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832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doc

小专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蔡元培先生说过: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

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那么,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

所以俗话说: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然而目前在我们学校多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

其具体表现:

1、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3、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4、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5、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6、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7、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8、另外,还有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生,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正如有些家长所言:

“我的孩子越学越差,学前班考100分,到了一、二年级考90多分,三、四年级考80多分,五六年级考70多分,照此发展怎么办?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非常大。

归结起来,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应达到的要求。

形成各年级段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系列要求,并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探究、开放、自主的学习习惯,并把这些学习行为经过自觉操练或不自觉重复,最终成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习惯而爱学习,善学习,成为其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三、课题基本的研究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子课题。

在我的组织协调下,各年级段数学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异,我们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面对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我们把养成良好课堂常规习惯放在首位,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时,我们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听。

主要是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2)学会说。

“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

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3)学会写。

首先是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其次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

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

为此我们又制定了四个“步骤”。

(1)认知指导。

(2)、榜样示范。

(3)行为演练。

(4)、情感体验。

2、中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也想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想错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重要学习方式的良机。

为此,我也定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会“表达”、会“交流”、会“倾听”。

(1)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

(3)提升“交流”的内涵。

这里的会交流不只是会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会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形成小组的共同的观点,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3、高年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

再者,探究学生也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着力点,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高年级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他们的研究子课题。

他们也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

会听、会看、会想、会提、会说、会做。

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1)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

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3)会想:

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4)会提:

会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

在听、看、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自己提出探究问题。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也会发现问题。

(5)会做。

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多向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

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6)会说:

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

说也是做的提升,要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准确的描述出来,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五、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六、课题试验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调查现状,论证定题。

  2、成立组织。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培训师资。

第二阶段:

试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

1、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教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活动。

 3、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

总结推广(2010年9月----2011年10月)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

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究人员撰写论文。

4、收集整理成果材料。

5、撰写试验报告。

6、邀请区科研负责人评估验收。

第四阶段:

成果延伸阶段(永久)

七、成果形式:

 1、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

  2、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论文。

  3、学生优秀作业展。

八、组织管理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相关措施,学校成立课题组,袁晓英组长,数学组组长负责教科研日常工作。

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袁晓英

副组长:

吴明川胡成赵亚娜

课题组成员:

刘伟刘元才张晓梅谭华英吴霞

2008年9月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