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62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Word下载.docx

7.3思想道德修养

7.4体育

7.5社会声誉

7.6就业

特色项目

评估结论的标准为:

“优秀”的标准:

在二级指标中,A应不少于15个,C最多为3个,没有D,特色鲜明;

其中,重要项目A不少于9个,C最多只能有1个。

“良好”的标准:

在二级指标中,A+B应不少于15个,D最多只能有1个,有特色项目;

其中,重要项目A+B不少于9个,不能有D。

“合格”的标准:

在二级指标中,D不能大于3个,其中重要性项目D最多为1个。

“不合格”的标准:

低于“合格”标准的为“不合格”。

下面主要是对观测点的内涵作逐一说明,

1.办学指导思想

一级指标:

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学校定位;

办学思路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通过审视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出来的。

2005年1号文件提出的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知道思想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将指导学校正确总结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的定位。

主要观测点:

学校的定位和规划

学校要明确办学思想,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所谓科学定位是指:

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这是学校定位的依据。

所谓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国家要求高等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

要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一方面明确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另一方面明确学校在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校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要确定:

学校的学科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

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

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层次是培养研究生、本科生还是高职高专生。

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的、应用型的、研究应用型的。

人才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

一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还是服务全国;

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基层的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

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在一个总规划中,内含这四部分内容。

1.2办学思路。

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心地位。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

现在的时代,我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

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

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英教育阶段的;

另外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学校领导在治学过程中,首先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学校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写清楚。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关系。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实际的含义的,是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的:

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

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尤其是利益分配方面)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育人工作是否已经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关键在于落实。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因此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时,学校应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主讲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因此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生师比;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生师比为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为专任教师加外聘教师的一半的和。

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在编教师,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专任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可以是各层次的授课工作,也可以是其他教学形式,如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和实验等。

外聘教师包括返聘教师、外教和其他不在编教师。

分析教师的结构状态和发展趋势时采用的是师资。

这里的师资专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教师。

师资的整体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适应教学需要,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考察(都合理才算合格):

(1)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

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等。

(2)学科发展状况。

教师的科研状况;

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

(3)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队伍状况。

重点考察基础课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情况等。

(4)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它应有学科带头人,已形成学术梯队,并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

学校要有稳定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和骨干教师。

专家将考核学校进出师资的职称和学历等。

研究生学位是指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

2.2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学水平

主讲教师资格:

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或者讲师或以上职务,对新教师还应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

主讲教师是每学年给本科生主讲课程的教师,给其他层次授课的教师和指导毕业论文、实践等教师不计算在内。

科研促进教学的内涵:

(1)科研经费能否改善教学条件;

(2)科研成果是否转化为教学内容;

(3)科研项目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科研能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学校应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教授和副教授上讲台,并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

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

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或开设讲座,完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助教工作。

《1号文件》中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生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2005年以前仍按《水平评估方案》执行,2005年及以后A级标准按《1号文件》执行。

专家首先考察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的授课情况,如果合格的话,才按A级标准考核。

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要将所有的教授、副教授统计在内,但有如下情况可以不统计在内:

生病不在岗位;

出国不在岗位;

进修不在岗位;

返聘教师。

专家主要考察关键人物,如学校领导、大牌教授,从教学任务书开始查。

教学水平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衡量的。

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都是学校自己确定的,因此教学水平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衡量的。

3.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基本设施;

教学经费

该指标提出了办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理解提出办学条件的必要性,要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3.1教学基本设施。

校舍状况;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图书馆状况;

校园网建设状况;

运动场与体育设施。

校舍状况C级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中,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这里用的学生数是全日制的在校生数。

建筑面积指已经使用的,有产权的建筑物的面积。

在建的建筑物可以统计,但仅供参考,不作为打分的依据。

A级标准中,“各类功能教室齐备,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是指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画绘图教室等能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室需要,能给教学内容的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在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进行外,还应根据学校性质和人才培养要求,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

实习基地应具备:

稳定的场所;

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

有稳定的教室和辅助人员队伍;

有实习项目;

场地、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科研仪器值是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值。

计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用的学生数为折合学生数。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所用学生数是折合学生数。

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管理能作到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校园网建设主要考察建设水平、运行情况、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体育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是指专项选修设施和体育代表队训练的设施。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要求,对于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被评学校要按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在被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电子图书利用情况较好或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条件下,专家组可以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

在这些观测点中,A级标准和C级标准不是一一对应的,只有达到C级才可考虑A级。

3.2教学经费。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四项经费:

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

四项经费都有确切的含义,它们是按原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项目定义的。

学校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并保证生均四项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特别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转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

周济部长说:

“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的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

分别统计近三年内,四项经费的分项值和总值。

计算生均值所用学生数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人数。

特别要注意统计四项经费和学生数所用的时间应统一,规定是用每年12月31日的数据。

根据教育部教高函【2005】7号文件的要求,2002.2003.2004年的思想经费比例仍按《水平评估方案》执行,2005年的经费预算要达到新的标准:

A级30%,C级25%。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专业;

课程;

实践教学。

重点要看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4.1专业。

专业结构与布局;

培养方案。

专业结构与布局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

新办专业是指专家组进校时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

新办专业主要考察专业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专业设置要求;

新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是否明确充分;

有否相应学科作依托;

新办专业的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

新办专业是否有好的教学条件(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等),教学质量有否保证,学生是否满意。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它是学生在校学系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

培养方案这一观测点重点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执行情况。

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体现学校的定位,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

内容要体现学校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培养方案严格,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作保证。

专家进校考察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书、课表是否一致,有否相应的变动手续等。

4.2课程。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材建设与选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双语教学。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特征。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重点考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

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科优质课程。

专家还从以下几方面考察课程:

(1)改革和教育思想观念相适应。

(2)重视学生考核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能够考核学生的能力。

(3)教学改革的成果即获奖情况。

要重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

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

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好教材编写的规划,并采取措施,支持出版有特色的教材。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分析等授课方式,避免课程讲授过度的现象,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只讲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手段:

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根据教育部【2005】1号文件的精神,国家重点建设(即“211”建设)的大学,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30%,一般院校仍为15%。

2005年前,按《水平评估方案》执行,2005年及以后,按教育部【2005】1号文件执行。

双语教学的课程:

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

只是在A级标准中,对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有要求,其他,要求学校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

当前,主要是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4.3实践教学。

实习和实训;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室开放。

实习和实训主要考察时间、措施、效果。

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和效果。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

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科的结构。

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室从事实践环节教学。

建立大学生尽快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

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5.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管理队伍;

质量控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5.1管理队伍。

结构与素质;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

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

要求管理队伍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任职时间、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

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与才,在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

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教学管理部门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又是学术研究部门。

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因此,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5.2质量控制。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健全,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如教师的调停课有无相关的制度和相关的手续等。

学校应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

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考察时要注意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

重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年论文、实习、毕业论文等,考察这些环节有无标准,并且这些标准要能体现好坏。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保证。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6个环节组成的闭环。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要规范。

学校有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学校开展教学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

评估工作应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应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6.学风

学风。

教师风范;

学习风气

6.1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

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质是教师风范的名牌。

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对教室提出的: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督学、与时俱进”,是对教师风范的最好概括。

教师风范主要反映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等各方面。

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制定教师岗位职责,采取措施,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师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为人师表”。

6.2学习风气。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效果;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这里的学习风气是指学生的。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

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

(1)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2)学生管理。

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日常管理。

(3)教育载体。

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课外实践等。

(4)形象表现。

学校要采取措施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学风。

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

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

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和拓宽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

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

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7.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

体育;

社会声誉;

就业。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该指标是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

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选修课程、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试卷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考试改革,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