组内讨论本小

  组内的资料,找出资料所呈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现象与规律总结本小组所讨论的结果,并在作业本上呈现出来。

  五、根据本小组内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资料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讨论本小组模型的不足之处。

分工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课时

  一、达与交流,举办宇宙模型展示会:

  1.展示完善后的宇宙模型,交流经筛选后的有效资料,说说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与自己的修改之处,并说出修改后的好处。

  2.回答别人根据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问题。

二、拓展活动:

1.做宇宙的膨胀实验2.阅读科学自助餐。

  阅读9页到10页的内容。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精确时间的步伐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2.统计整理信息资料,比较分类,并说明工作原理。

3.选择感兴趣的钟表,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

4.养成认真细致工作态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难点:

统计、整理、比较有关钟表的资料,并说明原理。

教学方法:

搜集整理资料、观察、思考、讨论、倾听、探究、合作与交流。

教学流程:

  4

  课前预习:

预习本课,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并思考工作原理。

  整理汇报:

  1.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根据特征分类,并

  思考工作原理。

教师检查各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出示教师的搜集

  资料补充。

  2.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倾听、

  思考、补充,教师相机评价鼓励学生。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钟表继续探究。

计划与组织:

  1.小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钟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

2.小组计论制定书面研究计划,并详细分工。

3、展示各组探究计划,大家讨论优点与不足。

4、各组讨论修改探究计划。

延伸探究:

  1.运用钟表发展史,教育学生继承发扬人类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探究,将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2.学生课下分组探究,做好实验记录,并相互交流探究结果。

  2钟摆的秘密

  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法:

观察、猜想学法:

观察、验证

  教具:

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

自制。

  1、观察、分析、猜想

  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5

  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①摆钟如何工作的?

  ②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

2、实验

  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①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②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

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实验一

  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实验二

  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整理总结

  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

摆钟呢?

4、作业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3小水钟

  课标要求:

能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懂得小水钟的构造原理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呢感乐于分析总结,动手操作。

  3、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看问题和想问题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小组合作制作小水钟搜集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我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积时工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古老的钟表——水钟,课前大家都查找了相关小水钟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图片观察分析

  1.出示设有数学盘的水钟,观察水钟的构造,交流它是怎样用来记时的。

  6

  2.出示“受水型”“泄水型”的漏壶。

并做简要的介绍。

三、制作

  准备适当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水钟。

全班交流,相互提建议。

第二课时

  一、我们的小水钟工作得怎么样?

有办法使小水钟更精确、测量时间更长吗?

大胆使一使,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实验,并整理所得的数据,填写表格。

10秒流出的水滴数测量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水滴数  我的发现观察水钟计时秒表显示的

  10秒20秒30秒

  时间

  水钟显示的

  我的发现

  2.学生说说为什么流水可以用来做“钟”了?

水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阅读20页的小资料。

三、拓展活动

  留心家里或学校里水龙头滴漏现象,测算一小时、一天、一个月流失的水量。

  4小小钟表设计师

  1.根据自己获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钟表的共性.

  2.学会动手设计钟表,敢于大胆地实践.3.学会自我客观的评价.4.了解各种各样的"钟"

  教学重难点:

目标1和目标2.

引导分析总结归纳动手制作

  教具学具:

钟表,自己制作钟表的材料教学流程:

  7

  一、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确时间的步伐》、《钟摆的秘密》和《小水钟》等,以及我们获得的各种资料,我们从中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你能找出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吗?

  自发言

  总结:

看来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

二、活动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同学们能自选一种来设计自己的钟表吗?

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发明大王?

  学生自己设计钟表。

  展示自己的钟表,小组交流,评出最有创意者在班上进行讲解交流。

  一、科学自助餐

  学生自己阅读书本上的“有趣的生物钟”。

如驴钟、花钟和人体的生物钟。

  那我们人体内的生物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后,举手发言。

二、自我评价:

  搜集到了哪些钟表的资料?

完成了哪些钟的实验研究?

  搜集到的资料,是否与同伴进行了交流、学习?

大家对我设计的钟是如何评价的?

三、设计未来的钟表

  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设想用图画或文字表达出来。

画到24页。

  8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1寻找热能

  1.了解什么是热能。

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热能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识与同伴共享。

3.能把掌握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了解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拓展思维,利用热能知识服务人类生活。

教师准备:

铁丝、食谱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外星系的小科学家友友。

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热能。

你们能协助我考察吗?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资料,认识热能。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热能知识或课前查到的资料。

  为了让我们的外星系朋友能顺利的完成地球上的热能考察任务,首先,我们要根据这位客人的要求,帮助他选择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好,最合理。

  1.根据友友的要求,帮助他安排住宿环境。

  住宿条件:

当地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清新,污染小。

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帮助友友选择出适合他生存的地理位置。

  地点年平均气温科威特34罗马尼亚10-11南极-25撒哈拉沙漠>30新西兰12中国海南三亚中国黑龙江漠河-

  9

  中国云南大理

  根据提供的资料,帮助友友选择每天的热能食谱。

  地球人可以从不同的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

那么,我们的朋友“友友“也和我们一样,需要从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生活,他每天所需热能也和我们差不多。

下面我们就根据他的需要为他设计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看那位同学能最先为友友设计好。

  食物中的热能

  食物数量热能米饭1碗约840粥1碗约300面1碗约1200肥猪肉100克3414瘦猪肉100克598瘦牛肉100克444虾米100克816鲤鱼100克456鸡蛋1个约300鲜奶250毫升565黄豆100克1502白菜100克88苹果100克218西瓜100克142茶1杯<5可乐1听460

  提示:

友友每天食物中的热能需要8000多千焦,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及提供的食物中的热能资料,自己动手设计食谱卡,等候进行交流学习。

  一、动手实验,体会生活中热能的产生过程。

我们已经帮助友友安排好了住宿和饮食,下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我们要帮助他完成热能的考察任务。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怎样产生热能,请把你的方法与外星系小科学家交流一下,也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介绍,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1:

反复折铁丝,可使它发热。

  生2:

将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产生热能。

生3:

电炉通电后,可产生热。

……

  10

  我们和友友通过交流学习,他对我们如何利用热能很感兴趣,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热能的知识,经过紧张的工作和学习,我们都觉得有点热了,怎么办呢?

能运用热能的知识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在我们就和友友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热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材第29页的内容“制作冰淇淋”。

  指导学生看材料超市中需要的材料。

探究制作方法与步骤。

  要求:

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探究,活动。

可单独活动,也可几个同学结合活动。

  三、课后小结。

  热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能发现很多知识,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人类造福吧!

  2体积变化之谜

  教学目的:

  1.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准备:

  冰箱、玻璃杯、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二、猜想与假设

  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三、试验

  1.写出研究计划

  2.试验。

装一满杯水,不该盖子。

把杯子放进冰箱,让水结冰。

观察并会不会超过杯口。

如果并超过杯口,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11

  3.得出结论。

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三.提问:

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

提问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四、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

  一、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二、分析与总结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

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

三、提问

  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

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

  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第三课时

二、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友友提出:

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

学生先猜想一下,同学们设计试验。

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试验。

3冬暖夏凉的房子教学目的:

  1.会做热传导的试验。

  2.直到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方向。

3.能设计出冬暖夏凉的房子。

  4.能以折线图的方式建立模型,表达热传递方向的规律。

  2.能设计出冬暖夏凉的房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

  友友感觉房子里比较热,同学们能不能给友友设计一所冬暖夏凉的房子呢?

  二、观察与提问

  房子里的气温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回答:

1.房子朝哪个方向。

  12

  2.建房自用的材料。

3.房子外面的温度。

  4.空调和暖气安装在什么地方。

三、计划与组织

  选择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制定好研究计划,做好组织工作,进行分组研究。

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四、事实与证据

  根据计划,进行试验。

  边试验边记录,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整理好,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五、分析

  用折线图来表示试验中记录的数据。

第二课时一、总结

  分析上面的记录表和折线图,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得出结论:

  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向高温的物体。

  二、表达与交流

  1.相互交流自己得到的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所冬暖夏凉的房子。

把自己的设计画在一张大白纸上。

  三、科学自助餐自学40-41的内容。

交流学习心得。

四、试剑石

  1.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袄来改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

  2.把木勺、塑料勺、铁勺固定在盆子边上当做树,用硬纸剪3个小猴子图案,用黄油或凡士林把小猴子图案站在3棵“树”的同样高度,往盆子里倒热水。

想一想,哪知小猴子会先掉下来?

为什么?

  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

  1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

  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13

  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展示资料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教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

  3.活动:

给小宝宝安家

  4.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教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二课时一、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

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

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我做5分钟的妈妈”。

  二、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

  3.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4.教师: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

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

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

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5.学生说心声

  三、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20XX年的第一天送给你的父母,作为新年礼物吧!

  14

  2我们在成长

  1.知识能力目标:

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

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

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

能设计长期测量身体各种数据的表格。

  2.过程方法目标:

教学中采用设疑——制定测量计划——探究测量计划——实际测量——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测量培养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照片?

出示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时期的某同学的照片。

  A、现在能猜出来吗?

  B、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

  二、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

板书课题:

《我们在生长》三、我们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谁能说一说从哪些现象你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过渡:

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生:

用测量记录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的生长变化情况。

  师:

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来比较。

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测量呢?

  四、指导测量方法。

  15

  下,这里面都有什么力?

你还从其它科技书和电视以及网上等了解到相关的资料,请设计手抄报与同学交流。

  生搜索资料办报交流。

  2蹦床里的学问

  通过试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

  通过自己亲身实验,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长,让学生了解一定限度内,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弹力的形成与特性。

教法、学法

  观察、交流。

实验。

猜想验证。

第一课时1.导入:

  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谁可以勇敢的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什么叫弹力,什么是弹性?

并让学生大胆猜想弹力是这样产生的?

  2、向学生介绍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3、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观察如何判断弹力的大小。

  4、分析交流

  小组之间先整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结合以下问题:

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有什么新的发现?

全班进行交流。

总结新的发现: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

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制作“小小火箭发射塔”。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弹力知识,自制一个“小小火箭发射塔”。

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

  如果我们把弹簧或者橡皮筋无限拉长,会把火箭射出无

  21

  限远吗?

  我们前面做出的结论正确吗?

有没有需要修正的?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新发现。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了解生活中弹力的应用。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

  3滑梯里的奥秘

了解一些浅显力学知识—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综合能力;

在实验中发现其规律的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重点难点:

  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