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61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docx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大纲

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能力考核方案

综合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考核目的

通过对专业大三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所学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符合职业要求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与内容

〔一〕形式

1、理论笔试:

主要涉及专业基础及专业课6门,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评定、临床康复、理疗及运动疗法,题型包括判断〔25分〕、单项选择〔60分〕、多项选择〔15〕。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2、专业技能考核:

考核内容为康复评定以及运动疗法。

专业技能测试方法为现场抽签,根据所抽题目进行现场操作及讲解。

〔二〕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测试范围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系统解剖学

1.骨学

〔1〕总论

骨的分类、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

〔2〕中轴骨

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形态结构、肋的组成、脑颅和面颅的组成、颅的整体观、颅底内面观、颅的侧面观、颅顶的缝、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2.关节学

(1)总论

骨连接分类、直接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关节的分类

〔2〕附肢骨连接

上肢骨的连结、下肢骨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系统解剖学

3.肌学

〔1〕总论

肌的构造和形态、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籽骨、肌的起止、配备和作用

〔2〕头肌

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躯干肌

各躯干肌的分群和肌肉功能

〔4〕上肢肌

主要上肢肌肉的组成和功能

〔5〕下肢肌

主要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功能

4.内脏学总论

〔1〕总论

内脏的一般结构、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5.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口腔

口腔的分布、境界及内容物〔牙、舌和唾液腺〕的结构特点、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

〔3〕咽

咽的分部、结构和交通、咽淋巴环的组成

〔4〕胃

胃的位置、基本形态和分部

〔5〕小肠

小肠的分部和位置

〔6〕肝

肝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外形分叶与分段、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和分部、胆囊三角、胆总管

6.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鼻

外鼻、鼻腔、鼻中隔的形态结构、各个鼻旁窦的开口、上颌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2〕喉

喉软骨的构成、喉的连接、喉肌的组成和功能、

喉腔的组成、分布和狭窄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系统解剖学

6.呼吸系统

〔3〕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软骨的特征、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4〕肺

肺的形态和分叶、肺门和肺根、支气管分段、支气管及分段的血液供给

7.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

肾的形态、位置与毗邻、肾的被膜、肾的结构、尿的形成、肾门、肾窦和肾区的概念

8.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

〔2〕输卵管的分部和结构特点

〔3〕子宫的形态、位置〔姿势〕和固定装置

〔4〕阴道的组成和功能

9.腹膜

〔1〕腹膜形成的结构

10.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心

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心脏的内腔和瓣膜

心的构造、心壁的组成

心的传导系统的组成,房室束、窦房结、房室结的位置及机能意义

心的血管名称和动脉分部

〔3〕动脉

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

11.淋巴系统

〔1〕总论

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淋巴的回流因素

12.视器

〔1〕眼球

眼球壁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眼球的内容物

〔2〕眼的血管和神经

13.前庭窝器

〔1〕中耳及内耳的组成

〔2〕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系统解剖学

14.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皮质、神经核、白质、髓质、纤维束、神经节。

15.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2〕脑

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16.周围神经系统

〔1〕各个脊神经组成和位置及分支

17.内分泌系统

〔1〕甲状旁腺组成、位置及作用

二、中国传统

康复治疗学

1.推拿适应症

及作用原理

〔1〕伤筋的概念

〔2〕推拿手法发挥治疗效应的途径

2.推拿手法概述

〔1〕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2〕推拿介质的概念

3.常用推拿手法

〔1〕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2〕揉法动作要领

〔3〕滚法动作要领

〔4〕摩法动摇要领

〔5〕擦法动作要领

〔6〕推法动作要领

〔7〕搓法动作要领

〔8〕抹法动作要领

〔9〕按法动作要领

〔10〕点法动作要领

〔11〕拿法动作要领

〔12〕捻法动作要领

〔13〕勒法动作要领

〔14〕弹拨法动作要领

〔15〕抖法动作要领

〔16〕振法动作要领

〔17〕拍法动作要领

〔18〕击法动作要领

〔19〕摇法动作要领

单元

细目

要点

二、中国传统

康复治疗学

3.常用推拿手法

〔20〕拔伸法动作要领

〔21〕扳法动作要领

4.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治疗

〔1〕临床表现

〔2〕体征

〔3〕治疗原则

〔4〕治疗方法

5.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1〕临床表现

〔2〕体征

〔3〕治疗原则

〔4〕治疗方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

〔1〕临床表现

〔2〕体征

〔3〕治疗原则

〔4〕治疗方法

7.经络总论

〔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任督二脉的循行

8.腧穴总论

〔1〕腧穴的分类及其特点

〔2〕腧穴的治疗作用分类

〔3〕几种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9.经络腧穴各论

〔1〕常用腧穴的作用

10.刺灸法

〔1〕艾灸的分类

三、康复评定学

1.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节的解剖

〔2〕关节的生理学运动

〔3〕关节的副运动

〔4〕测量工具--量角器

〔5〕量角器测量的基本方法

〔6〕结果记录与分析

〔7〕测量的注意事项

〔8〕上肢关节活动度测量

〔2〕手指关节活动度测量

〔3〕下肢关节活动度测量

〔4〕躯干活动度测量

单元

细目

要点

三、康复评定学

2.肌力评定

〔1〕肌力及影响因素

〔2〕肌力评定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3〕肌力评定方法的分类

〔4〕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概念

〔5〕徒手肌力评定的评定标准

〔6〕徒手肌力评定的评定方法

〔7〕徒手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8〕应用简单仪器的肌力评定

〔9〕等长肌肉耐力测定

〔10〕等张肌肉耐力测定

〔11〕等速肌肉耐力测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1〕ADL的基本概念

〔2〕日常生活活动的分类和范围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目的

〔4〕评定方法的选择

〔5〕评定的步骤

〔6〕评定量表

〔7〕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8〕选择不同评定方法的考虑因素及注意事项

四、理疗学

1.直流及低频电疗法

〔1〕直流电的生理作用、治疗作用

〔2〕电离子导入、电水浴、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间动电的作用原理

〔3〕直流电、电离子导入、电水浴、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间动电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4〕直流电、电离子导入、电水浴、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间动电的在康复和临床中的应用

2.中频电疗法

〔1〕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流治疗方法与作用原理

〔2〕音频电疗、干扰电流、调制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3〕音频电流、干扰电流、调制中频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4〕音频电疗、干扰电流、调制中频电流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单元

细目

要点

四、理疗学

3.高频电疗法

〔1〕高频电疗的概念

〔2〕高频电的物理学特征

〔3〕高频电疗的分类

〔4〕短波、超短波、高频电热的治疗作用和原理

〔5〕短波、超短波、高频电热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6〕短波、超短波、高频电热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光疗法

〔1〕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作用原理

〔2〕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3〕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五、运动疗法

1.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1〕基本概念

〔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

〔3〕训练方法

〔4〕适应症与禁忌症

〔5〕临床应用

2.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

〔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3.增强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

〔1〕基本概念

〔2〕肌力下降的原因

〔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

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4.协调性功能训练

〔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

〔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

〔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5〕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6〕协调性训练

〔7〕影响协调训练效果的因素

5.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训练

〔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

〔2〕移乘训练

〔3〕轮椅操作训练

〔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单元

细目

要点

五、运动疗法

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PNF的概念

〔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和特殊技术

〔3〕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的运动模式

〔4〕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的临床应用

7.Rood疗法

〔1〕Rood疗法的概念

〔2〕基础理论

〔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六、临床康复学

1.总论

〔1〕临床康复学概念

〔2〕康复治疗组

〔3〕临床康复效果的评定

〔4〕临床康复医师的资格与职责

2.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1〕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

〔2〕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方法

〔3〕脑卒中并发症的康复

3.颅脑损伤的康复

〔1〕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

〔2〕颅脑损伤的临床康复方法

〔3〕颅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

4.脊髓损伤的康复

〔1〕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治

〔2〕脊髓损伤的临床康复方法

5.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1〕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

〔2〕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康复方法

6.骨关节伤病的康复

〔1〕骨折的康复

〔2〕骨关节病的临床康复方法

7.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问题

〔2〕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康复方法

8.手外伤的康复

〔1〕手外伤的临床检查与康复评定

〔2〕手外伤的临床康复方法

9.颈肩腰腿痛的康复

〔1〕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分类诊断

〔2〕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原则

〔3〕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康复方法

10.冠心病的康复

〔1〕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基础

〔2〕冠心病的临床康复方法

11.呼吸功能障碍的康复

〔1〕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

〔2〕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

12.糖尿病的康复

〔1〕糖尿病的临床诊治

〔2〕糖尿病的临床康复方法

第二部分、实践测试范围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康复评定学

1.关节活动度评定

〔1〕各关节的角度的测量方法

2.肌力评定

〔1〕上肢主要肌群的肌力评定方法

〔2〕下肢主要肌群的肌力评定方法

〔3〕Lovett徒手肌力分级

二、运动疗法

1.肌力训练与肌耐力训练

〔1)按肌力选择的肌力训练

〔2)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的肌力训练

〔3)徒手抗阻训练

〔4)机械抗阻训练

〔5)等长和等张肌力训练

〔6)等速肌力训练

2.关节松动技术

〔1)治疗前评估

〔2)操作体位

〔3)手法操作中的运动方向、程度、强度

〔4)治疗时间

〔5)脊柱关节

〔6)上肢关节

〔7)下肢关节

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1)脊柱、四肢关节活动度训练

(2)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训练

4.转移训练

〔1)需他人帮助转移的仪器设备、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独立转移训练的仪器设备、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5.协调训练

〔1〕协调训练的原则

〔2〕至少五种协调训练的方法

〔3〕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6.PNF

〔1〕治疗原则及常用技术手法

上下肢常用的治疗运动模式

7.Rood技术

〔1〕治疗原则

〔2〕诱发刺激的手段、诱发部位、治疗用具、方法和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注意事项

〔3〕抑制刺激的手段、诱发部位、治疗用具、方法和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注意事项

三、成绩判断

学生综合能力测试最终成绩按理论考试〔50%〕和技能考核〔50%〕综合评定,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可获得专业综合能力测试2学分〔毕业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