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4804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差速器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张武聪)1Word文档格式.doc

(2)方法:

毕业论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

陈述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4)结论: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

关键词通用夹具专用夹具钻床夹具铣床夹具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要修改

41

宁波大红鹰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Inmachiningtheworkpiece,positioningandclamping,theprocessiscalled"

installation"

.Onmachinetoolworkpieceinstallationtaskstocompletetheimportantcraftequipment,varioustypesoffixtureisthemostwidelyused"

machinetoolfixture"

.

Machinetoolfixtureofmanykinds,amongthem,themostwidelyusedcommonfixture,sizespecificationshavebeenstandardized,andaprofessionalproductionplant.Whilewidelyusedinbatchproduction,designedforacertainworkpieceprocessingservicesforthefixture,itneedseachfactoryaccordingtoworkpiecemachiningtechnologytodesignandmanufacture.Themaincontentsofthisdesignisthedesignofdrillingjigandmillingfixture,theneedforpartsthan22holemillingfacemilling.

Inthemachiningprocess,machiningquantitylargerproportion,whereinthedrillbit,drill,reamer,boringcutter,sizingtoolprocessingmost.Atthistime,inadditiontoensureholesizeprecision,butalsotoreachtheholepositionaccuracy.Inthesingleandsmallbatchproduction,scribingforholeprocessingmethodofaxisposition.Inthemassproductionaregenerallyusedindrillingjigandthejigboringmachine,drillingjigisalsocalleddrillingdiethroughthedrillguidesleevetoolforprocessingcanbeaccuratelydeterminedtherelativepositionbetweenthetoolandtheworkpiece.

KeyWords:

Universal,jig,fixturefordrilling,fixtureformillingmachine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第1章绪论 5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5

1.2差速器的主要分类 5

1.2.1开式差速器 5

1.2.2限滑差速器 6

1.3差速器结构 6

1.3论文主要内容 7

2零件的分析 7

2.1零件的作用 7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8

3工艺规程设计 9

3.1毛坯的制造形式 9

3.2基准面的选择 9

3.2.1粗基准的选择 9

3.2.2精基准的选择 9

3.3制订工艺路线 10

3.3.1.工艺线路方案一 10

3.3.2工艺路线方案二 10

3.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11

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3.4.1外圆表面 12

3.5内圆表面 13

3.4.3端面 14

3.4.4凸台孔系 15

3.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5

第4章钻孔夹具设计 42

4.1问题的提出 42

4.2定位基准的选择 42

4.3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的选择 42

4.3切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 43

4.4钻套、衬套、钻模板及夹具体设计 43

4.5夹具精度分析 46

4.6本章小结 47

第5章铣小头端面夹具设计 47

5.1定位基准的选择 47

5.2定位方案和元件设计 47

5.3夹紧机构的设计 47

5.4定位误差的计算 48

5.5本章小结 48

结论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此节主要写出为什么选这个课题,有何意义,可将课题内容放进去,差速器相关内容也可写进去,但不能过多,毕竟课题不是设计差速器,还要注意:

课题的零件是差速器壳体,不是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使两侧车轮转速不同。

当汽车转弯时,例如左转弯,弯心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内右侧车轮要比左侧车轮走过的轨迹要长,所以右侧车轮转的要更快一些。

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得通过差速器来调节。

差速器由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和半轴齿轮等机械零件组成。

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器从动轴进入差速器后,直接驱动差速器壳,再传递到行星齿轮,带动左、右半轴齿轮,进而驱动车轮,左右半轴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左、右半轴齿轮和驱动车轮三者转速相同。

当转弯时,由于汽车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反馈在左右半轴上,进而破坏差速器原有的平衡,这时转速重新分配,导致内侧车轮转速减小,外侧车轮转速增加,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同时,汽车完成转弯动作。

差速器就是一种将发动机输出扭矩一分为二的装置,允许转向时输出两种不同的转速。

差速器有三大功用:

把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

充当汽车主减速齿轮,在动力传到车轮之前将传动系的转速减下来;

将动力传到车轮上,同时,允许两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

当汽车转向时,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在转弯时,每个车轮驶过的距离不相等,即内侧车轮比外侧车轮驶过的距离要短。

因为车速等于汽车行驶的距离除以通过这段距离所花费的时间,所以行驶距离短的车轮转动的速度就慢。

1.2差速器的主要分类

1.2.1开式差速器

开式差速器的结构,是典型的行星齿轮组结构,只不过太阳轮和外齿圈的齿数是一样的。

在这套行星齿轮组里,主动轮是行星架,被动轮是两个太阳轮。

通过行星齿轮组的传动特性我们知道,如果行星架作为主动轴,两个太阳轮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是不确定的,甚至两个太阳轮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车辆直行状态下,这种差速器的特性就是,给两个半轴传递的扭矩相同。

在一个驱动轮悬空情况下,如果传动轴是匀速转动,有附着力的驱动轮是没有驱动力的,如果传动轴是加速转动,有附着力的驱动轮的驱动力等于悬空车轮的角加速度和转动惯量的乘积。

车辆转弯轮胎不打滑的状态下,差速器连接的两个半轴的扭矩方向是相反的,给车辆提供向前驱动力的,只有内侧的车轮,行星架和内侧的太阳轮之间由等速传动变成了减速传动,驾驶感觉就是弯道加速比直道加速更有力。

开式差速器的优点就是在铺装路面上转行行驶的效果最好。

缺点就是在一个驱动轮丧失附着力的情况下,另外一个也没有驱动力。

开式差速器的适用范围是所有铺装路面行驶的车辆,前桥驱动和后桥驱动都可以安装。

1.2.2限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用于部分弥补开式差速器在越野路面的传动缺陷,它是在开式差速器的机构上加以改进,在差速器壳的边齿轮之间增加摩擦片,对应于行星齿轮组来讲,就是在行星架和太阳轮之间增加了摩擦片,增加太阳轮与行星架自由转动的阻力力矩。

限滑差速器提供的附加扭矩,与摩擦片传递的动力和两驱动轮的转速差有关。

在开式差速器结构上改进产生的LSD,不能做到100%的限滑,因为限滑系数越高,车辆的转向特性越差。

LSD具备开式差速器的传动特性和机械结构。

优点就是提供一定的限滑力矩,缺点是转向特性变差,摩擦片寿命有限。

LSD的适用范围是铺装路面和轻度越野路面。

通常用于后驱车。

前驱车一般不装,因为LSD会干涉转向,限滑系数越大,转向越困难。

1.3差速器结构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

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

两侧主轮走过的曲长短也不相等.即伸路面非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增加“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节内容,此节内容要写出差速器壳体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没有这方面内容,就不针对差带壳体写,那就写机械加工艺和夹具设计方面。

1.3论文主要内容删除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

对差速器及常用差速器功能、作用及结构作一介绍。

主要针对差速器壳体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在这方面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零件的精度、结构工艺性,零件的毛坯及生产纲领、粗精基准的选择,表面的加工方法,切削用量及工时,设计专用夹具,如确定定位方式、夹紧方式、夹紧元件、夹紧力,夹具的操作及维护等,贯穿起来,这是一篇集原理、生产、加工、使用合一的论文。

每章要有小结

2零件的分析按模板写,每章要另起一页。

2.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解放牌汽车的后桥差速器壳(见附录A)。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轿的主件。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差速器壳(行星轮架)、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

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差速器壳带动行星轮轴,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

上面图打印出来会看不清楚,放在附录A中好了。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差速器壳的零件可以分四组加工表面,图中规定了一系列技术要求:

现分叙如下:

1.零件上各段外圆表面:

ф50公差等级IT6,粗糙度Ra1.6。

ф154公差等级IT7,粗糙度Ra1.6。

ф200粗糙度Ra12.5。

ф150粗糙度Ra6.3。

2.内圆孔表面:

ф40公差等级IT11,粗糙度Ra6.3。

ф50公差等级IT8,粗糙度Ra1.6。

ф122公差等级IT10,粗糙度Ra6.3。

ф130公差等级IT7。

3.端面:

ф50端面,粗糙度Ra12.5

ф50台阶面,粗糙度Ra3.2

ф200前端面,粗糙度Ra6.3

ф200后端面,粗糙度Ra3.2

4.凸台孔系

凸台上距中心线74.5的平面,粗糙度Ra6.3

ф22H8公差等级IT8,粗糙度Ra3.2。

ф8H8公差等级IT8,粗糙度Ra3.2。

ф4H13公差等级IT8

12×

ф12.5

他们之间的要求:

1.基准A2为孔ф50H8,基准A3为孔ф130H7。

2.ф50外圆对A2-A3基准的跳动为0.03,位置度为ф0.03,精度等级:

6级。

3.ф154、ф122内孔对A2-A3基准跳动为0.05,精度等级:

8级。

4.两ф20孔之间的同轴度要求为0.025,精度等级:

6级。

5.ф200端面及后端面对基准A2-A3的跳动为0.05、0.06,精度等级:

6.两ф20孔对A2-A3基准位置度为ф0.06,精度等级:

7.ф8H孔对两ф20孔的位置度为0.1,精度等级:

8.12个ф12.5的孔对A3的位置度为0.2,精度等级:

由上分析可知,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可以先加工好端面,内外圆表面可以用加工好的端面为基准先加工其中一组,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另一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3工艺规程设计

增加: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一节内容

按2000台\年计算该零件生产纲领,再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

3.1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QT420-10,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具有很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起综合性能接近钢,其铸性能好,成本低廉,生产方便,工业中广泛应用。

生产纲领:

大批量生产,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可以采用砂型机械造型,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毛坯形状,各主要加工面毛坯余量的确定一节内容

绘制毛坯图一节

3.2基准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3.2.1粗基准的选择

按照有关的粗基准选择原则(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时,选该表面为粗基准。

若工件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了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若工件必须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尺寸或位置要求,如壁厚均匀,先取不加工表面做粗基准)可以取铸件的大端作粗基准加工小端面,再以小端面为基准加工大端面,也可以取铸件的两个凸台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好端面和要求不高的ф200外圆。

3.2.2精基准的选择

按照有关的精基准选择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可靠方便原则),对于本零件,外圆和内圆两组加工表面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内圆粗加工时可以先选择加工好的端面作为加工基准,再以粗加工好的内圆表面为基准粗加工外圆表面,然后以粗加工好外圆表面为基准精加工内圆,最后再以基准精加工好的内圆精加工外圆。

后面加工零件肩上的行星轮轴孔可以用夹具以大端面为基准铣出两侧平面,再用专用夹具以端面和平面为基准加工孔。

3.3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考虑采用普通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多用通用刀具,万能量具。

部分采用专用刀具和专一量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3.3.1.工艺线路方案一

工序Ⅰ铸造。

工序Ⅱ热处理:

正火。

工序Ⅲ铣两端面。

工序Ⅳ粗、半精车ф50、ф150、ф154外圆,车ф200外圆,

工序Ⅴ粗镗ф40、ф50、ф122、ф130孔。

工序Ⅵ精镗ф50及端面、ф40、ф122、ф130孔,倒角。

工序Ⅶ精车ф50,ф154外圆及端面,倒角。

工序Ⅷ铣两凸台上平面。

工序Ⅸ钻ф4孔。

工序Ⅹ钻、绞两组ф22、ф8孔,ф8孔倒角。

工序Ⅺ钻大端法兰上12个ф12.5孔。

工序Ⅻ去毛刺,检查。

3.3.2工艺路线方案二

退火。

工序Ⅲ粗车、精车ф200及端面,倒角,钻ф40孔,粗镗ф40、ф50孔及端面、ф122、ф130孔。

工序Ⅳ粗、半精车ф50、ф154外圆及端面,车凸台上ф150外圆。

工序Ⅴ精镗ф50及端面、ф122、ф130孔,倒角。

工序Ⅵ精车ф50,ф154外圆及端面,倒角。

工序Ⅶ铣两凸台上平面。

工序Ⅷ钻ф4孔。

工序Ⅸ钻、绞两组ф22、ф8孔,ф8孔倒角。

工序Ⅹ钻大端法兰上12个ф12.5孔。

工序Ⅺ去毛刺,检查。

3.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

方案一在铣床上先加工小端面,再以小端面定位加工大端面,方案二是在车床上车出大端面,直接粗镗内孔,然后以孔和大端面定位,加工其它部分。

两相比较起来可以看出,方案二的装夹次数要少于前者,精度更高,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一些。

在大批生产中,综合考虑,我们选择工艺路线一。

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差速器壳零件材料为QT420-10,硬度为156~197HBS,毛坯质量约为2.4kg,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采用砂型机械造型铸造。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毛坯铸造精度等级取9G。

根据上述材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3.4.1外圆表面

⑴.ф50mm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2.5mm,尺寸公差为2,所以其外圆毛坯名义直径为ф551mm。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2.3—2至2.3—5,确定ф50外圆的加工余量

和工序间余量分布见下图:

图1-1毛坯余量分布图

由图可知:

毛坯名义直径:

50+2.5×

2=55mm

毛坯最大直径:

55+2/2=55mm

毛坯最小直径:

55-2/2=53mm

粗车后最大直径:

55-3.5=51.5mm

粗车后最小直径:

51.5-0.39=51.11mm

半精车后最大直径:

51.5-1.2=50.3mm

半精车后最小直径:

50.3-0.062=50.238mm

精车后尺寸为零件尺寸,即ф50mm

将上刚上叙计算不通顺

的工序间尺寸及公差整理成表1.1。

表1.1加工余量计算表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工序尺寸及公差(mm)

精车外圆

0.3

50

ф50

半精车外圆

1.2

50+0.3=50.3

ф50.3

粗车外圆

3.5

50.3+1.2=51.5

ф51.5

毛坯

50+5=55

ф551

⑵.ф200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为4mm,尺寸公差为2.8,所以其外圆毛坯名义直径为ф2081.4mm。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2.3—2至2.3—5,确定各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毛坯:

ф2081.4mm

车:

ф200mm2Z=8mm

⑶.ф154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为3mm,尺寸公差为2.5,所以其外圆毛坯名义直径为ф1601.25mm。

ф1601.25mm

粗车:

ф155.6mm2Z=4.4mm

半精车:

ф154.3mm2Z=1.3mm

精车:

ф154mm‌2Z=0.3mm

⑷.ф150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为3mm,尺寸公差为2.5,所以其外圆毛坯名义直径为ф1561.25mm。

ф1561.25mm

ф150mm2Z=6mm

3.5内圆表面

⑴.ф130mm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3mm,尺寸公差为2.5,所以其孔毛坯名义直径为ф1241.25mm。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2.3—8至2.3—12,确定各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ф1241.2mm

粗镗:

ф129.5mm2Z=5.5mm

半精镗:

ф129.9mm2Z=0.4mm

精镗:

ф130mm2Z=0.1mm

⑵.ф50mm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1至2.2—4,加工余量2.5mm,尺寸公差为2mm,所以其孔毛坯名义直径为ф451mm。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2.3—8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