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859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电信诈骗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案例。

202x年4月,许庄街道蔡庄社区蔡某某报案称,她收到一条短信,说她的手机号被央视“非常6+1”栏目抽取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三星笔记本及9.8万元现金,后蔡某某按网上操作提示先后汇出奖品税款8000余元,发觉上当。

2、赚取高额话费诈骗。

一是诱使对方回电话听歌,“赚”取高额话费,常见短信为“您的朋友13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xx收听”;

二是诱使对方回电,“赚”取高额话费,如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

202x年3月,许庄街道马厂社区一中学生收到短信称,他的一位朋友某某某(手机号)为他留了言,拨某某号听取,然而,电话打通后,是一个带黄色话题的聊天平台,短短几十分钟,花去话费1200余元,其家长报警。

3、冒充熟人诈骗。

采取步步逼近手法,通常需拨打几次电话。

第一次电话是“认亲”:

拨打受害人电话后,先试探性地问“猜猜我是谁"

,受害人莫名其妙之际,立即强势质问“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了”,诱使受害人在记忆中搜寻与嫌疑人声音相似的熟人,并推测性地问嫌疑人是否为某某,这时嫌疑人立即对号入座成为受害者的熟人,并拉家常拉近关系,丝毫不提钱的事。

第二次电话是“出事了”:

“认亲”后,嫌疑人再次打电话声称自己赌博被抓等或发生车祸等,诱骗受害人汇钱至指定账户。

接下来的第N次电话就是捏造各种理由谎称钱不够,诱骗受害人分数次汇款至指定账户直至受害人警觉。

202x年6月,一位在辖区打工的青年男子到派出所报案,他被“猜猜我是谁"

诈骗方式被骗4000元。

4、利用信用卡被刷诈骗。

案犯先发以银行或商场名义发短信给受害人一旦受害人与之联系后,嫌疑人甲自称为银行或商场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卡已被消费,让受害者与公安部门联系报警,以取得对方信任,并提供公安部门的电话,如果受害者按所提供号码与冒充公安人员的嫌疑人乙联系后,乙称其已立案,并让其再与银行信用卡专职人员联系,随后嫌疑人丙冒充所谓银行专职人员授意受害者到atm机上进行银行卡保护操作,受害者按其指定的操作方式操作后发现卡内现金被转入骗子的帐号中了。

5、冒充司法人员诈骗。

此类案件主要是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威,恐吓受害人涉嫌洗黑钱、恶意透支等案件,利用受害人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诱惑受害人将钱转至提供的账户。

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身份信息被盗,为确保受害人财产安全,需进行财产冻结或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并警告受害人不能向亲友透露,甚至要求受害人关闭手机。

经过“多部门”连番恐吓,步步诱骗,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嫌疑人提供的账户中。

案例:

202X年3月,许庄街道三旗营蒋某某称,几天前,湖北一个号码打电话给他,说是湖北高等法院,他去年在外招商引资涉嫌诈骗,要其汇款三万元保证金,蒋某分四次共汇去四万余元,后发觉被骗。

6、虚构退税诈骗。

通过在网上、发短信及打电话的方式,向受害人发布购房退契税、购车退税、购车补贴、退学费等“好消息”,并称只需按要求在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即可拿到退还钱款,有部分还冒用车管所、税务局工作人员之名进行诈骗。

二、电信诈骗犯罪特点:

一是手法变化快。

一开始只是群发短信,发展到现在互联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

从诈骗借口来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谎称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等借口。

骗术花样在不断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二是蔓延范围大。

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三是侦查取证难。

诈骗集团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开多个银行卡,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取现。

被骗的钱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转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这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拿着法律手续找银行、找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

哪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下一步侦查工作,再加上繁琐的程序,要投入相当大的力量和经费,上至省公安厅甚至公安部协调指挥才能破获这样的案件。

四是受害群体广。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或选择白天老年人留在家中时段拨打电话,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

此类犯罪受害者涉及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小学教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三、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

1、诈骗成本极低。

常见的短信群发的机器售价几百元,只要连接手机就能识别正在使用的手机号段并自动地群发短信。

大面积的轰炸,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人上当也能带能巨额利益。

而骗到的钱财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上百万。

可见,“低成本、高回报”,正是此类犯罪迅速蔓延的直接原因。

2、诈骗成功率高。

一是短信发送范围广。

由于群发器发送短信的范围极广,一天可发几十万次,即使成功率极低,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难免上当。

二是许多群众防骗意识不强,识骗能力不高。

一是贪利心理,愿者上钩。

消费者对财富的

不正确态度是诈骗得手的最直接因素,多数的行骗者均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作为诱饵,使部分消费者丧失最起码的警惕性。

二是好奇心理,步步跟进。

部分被骗的消费者并不是从最开始就相信的信息,但由于好奇心理,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跟进所设定的陷阱中。

三是粗心大意,难以自防。

四是报警者少,难以群防。

五是打击效果不佳,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电信诈骗活动大多属于大范围、跨区域流窜作案,伪装性、隐蔽性强,犯罪手段智能化、科技化特点十分突出。

不仅身份不明,而且他们使用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帐号大多属于外省,公安机关不仅需要异地排摸,而且需要异地协作;

不仅排摸费用大,办案成本高,而且工作周期长,追赃难度大。

因此,公安机关主观上产生了厌倦烦燥的心态,客观上形成了“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被动局面。

3、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电信方面——为了多销售通信产品,忽视实名登记,部分需记名销售的产品,身份证件由销售代理商提供,然后对外无记名销售,身份验证形同虚设,利用此漏洞隐身作案、逃避打击。

400、一号通等智能电话可捆绑多部手机,隐藏主叫号码,显示虚拟号码,并可在任意地点接听,致使不法分子频繁更换捆绑电话,跨区域作案。

银行方面一一身份证开户验证把关不严,部分金融机构员工为完成办卡任务,放松对把卡审查,致使大量代办、收购的银行卡成为作案工具。

4、犯罪智能化。

诈骗留下的线索通常是非个人信息开通的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号,一旦启动侦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许多公安机关在事务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有时不得不放弃追踪;

跨区域作案导致抓捕难。

电信诈骗犯罪隐蔽性强,抓捕需要各部门协作,技术门槛高,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费尽周折往往只抓到犯罪下游取款人员,由于犯罪团伙内分工明确、单线联系等特点,主犯始终逍遥法外。

这就造成肆无忌惮。

四、电信诈骗的防范与打击对策:

(-)以“防”为先。

电信诈骗属于可防犯罪,加强防范是成本最低、最直接有效的举措。

要加大宣传范围,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宣传等形式,利用多种媒介深入地、面对面地揭露诈骗伎俩、宣传防范对策、提醒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是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要教育广大群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二是及时揭露诈骗伎俩,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引导公民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培养公众对电信诈骗的免疫力。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广大群众防范、识别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广大群众对诈骗信息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彻底断掉不法分子的“财路”。

三是重点把好银行关口。

此类诈骗犯罪的最终达成,都必须通过银行转帐来实现,防范“电信诈骗”,银行是关键。

建议由公安机关牵头,组织各金融单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培训活动,培训对象主要是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

银行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客户办理转、汇款业务存在可疑情形的,要及时予以提醒、核对或劝阻。

在各金融网点醒目位置张贴防范电信诈骗的告示,同时发放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单,亦可通过电子屏幕滚动播出相关的提示语。

各金融网点的atm机张贴警示语,白天安排专职保安负责提醒客户在业务操作前认真甄别。

四是积极协调电信部门o要求信息产业部门加强对网络电话业务、国际语音来电接转业务、发布手机短信息、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控制,严防非法的网络语音来电接入,及时封堵“银行卡欠费”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各类有害信息。

(二)以“打”为主。

一是要广泛收集犯罪线索,并对收集到的犯罪线索进行认真梳理,搞清犯罪信息源所在区域、诈骗资金流向,选准工作重点进行侦查,

确保打有目标,攻有方向。

二是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协作。

电信诈骗跨区域特点突出,因此要同外地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活动;

同时要与电信、金融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关停、冻结的电话号码、银行帐号和卡号,净化信息通信环境。

三是要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对抓获的,要加大审讯力度,深挖团伙,做到破一案带一串,抓一个带一伙,扩大斗争战果;

对破获的案件要加快办案进度,做到快审查,快起诉、快审判,体现打击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