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49594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拉孜县招聘特岗卫计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答案】D

  【解析】药物可随胆汁进行排泄。

随胆汁进入小肠的药物,有部分在小肠吸收经肝进入血液循环,称肝肠循环。

肝肠循环可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

故选D。

  2、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

  A、肾小管滤过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降支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答案】D

  【解析】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故选D。

  3、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了准确测定靶物质浓度,必须使()。

  A、充分稀释待测样品

  B、有足够强度的发射光

  C、B+D

  D、检测抗体过量

  【答案】D

  【解析】免疫比浊法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抗体(一般抗体过量)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促凝剂作用下,形成微粒,出现浊度。

  4、卡托普利抗心衰的作用机制是()。

  A、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B、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C、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D、拮抗钙离子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可产生收缩血管、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等作用。

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可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取消血管紧张素Ⅱ收缩血管、刺激醛固酮释放、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等作用。

有利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防治。

故选C。

  5、社区感染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克雷伯杆菌

  B、绿脓杆菌

  C、肺炎球菌

  D、葡萄球菌

  【答案】C

  【解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主要致病菌仍为肺炎球菌(40%)。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乙酰胆碱

  D、血管活性肠肽

  【答案】C

  【解析】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与骨骼肌细胞接触的部位称神经-骨骼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构成。

运动神经有冲动传来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N2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收缩。

故选C。

  7、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答案】C

  【解析】C型行为是一种容易发生癌症的行为模式。

C型行为的特征在气质上好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压抑怒,怒而不发,也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在性格上好克服自己,忍让,过分谦虚,过分依从社会,回避矛盾,好调和矛盾。

研究发现,C型行为的人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并可促进癌的转移,使癌症病性恶化。

故选C。

  8、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适应能力与康复力

  B、控制力与康复力

  C、耐受力与控制力

  D、耐受力与适应能力

  【答案】A

  【解析】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三大原则、六条标准。

三大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统一;心理与行为统一;人格的稳定性。

六条标准为:

一是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条件;二是耐受力,是指一个人对心理应激的承受或抵抗力;三是控制力,这是衡量一个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四是意识水平;五是社会交际能力;六是康复能力,指在遭受心理应激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后的复原能力。

其中适应能

  9、提出“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这一观点的是()。

  A、希波克拉底

  B、恩格尔

  C、帕兹瓦尔

  D、胡弗兰德

  【答案】B

  【解析】1977年,美国的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寻找对抗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近年来,这一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故选B。

  10、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变是()。

  A、组织充血及渗出物形成

  B、组织内炎细胞浸润及增生

  C、变质、渗出和增生

  D、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答案】C

  【解析】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11、急性炎症反应中出血的原因是()。

  A、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

  B、血管壁损伤

  C、血小板减少

  D、凝血因子缺乏

  【答案】B

  【解析】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称为出血性炎症。

  12、异物性肉芽肿()。

  A、增生性炎

  B、蜂窝织炎

  C、浆液性炎

  D、变质性炎

  【答案】A

  【解析】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现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多为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异物性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如外科缝线、滑石粉、矽尘、寄生虫卵等引起。

  13、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A、高于血浆

  B、与血浆相同

  C、低于血浆

  D、与肾小管液相同

  【答案】B

  【解析】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故选B。

  14、对易感人群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蚊、灭蚊和接种疫苗

  B、注射免疫球蛋白

  C、注射干扰素

  D、注射抗生素

  【答案】A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蚊子及家畜体内。

蚊子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防蚊、灭蚊和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Cl

  D、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渗透压主要是胶体和晶体渗透压组成,其中晶体渗透压占中渗透压的95%,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胶体渗透压占总渗透的

  0.5%,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故选A。

  16、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

  A、ADH分泌减少

  B、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答案】B

  【解析】高浓度葡萄糖使得血糖超过肾糖阈,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出现尿量增多。

  17、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A、细胞质的变化

  B、细胞核的变化

  C、染色质的变化

  D、核仁的变化

  【答案】B

  【解析】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故选B。

  18、房室瓣开始开放的原因是()。

  A、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动脉压

  B、心房舒张,房内压下降

  C、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心房压

  D、心室收缩,室内压下降

  【答案】C

  【解析】房室瓣是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所以应该在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压时开放。

  19、房室瓣开始开放的原因是()。

  A、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动脉压

  B、心房舒张,房内压下降

  C、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心房压

  D、心室收缩,室内压下降

  【答案】C

  【解析】房室瓣是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所以应该在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压时开放。

  20、下面有关哮喘特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凡气道高反应性者都是支气管哮喘

  B、典型发作时可闻及哮鸣音

  C、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D、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答案】A

  【解析】气道高反应为支气管道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然而出现气道高反应者并非都是支气管哮喘,如长期吸烟、接触臭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也可出现气道高反应。

  21、O2的弥散系数与CO2的弥散系数相比较()。

  A、基本相同

  B、前者大,因为O2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C、前者小,因为O2分子量小

  D、前者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答案】D

  【解析】气体在液体中的弥散(扩散)系数=溶解度/分子量。

虽然O2的分子量

  (32)比CO2的分子量

  (44)小,但O2的溶解度(

  2.36)比CO2溶解度

  (48)小很多,所以CO2的弥散系数仍较O2的弥散系数大。

  22、医务人员的关系模型包括()。

  A、平等和尊重

  B、帮助和信任

  C、协作和监督

  D、学习和竞争

  【答案】ABCD

  【解析】医务人员的关系模型包括了四方面:

①平等和尊重;②帮助和信任;③协作和监督;④学习和竞争。

故选ABCD。

  23、常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化疗药物是()。

  A、甲氨蝶呤

  B、长春新碱

  C、阿霉素

  D、左旋门冬氨酸

  【答案】B

  【解析】长春新碱为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以及恶性淋巴瘤和小细胞肺癌等,其对外周神经系统毒性较大。

故选B。

  24、结核性腹膜炎腹痛的特点是()。

  A、呈持续性绞痛

  B、呈转移性疼痛

  C、早期腹痛明显

  D、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

  【答案】D

  【解析】结核性腹膜炎腹痛多位于脐周、下腹。

  25、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是指()。

  A、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病人的伤害

  B、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病人的心理伤害

  C、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病人的躯体伤害

  D、消除对病人的任何身心伤害

  【答案】A

  【解析】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是指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病人的伤害。

医务人员的整个医疗行为,无论是动机还是效果,均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这是底线,也是对医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故选A。

  26、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解不包括()。

  A、完全清除HBV,包括HBsAg

  B、改善临床症状

  C、抑制病毒复制

  D、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抗病毒治疗是各种治疗中的最重要的治疗,只有把病毒抑制甚至清除,才能解决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炎反复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的现象。

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艰巨性和医学局限性,目前尚无一种“药到病除”的药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清除病毒。

慢乙肝表面抗原很难阴转,自然阴转率在1~3%,是需要长期治疗的。

  27、完全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B、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C、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

  D、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答案】A

  【解析】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

  28、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

  D、ATP酶

  【答案】C

  【解析】胆碱酯酶可以分为乙酰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酯酶,前类亦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神经末梢突触间隙。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在神经末梢、效应器接头或突触间隙等部位终止乙酰胆碱作用。

故选C。

  29、为诱导免疫耐受,投与免疫抑制剂的最好时间是()。

  A、二次免疫应答中

  B、几乎与抗原同时投与

  C、接种抗原前一周

  D、注射抗原后一周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

建立免疫耐受。

常见错误:

选接种抗原前一周。

接种抗原前一周,机体尚未接触抗原,没有免疫应答,当然不会产生“诱导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的转录,所以应同抗原一起投与。

  30、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答案】C

  【解析】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故选C。

  31、慢性化率最高的病毒性肝炎是()。

  A、丁型肝炎病毒单独感染

  B、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戊型肝炎

  【答案】B

  【解析】HCV感染后极易转成慢性,约50%~80%的急性HCV感染者将转变成慢性肝炎,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而成人感染HBV后,仅10%左右转变成慢性肝炎。

  32、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答案】B

  【解析】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故选B。

  33、哪项不符合肺脓肿的X线表现()。

  A、可见多房性脓腔

  B、早期为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

  C、治疗后,先脓腔缩小,后周围炎症消失

  D、可出现在数个肺段或分布在两侧肺野

  【答案】C

  【解析】肺脓肿患者的X线胸部X线片早期可表现为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分布在一个或数个肺段,也可分布在两侧肺野。

肺组织坏死,脓肿形成,脓液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出现圆形透亮区或液平面,急性期脓腔内壁光整,慢性期肺脓肿的脓腔壁可增厚,内壁不光滑,有时可呈多房性。

经有效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脓腔周边炎症先吸收,而后逐渐缩小直至消

  34、传导头面部一般感觉的纤维束是()。

  A、外侧丘系

  B、脊髓丘脑束

  C、三叉丘系

  D、内侧丘系

  【答案】C

  【解析】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三叉丘系又称三叉丘脑束,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组成,传导头面部一般感觉的纤维束。

  35、麻疹最常见的首发表现是()。

  A、肺炎

  B、喉炎

  C、中耳炎

  D、脑炎

  【答案】A

  【解析】麻疹是儿童罪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也可并发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肺炎最常见。

故选A。

  36、新斯的明禁用于()。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支气管哮喘

  【答案】D

  【解析】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免遭水解而大量堆积,表现出

  M、N样作用。

M样作用为: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心率减慢;N样作用为:

兴奋骨骼肌。

所以支气管哮喘患者、肠梗阻、尿路梗阻患者禁用。

故选D。

  37、男,60岁,因近日来呼吸急促、头痛及多次晕厥被送来急诊。

查体发现颈静脉扩张,眼眶周围、脸部及上肢皆有水肿现象。

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右心室增大,但纵隔增宽,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腔静脉综合征

  B、主动脉壁夹层形成

  C、心脏压塞

  D、肾病综合征

  【答案】A

  【解析】上腔静脉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嗜睡和憋气,体检头、颈、上肢充血肿胀,睑结膜充血,舌下静脉曲张,颈静脉怒张,上肢静脉充盈,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X线可见胸膈占位影。

  38、弹性动脉是指()。

  A、微动脉

  B、小动脉

  C、中动脉

  D、大动脉

  【答案】D

  【解析】大动脉即主动脉。

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

近心脏的主动脉、肺动脉,叫大动脉。

其管壁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

故选D。

  39、在控制条件下以人为的改变某些变量(自变量)来观测其它变量的变化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答案】B

  【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测、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被公认为科学方法中最严谨的方法,也唯有实验法能完整体现陈述、解释、预测、控制这4个层次的科学研究目的。

故选B。

  40、哪一项符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壁增厚显著

  【答案】C

  【解析】精折与避错: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肾毛细血管球内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

  41、解热镇痛药作用是()。

  A、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B、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C、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

  D、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答案】C

  【解析】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特点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水平,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故选C。

  42、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答案】C

  【解析】药物的生物转化又称代谢,是指进入机体的药物在药酶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

故选C。

  43、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有()。

  A、回收蛋白质

  B、参与防御功能

  C、运输脂肪等物质

  D、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

  【答案】ABCD

  【解析】回收组织间液的蛋白质是淋巴回流的最重要的功能。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可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故选ABCD。

  44、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

  A、四环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答案】C

  【解析】青霉素为钩端螺旋体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45、安神药宜()。

  A、空腹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饭前服

  【答案】C

  【解析】安神药宜睡前服用。

故选C。

  46、血清学试验的前带现象是指()。

  A、抗原过量

  B、沉淀物显著

  C、溶血明显

  D、抗体过量

  【答案】B

  【解析】前带现象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

以定量抗原检测抗体,若抗体过剩,可使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而不出现凝集。

  47、肌腱的结构特点是()。

  A、没有腱细胞

  B、胶原纤维束平行而疏松排列

  C、弹性纤维束平行排列

  D、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答案】D

  【解析】肌腱是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是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应力方向平行排列成束,纤维束之间有腱细胞。

  48、支气管扩张常见的肺部体征是()。

  A、无异常体征

  B、固定持久的局限性湿啰音

  C、局限性哮鸣音

  D、双肺哮鸣音

  【答案】B

  【解析】支气管扩张病变重或继发感染则时常于下胸部或背部闻及湿啰音,其部位较为固定,常持久存在。

  49、根据老年人的代谢特点,老年人的饮食应()。

  A、低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B、高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

  C、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D、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低

  【答案】C

  【解析】人进入老年期,由于活动量减少,机体的代谢率降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下降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膳食中热量供给应逐渐减少。

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如果热量供应过多,容易引起肥胖。

因为老年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也降低。

为了补偿功能消耗,维持机体组织代谢、修补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蛋白

  50、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37℃

  B、36~37℃

  C、36.3~

  37.2℃

  D、36.5~

  37.5℃

  【答案】D

  【解析】正常人腋温测量法为

  36.5℃(范围

  36.0~

  37.0℃,比口温低

  0.3~

  0.5℃)。

故选B。

  51、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

  A、更改

  B、代用

  C、调配

  D、更改或者代用

  【答案】D

  【解析】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

对由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故选D。

  52、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B、食物进入胃后30分钟开始

  C、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溶液

  【答案】C

  【解析】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进入胃内后5分钟就开始胃排空,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液体食物较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快,等渗液体较非等渗液体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

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故选C。

  53、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基底膜

  C、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D、肾小球系膜细胞

  【答案】B

  【解析】基膜层为非细胞性结构,膜上有直径2-3nm的多角形网孔,网孔的大小决定分子大小的不同的溶质是否可以通过,以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也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一个重要屏障。

  54、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艾滋病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人感染H7N9禽流感

  【答案】A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因此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只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故选AC。

  55、右心室入口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答案】D

  【解析】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

故选D。

  56、初步区分粪便标本中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选用()。

  A、SS培养基

  B、B-G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巧克力培养基

  【答案】A

  【解析】SS培养基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选择培养。

  57、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