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852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所有教学反思.docx

有余数的除法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

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认识时、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

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

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

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

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

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几时几分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几时几分,在小学阶段时间的学习共分两次:

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的年、月、日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时间的学习上,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共安排了2个例题,首先设置小朋友一天从起床,吃早饭,出门,到校这一贴近学生自身实际的情镜,呈现四个不同时间,其次,将8时零5分,和7时55分学生易混易错的时间独立学习,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的。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

因此,教学中一开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认识几时几分,在让它们操作拨时间。

在教学难点时,接近整时的时间要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

总之,认识时间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时针过数字几,就几时多,分针指着数字几要乘5才几分。

遗憾的是这节课每个学生没有钟面模型,拨一拨的过程被省略了,学生只看老师的教具或课件,学生对钟面的时间还不是很深刻,容易遗忘。

认识方向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上周四,我上完了《认识方向》这一单元,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

不足之处:

(1)对于由空间方向转为平面上的方向,学生过渡的比较吃力,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空间,没有意识到空间与平面上的方向的不同。

(2)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需简练,精确.

(3)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指一个方向的范围,而不是单只一个方向。

认识方向是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认识方向学生会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这部分知识比较难,生活也是大课堂,我想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对方向的认识。

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会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充分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分米毫米

本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课堂中,我力求能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

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

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

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

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

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

教材是是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

我觉得相对于分米,毫米可能学生接触地更多,因此我从毫米入手,先认识毫米,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结构。

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

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

另外,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

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上课过程中,思绪比较混乱。

丢了很多地方,有些次序也颠倒了。

课堂组织教学不足,学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

练习一

本单元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这次练习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比较高。

从练习来看,学生有些不适应这样的练习,速度比较慢,说明熟练程度还不够。

1、填空题的8——11题是有关余数与除数关系的变式练习与运用,好多学生做练习时就卡在这几题。

2、选一选的题目,是要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还是有部分学生做做会忘记掉的。

3、改错题,好多学生没有看出来余数比除数大的是错误的。

4、竖式计算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把商和余数写到横式上。

5、解决问题别是第5题,错误率比较高。

掌握好的部分:

1、口算正确率比较高,一些简单的有关除法意义的题目做得还可以。

2、竖式计算正确率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格式正确,整齐、规范。

3、解决问题中一些简单的有余数除法都做得还可以。

存在的问题:

1、填空题中有关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问题变式练习做得不是很好2、选一选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填写序号。

3、解决问题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改进措施:

1、在平时的练习正加强变式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练习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本次练习中涉及到的口算与列竖式计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较高。

2、对于钟面的认识共有12大格、60个小格;分针、时针和秒针行走的规律理解得比较到位。

3、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大小比较掌握的较好。

存在的问题:

1、审题粗糙,填空的第9题,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0,经过了()学生没看清是分针还是时针,都填成走几格就填写几,单位也漏写了。

2、解决问题中审题不仔细,第一题中要求是“欢欢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比王畅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多几分钟?

”两步计算的题目,都认为是比大小。

3、生活经验不丰富,题目意思看不懂,解决问题中第3题、第5题,比如第3题,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

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部分孩子不能理解只要从40分中减去15分就是他出发的时间。

另外最后一题等公交车理解题意更是困难。

改进措施:

1、加强练习,适当增加类似的生活题帮助学生一起读题、审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目意思,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2、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弱点加强个别辅导。

3、关注后进生的上课情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层次的设计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逐层吸收新知,而且是符合低年级孩子学习特点的。

教学中,对以下两个概念的知识,进行了分层教学。

(1)认识平面图上的8个方向。

认识平面图上8个方向时,主要分了三个层次:

先是让孩子们根据给出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位置;然后是根据方向的相对性,让孩子们判断谁的对面是什么方向;最后是只给出一个北面,让孩子们自主尝试写出其余7个方向。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孩子们在头脑中对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时分清晰。

(2)判断平面图中物体的相互位置。

结合实际平面图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分三个层次来学习的:

在初步了解平面图的前提下,先是以学校为参照物,说说()在学校的()面;第二层次是一其他建筑物为参照物,说说学校在()的()面;最后一个层次是说说()在()的()面。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根据刚才所学得平面图上的方向来描述建筑物间的位置关系,还明确了当参照物发生变化时,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也会变化,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充分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胡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分层设计的新知学习活动,为孩子们学习新概念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也是对知识结构合理设计和诠释的方式方法。

但是前提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分析教材和标准,要学会挖掘和尝试,要为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方向等多角度考虑。

千以内数的认识

今天教学千以内的数,学生已经有了百以内数的基础,通过复习回忆出个位、十位、百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课中主要教学千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百是由几个百组成的,几百几十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几百几十几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让学生自己多说数的组成,学会流利的语言表达。

练习中发现个别学生写几个个这样的形式,应该是几个一,还有极个别几个二、几个三的,说明没理解一、十、百是计数单位,不能随便改写。

千以内的数的读写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根据班级实际,我先复习58这个两位数的读与写,讨论读写这个数时的注意点,让学生说一说58这个数的组成,纠正学生上节课普遍错误,加深印象。

新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学生根据计数器写数、填写数的组成、再读一读这个数,交流为什么有些数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必须要写“0”占位。

新课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不错,问题在于找规律中审题还是比较粗糙,每一列数的规律都不尽相同,有加1的有加10的、有加5的也有越来越小的,作业中表现出的错误就是发现了第一组数的规律,下面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规律。

这方面还需加强。

练习三课后反思:

今天结合书本练习三复习千以内的数的知识,课前再对一个一个数数和一十一十数数进行了复习,特别强调一个整百数或一个整十数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是多少。

课上主要是学生练习,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课上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在一些简单题目上我就一带而过,在后面几道要思考的题目上花更多时间。

第8题估计要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而不是随便瞎猜猜,这里画出虚线后2倍的关系不是非常明显,有点误差。

第9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找出所有的数,但感觉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太上。

认识万以内的数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不包括中间有0的情况),因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千以内的数非常类似,所以课上让学生自己在算盘上一千一千拨珠,感受1个一千是一千,2个一千是两千„„9个一千是九千,从而得出几个一千是几千,因为之前有学习经验,学生学得很快。

在数的组成部分学生也能把之前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

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数学生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课上这部分花的时间比较多,这个内容掌握好了,对找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数位顺序表现在已经拓展到五位,学生不仅要知道从右往左一次是哪五位,还要知道第几位对应哪个数位、哪个数位在第几位、哪个数位的左右分别是什么数位,需要灵活掌握这些知识。

中间有零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中间或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抓住这一难点,我们从算盘上表示的数出发,使学生在拨数的过程中体会如果在哪一位上没有拨珠就要用0来占位,不管是在中间还是在末尾;但是在读数时不一样,夹在中间的0要读出0来,在末尾的0是不用读出来的,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中间如果连续有两个0的,那在读的时候只能读一个0,因为在尝试读时有个别学生就出现了里连续读两个0的情况,通过强调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读法很有必要。

另外,上面两位老师提到的用给出的4张卡片来组成0不读出来的四位数和读一个0的四位数这样逆向的思考,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强调只有把0放在末尾才不读出来,0放在中间就要读出来,而且一个0或是两个0在中间都读一个0出来,因此要考虑清楚这两种情况。

在今后的练习

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7、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本节课学习比较数的大小,课始我们先复习了百以内的数的大小,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位数相同的,先看最高位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

新课的学习由学生自主探索,我只是在比较2530和2350之后,增加两组数:

一组是千位、百位相同看十位,一组是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看个位的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复习题的位数相同的先看最高位,最高位相同的看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

从作业情况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要明显好于先几节课,正确率和速度有明显提高!

8、数的估计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简单的求近似数,通过复习学生对求近似数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新授部分让学生自己说说695接近几百,703接近几百,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然后补充508约等于几,594约等于几,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有什么共同点,班上有学生说到了十位不满5,于是我顺势介绍了一下四舍五入的方法,感觉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后面求近似数时很多学生乐于用这个方法,正确率也不错。

9、练习四课后反思:

通过这几课的整理和练习,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及各个数位表示的数的意义跟家清晰了,对数的估计也能慢慢熟练,并能结合实际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但是,在练习中还是反应出一些问题,比如几位数的“几”要写汉字,又如给出一个数,要求填出另一个数中缺得一个数字,40()6<4058,()里最大填几,一些学生发现千位、百位都一样,十位后面是5那么前面必然是4,其实是错误的,这一题还要看个位。

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审题,在填写后要再看比一比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填法。

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做“最大”“最小”的游戏,通过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进一步感知比较大小的策略和方法,提高练习的正确率。

简单的单位换算课后反思:

今天节课主要是学习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抓住几个基本的进率来进行简单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简单介绍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的知识,让学生对其他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有初步的了解。

另外在教学6厘米=60毫米的时候,主要抓住数的组成来思考,1厘米是10毫米,那么6个1厘米就是6个10毫米,所以就是60毫米,并引导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用这样的思路进行。

引导学生自主来进行单位换算,并能用完整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也要多提问,让他们多参与,多动脑。

最后涉及到估计的两个问题,一些学生估计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要结合生活多补充这样的题目继续进行估计训练。

3、练习五

(1)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内容比较少,只有填单位名称和但会换算,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容易。

在单位名称时,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对一些物体的长度估计不准,比如书上的乒乓球桌的高76(),由于76这个数据比较大,学生就不容易与已经建立的参照物比较,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答案,其中以分米居多,但有心的孩子只要与前面的洗衣机8分米比较一下就应该能发现填分米太大了,应该降一个单位填厘米。

单位换算一些学生一开始头脑清醒的时候正确率比较高,但到后来晕乎乎就搞错了,70分米=()厘米这道题错得比较多,不少孩子一看到70这个数字就下意识认为去掉0,而没有看到是分米换算到厘米。

4、练习五

(2)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长度单位的相关内容,在练习中发现联系生活的题目学生还是掌握的不是很好,尤其像第10题,学生一般很少去考虑单位名称的不同。

含有单位名称的加减法、单位的改写、选择其当的单位等题型时完成很不错。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课堂上补充一些动手测量三角形、四边形边的长度。

结果发现问题很大,学生们存在的问题:

一是马虎、精细度不够,二是所使用的尺子刻度模糊,根本看不清毫米的刻度。

5、第五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单元主要是有关“分米与毫米”的概念的练习,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做得还可以。

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认真的看清题目的要求,单位不同没有换算,填合适的单位,还是有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把握不是很牢固,有填“大楼高32分米,字典厚3毫米”等,解决问题的题目做得也是根本审题不清。

6、第五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在尺上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对于大格、中格、小格的把握较好。

2、在进行专项的单位名称的转换的题目,学生也对于进率的掌握比较牢固,特别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都能很好地掌握,并能在比较大小的题目中加以运用。

3、操作题完成得较好。

存在问题:

1、在填空题中,对于一些稍作“转弯”的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当然”,没有看清要求去完成而导致错误。

2、审题不清如“从大到小排列”,“再画一条比这条线段长10毫米的线段”,都不能较好地把握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解题错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于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都有所遗忘,都做成加法。

改进措施:

1、家校合作,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薄弱环节,多加练习。

2、加强独立读题、审题、解题的能力。

3、平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

三、

7、期中练习1课后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主要帮助学生把本册上的第一至五单元进行的梳理和归纳。

第一单元是《有余数除法》,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看图写算式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还要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第二单元《时分秒》重点复习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是怎么计时的,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单位换算,还有怎么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第三单元《认识方向》重点复习生活中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方向的相对性,然后是平面图上的方向的判断,特别是()在()的()面的判断;

第四单元重点复习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大小、近似数等;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重点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对生活中的物体长度能进行正确估计,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期中练习2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整理和联系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一个三、四位数;能够分清数位、位数、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概念性的问题。

掌握了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方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还需要加强训练的是找规律,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会观察一组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接着往下写,像“有37个瓶子装入纸箱,每个纸箱能装8个,要使每个纸箱都装满,至少还需要几个瓶子?

”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算式往往不能列完整,思考问题不周全或身体粗糙:

37÷8=4(个)„„5个。

学生的答案出现两种错误情况:

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