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883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doc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课例

第一次设计实施

主备人

讲课

时间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一)册第(六)单元第11节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过程

与方法

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教学

模式与

环节

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

教具

学具

铅笔8支、三角形10个。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复习旧知

二、引入新课

(一)、学习连加

1、观察图画,列出算式

2.尝试列式

3.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

(二)学习计算顺序。

(三)揭示课题。

(四)、巩固练习

三、学习连减

(一)、课件演示

(二).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三).全班交流。

(四).小结并补充课题。

(五)巩固练习

四、综合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1、回顾已学过的的知识,显示知识树。

2、复习10以内加减法。

利用数字卡片随意点名,练习口算。

师:

同学们,今天我为你们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小明,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

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小明在帮妈妈喂小鸡。

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跑来了3只小鸡)

师: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3只小鸡。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列计算式么?

生:

一共有多少只鸡4+3=7

接着放映动画(又跑来一只小鸡)

师:

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

又跑来一只小鸡

师:

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你会列式子么?

生:

7+1=8

师:

那么,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合并起来?

再放一遍动画。

引导学生说出4+3+1=8

师:

结合图,说说算式4+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

就把4只小鸡、3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思考回答:

先算4+3=7,再算7+1=8

问:

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

根据学生的计算,师板书:

4+3+1=8

问:

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加)

一边摆铅笔,一边填数。

(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

就在刚才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

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走了几只?

还剩几只?

师:

先说一说图意。

再列出算式。

师:

过了一会儿,又走了几只?

剩下几只?

说出计算式。

师:

你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列成刚才那种式子?

8-2-5=1

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从8里面去掉2以后再去掉5)

怎样计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算8-2=6,再算6-5=1)

第二步是用哪个数去减?

师: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

(板书:

连减)

一边摆,一边完成等式。

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生: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4+3+1=8

8-2-5=1

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和了解要学的知识。

利用数字卡片锻炼学生速算能力。

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学习欲望。

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

重点强调连加的计算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比较原来的加法算式与连加的区别。

通过动手摆一摆,是学生亲生体会连加的意义。

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

强调连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比较原来的加减法算式与减的区别。

动手实践,体会连减的意义。

巩固课堂新学的知识。

通过知识树使学生更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此节课中的学习新知的请况。

课后

反思

再次设计实施

主备人

讲课

时间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一)册第(六)单元第11节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过程

与方法

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教学

模式与

环节

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

教具

学具

铅笔8支、三角形10个。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复习旧知

二、引入新课

(一)、学习连加

1、观察图画,列出算式

2.尝试列式

3.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

(二)学习计算顺序。

(三)揭示课题。

(四)、巩固练习

三、学习连减

(一)、课件演示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三).全班交流。

(四).小结并补充课题。

(五)巩固练习

四、综合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1、回顾已学过的的知识,显示知识树。

2、复习10以内加减法。

利用数字卡片随意点名,练习口算。

师:

同学们,今天我为你们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小明,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

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小明在帮妈妈喂小鸡。

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跑来了3只小鸡)

师: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3只小鸡。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列计算式么?

生:

一共有多少只鸡4+3=7

接着放映动画(又跑来一只小鸡)

师:

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

又跑来一只小鸡

师:

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你会列式子么?

生:

7+1=8

师:

那么,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合并起来?

再放一遍动画。

引导学生说出4+3+1=8

师:

结合图,说说算式4+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

就把4只小鸡、3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这个式子你会计算么?

你是怎么计算的?

跟你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讨论后汇报。

教师总结:

先算4+3=7,再算7+1=8

第一步的结果7要记在脑子里,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问:

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加)

一边摆铅笔,一边填数。

(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

就在刚才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

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走了几只?

还剩几只?

你会列出像连加那样的式子么?

小组讨论一下,最有把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汇报:

你是怎样列的式子?

8-2-5=1

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从8里面去掉2以后再去掉5)

怎样计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算8-2=6,再算6-5=1)

第二步是用哪个数去减?

6-5

师: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

(板书:

连减)

一边摆,一边完成等式。

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生: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4+3+1=8

8-2-5=1

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和了解要学的知识。

利用数字卡片锻炼学生速算能力。

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学习欲望。

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

重点强调连加的计算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比较原来的加法算式与连加的区别。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叫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计算方法。

使他们对计算顺序记忆的更深刻。

通过动手摆一摆,是学生亲生体会连加的意义。

连续放动画,叫学生利用刚才学过的连加知识,自己探索连减。

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动手实践,体会连减的意义。

巩固课堂新学的知识。

通过知识树使学生更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此节课中的学习新知的请况。

课后

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生学习混合加减的知识作下铺垫。

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

按理说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应该不困难。

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讲故事放动画的方式引入新课,并让学生在摆铅笔与三角形的过程中体会算式的意义。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环节如下:

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

课后通过各位教师的指导,我分别对本课的各环节进行了的深刻反思。

第一个环节:

本环节通过单元知识树来展示本单元已学习得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本节知识树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最后,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下步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设下了伏笔。

第二个环节:

此环节是让学生探究体验新知,其中包括学习连加和连减两部分。

我采取讲故事放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整件事情的经过,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

在讲解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利用分部列出的两个式子引出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

并且强调,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要记在脑子里,它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例题过后,我让学生们采用一边摆铅笔,一边列出式子的练习方法,使他们巩固连加。

连减也是采取的同样的步骤。

经过各位老师的指导,我明白了,我讲的有些一言堂的意思,就是俗称的讲得太多。

在讲解连加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可以让学生自主分小组探究计算方法,最后,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进而到学习连减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叫学生们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三个环节:

此环节是巩固深化新知,我在这里设计了三道练习,由易到难,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在本课堂上只练习了前两道。

第四个环节:

此环节课堂小结,先由学生来说一说,然后教师通过知识树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听觉及视觉上都对此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强化。

第五个环节:

本环节是通过小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可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哪里掌握的不好,为之后的教学指出方向。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后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评课及指导,我对本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上要注意语言感染力。

我在讲课的时候语气比较平和,没有抑扬顿挫之分。

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听觉上的疲倦,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至于到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些学生听腻了,开始自己玩东西,不听老师讲课。

2、课堂常规没有重点强调。

在让学生摆完铅笔和三角形的时候,没有重点强调放下手里的东西,抬起头看黑板。

以至于,有些不自觉地学生不听老师讲课自己玩铅笔和三角形。

3、课堂小测没有完全达到效果。

在此次教学中我在课堂的最后在设计了课堂小测,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吸收情况,但在教学实施中,对于收上来的小卷只是说明谁的有问题,并通知这部分学生下课改。

通过教师们的点拨我知道了在课堂测验收上来后,要当堂反馈出做的情况,并叫出问题的学生当堂改正,才能实现课堂小测的意义。

知识树修改前后对比:

6和7

10

6-10的认

识和加

减法

8和9

加减混合

6和7的分解

6和7的

加、减法

8和9

的分解

8和9

的加

、减法

10的分解

10的

加、减法

8和9的识

和写法

6和7的

认识和写法

10的

认识

和写法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连加

连减

连加算式的意义

连减算式的意义

连加算式的

计算方法

连减算式的

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

连加

连减

连加算式的意义

连减算式的意义

连加算式的

计算方法

连减算式的

计算方法

先将前两个数

相加,在把结果与

第三个数相加

先将前两个数

相减,在把结果与

第三个数相减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