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73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MaiDouLai(老挝、泰国,老挝语意为“有花纹的花梨木”),

Hue(越南),主要分布于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GiaiNuiTruongSon)东西两侧。

原产地为落叶乔木,树高15~25m,最大胸径超过80cm,树冠广伞形,分杈较低,枝桠较多,侧枝粗壮,树皮外表浅灰黄色。

羽状复叶,互生,长15~23cm;

小叶近革质,椭圆形,顶端顺尖,长4.5~9.5cm,宽2~3.5cm。

荚果带状长椭圆形,长5.5~10.5cm,宽1.5~2.3cm,果瓣革质,有种子的部分微隆起,厚可达4cm,木栓质,外缘为薄翅状,通常有种子2~3粒,2粒为多。

种子肾形,扁平,长0.9~1.1cm,宽0.5~6.5cm,种皮薄,褐色或棕褐色。

精品论文参考文献

2引种试验播种育苗技术

2.1育苗试验地概况

试验育苗圃区选择在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地处110&

deg;

35&

prime;

E,20&

2&

N,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3.7℃,年极端最高气温34.6~40.2℃,年极端最低气温6.6~12.6℃,年平均降雨量1697.8mm,全年无霜,平均海拔32m,土壤为砖红壤,pH值4.75&

plusmn;

0.25。

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水平显示综合肥力水平较高,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越南黄花梨生长,基地科研设施建设完备,为种源引种、试验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条件。

(见表2、表3)

2.2种子采集、检疫、净种和贮存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由越南引进当年生越南黄花梨种子,共8

个种源。

按种源采种地有,ThuaThien-Hue,Tinh(承天顺化)1个种源(编号VIE-1),

Hanoi4个种源(编号VIE2、VIE-3、VIE-4和VIE-5),QuangBinhProvinceDongHai3个种源(编号VIE-6、VIE-7和VIE-8)。

越南黄花梨种子到达期间正逢阴雨潮湿天气,科研人员迅速进行自然风干、除潮以防止种子受霉菌感染,采用筛选方法清除种子中的种翅、果柄、枝叶等夹杂物,以提高种子纯度,在干燥通风处常温保存。

2.3苗圃地的选择和制作苗床

选择地势平缓,坡度平缓,排水性良好地,按引种隔离育苗规划方案设立隔离网、隔离沟和非本种隔离植物带。

对苗圃地进行整地、作床。

分别使用喷洒高锰酸钾和甲基托布津进行苗床消毒。

播种前一周采用敌克松溶液+1500倍辛硫磷溶液进行苗床消毒,并采取搭建育苗阴棚遮光措施。

2.4播种

越南黄花梨种子播种采用了春播,2013年3月5日进行了种子播种,采用全沙式苗床撒播。

播种前期,进行了种子千粒重、种子净度和种子活力测定,

采取清水+多菌灵+敌克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采取清水浸种、35~40℃温水浸种和湿沙层积处理等三种方式对种子进行24h催芽后播种。

试验重复3次,每个种源试验300粒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

结果分析:

根据浸种试验方法测定,温水浸种发芽率较高,种源VIE-2

和VIE-4种子表现良好。

(表4)

2.5春播后苗床管理

播种后,覆盖细沙+普通育苗基质1cm,每垅采用双层遮光网棚覆盖。

加强管理,保持苗床土壤湿润,阳光强烈时以遮光度为75%的遮阳网覆盖,根据苗床的湿润度来确定浇水量。

平均10d定期喷药,防止苗床病虫害发生。

2013年3月播种后15d左右种子发芽。

苗芽露出地面后增加日晒时数,使幼苗茁壮成长。

科研人员于2013年5月10日,进行夏播试验。

但播种所选择的时间为清明后一个月,已超过种子的萌芽季节,种子无法发芽。

2.6幼苗分床移植和苗期管理

播种后30d左右,越南黄花梨芽苗子叶变绿,真叶开始生长出来时可进行芽苗移植,培育营养袋苗。

施用细沙+红壤+有机质+复合肥配置苗床营养土入袋,营养袋规格一般时12cm&

times;

17cm;

幼苗1袋1苗移植入袋,幼苗移植后应及时浇水定根,提高幼苗成活率。

由于初出土的幼苗较细小、娇嫩、抗逆性差,幼苗分床移栽后应继续用遮光度为75%的遮阳网遮光大约经过30d的时间,小苗生长恢复正常后,逐步揭除遮阳网利用充足的阳光促进小苗生长。

幼苗期不耐水渍,需要加强苗期排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平均

15d薄施一次复合肥和钾肥,10d定期喷洒甲基托布津防进行。

苗期生长情况分析:

按每个种源取样方法各设置3个样方,对8个越南黄花梨种源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120d和1a生苗期观测,对测定结果采取算术平均值法分析显示,种源VIE-4和VIE-2出苗率和生长良好,特别是VIE-2

长势较好,平均苗高120cm,地径11.5mm。

(见表5、表6)

3造林试验技术研究

为了有利摸索和研究越南黄花梨在该基地的生长特性,项目设计选择在三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备耕开展实验造林。

3.1造林试验地概况

(1)一号造林试验地地处109&

56'E,19&

06'N,属半山区高陵坡地带,呈西北向东南走向,境内气候属热带气候,因地处该省中部山区的东北部,地方性气候较为突出,属“浅盆地气候”。

年平均气温23.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4.8℃,极端最低气温为2.8℃;

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

27.1℃,极端最高气温为39.8℃。

年平均降雨量212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土壤为砖红壤。

(2)二号造林试验地地处

110&

7'~110&

31'E,19&

31'~19&

44'N之间,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3.1~23.9℃。

年平均日照时数1972h,年降水量达

1965.6~2498mm。

雨量充沛,气温适宜,植被主要是茅草及灌木。

该试验地土壤以砾岩风化壤土和砂质粘土为主,肥力属于中下水平。

(3)三号造林试验地,地理坐标为

108&

47&

E,19&

05&

N。

区内地势平缓,海拔较低在

40~60m之间,属台地地区。

土壤类型为褐色砖红壤和燥红土,土壤质地主要以砂质和淤泥质为主,pH值为5.78&

0.19,大多数土壤为弱酸性,有效钾较缺,等级含量为4级。

试验地每年11月至次年6月为典型的旱季,飞机草和芒草灌木丛生,由于属于保护核心临界区域,严禁使用中小型机械、除草剂、农药和人类干扰保护区内野生坡鹿自然活动规律,造林条件局限性较大。

(4)试验地地力条件测定分析: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N、P、K质量(含量)是植物生长重要的元素。

一号造林试验地有机质和速效磷、二号试验地碱解氮含

量较低,三号试验地速效钾较为缺乏。

(表8)

3.2备耕与试验造林

根据各造林试验地实际情况,按立地条件分纯林、混交林和近自然

“生态”林等三种模式开展试验造林。

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适地种植。

一号实验林用小型机械开环坡等高带种植,株行距为2.5m&

2.5m;

二号地势较为平坦,与沉香树种混交套种造林,株行距为3.5m&

3m;

比较干旱和立地较差的三号株行距

3m&

2m。

植穴规格(长宽深)为30cm&

30cm&

40,挖穴后每穴基肥(混合有机肥2.5kg+250g钙镁磷肥+20g保水剂),用表土混合均匀回填。

选择雨季造林,透雨后定植。

选优良壮苗并吸足水后,去袋定植。

定植要求造林人员用手捏紧营养土袋后剥除塑料袋,保持泥土、根系完整,分层回土压实,浇定根水。

定植2个月后,及时补种缺株,确保林相整齐。

3.3幼苗林抚育和修枝管理

造林后初期幼林生长较快,且主干柔软,冠小而稀疏,容易被杂草、灌木及蔓藤缠绕和覆盖,影响生长发育,必须加强抚育管理。

主要管理内容是:

砍杂、除蔓、除草松土和施肥。

造林当年抚育除草追肥2次,第1次为4月上旬,每株追施尿素150g;

第2次为9月下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0g。

由于越南黄花梨分叉较低,基部根蘖枝和侧枝生长发达,难以形成主干。

为防止蘖枝和侧枝过分生长,需要采取人工修枝整形,定期修剪侧枝(芽),修枝高度以树冠1/2高度为宜,逐步培育优良干形。

修枝最少每年1次,但是由于植株个体生长差异不一,侧株过分生长的植株需增加修枝次数。

3.4主要病虫害防治

越南黄花梨苗期幼苗期,严格加强对引种植物的病虫害的监测,一发现疑似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加以防控。

(1)猝倒病

主要是丝核菌和多种镰刀菌的病原引起,种子育苗过程中强化监控,

仅发现3株小苗疑似有立枯型猝倒病症,利用500倍敌克松溶液进行灌根防治。

(2)叶斑病

育苗苗床监测发现若干个体植株叶片出现疑似叶斑病症状,叶片为主要受害,病叶初期产生黑色小斑,然后扩大成其他形状的病斑。

初发病症时,采用1000倍液的百菌清和800倍液的代森锌药液喷雾防治。

隔7d喷1次,3次后防治效果显著,有效防止类似情况的出现。

(3)蟋蟀

苗期常受到蟋蟀的危害,主要危害苗木的根部或颈部,经常咬断茎或苗根,导致苗木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是使用毒饵诱杀。

(4)伪尺蠖

伪尺蠖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弱。

常产卵于叶片背面、枝干分叉处或产在土隙间,卵块常覆盖黄褐色绒毛。

2014年11月在种质资源圃诱发伪尺蠖虫害。

虫害严重植株,吃光苗木及幼树的嫩叶,只留下叶柄和叶脉,严重影响苗木及幼树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苗木及幼树的生长。

采取化学药物防治,采用药剂喷杀幼虫,用2500倍液的敌杀死药液或有机磷药液喷雾防治,每隔7d喷药1次,连续2次,成效显著。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越南黄花梨种源的引种、播种、育苗和造林试验作一个论述和综述,通过观察越南黄花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基本掌握引进品种的生长规律:

越南黄花梨适宜春播育种,种子温水浸种播种育苗发芽率较高。

造林要适地适树,造林后加强水肥和抚育管理。

并总结了越南黄花梨的育苗和管理栽培技术,可为开展越南黄花梨种源的引进和开展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羊仁秀.探讨海南黄花梨育苗终止技术与发展展望[J].科技致富向导.

2013(16).

[2]李钊,张炎群.降香黄檀木价格鉴定的探讨[J].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3(10).

[3]陈美红,刘小金,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越南黄花梨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4(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