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16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影响

[图示图解] 宗法制的要点

主题一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1)积极影响:

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

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影响:

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而且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王侯。

讲史料

史料一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

史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僖公二十四年》

史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导读 史料一说明“封建”的含义。

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三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练史料

史料 西周分封示意图

探究:

结合图示信息,试从分封制的对象、分布区域、影响等角度说一说分封制的特点。

答案 对象:

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布:

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占据战略要地,体现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影响:

图示直观地展示出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疆,形成了拱卫王室的政治格局。

主题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史料一 

导读 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

(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史料二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

晋语》曰:

“同姓不婚,惧不殖生”;

“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导读 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史料 (2013·

安徽高考,节选)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

答案 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

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1.(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B.河北

C.陕西D.山东

答案 C

解析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2.(2014·

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像宫室屋宇之形,所以“”可能表示摆在屋中的祖先牌位,故A项正确。

商朝时还没有出现皇帝的名称,故B项错误。

祭祀祖先的宗庙不会出现兵器,C项错误。

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

3.(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C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

分封制下尚未形成君主度集权,B项错误;

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

4.《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

“克敌者,上大夫受,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解析 材料信息“克敌者,上大夫受,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反映了当时出现按军功授爵,出现“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B选项出现于秦朝,排除;

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

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郡的出现说明国家政权日益趋向严密。

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解析 材料中刘邦“以旧礼尊其父”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体现了君权高于父子血缘关系。

据此可知,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故选A。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全国

1.统一六国:

结束战乱,建立了秦王朝。

2.拓展疆域

3.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制、三公九卿制

1.海内为郡

2.百官公卿

[考向导引]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在政治上是血缘成分在减少,“家天下”的性质在减少,具有显著的历史转折性。

高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侧重于由表及里、归纳概括其特点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本质,如“表”由分封制到郡制,“里”由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由君权有限(贵族君主制)到皇权至上(专制君主制);

由贵族政治(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到官僚政治(三公九卿、郡守、令由任命产生,不得世袭)等等。

命题切入方式侧重于分封制与郡制的比较。

主题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1)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2)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

(3)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史料一 秦灭六国示意图

导读 史料反映了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置。

史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天下而无所制也”。

秦始皇本纪》

导读 史料反映了皇帝地位的独尊和专制独裁。

史料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①,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②。

——[西汉]司马迁《史记·

结合史料说一说划线部分体现的秦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秦始皇刚愎自用,这既有秦始皇的个人性格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因素:

皇权至高无上,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2)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秦朝中央机构官员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免,以皇权为中心。

主题二 从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制)的转变及其积极影响

1.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2.积极影响

项目

政治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经济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

文化

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后世

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史料 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①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国家内部就会出现割据混战,严重危及国家统一。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③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④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读 

直接信息

史料中的①②③④论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间接信息

中央集权制度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所学信息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

史料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史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答案 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全国新课标卷Ⅰ)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

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

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D项。

2.(2013·

高考)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B.秦

C.汉D.唐

解析 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到战国时期,剩下了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秦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废除周初的分封制,推广郡制。

材料中的“并四海,变易古制”正好与此对应,故选B项。

3.(2012·

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 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对选项中“托古改制”、“华夏传统”、“君权神授”的准确含义理解清楚,同时熟悉“皇帝”名称的由来。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奠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解析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5.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战国以来,各国并立纷争,天下大乱;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故选B项。

A、C两项与史实不符合;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技巧点拨 识记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识记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识记程度,一般考查的内容只涉及时间、空间、事件、内容、人物、结果等历史史实的基本属性,题干的形式一般不改变情景或只是稍加改变。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中考查的是所学的什么史实,然后根据所学对这一史实的具体表述,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选择。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热考视角

视角一 高考正能量——宗法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押题1] 英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化习俗区别时说:

“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与西方相比,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

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解析 “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的是人对血缘亲疏传承关系的重视,是家族宗法观念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产物,故答案选B。

[押题2] 2014年8月24日和讯网: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地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

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解析 备选项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B项。

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早期政治制度奠基中华文明

[押题3] 2015年国学网《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认为:

“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从而通过列土封建建立了一个以授权与尽忠关系为核心的家天下体系。

”对以上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涉及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B.体现了嫡长子继承的突出特点

C.具有以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理念

D.当时“家天下”制度的核心是皇帝

答案 D

解析 由“分封制”“宗法制”“列土封建”等信息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而皇帝制度始创于秦朝,故D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

[押题4] 《千秋兴亡——秦统一2235年祭(公元前221年-2015年)》:

“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235年的中华帝国基业。

”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解析 由“秦统一2235年”“国家制度”等信息,即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影响,而“秦国”一般指秦始皇统一秦国前的历史阶段,故选B。

视角三 主流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押题5] 陕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聚心的民族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的朝圣地,由此还形成了海内外同胞谒陵祭祖的清明公祭、重阳公祭的惯例。

对此现象解读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讲文明、讲传承的文化理念

B.展示了凝聚中华民族,放射温度的力量

C.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历史观的积极影响

D.表明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文化影响内涵

解析 贵族政治(分封制)取代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史实,故说法本身存在错误。

视角四 命题新思维——从社会转型看先秦历史

[押题6]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分封制与郡制,B项经济内容与题干中“古代政治”限制不符,C、D两项表述明显与先秦时期历史发展趋势不符,故答案选A项。

[押题7]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没有拥有奴隶群。

崇古的儒学者,面对如此巨变,大惑不解。

”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煕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王位,这种王位继承的方式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沿用。

据此知识判断选项C符合上述原则。

2.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

“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份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  )

A.宗法门第观念B.仅男子可参与科举

C.近代新式教育推广D.秦代强制分户的立法

3.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解析 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是由于其实行了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导致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削弱,故答案为A。

4.《尚书·

召诰》曰:

(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故选B。

5.下图是《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解析 社会家庭关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夫为妻纲”等特征体现了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和社会习俗的影响,与皇权专制无联系。

应选C项。

6.“……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

解析 由材料中“高约2米”“从平地升起”等信息可知,这样做意在显示皇权至上。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