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98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docx

591UP+历史资源蓝李芳启蓝教师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10·四川文综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

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点拨】②选项,前半部分正确,属于其积极意义,但是后半部分与当时阶段特征不符合,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还不可能做到与外企合作生产。

所以选C。

【结束】

2.(2011年1月哈九中高三期末32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0多年来,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故选D。

【结束】

 

3.(2011年3月濮阳市一模11题)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

【答案】D

【点拨】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知民族资本在甲午战争后发展非常迅速,不足以说明受外商企业的严重压迫。

选择D项。

【结束】

 

4.(2010年4月安徽省巢湖市二模13题)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

“光绪辛卯(1891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

”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C.《革命军》D.《新青年》

【答案】A

【点拨】甲午年是1895年,戊戌年是1898年,丁巳年是1897年,庚子年是1901年。

C项出版于20世纪初,D项发行于1915年;B项《天演论》是维新变法时期由严复翻译的介绍进化论的著作;A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著作,意在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

A项为正确答案。

【结束】

 

5.(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2题)以下对右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B.京剧艺术在清末发扬光大

C.科技进步有利于艺术的传播

D.西方艺术与中国元素的交融

【答案】A

【点拨】本题靠炒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结束】

 

6.(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10题)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点拨】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

“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

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故选D。

【结束】

7.(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6题)图5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答案】D

【点拨】图片1洋务派创办汉阳铁厂,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片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息;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阶级;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图片3新中国建立后飞机制造等一大批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选项中A项不符合图片3;B项工业布局的变化与本题无关联;C项不符合图片1,本题选D项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新中国工业的建立“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结束】

8.(2008年9月淮安市高三摸底)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至8倍。

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答案】B

【点拨】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为清政府制造大量武器武装军队,故清政府非常重视,工资待遇相对较高。

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当时农村的萧条。

【结束】

 

9.(2011年1月河南焦作期末调研20题)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先代向西方学习思潮发展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世纪末正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的阶段,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

 

10.(200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意味着()

A.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

B.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

C.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

D.农村集体经济不再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

【答案】B

【点拨】《决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仍然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经营,也不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只是经营的体制进一步的灵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土地制度。

综上选B。

【结束】

11.(2011年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3题)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

这个城市在20世纪曾经()

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D.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上海发生的大事,时间限制是“20世纪”,即从1900年—1999年,②③④都属于20世纪发生的大事,①的时间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故选D。

【结束】

12.(2010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7题)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答案】A

【点拨】“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大意是:

近来法庭中的诉讼,男女要求离婚的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情况,也是社会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本题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婚姻生活的进步。

B项说法完全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D项婚姻方式与材料中离婚不一致。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3.(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出处

汉武帝建元元年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资治通鉴·汉纪》

唐贞观七年

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

《贞观政要》

清雍正七年

始设军机房

《清史稿》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

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

“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

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

”……宋教仁则指出:

“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

《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

“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

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

”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

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

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

(9分)

(3)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

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2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

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0分)

【答案】

(1)特点:

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

(6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背景: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

(6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意图:

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

(3分)

(3)不同:

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

(6分)

纪年法:

国号(或民国)纪年法。

(2分)

意义:

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

(4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评分说明:

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

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第一层次:

表明观点2分。

仅从黄帝纪年或公元纪年的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4分。

第二层次:

表明观点2分。

能从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两个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

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8分。

答案示例:

答案一:

赞同。

(2分)理由:

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

(8分)

答案二:

不赞同。

(2分)理由:

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变。

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

(或融入全球化潮流)(8分)

【点拨】

(1)本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中国古代”为其时空范围,“特点”为其求答内容,“材料一、二”则是其结构环节——古代史籍中的纪年方式与康有为提出的纪年方式,“据材料”“概括”等则规定了作答的具体要求。

还要发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要求回答的是中国古代“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的“特点”。

(2)本小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的时空范围是“甲午战争后”,切入点是“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求答内容是其“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甲午战争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史实说明其时代背景,也要求考生结合康有为的身份地位、思想倾向、具体处境等因素去分析其真实意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等字眼则规定了作答的具体要求。

(3)本小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从清末民初新民族国家的纪年方式改革引起的新旧思想观念交锋切入,要求解决三个小问题:

分析苏舆和宋教仁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的观点的“不同”之处,“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分析其历史意义”。

纪年法答案从材料中即可直接找到;“历史意义”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史实去说明。

(4)本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是否改变现行纪年方式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具有开放性,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方式,体现了福建文综高考“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作答时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评分标准采用分层次给分的方式,有利于体现试题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应变性、全面性、深刻性)方面的区分度。

【结束】

 

14.(2011年4月宣城二模36题)(28分)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

”……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英格兰的穷工匠起了活思想。

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飘洋过海来到美利坚。

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空手,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

——节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

材料三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禁令的原因。

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美国通过专利法案的影响。

(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的特点和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

(7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俄国急需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分析它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7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4分)

【答案】

(1)原因:

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急需人才;维护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

(4分)

时代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

(2分)

影响:

有利于引进科技和人才,加快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分)

(2)特点:

官督商办。

(2分)

性质:

采用近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分)

历史地位:

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轮船公司,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3分)

(3)原因: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列强的包围之中,急需要加强国防,维护国家独立。

(3分)

不同:

苏联的工业化从重工业开始,实现工业化的时间比较短;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领域开始,实现工业化的时间比较长。

(4分)

(4)认识:

工业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和提升国际地位,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重视科技和人才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言之成理即可,4分)

【点拨】本题考查工业化问题。

(1)问注意从时间上入手考虑英国禁止人才外流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需求及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

美国专利法案的背景是独立战争的胜利,新政府成立。

影响要从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上分析。

(2)问考查中国洋务运动。

特点从材料可以归结:

官督商办。

性质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结。

第(3)问原因要从苏俄建立后的国际环境上考虑:

帝国主义的包围,维护独立。

不同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首先发展重工业,而且实现工业化的时间也较短;二西方国家则是首先发展轻工业,经过长期积累后逐渐实现工业化。

第(4)问认识应从工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地位以及工业化中科技人才的地位分析。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