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07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洛阳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期间,洛阳市食品产业以“改革、引进、改组、改造”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国际与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壮大食品产业规模,全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9年,洛阳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企业总数达52家,主营业务收入450033万元,产品包括酒类、乳制品、肉制品、农副产品等。

形成了一批如汝阳杜康集团、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洛阳三江花园春酒业有限公司、洛阳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洛阳春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打造了杜康、巨尔、春都等国内知名品牌,食品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的积聚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若干食品加工重点区域。

然而,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人力资源问题日益明显。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资源战略开发,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市食品产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食品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市是“一五”期间规划布局的老工业基地,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重工业发展较快,门类齐全;轻工业特别是食品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截止目前,洛阳拥有各类食品专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高级职称人员120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00人。

每万名职工仅拥有650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密度不足。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市食品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不利于人才引进。

在洛阳市食品工业中,民营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家族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其自身对经营者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创业者已很难有效地驾驭日益复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但是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家族经营性质,家族企业内部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二为一,内部成员之间产权界定的不清晰,家族成员之间矛盾仅靠血缘关系已很难进行有效协调,使得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无法谈及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利于人才保留。

现代食品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行业,而我市目前食品产业产品层次较低,核心技术含量不高,表现为大多数企业产业链条短,初级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较少;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

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薪酬水平降低,对关键的技术人员的激励不够,特别是近年来东南沿海、江浙一带食品工程产业迅速发展,严重影响着食品人才的积极性,有人才也保留不住。

(三)缺乏系统化培训,不利于人才成长。

一方面企业本身受到资金和信息等各方面限制,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对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我市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缺失等原因,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食品工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导致我市技术人才中高级以上技工所占比例较小,企业技师、高级技工的年龄偏高,青年高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缺乏后起之秀。

二、食品工程产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紧紧围绕我市建设肉制品加工基地、中西部乳制品中心、杜康集团双十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产业的目标,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食品工程产业人才队伍,使人才总量增加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人才成长特点相适应,为我市食品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战略目标

通过增强对外招研引智、招校引才的吸引力、对内留住人才的凝聚力、人才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食品工程产业专业人才队伍。

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队伍,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国家人才强市行列。

——在人才规模上,总量达到8万人,年平均增长12%,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0%,达到8000人;食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人才总数的3%,达到2400人;农村实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75%,达到6万人。

建立起一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人才层次上,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适应国际国内竞争的一流人才队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大大提升,40%的国有、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到2015年和2020年,食品工程产业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50%和7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分别达到800人和12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分别达到18%和30%。

  ——在人才结构上,人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7:

37:

56;人才的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45周岁以下人才比重达到80%以上;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比例达12:

34:

54。

  ——人才培养目标。

本市各类大中专院校培养食品人才总量达到800人左右;大专学历以下人员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比例达到85%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强化全社会的人才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整体合力。

——坚持优化结构原则。

适应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使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

——坚持优先投入原则。

把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优先位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增加人才资本投入力度,构筑人才载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保证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

——坚持服务发展原则。

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坚持人才优先原则。

确立在食品工程产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食品工程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以用为本原则。

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食品工程产业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坚持创新机制原则。

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坚持高端引领原则。

培养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食品工程企业家,一批高水平的引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食品工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优先开发食品工程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

⑴发展目标

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食品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食品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带动建设高水平的食品工程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

到2015年,全市食品工程研发人员达到500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200人左右;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000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400人左右。

⑵主要举措

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

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择优扶持拥有核心技术和创业管理团队的人才自主创业,引进在食品工程高新技术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内外人才来洛创业。

加强食品工程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建立具有较高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各类创新基地的主导作用。

加大食品工程科技园建设力度,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产品,使园区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二)突出培养食品工程产业优势、重点产业人才

⑴发展目标

以提升我市食品工程重点、优势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食品工程优势、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加快我市乳制品、肉制品、酿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力度,推进果蔬、油脂、饮料3大区域优势产业的人才开发,培育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的人才。

到2015年,全市优势、重点产业人才达到3.5万人,并建立一批优势、重点产业人才基地;2020年,优势、重点产业人才达到6万人,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人才与我市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基本相适应。

⑵主要举措

以实施食品工程优势、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龙头,充分发挥企业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加快人才集聚,形成一批人才团队。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养优势、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积极采用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快优势、重点产业人才成长,着力提高冷链、绿色、功能食品产业的人才比重。

制定加快优势、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优势、重点产业人才合理分布、优化配置。

(三)统筹推进食品工程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1、食品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⑴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全球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高食品工程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食品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食品工程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到2015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800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2400人左右。

⑵主要措施

实施食品工程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完善定期派出培训、请进来传帮带等培养措施,加强食品工程企业家的培养和开发工作,提高企业家的科学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聘请国内外企业家来洛开展咨询培训等工作,大力引进省内外、国内外优秀食品工程经营管理人才。

加大民营食品工程企业家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促进民营食品工程企业家成长的财税政策、风险投资机制。

加快现代食品工程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落实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选人用人权。

2、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⑴发展目标

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高食品工程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培养和吸引一批高水平食品工程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食品工程中青年高级专家,集聚一大批食品工程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锻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015年,全市食品工程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5000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63000人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4︰5。

⑵主要措施

积极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大人才培养计划。

完善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选拔办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三驾马车”评审制度,进一步提升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大我市优势、主导食品工程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奖励。

注重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

落实食品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政策,吸引高校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到我市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学科的资源优势,鼓励我市食品工程产业的技术人员到该校深造。

3、食品工程技能人才队伍

⑴发展目标

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食品工程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与我市食品工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大军。

到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200人左右;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4000人左右,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以上。

⑵主要措施

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

一方面,在河南科技大学等高学校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整合利用我市现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

积极开展“首席技师”、青年骨干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施“名师带徒”计划。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投入力度,完善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政策。

加大优秀高技能人才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4、食品工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⑴发展目标

以促进食品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一支以农业科技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为主体,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食品工程实用技术型、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到2015年和2020年,全市农村食品工程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万人和6万人;到2020年,全市每村每个特色食品工程产业平均有5名以上生产型人才或经营型人才。

⑵主要措施

积极落实国家“现代农业支撑计划”,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

充分发挥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培训载体的作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制定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的支持政策,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等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提供科技、信息等支持服务。

鼓励、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按区域、行业和产业组建各种协会,开展自我服务。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宣传力度和城乡人才对口扶持力度。

四、食品工程人才发展的机制构建

 

(一)完善食品工程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食品工程人才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全市食品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的水平。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应度和适应性。

强化和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

建立各类优秀人才赴国内外培训进修制度。

积极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

完善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多种组合方式培养人才,探索人才协作培养、分段培养模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相互开放或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

  

(二)优化食品工程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积极构建以科学合理的人才标准、完善准确的人才评价指标、严密规范的人才评价程序,简便适用的人才评价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

以重在业内认可为标准,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指导”的职称评聘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以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标准,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业绩和贡献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坚持重能力、重效益、重贡献,把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服务能力和带动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

把评价和发现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建立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三)改革食品工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方法,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竞争上岗,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四)健全食品工程人才整合配置机制

推进我市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整合配置机制。

逐步打破人才流动的城乡、区域、所有制限制,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

制定和完善向优势、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倾斜的人才流动政策,促进人才合理分布、高效配置。

(五)强化食品工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例。

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

对有重大贡献特殊人才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支持社会团体、企业设立人才激励基金。

加大对我市食品工程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及团队的表彰奖励力度。

五、实施食品工程产业人才建设工程

(一)高层次人才推进工程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培养平台,认真落实好河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评选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市“优秀专家”的评选表彰。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洛阳市食品工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本土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的培养计划。

适时梳理和调整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任务,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追踪评估,制定完善配套措施,推动培养方案的落实。

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情况,指导和协调各项培养工作。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推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定制方案,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组建专家评审小组,强化对培养人选的跟踪考察,实行动态管理。

 

(二)优秀食品工程企业家培养工程

  着眼于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每年从食品企业中选拔2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其中择优选拔5名左右有发展潜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分别安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职业经理学院、国际机构进行教育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国有骨干企业挂职锻炼,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才干,全面提高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物流、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专业知识水平和运作能力。

到2020年,培养造就百名左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

(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帮带提升工程

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知名优秀食品工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加速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并通过师带徒、老带青、熟带生等方式帮带行业技术新手。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交压担子、个别指导、经验交流、集中培训等方式,把在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和积累的经验有意识的传授给帮带对象,提高帮带对象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定期举行技能比武和综合考核,对取得实效的师徒进行表彰,使帮带对象学有目标、赶有标准、努力有方向,促使全市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全面有效提高。

(四)农村实用食品工程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

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养培训一批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基地建设,发挥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等的作用,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食品加工技术和经营活动。

 (五)高技能食品工程人才工程

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食品工程产业发展趋势,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等计划。

培养50名紧缺食品工程技师、高级技师。

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大力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

到2020年,培养选拔50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六)人才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

通过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单位和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人力资源市场或创办人力资源经营服务实体,推进辐射城乡、园区、企业的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人才信息化建设,建立各类食品工程人才资源库,把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纳入政府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六、食品工程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

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推行人才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健全人才工作信息报送、重大事项报告和协调沟通制度。

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二)财政保障 

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

各级政府要优先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将人才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

(三)制度保障

坚持用制度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权益保护、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制度。

统筹规范现有的各级、各类人才管理制度,强化协调配套、确保务实管用,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网络。

 (四)环境保障 

进一步加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良好条件。

关心人才生活,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和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

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创造人才到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条件,鼓励人才开展创新研究,支持人才进行关键领域、重要环节项目的研究开发,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五)队伍保障

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人才工作队伍,配备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专职人员从事人才工作。

加强人才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大人才工作队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

加强人才理论研究队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