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71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docx

高中语文答题卡模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

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

“君子不器。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

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

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

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

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

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

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

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奇 遇      莫 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亲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

你是解放军军官吗?

你是共产党员吗?

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

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有鬼吗?

有邪吗?

没有!

有野兽吗?

没有!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

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

“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

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

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在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

“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

“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

“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

“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

“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

“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

“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

“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

“你说谁?

我说:

“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

“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

“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描绘了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带有趣味性的经历,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5.请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6.“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有多处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试作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凭借“互联网+出行”方式,迅速成为城市发展和公众出行中的时代风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

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

材料二:

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

这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或这一年多种了3000万棵树,或减少了45亿微克PM2.5,或节约了4.6亿升汽油。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

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乱停乱放,责任不在车,不在共享单车模式,而在骑车的人,在城市管理。

政府要积极主动介入,做好服务工作。

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的创业行为,引导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为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网格化体系,规范管理,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公共停车场所,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企业要主动作为。

注重调研,面向市场,技术平民化,不断满足社会更高需求。

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大投入,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行业市场管理,建立诚信制度和激励机制,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市民是共享单车的直接受益者,要身体力行,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摘编自刘四建《共享单车需共治》)

材料四:

专家指出,重拾共享精神,首先需要理解“使用而非拥有”的理念,正确认识共享与私有、共有的关系。

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闲置的社会资源只有得到更广泛地分享才能获得效益。

“要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

”倪素香说。

在李伦看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时代,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开放、共享,首先就需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过去熟人间的共享就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要让资源在全社会畅通地流动共享,就必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以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摘编自毕孝斌《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文明共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产生的形态、方式,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前景。

B.材料二说明共享单车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促进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C.材料三指出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就问题进行问责并说明共治才能实现文明共享。

D.材料四指出重拾共享精神应有正确的认识,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已经改进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推测,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大约为54万吨,大约相当于3000万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C.共享单车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而骑车的人及城市管理等对造成乱停乱放现象有一定责任。

对此,政府、企业、市民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

D.在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企业进行扶持及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方面,政府工作有欠缺,所以共享单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之处。

E.共享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只要用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就能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9.专家指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将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

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

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

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

通判处、婺、越三郡。

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

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

迁殿中侍御史。

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

“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

”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

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

“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

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

”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

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

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

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

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

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

“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

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

诏褒谕。

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

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后十年卒,年八十。

尝曰:

“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

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

”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

10.下列对文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B.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C.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D.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驻跸。

“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B.义役。

宋代役法之一。

南宋乡村民户为了减轻保正、保长的重役,自行结合,割田出粮,帮助当役户,称为“义役”。

C.攒宫。

古代皇帝、皇后暂殡之所。

宋南渡后,帝、后茔冢均称“攒宫”。

表示暂厝,准备收复中原后迁葬河南。

D.致仕。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视事、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芾忠君爱国,积极主战。

吴芾虽与秦桧故旧,但他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

他还上疏请高宗亲自北伐、抵抗金人、驻跸建康。

B.吴芾心系百姓,体恤民情。

在绍兴知府任上,吴芾上书为百姓免除支移折变。

鉴湖久废,恰巧碰到收成不好闹饥荒,他就命令拿出常平米募饥民来进行浚治鉴湖。

C.吴芾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在临安知府任上,有皇宫内侍的家僮打伤了酒家的洒保,吴芾抓捕凶手治罪并在市集示众,权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

D.吴芾明于吏治,颇有谋略。

吴芾先后在六个州郡担任知府,他根据各地民风习俗采取或宽或猛的策略,使官吏无法作恶,让百姓受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日“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认为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

(2)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诗人为阻止孩童行为大声呼喊却无人理、投诉无门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②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仍旧处于有阵地却缺乏后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

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运动过后都会大汗淋漓,此时不少人会去吹空调,有些人甚至直接去洗冷水澡,①                   。

因为运动过后②                   ,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快速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③                   ,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

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

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7的全国高考中,有一位“高考机器人”参加了考试。

这位特殊的文科“考生”与全国学子同时参加了高考的数学、语文和文综考试,其目标是考上一本。

该款机器人包括三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其研究机构表示,机器人的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考入北大、清华两所中国顶级学府。

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为机器人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