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06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题型例说之成语文档格式.docx

【解析】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高考常见对象误用成语】

  

1.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

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

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琴瑟之好:

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

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置若罔闻:

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非常多。

  11.耳提面命:

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

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

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5.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6.不可磨灭: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

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18.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19.循序渐近: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

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新课标高考题型例说之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

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山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八校联考)】

如意娘①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注】①此诗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

8.首句"

看朱成碧思纷纷"

具有多重含意,历来备受诗评家的青睐。

请简要赏析。

(6分)

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武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8、运用赋比兴手法(1分),"

朱"

、"

碧"

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1分),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2分)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2分)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

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2分)(考生“赋比兴”手法必须答到,后三点写出2点即可)

9、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1分)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1分)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1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相思愁苦(2分)。

【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

(二)】

吊万人冢(唐)张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

(2分)“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

(3分)

9.(6分)

“乱”字写出了黑乌鸦遮天蔽日之多;

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狂欢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弥漫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添了悲切感。

“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同情,令人容易从枉死者联想到战争给幸存者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

【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二)】

锦缠道 

春游    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注】,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注】宫眉:

妇女依宫中流行样式描画的眉毛。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8.(5分)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春光明媚,春昼变长,燕子报春,百花争妍,海棠红艳,柳叶翠绿,一片生机勃勃。

(3分)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

(2分)

【评分标准】答出图景并描写画面得3分,答出思想感情得2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描绘春色的明媚、美好和春意的热闹,表现春游的欣喜。

②比喻、拟人。

以人工织绣之美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机,以海棠拟为胭脂,柳叶喻为宫眉,描绘春天美景。

③用典。

化用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现郊游的无比欢畅,突出了狂放的自我形象。

【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雨夜读书[宋]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

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

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请简要说明。

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

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

(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每点2分)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七千里外二毛②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

②二毛:

头发花白。

③喜欢:

地名,在大散关上。

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8.首联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请作赏析。

(5分)

答:

               ▲               

9.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6分)

8.“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头发花白,“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

(2分)这些数字构成了比喻、对比,既写出了被贬路程之远,又刻画了自己神态之憔悴,还写出了艰难的处境。

9.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3分)作者被贬,悲伤不已;

但见长风送客、积雨浮舟的壮观景象,精神为之一振,认为自己一生所经历的风浪很多,因而不止是略识路途。

言外之义是这次贬官,实在不算什么。

这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精神。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

(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分)

9.①漂泊思归之情。

(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

(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河北省邯郸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①止:

通“只”。

②沉烟:

点燃的沉香。

③恼:

撩惹。

④西江:

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

①感叹青春将逝之情(或:

伤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写惜春伤春之情;

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

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

(每点2分,共6分。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①伤春之情。

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分;

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

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

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3分;

其中“情感”1分,“分析”2分)。

【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太常引·

暮行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

看暝色、入林垌。

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

今夜候明星剐,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

启明星。

8.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o(5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栖鸦去尽远山青。

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

(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

(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

【新课标高考题型例说之散文阅读

(二)】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

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

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

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结构类)

2、解题思路:

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

词语含义分析题: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

揭示警策句的哲理;

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

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分析内容;

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

分析艺术手法)

3、答题格式:

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内容+手法+作用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附:

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动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词语顺序: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014·

湖南卷]粮 食学 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

吃饭了吗?

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

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

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

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

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

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

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

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

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

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

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

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

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

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

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

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

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