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958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docx

60周年报告3外贸发展共12页文档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外贸易领域从货物到服务不断拓展,规模从小到大不断扩大,质量从低到高不断提升。

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以贸易大国的英姿屹立于世界经济舞台。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也经历了形成发展与改革创新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

  一、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

  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

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

1957年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

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

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

  二、充满活力的自由竞争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化,原有外贸体制也发生了重大改革。

  2019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外贸体制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间接调控过渡,由指令性计划为主向市场调节为主转变,国家逐步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

20世纪90年代后,将外贸体制改革与调整汇率和关税等配套进行,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官方汇率与市场浮动汇率并轨。

外贸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外经贸协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在大力改革外贸宏观调控体系的同时,对原有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也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主要是对国有外贸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地方和外贸总公司的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各专业外贸进出口总公司与大部分省市外贸专业分公司脱钩;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大力推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

实行以大类商品区分的全国统一的外汇留成比例办法,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对国有外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系统调整、清理原有法律法规,按世贸规则建立了新《外贸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的三级法律框架体系,使货物进出口管理实现了法律化和规范化;降低了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行国民待遇原则等等。

我国外贸体制在更加开放稳定透明、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宏观管理逐步走上以经济、法律手段调控为主的轨道;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外贸中介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外贸经营的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宽,总体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新中国60年对外贸易的伟大成就

  建国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封闭状态,进出口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1960年38.09亿美元,1970年45.86亿美元,到1977年发展到148.04亿美元,28年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2倍,195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长9.9%。

  1978年以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5616亿美元,31年增长了123倍,1978-2019年年均增长18.1%,平均增速比改革开放前28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

  特别是2019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赢得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美元,2019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19年再破2万亿美元大关,2019年达到25616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4倍多。

2019-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7年进出口总值合计10.5万亿美元,占我国60年进出口总值的71%以上。

  我国从小额逆差转变为巨额顺差,从外汇极度短缺发展成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一。

1950-1977年,由于各年的进出口规模较小,各年的贸易差额也较小,其中新中国成立的头6年全部为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约8.5亿美元,其后年份为小额顺差或逆差;1978年以来,随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相应的顺差大幅增加。

1995年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67亿美元。

2019年一举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9年接近3000亿美元。

货物贸易的大额顺差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了长期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19年末达到1.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六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到2019年达到8%以上。

其中,我国的出口总值在1950年全球排名列第27位,经过30年徘徊到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后排名直线上升,1990年列第15位,2019年列第6位,2019-2019年稳居第3位,2019-2019年上升到第2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初级产品,而进口主要是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

直到70年代,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仍在50%以上。

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飞速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步达到了90%以上,从根本上扭转了大量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进口的被动局面。

  分阶段来看,5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平均为42.2%;进口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其占进口总值的比重高达92%。

60至70年代,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30%左右,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其中轻纺产品到70年代末所占比重上升至35%以上;同时,由于60年代初我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大量进口粮食、棉花和食糖等生活资料,其进口约占进口总额4O%左右,对保障供给、解决人民生活需要起了重要补充作用。

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生活资料进口比重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进口与出口相应增长。

整个80年代,工业制成品出口与进口所占比重都有大幅度提高。

198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接近出口总值的一半,达到49.7%,1989年上升到71.3%;同期,工业制成品进口也快速增长。

1980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为65.2%,1983年提高到72.8%,1984-1989年,一直保持在80%以上。

  90年代,机电产品成为进出口的主力商品,特别是机电产品进口,对加快我国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110.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7.9%,到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扩大到665.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36.2%,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商品。

同期,机电产品进口更多,1990年进口214.4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40.2%,2019年机电产品进口638.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5.6%。

  2019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产品构成进一步发生变化,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高速增长,2019年至2019年七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增速分别高达36.8%和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19年的20.8%上升到2019年的29.1%,进口比重从28.1%上升到30.2%。

  三、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同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政府间签订协定、进行记帐结算的易货贸易方式;同少数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现汇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发展,在大力开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对销贸易,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展边境贸易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在各种新型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发展最为突出。

1981年加工贸易只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一般贸易占93.5%。

此后,一般贸易比重逐步下降,加工贸易则逐年上升,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50.6%,2019年最高上升到53.4%,此后又开始缓慢下降,2019年回归到41.1%。

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加工贸易从较小规模发展成长起来,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为推动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贸易伙伴多元化

  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际市场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951年,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当时我国通过贸易和使用苏联政府贷款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目前已遍及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2019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

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8.4%。

  五、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进入新千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

自2019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迄今,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涵盖2019年我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智利自贸区,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等等,促进了双边与多边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同时,我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包括沙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和巴林6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秘鲁等的谈判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六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曲折艰难,也创造了辉煌成绩,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然已成为贸易大国,但是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

我国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无力继续支撑大规模出口。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的位次大幅上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名列前茅;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一、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我国战乱不止,贫穷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经济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79-2019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1961-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单位:

%

国家和地区

1961年

1979年

1990年

2000年

2019年

2019年

1961-2019年

平均增长率

世界总计

4.6

4.2

2.9

4.1

3.9

2.1

3.6

美国

2.7

3.2

1.9

3.7

2.9

1.1

3.2

欧元区

6.6

3.9

3.5

3.9

2.7

0.9

3.2

日本

12.0

5.5

5.2

2.9

2.2

-0.6

4.4

中国

-27.1

7.6

3.8

8.4

11.6

9.0

7.8

中国香港

14.9

11.6

3.9

8.0

7.0

2.5

7.0

韩国

4.9

6.8

9.2

8.5

5.1

2.2

7.0

新加坡

13.8

9.4

9.2

10.1

9.4

1.1

7.8

马来西亚

7.6

9.3

9.0

8.9

5.9

4.6

6.5

印度

3.9

-5.2

5.5

4.0

9.7

7.3

5.0

俄罗斯联邦

 

 

-3.0

10.0

7.4

5.6

0.4

巴西

10.3

6.8

-4.3

4.3

3.7

5.1

4.4

  注:

俄罗斯联邦为1990至2019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2019年数据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00亿美元。

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

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

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

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19年达到38600亿美元。

从1960年到201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大幅上升。

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19年的6.4%。

  1978年,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11位。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是美国的12.3%,日本的25.7%,德国的63.1%,英国的83.1%,法国的90.2%。

2019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是美国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2019年,我国GDP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2位的日本的78.6%,比2019年提高29.3个百分点。

6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1960-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

亿美元 

 

位次

 

1960年

2019年

国家和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GDP)

占世界比重(%)

国家和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GDP)

占世界比重(%)

 

世界总计

13488

100

世界总计

601155

100

1

美国

5205

38.6

美国

142043

23.6

2

英国

723

5.4

日本

49093

8.2

3

法国

627

4.6

中国

38600

6.4

4

中国

614

4.6

德国

36528

6.1

5

日本

443

3.3

法国

28531

4.7

6

加拿大

411

3.0

英国

26456

4.4

7

意大利

404

3.0

意大利

22930

3.8

8

印度

366

2.7

巴西

16125

2.7

9

澳大利亚

168

1.2

俄罗斯联邦

16078

2.7

10

巴西

152

1.1

西班牙

16042

2.7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38.6倍

  建国6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

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190美元。

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

2019年突破1000美元,2019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倍。

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19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比1978年提高了22.2个百分点。

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2019年的145位提升到2019年的130位。

2019-2019年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

                                                     单位:

美元 

位次

2019年

2019年

国家和地区

人均国民总收入

国家和地区

人均国民总收入

1

列支敦士登

50000

列支敦士登

2

卢森堡

47740

百慕大

3

瑞士

44440

挪威

87070

4

日本

38420

卢森堡

84890

5

挪威

36920

海峡群岛

68640

6

百慕大

35990

瑞士

65330

7

丹麦

34670

丹麦

59130

8

开曼群岛

32000

卡塔尔

9

美国

29910

瑞典

50940

10

新加坡

27180

荷兰

50150

 

中国

750(145) 

中国

2770(130)

  注:

①无数据,近似排位。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但这段时间,我国的工业生产及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各项工业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前列。

  201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均大幅增加。

棉布产量增长了35倍;煤产量增长了78倍;发电量增长了762倍;原油产量增长了931倍;水泥产量增长了2061倍;钢产量增长了3057倍;化肥产量增长了9707倍。

电视机产量从无到有,1978年只生产4000台,到2019年已达到8478万台,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60年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

钢产量1949年居第26位,1978年提升到第5位,2019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

煤产量1949年居第9位,1978年提升到第3位,2019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

原油产量1949年居第27位,1978年提升到第8位,2019年进一步提升到第5位。

发电量1949年居第25位,1978年提升到第7位,2019年进一步提升到第2位。

化肥、水泥、布等产品产量飞速发展,目前均稳居世界第1位。

1949-201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单位:

万吨 

工业产品

1949年

1978年

2019年

产量

位次

产量

位次

产量

位次

16

26

3178

5

48928

1

3200

9

61800

3

252600

1

原油

20

27

10405

8

18632

5

发电量①

43

25

2566

7

32816

2

水泥

66

 

6524

4

136117

1

化肥

0.6

 

869

3

5825

1

布②

19

 

110

1

675

1

电视机③

 

 

0.4

8

8478

1

  注:

①亿千瓦小时。

②亿米。

③万台。

  资料来源:

联合国数据库。

  建国初期,我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

60年后,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还是城乡人口比重来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是农业大国。

但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1961-2019年,我国谷物产量增长了3.2倍,肉类产量增长了25.9倍。

194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