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23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

1.疏通文意,识记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3.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无定格,从体裁上看,本单元所选文章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

记叙、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

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是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

贵在鲜活,具有新颖生动的特征,具有生活气息和情趣,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

                          种树郭橐驼传

说作者

(一)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世称柳河东。

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

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柳宗元在那里生活了十年。

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47岁病死任上。

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

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

(二)作品:

散文论《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有《柳河东集》。

(三)评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寻背景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柳宗元写下了此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链常识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的口头创作。

柳宗元善于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以种树之道譬喻治民之理,作者描写郭橐驼种树,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因而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规劝官吏为政应顺应人民生活需要,符合他们的劳作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

赏技巧

1.类比手法的运用

用种树类比治民:

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

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就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

这样写,把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在语意上则相互映衬,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

[语段细解赏析]

诵读第1至3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知始何名     始:

当初,原来

(2)病偻,隆然伏行病:

名词用作动词,患病

(3)有类橐驼者类:

(4)名我固当名:

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固:

本来

(5)因舍其名因:

于是

(6)驼业种树业: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7)早实以蕃实:

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8)他植者虽窥伺效慕窥伺:

暗中观察

(9)莫能如也如:

比得上

(10)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

滋长,繁殖

(1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

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以致: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使……充分展示;今义是连词,多表示不好的结果

(12)既然已,勿动勿虑

既然:

古今异义词,已经这样;今义是连词

已:

通假字,通“矣”,了

(13)去不复顾去:

离开

顾:

回头看

(1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使……繁茂

(15)不抑耗其实而已

抑、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抑制,使……损耗

其实:

古今异义词,此处是它的果实;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

(1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早结果实

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多结果实

(17)根拳而土易

拳:

名词用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18)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

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19)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

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2.翻译下列句子。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玩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培植。

(2)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原来的,它的捣土要紧密。

(3)移植时像爱护子女一样小心,移完后又像扔掉了一样不去管它,那么它的天性就能保全,从而它就能顺性而长了。

(4)他给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5)虽然说是爱护它(树木),那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说是忧虑它,那实际上是仇视它:

所以他们种树的效益不如我啊。

[文理赏析]

3.下列各组句子属于侧面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的一组是(  )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②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 ④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C ②③属于正面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郭橐驼种树方法和管理经验的一组是(  )

A.①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②旦视而暮抚

B.①其莳也若子

②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①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②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解析:

选B A项,①是郭橐驼种树的方法,但②是其他种树者的管理经验;C项,①是郭橐驼种树的理念,②是其他种树者的管理经验;D项,①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②是郭橐驼种树的方法。

5.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善,名我固当”:

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

橐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

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B.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

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

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

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C.本部分先从两个方面点出了橐驼的技艺高超。

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

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D.第3自然段橐驼先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次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高度说明;然后中间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

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

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解析:

选D 橐驼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

诵读第4至5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以:

用  子:

道:

方法理:

治、统治

(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

治理烦:

繁多

(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若:

好像怜:

怜爱

卒:

终于祸:

名词用作动词,造成了灾祸

(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尔:

你们勖:

勉励

(5)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缫: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而:

通假字,通“尔”,你们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

养育遂:

(7)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响

(8)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衍

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9)故病且怠病:

穷困怠:

懈怠

(10)得养人术

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养

术:

方法

(11)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传:

传记,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传”的形式记录

以为:

把……作为戒:

警戒

7.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啊。

(判断句)

(2)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闲,又用什么使我们的生息繁衍并且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安定呢?

(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文理赏析]

8.下列各组句子属于郭橐驼描述官吏烦令扰民行为的一组是(  )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②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 ③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④故病且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B ①是郭橐驼对官吏烦令扰民的概括与评价,④是官吏烦令扰民的结果。

9.对本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这一句在文中起了总领下文的作用,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渐而露出了作者的用意,表现出“别有用心”,虽以一种咨询的语气,却扭转了话题。

B.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C.最后作者在形式上仍保留了问者的独立身份,写出了他“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

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D.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理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

“树”与“人”,虽为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养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却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共同规律。

因此,两者类比,既使人感到自然、亲切,也使文章增强了哲理性、说服力。

解析:

选A A项应为“这一句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的作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tuó) 病偻(lǚ)窥伺(kuī)訾詈(zǐ)

B.寿且孳(zī)勖(mào)下载(zǎi)喟然(kuì)

C.实以蕃(fán)饔(yōnɡ)鸡豚(tún)繁文缛节(rù)

D.硕茂(shuò)飧(sūn)殆(dài)包扎(zā)

解析:

选B B项,“勖”应读xù,“载”应读zài。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

B.遂而鸡豚(成,养大)故病且怠(穷困)

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有类橐驼者(同类)

D.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

解析:

选C C项,类,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D D项“以”,①②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译为“来”。

A项“虽”,①连词,虽然;②连词,即使。

B项“因”,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趁机。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尚且。

4.下列句子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B.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解析:

选D A、B、C三项,名词作动词。

D项,意动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B.我知种树而已。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吾从而师之。

解析:

选B A项,古义为:

它的果实;C项,古义为:

用来……;D项,古义为:

跟从并且。

6.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

选D A项,定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状语后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应。

规劝讽刺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解析:

选D D项,与正史写法不同,本文是传记兼具寓言性质。

但并非议论说教,而是重在托讽。

8.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做官的人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

(2)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那么它与我的本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

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

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

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③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④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

谓余弟道之曰:

“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 ①岐黄:

医学。

②米颠:

宋代书画家米芾。

③苍头:

仆人。

④室人:

妻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B.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C.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D.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解析:

选A 本题可以使用“2步法”作答。

第一步:

把四个选项两两分组。

A、B为一组,C、D为一组。

第二步:

两组排除定答案。

“故”后一般跟结果,在“故”前应该停顿,由此排除C、D两项。

“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是一个否定判断句,标志词为“非”,第一个“极”是修饰“险”的,故“非”前应有停顿,由此排除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悬壶:

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一个关于费长房的传说,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这也是悬壶济世的来源。

B.竹肉:

竹,管乐;肉,歌喉。

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C.晦:

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遗蜕:

遗弃形骸。

僧、道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故称其尸体为“遗蜕”。

解析:

选C “晦”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云谷是开药铺的人,对茶有一定的研究,经常邀好友和他一起品茗。

B.鲁云谷医术高明,所以凡得痘疹的人家,一定会找其就医。

C.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D.鲁云谷多才多艺,而且技艺高超,最后只有李玉成和王公端能和他一奏一唱配合得和谐。

解析:

选A B项,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正经事做,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云谷看病。

C项,“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于文无据。

D项,鲁云谷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

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2)除非(不是)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否则)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

三、语言应用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博弈游戏,__①__,围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处,堪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国际象棋的变化可能性为10的48次方,而围棋的变化可能性大约是10的170次方,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的80次方,换言之,即使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每个原子都能存储一种围棋的局面,也存不完。

正因为__②__,一直以来围棋都被视为人类智慧王国的最后“堡垒”。

可以说,AlphaGo(阿尔法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