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922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中原经济区加速发展规划(官方发布版)

-----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突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五)突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为加快促进中原崛起,把我省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按照国函〔2009〕130号和发改地区〔2010〕1827号文件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并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有步骤、分阶段推进《规划》实施,努力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五年彰显优势。

力争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我省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

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460元和846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的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25%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全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主要规划指标

  十年实现崛起。

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四、任务分工

  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出台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要求,量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进度。

  

(一)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的内涵式增长道路,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把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基础和重要任务,以粮为基,统筹“三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工作任务:

  

(1)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结合《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2)运用现代科技、物质装备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粮食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

  (5)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和对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

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水利厅、粮食局及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配合。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促进果蔬花卉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推进以面食、肉食和乳制品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康发展。

到2015年,畜牧、花卉、蔬菜、林果和水产五个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工作任务:

  

(1)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禽类生产规模。

巩固提高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传统生猪产区生产能力,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的生猪养殖规模。

重点发展豫西南和豫东平原两大肉牛生产基地,支持建设南阳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等良种肉牛规模养殖场。

继续抓好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业基地建设,扩大高产奶牛养殖规模,鼓励发展牧场式生态养殖。

大力发展豫北、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场。

  

(2)加快发展以蔬菜、果品、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建立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重点建设18个省辖市周边的直供蔬菜基地和内黄县、中牟县、扶沟县、新野县、汝南县等30个设施蔬菜大县,在全省40个县、200个特色蔬菜乡镇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在大别山、太行山和伏牛山区建设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豫西、豫南山区优质果品产业区、中东部平原特色果品产业区和城市近郊鲜果产业区。

  (3)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生物农业。

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农业,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4)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主要围绕粮油、果蔬、水产、茶叶、烟叶、调味品等优势产业,集中投入,加快培育整合一批国内外名牌,每个产业整合2—3个名牌,每个县(市、区)有1个名牌。

  责任单位:

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畜牧局配合。

  3.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工作任务:

  

(1)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资本联合、上市融资等形式,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大型和特大型龙头企业向优势农副产品区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0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提高到60%。

  (3)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引导,强化服务指导,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家左右,实现村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达到50%左右。

  (4)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越、产值在50—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5)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重点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理人、农民经纪人、农村产业工人的培训。

  (6)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争取5年免费培训260万人次。

  责任单位:

省农业厅。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工作任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以“县畅乡联”为重点,加快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

结合农村改厕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扩大集中供气规模。

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

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盲点村改造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排灌电网改造。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

  (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成3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突出抓好1000个试点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3000个生态村、500个生态乡镇。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五年力争完成5000个左右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再解决5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牵头,省委农办、省交通运输厅、环保厅、水利厅、卫生厅、扶贫办、电力公司配合。

  

(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适应能源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突出保障省内能源供应,积极利用省外资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落实国家及我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省内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煤炭基地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煤炭集约发展。

  工作任务:

  

(1)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以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为重点,稳定焦作、鹤壁、义马、永城矿区产量,高效开发郑州、平顶山矿区,增强煤炭保障能力,煤炭产能稳定在2.2亿吨。

  

(2)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形成1—2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3)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

  (4)支持大型电煤储配中心建设。

  (5)实施郑州、焦作、鹤壁、三门峡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土资源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安全监管局等配合。

  2.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

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豫工程,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工作任务:

  

(1)立足本省保障、兼顾省际调剂,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2)强力推进核电建设,争取开工南阳核电项目,加快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前期工作。

  (3)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力争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等的大型建筑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4)合理布局热电项目,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

  (5)继续围绕南太行、豫南煤炭矿区及陇海等重要输煤通道,以现有电源扩建为主,布局高效清洁的大型燃煤电站。

  (6)适度发展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

  (7)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

  (8)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化省际联络,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

  (9)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10)强化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电力公司配合。

  3.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化工、有色、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升级改造,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有色、化工、钢铁等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

  

(2)严格控制冶炼规模,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比例,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济源铅锌、鹤壁镁加工、洛阳钼钨钛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3)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洛阳、濮阳、商丘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豫北、豫西、豫东三大煤化工基地,以及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业链,促进平顶山煤盐尼龙化工产业链融合延伸,扩大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并提升水平。

  (4)推动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和安钢集团、舞钢集团等重点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5)促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水泥、玻璃和耐火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培育壮大鹤壁陶瓷、焦作塑料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6)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

发挥资源和原材料优势,重点发展高品级超硬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钼钨合金、工程塑料、新型耐火材料、功能纤维等特色产品,推进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7)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4.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增加资源储备。

工作任务:

  

(1)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2)实施百亿吨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新增精查储量50亿吨。

  (3)开展隐伏矿床找矿工作,评价资源潜力。

  责任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

  (三)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四大能力,扩大整机产品规模;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扩大整车规模,积极发展专用车,推动配套产品和基础部件、整车与零部件集群化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工作任务:

  

(1)提升输变电装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物流机械、建筑机械等产业,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件、仪器仪表、机床等特色产业。

  (3)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南阳、安阳、焦作、开封、济源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4)重点发展经济型汽车、轻型商用车、中高档客车、中重卡车,大力发展专用汽车,建设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推进开封、安阳、新乡、焦作、许昌、南阳、鹤壁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2.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消费电子、半导体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推进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干细胞、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生物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3)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发展以设计、建设、运营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推进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4)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新能源装备三大优势领域产业,推动太阳能电池、纤维乙醇、生物柴油规模化发展,提升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核能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生产能力,推进南阳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5)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示范线路运营,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产业,建设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特色产业园区。

  (6)大力发展高强轻型合金等先进结构材料、超硬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鹤壁镁合金、郑州和许昌超硬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

  (7)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技术创新、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高端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装备及卫星应用产业。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财政厅配合。

  3.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形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加快突破技术和市场等瓶颈制约,扩大高端产品规模,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一批食品、轻工、纺织领域知名品牌,建设全国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轻工、纺织工业基地。

  工作任务:

  

(1)围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能源等领域,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2)提升双汇集团龙头地位,扩大骨干企业规模,打造千亿元漯河绿色食品基地;培育郑州、许昌、商丘、周口、驻马店食品产业集群;突出特色,发展洛阳、三门峡、鹤壁、信阳特色休闲食品集群;推动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地区奶源基地及优势乳制品企业加快发展。

  (3)推动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改造,加快建设安阳优质钢和舞钢宽厚板基地。

  (4)推进煤、盐、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5)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鼓励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产业化,在郑州、安阳、南阳、商丘、周口等纺织集中区,大力承接中高档面料和服装产业转移,推动服装产业高速增长。

  (6)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7)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沿海产业链整体转移,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培育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8)支持造纸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污染治理,发展现代造纸产业,加强造纸原料基地建设,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以郑州为中心,优化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工作任务:

  

(1)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

  

(2)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

  (3)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的对接。

  (4)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提升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民航办、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配合。

  2.加快铁路网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4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基本实现所有省辖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工作任务:

  

(1)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积极推进郑州至济南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2)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一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

  (3)加快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改造提升既有干线铁路,建成晋豫鲁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兰考至菏泽、新密经商丘至永城等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商丘至周口、驻马店至南阳铁路;适时启动三门峡至平顶山、禹州至江苏洋口港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形成“四纵五横”(“四纵”是京九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和运城至十堰铁路。

“五横”指晋豫鲁铁路通道、新荷兖日铁路、陇海铁路、孟平—漯阜铁路、宁西铁路)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格局。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河南城际铁路公司配合。

  3.完善公路网。

打通出省通道,完善网络结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公路网。

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

  工作任务:

  

(1)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建成规划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连霍高速河南段拓宽改造,适时拓宽改造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

支持境内没有高速公路或县城距高速公路较远的县(市)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

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2)结合全省现代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扩容改造107、310等重要国道,将国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对穿越城区路段实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和旅游通道建设。

  (3)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结合土地整理修建田间道路,进一步提升通村公路服务水平。

适应农民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桥梁15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