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44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5页.docx

精品文档代用茶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代用茶作业指导书

篇一:

代用茶专业作业指导书

代用茶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前准备工作

1、进入生产车间前,进入更衣间穿戴好工作衣帽鞋,再用肥皂把手洗净、烘干。

2、了解当班加工用代用茶质量指标,确定生产用设备。

3、检查生产用设备,开机空运行,为正常生产作好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4、按当班加工生产量开好茶青、包装物领料单,安排人员领料。

二、代用茶(余庆苦丁茶)生产工作程序作业指导

杀青—脱水—揉捻—理条做型—烘干

1、鲜叶摊放

⑴、茶青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摊青槽,不允许直接摊放于地面。

摊叶厚度为1cm~4cm。

摊放时间为4h~6h,嫩叶长摊,中短叶短摊,低档叶少摊。

雨水叶、露水叶可用通风机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

⑵、摊放程度以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6%~68%,芽叶稍软,色泽绿略暗、微显清香为适度。

2、杀青

总体要求:

杀匀杀熟杀透

用手背感官滚动杀青机投叶口处温度略感灼手(杀青机通内空气温度为140℃~160℃)开始连续投叶,要求投叶量2-2.5KG,时间1-2分钟,杀青叶色泽无光泽的暗绿色(与鲜叶颜色相比),不生、不黄、无红梗红叶。

具清香或者熟香;无青草色、水闷色。

3、脱水

叶色不泛黄,略有粘性,香气清爽,无闷气。

脱水时间:

12~15分钟。

4、揉捻

茶条卷紧,不松,完整;叶色不泛黄,香气清爽,无闷气。

在簸箕上趁热揉捻,单手或双手握叶,朝一个方向滚动翻转,不能倒转,用力的轻重要均匀适度,历时一般4~5分钟,即可转入理条做形。

4、理条

条索紧直、匀整,色泽鲜艳,不断碎。

控制理条机槽锅温度70℃~80℃,速度为180r/min~190r/min,投叶量1kg~1.5kg/次,理条为时间2min~3min,理条程度4~5成干,叶条扁直,色泽润绿时下机摊凉。

5、烘焙

在烘干机的烘盘上进行,摊叶要均匀,翻抖手法要轻,控制烘焙机槽锅温度80℃~85℃,投叶量2kg~2.5kg,时间4min~8min,茶叶扁平直,光滑绿润,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

6、炒干

控制茶叶滚炒锅温度40℃~50℃,滚炒时间25min~40min,至茶叶含水量90%~11%,外形扁平直较光滑,即可下机。

7、提香

控制烘焙机槽锅温度80℃~85℃,投叶量2kg~2.5kg,时间4min~8min,茶叶扁平直,光滑绿润,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

8、精选

将碎茶和片茶,暗茶选出,确保成品茶净度、匀度及色泽一致。

代用茶茶(带“*”号为关键控制点)。

(一)、工艺流程图

为确保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在代用茶生产中我公司确定3个关键控制点。

其控制点为以下几点:

1、茶青验收;

茶青收购时,须验证供货方为本地居民,茶青来源于本地,盛装茶青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最好采用通风良好的竹篮、背筐等用具盛装鲜叶茶青。

收购的茶青须符合本公司加工生产要求:

1、总体要求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无劣质或异味和机械损伤,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

2、收购时根据季节和采摘时间不同分为1芽1叶和1芽1叶初展,对夹叶及单片叶≤2%;1芽2~3叶,对夹叶及单片叶≤7%。

3、要求每批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茶青运输采用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竹篮、背筐等用具盛装,严禁用布袋、塑料袋等易压紧工具装运。

4、茶青保管必须离地摊凉并经常检查,控制库房内温度或湿度,防止茶青霉烂变质。

5、确保茶青不出现霉、烂、变质现象及茶叶支杆和叶片符合加工要求进入生产工序。

2、杀青;

总体要求:

杀匀杀熟杀透

用手背感官滚动杀青机投叶口处温度略感灼手(杀青机通内空气温度为140℃~160℃)开始连续投叶,要求投叶量2-2.5KG,时间1-2分钟,杀青叶色泽无光泽的暗绿色(与鲜叶颜色相比),不生、不黄、无红梗红叶。

具清香或者熟香;无青草色、水闷色。

3、入库。

(1)贮存茶叶的仓库必须清洁、防潮、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

(2)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生产过程检验制度

1.购进原料的检验

1.1凡采购回本公司的茶青,在入仓库保管前必须由质检人员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记录,合格方办理入仓手续,若属紧急原料入仓时,收货人员应先询问质检科,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注明待检,并及时通知检验员进行检验。

1.2检验人员在抽样时,要具有代表性,并要注明原料的来源、品名、数量等,严格按《原料进购、验收管理制度》执行,并做好原始录工作。

1.3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不得随意改变。

2.过程检验

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检验员在现场进行巡检,按规定填写记录。

3.成品检验

3.1每批加工好的成品代用茶,须经检验合格,由检验员按合格等级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单》,才能交仓库贮存。

3.2填写的《出厂检验报告单》,由质检科保存存档。

3.3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并保留所有得原始记录,归档存查。

考核办法

各科室及车间考核办法

1、购销科:

每月按销售计划及采购计划完成任务发给全月工资,每超额外负1%增加效益工资0.5%,未完成销售计划及采购计划扣除基本工资10%。

若发现采购原料及包装物抽查不合格,扣除当月全部效益工资外还必须扣除基本工资的20%。

2、质量科:

每天所收茶青必须严格抽查检验,如发现漏送一次扣除当月效益工资。

对每批产品必须严格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按工艺要求深入车间班组督促检查,防止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组织协调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对质量、卫生指标按月抽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若未完成扣除当月工资20%。

3、生产车间:

按每月所下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占40%,产品质量和产品卫生按卫生指标及理化指标考核占40%,低于1%扣发效益工资。

工具设备安全生产占10%,工具设备完好率达到98%做到外表清晰,发生卫生责任事故一次,扣除效益工资。

做到安全生产、消灭一般事故、减少重大事故。

如发生一次事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10%。

出勤率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占10%,出勤率需达到95%以上,达不到扣基本工资10%。

环境卫生;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达不到扣基本工资50元。

违反一次扣5元。

4、办公室:

出勤率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占有10%,出勤率需达到95%以上,达不到扣基本工资10%。

环境卫生;室外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达不到扣基本工资50元,违反一次扣5元。

篇二:

代用茶专业作业指导书

代用茶生产作业指导书

制定人:

张静静制定日期:

201X.07.20

审核人:

张连刚审核日期:

201X.07.22

批准人:

范吉连批准日期:

201X.07.25

青岛天成阳光贸易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概述

2、执行标准

3、工艺流程图

4、生产操作控制程序

5、工序质量监控

6、质量标准

7、产品生产及检验周期

8、审核放行标准

1、产品概述

1.1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1.2包装:

用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袋包装。

1.3保质期:

24个月。

2、执行标准

2.1标准代号:

Q/TCYG0001S-201X

2.2原料:

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

工艺流程图

原料验收☆外观:

外包整洁,无破损、无异味。

原材料、塑料

包装袋应向供方索取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项目

检验报告。

过期产品拒绝接受。

混合☆

内包☆

外包☆

成品入库核对装箱产品与外包标签是否相符。

要求纸箱封口严密。

注意储存条件,防晒、防蛀、防鼠。

包装密封严密,严格按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规定包装。

配料中要称量准确,而且在混料过程中要混合均匀,达到物料的一致性。

2.生产操作控制程序

4.1操作过程:

分别领取原料,根据检验结果确认是否需要继续干燥,如果水分超标则要先行干燥;如水分指标符合分装要求,即将该原料进行拣剔除杂质、叶、杆、霉烂等异物,包装,按比例称取原料按包装规格要求称量装入复合包装袋或PET杯中,封口机封口,贴标签。

最后再将包装好的产品装入大纸箱。

5.工序质量监控

5.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项目

篇三:

代用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X版)

附件6:

代用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X版)

5.1适用范围、根茎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代用茶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类别编号为1405。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代用茶”。

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类别名称,即叶类、花类、果实类、根茎类、混合类中的一类或几类。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

代用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

叶类代用茶:

以可食用的植物叶片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荷叶、桑叶、苦丁茶等。

花类代用茶:

以可食用的植物花朵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菊花、重瓣红玫瑰、金银花等。

果实类代用茶:

以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大麦茶、荞麦、枸杞、柠檬片。

根茎类代用茶:

以可食用的植物根茎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甘草、人参(人工种植)、牛蒡根等。

混合类代用茶:

用以上几种产品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荷叶玫瑰茶、枸杞菊花茶等。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5.2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5.2.1管理制度审查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规定,对企业建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以下制度:

5.2.1.1人员要求管理制度

(1)制定生产、质量、技术、检验等各部门职责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及其任职资格规定。

(2)制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3)制定定期进行食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计划。

(4)制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5.2.1.2采购管理制度

(1)制定采购制度,有原辅材料供应商评价办法,保证采购的原辅料、包材等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2)制定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有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报废、返厂等处理办法,按照制定的验收标准,对进厂的原辅料、包材等进行验收、记录以及接收或拒收。

5.2.1.3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1)制定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维护保养、检修制度。

(3)制定停产复产记录与复产前生产设备、设施安全控制制度。

(4)制定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5)制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6)制定不合格管理制度及纠正措施。

(7)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管理制度。

(8)鼓励企业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5.2.1.4安全防护制度

(1)制定厂区环境、生产车间、库房等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制定生产人员安全操作与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3)制定虫害控制制度。

(4)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清洗清洁制度。

(5)制定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

(6)制定原辅物料及半成品、成品周转、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储存条件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5.2.1.5检验管理制度

(1)制定检验制度,包括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管理规定。

通过自行检验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原料(配料)和产品进行检验。

出厂产品应当符合产品标准,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2)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检验室管理制度,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按规定检验方法检验,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保存完备。

(3)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检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检验设备台账,按要求对

检验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档案齐全。

(4)委托检验的企业应与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签订有效委托合同。

(5)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制定产品留样制度,按要求保留样品。

检验样品保留至保质期满或二十四个月以上。

5.2.1.6信息记录管理制度

制定信息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信息应当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保证记录的信息完整。

应至少对以下生产信息建立完整的记录系统,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记录保存期不少于2年。

(1)原辅料采购记录:

包括供应商评价记录、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记录、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供应商证明。

(2)生产过程及安全防护记录:

包括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人员健康查体记录、人员卫生记录、厂区环境卫生记录、车间环境卫生记录、除虫灭害记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设备设施清洁记录、投料记录、各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过程检验记录、物料出入库记录、成品出入库记录、不合格原辅物料处置记录、不合格产品处理记录、停产复产记录;

(3)成品检验记录:

包括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检验留存样品记录。

(4)产品追溯记录:

包括成品生产记录、成品销售记录、产品召回记录、退货处置记录、消费者投诉受理记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收集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

(5)鼓励建立电子信息记录制度,对原辅物料查验、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及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等全过程记录形成真实的数据信息;

5.2.1.7产品追溯、召回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

(1)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从原料(配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销售都有记录,信息详实程度能够实现原料(配料)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并可追溯到每个环节的责任人;

(2)建立产品召回制度,确保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及时发出警示,必要时召回;对召回的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和处理情况;

(3)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投诉;

(4)鼓励建立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提供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方便网上查询。

5.2.1.8文件管理制度

(1)应有企业产品所执行的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

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有生产所用原辅物料、包材的现行有效的标准。

(2)应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工序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3)制定文件管理制度:

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的管理制度。

(4)生产混合类代用茶的企业,应制定混合类代用茶的工艺配方。

5.2.2场所核查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规定,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对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5.2.2.1厂区环境和布局核查内容

(1)厂区周围无明显有害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2)厂区应根据加工规模和产品工艺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等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厂区内整洁、干净、无异气味。

(4)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

(5)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6)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5.2.2.2加工车间核查内容

(1)加工车间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2)成品包装车间与其它车间相互分隔,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3)加工车间内部布置应与工艺流程、产品特性和加工规模相适应,各功能区相互分隔或分离,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4)加工车间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的材料建造;结构光滑平整,不易积尘,易于清洁。

(5)加工车间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易于清洁;与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

(6)车间门窗应闭合严密。

门的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并易于清洁、消毒。

窗户如设置窗台,其结构应能避免灰尘积存且易于清洁。

(7)车间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

平坦防滑、

无裂缝,易于清洁、消毒,有利于排污和清洗。

(8)车间供水设施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9)车间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应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

(10)车间采光和照明良好。

照明光源以不改变茶叶和在制品的色泽为宜。

裸露原料、在制品和成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11)车间内不得存放农药、肥料、喷雾器、防护服、燃料等易污染茶叶的物品,不应存放其它非加工茶叶用的物品。

5.2.2.3仓库核查内容

(1)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2)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干燥、清洁、避光。

顶棚、墙面、隔断、门窗、地面等应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无污垢。

(3)包装材料仓库与其它仓库相互分隔;原料仓库、辅料仓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相互分隔或分离。

仓库内部不同物品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4)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

必要时根据储存需要建设冷藏库。

(5)库房内的物品应离地、离墙存放。

成品仓库地面应设置垫板,其高度不得低于15cm。

(6)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

5.2.2.4检验室核查内容

(1)实施自行检验的,应有与企业生产能力和检验需求相适应的检验室。

检验室应与加工车间有效隔离,一般分为感官检验室、理化检验室。

(2)感官检验室环境应符合GB/T18797《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要求。

(3)理化检验室与感官检验室须有效分离或分隔,确保不会相互影响。

5.2.2.5卫生设施核查内容

(1)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换鞋或穿戴鞋套设施,或设置工作鞋靴清洁设施。

(2)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

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3)加工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洗手和(或)消毒设施。

洗手用的肥皂、洗手液、消毒液应无明显气味。

篇四:

绿茶作业指导书

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XTSCY/-ZYZD-02-201X

茶叶类作业指导书

(绿茶)

编制日期

审核批准

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发布

1、鲜叶采摘

鲜叶必须为“一芽一叶”初展,4月5日清明前的茶青。

2、摊青

摊放是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处理工序。

对于资溪白茶--绿茶中的珍品来说当然更为重要。

之所以采摘后的茶叶在杀青制作之前要经过摊放,是因为摊放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特性变化,蛋白质发生水解使得氨基酸含量增加,内源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结合态的芳香化合物降解为游离态成分,增加可挥发芳香物质,从而提高最终成品茶叶香味。

摊放过程中,叶组织逐步失水,鲜叶的含水量也就发生变化,细胞膨压减小,鲜叶脆性降低,从而使得鲜叶的可塑性增强;鲜叶水份的减少,有利于控制杀青时茶锅的温度,提高杀青的质量,从而使得最终的成品茶颜色更为绿黄新鲜。

摊放要注意:

1,鲜叶要摊放在软匾、篾席或专用的摊放设备上,不可摊放在水泥地上,原因就不用说了。

2,鲜叶摊放时,应根据采摘茶地的不同、采摘时间的不同、茶棵老嫩度、晴天雨天采摘的鲜叶的不同,要分开摊放。

这主要是因为以上的不同使得所采摘的鲜叶的理化特性不同,理化特性的不同使得我们在摊放时间,摊放厚度,以及之后的制茶工艺流程上有所差异。

比如:

晴天可以适当厚摊,以防止鲜叶失水过多;雨天采摘的鲜叶水份含量多,鲜叶应适当薄摊,延长摊放的时间,以便加速散发水分。

3,摊放的鲜叶,要避光摊放,被光照射的鲜叶会导致最终成品茶的颜色变得发黑难看。

同时也会影响到成品茶叶的口感。

4,鲜叶摊放过程中,薄厚要均匀,尽量减少翻动;这个主要是尽可能地保证摊放后鲜叶的理化特性一致性,以及不损坏成品茶的外观。

5,一般当鲜叶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说明摊放的时间够了;若鲜叶呈挺直状态,表示失水太少;若芽梢弯曲,叶片发皱,整个芽叶萎缩,表示失水太多,均不符合摊放的要求,实际经验是:

手抓一把茶,捏紧再松开,如果鲜叶不蓬松开来,说明摊放好了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3、杀青

首先,将制茶机器(或者人工制茶用的茶锅,现在绝大多数茶叶都进行机械化制茶,以此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加热,加热的温度一般在180到200摄氏度,然后倒入鲜叶,一次的鲜叶量在2千克到2.5千克,随着制茶机器的不断快速的移动,鲜叶也随之不断地滚动,使鲜叶得到迅速加热,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得所有鲜叶能够受热均匀。

随着鲜叶的温度不断上升,鲜叶中的水分得到不断的蒸发,高温会破坏鲜叶的内部组织结构,钝化存在茶叶鲜叶中的氧化酶及茶多酚等的活性,这样就会使得茶叶鲜叶变得柔软。

那么为什么要使得茶叶鲜叶变软呢?

因为水分蒸发之后,鲜叶内部结构被破坏,细胞液不断外流,使得鲜叶表面具有黏性,这种黏性使得在制茶机器中不断滚动的鲜叶各自揉捻在一起,形成瘦长的圆柱型,当然对于杀青成型只是次要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杀青”使得鲜叶内部组织被破话,水分被蒸发,然后茶叶茶能够被很好的储存。

当然还有一个作用不得不说,那就是通过“杀青”后,鲜叶的异味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留下了清香甘醇在干茶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饮用时能够闻

到阵阵清香的原因。

对于使用制茶机器来制作的茶叶,好处是: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其温度控制有高温设定,低温显示,温度可以被控制得很好,同时加上人工在旁边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红梗”(温度过高)、“黑梗”(水分蒸发过多)出现的几率。

提高了成品茶叶的质量。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鲜叶由于生长的地点、采摘的时间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自的内部组成上有着区别。

机器对所有鲜叶都是“一视同仁”,所以制成的成品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

而人工制作的茶叶就不同了,“活的”人制作成的茶叶也就变化万千了。

好与坏就关键取决于人了,而对于制茶师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经验了。

像他们说的“杀青温度要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等等,都是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而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听到的,一般的非常高价的资溪白茶都会说是人工制作而成。

(其他茶叶类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不可否认,经过有着丰富炒制经验的制成茶师之手而得到的茶叶确实要比一般的机器制成的茶叶要来的质量更高,口感更好。

对于“杀青”,有些关键的地方,我们要说下,其实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杀青”关键是鲜叶的温度和水分的控制,上面提到的“多抛”“嫩叶老杀”就是由于鲜叶水分的不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