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790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季风环流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

季风环流

(含详解)

一、单选题

下面为世界部分地区及7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图中甲、乙表示两气压中心。

完成下列小题。

1.此时对图中M地风向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下列气候类型与图中N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江西省上饶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气候类型相同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③与②风向不同---大气环流不同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下图为印度半岛1月等温线(单位:

ºC)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甲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海陆位置D.洋流

6.图中25ºC等温线邻近海岸线且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原因是

①沿海地带海拔低②沿岸海域有暖流流经

③位于沿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④纬度偏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此时,影响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

C.向南季风D.东南季风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

9.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地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陆轮廓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甲所示季节

A.罗马正值炎热干燥天气B.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轮船逆风逆水

C.塔里木河处于汛期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11.有关图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B.等温线①的数值小于②

C.图示区域应为南半球陆地D.图示区域应为北半球海洋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13.此时,南亚盛行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4.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甲图为几月份的季风示意图

A.一月B.七月C.三月D.九月

16.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表形态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18.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本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甲为西北季风,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20.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

2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23.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读下面“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完成下列小题。

24.此时南亚、东南亚盛行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25.图中所示季节中

A.天津:

白昼长黑夜短B.重庆:

室内空调主要用于制热

C.北京:

香山绿树成荫D.上海:

羽绒服专卖店正值淡季

26.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是

A.海陆纬度差异大B.地势高低悬殊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D.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27.亚洲高压强盛时

A.正值我国的夏季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C.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

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

完成下列小题。

28.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亚洲高压B.冰岛低压

C.阿留申低压D.副热带高压

29.关于亚州东部冬、夏季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B.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

C.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D.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

读图,完成

30.如图示,该季节亚欧大陆东部和南部分别盛行

A.西南风和东南风B.东北风和西北风C.西北风和东北风D.东北风和西南风

31.

此时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炎热干燥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2.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分布在

A.亚洲东部和南部B.北美洲东部C.欧洲西部D.澳大利亚西部

3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

A.1月左右B.3月左右C.7月左右D.12月左右

34.P气压中心是

A.副热带高压B.蒙古高压C.极地低压D.印度低压

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所著《1421:

中国发现世界》认为,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70年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库克船长350年发现澳洲与南极洲。

下图是他根据史料绘制的洪保将军(郑和属下)船队的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5.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船队出使南亚各国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6.关于洪保船队的见闻和经历,叙述正确的是

A.①航段:

正值旱季,阳光直射B.②航段:

夜空中的北极星指引航向

C.③航段:

沿岸荒漠广阔无垠D.④航段:

沿途物质补给非常困难

37.冬季我国首都上空的五星红旗,其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A.向东北飘扬B.向西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

东亚季风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不同地质时期,由于夏季风强弱程度不同,锋面雨带界线的位置存在相应变化。

下图为地质时期末次冰盛期(距今2.65~1.9万年)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锋面雨带北界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38.形成东亚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

D.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39.末次冰盛期以来,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A.夏季风呈减弱趋势B.冬季风呈增强趋势

C.气候呈变湿趋势D.气候呈变冷趋势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0.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

41.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受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试卷答案

1.A

2.B

M位于亚欧大陆东岸,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A正确。

N地位于地中海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②正确;①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表示热带雨林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B。

3.C

4.

D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中国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⑦地位于欧洲的大西洋海岸,位于板块内部;⑤位于非洲的中部,经济欠发达;⑥位于地中海沿岸,盛产柑桔、葡萄、油橄榄。

ABC错误,D正确。

5.A

6.C

7.B

图示信息显示,甲在一个封闭的等温线内,该等温线外侧两条等温线数值分别为20和25,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甲地气温低于周围气温;甲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是海拔较高的地方;因海拔较高;而气温低,故甲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

选项A正确。

图中信息显示,25℃等温线向南(低纬度)弯曲,说明图示南部区域中部气温低,沿海气温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该地中南部为德干高原,沿海为平原,海拔低,气温高,这是由地形引起的,①正确。

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冬季气温偏高,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③正确。

冬季印度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流经的是由北向南流的洋流,增温作用不大,②错误;25℃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纬度有高有低,④错误。

故本题C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此时为印度半岛1月份等温线图,即此时应为冬季,而冬季影响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发源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的东北季风。

选项B正确。

8.A

9.D

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选项A正确。

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

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10.D

11.A

根据纬线度数变化可知,甲表示南半球,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罗马位于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A错;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轮船顺风顺水,B错误;塔里木河冬季为枯水期,C错;印度盛行东北季风,D对。

故选D。

读图可知,①纬度低于②,故①温度高于②,A对,B错。

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图示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该区域气温低于两侧,区域等温线弯曲可能是海陆因素引起的,也可能由地形因素引起的。

如果是海陆因素引起的,则甲为海洋,因为夏季海洋升温比陆地慢,所以气温比陆地低,即图示区域应为南半球海洋,CD错。

故选A。

12.B

13.C

14.B

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没有被切断,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在北半球冬季时被蒙古高压切断,但不是夏季,C错;极地终年严寒,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被切断,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A错;西北风和东北风为北半球冬季东亚和南亚盛行,B、D错;南亚盛行西南风,C对。

故正确答案选C。

甲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A错;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B对;丙位于东亚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C错;丁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D错;故正确答案选B。

15.A

16.D

甲图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应为1月,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的东南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C

18.D

19.D

20.D

读图,左图中,甲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西北季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

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是冬季,可能是1月份,1月份,气压带风带难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左地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西北风,A错、D对。

右图中,乙风是东南信风,在7月份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乙处1月份盛行西北风,B错。

读图可以判断,乙为东南风,不是西北季风,C错。

故答案选D。

结合上题分析,甲风盛行季节,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苔原带只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冬季,北方严寒,驯鹿向南迁徙,A错。

新疆位于北半球,冬季草木一片枯黄,B错。

阿尔卑斯山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雪线降低。

C错。

冬季在亚欧大陆是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势力强盛,D对。

故答案选D项。

21.A

22.B

23.B

图示亚洲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1月份,由图可以看出M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读图M在东亚地区,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陆地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陆地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故B正确。

根据上题该图表示季节为冬季,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南移,南半球向左偏转,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偏为西北风,故该题选B。

24.D

25.B

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为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南亚、东南亚位于高压中心的南侧,盛行东北风。

故选D。

我国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天津白昼短黑夜长,重庆:

室内空调主要用于制热,北京:

香山草木枯黄,上海:

羽绒服专卖店正值旺季。

故选B。

26.C

【详解】由于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是东亚季风环流典型的主要原因。

故选C。

27.D

【详解】亚欧大陆上盛行亚洲高压时,说明同纬度地区,亚欧大陆的气温较海洋低,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项错误;则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大陆上昼长夜短,B项错误;印度一带,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C项错误;此时太平洋上受阿留申低压控制,D正确。

28.D

29.B

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南风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简称“副高”)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因此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与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与冬季风相比,亚州东部夏季风影响范围仅限于离海洋不远的地区,影响范围较小,A错误;与夏季风相比,冬季风控制整个亚洲东部的时间超过半年,而夏季风从登陆到结束的时间不到半年,因此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B正确;亚洲东部夏季风大致4~5月份开始登陆,7~8月到达最北位置,北进时间近3~4个月,夏季风10月退出大陆,南退时间约2个月,因此北进慢于南退,C错误;冬季风可以到达赤道,还可以越过赤道,因此冬季风可以影响海南,D错误。

故选B。

30.C

31.C

32.A

33.C

34.D

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全球最大大陆是亚欧大陆,所以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从图中可看出风从海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说明大陆温度高海洋温度低为夏季,一般情况下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故C正确。

P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低气压中心,该低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又叫亚洲低压。

故D正确,

35.D

36.D

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在古代就是要顺风航行。

出使南亚各国是向西航行,冬季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吹动洋流向西流动,所以冬季是最佳出使季节。

D对。

春季、秋季风力不稳定,A、C错。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吹动海水向东流,出使船只是逆水,B错。

结合前面分析,①航段要顺水顺风造船,正值旱季,北半球是冬季,没有阳光直射,A错。

②航段,位于南半球,夜空中看不到北极星,B错。

③航段,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湿润,没有荒漠景观,C错。

④航段,沿途基本上没有陆地,物质补给非常困难,D对。

37.D

【分析】

考查东亚季风的特点。

本题考查风向和红旗飘向的关系,红旗的飘向和风向相反,注意判断北京冬季的风向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我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红旗的飘扬方向和风向相反,故冬季西北风吹动下红旗飘向东南,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8.B

39.C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但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在不同的季节海洋和陆地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B正确,A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之一,不是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D错。

故选B。

读图,自末次冰期以来,锋面雨带北界向北推移,表明夏季风呈增强趋势,冬季风呈减弱趋势,AB错;图示区域锋面雨带北界北移,表明受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变大,气候呈变湿趋势,但不能表明气候呈变冷趋势(锋面雨带北界北移,表明南方暖湿气团势力增强,能间接推断气候应呈变暖的趋势),C正确,D错。

故选C。

40.A

41.B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陆地受热少,气流下沉,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此时为1月份,亚洲东部的M地形成西北风。

M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