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64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习题02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

(二)

基本分析能力

【常见考点】

  基本分析能力指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形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等能力。

  基本分析能力的主要考点有:

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

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

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

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

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

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

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

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

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

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题点拨】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

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要结合文体特点来分析文章结构。

  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材料,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场景的转换,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方式和人称的转换等角度进行分析。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及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可按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分析结构层次。

  议论文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安排文章结构,主体部分常常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形式,可按此基本格式去划分结构层次。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应依据其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注意人称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句、结句、中心句,以及表示层进、并列、转折、总结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

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

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

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

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

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解说关系。

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

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

其间为并列关系。

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能力训练]

(一)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除数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 笑 而 过

马国福

①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③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④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⑤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勇于微笑。

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

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

烦恼和忧愁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

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

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

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⑥别再留恋破碎的圆梦,别再徘徊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欢送不愉快的阴云吧,不要让暂时的烟云遮挡你的眼睛。

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

不要因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需上下求索。

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

⑦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忽略不计,从头再来呢?

⑧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

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活动自己的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

这时候,光环会变虚,而我们的心灵却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起来,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⑨我们不能否定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定阳光与风雨同在,更不能否定成功与失败并存!

人生不如意之时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

那就一笑而过轻松上路吧,能够使自己忧伤也能够使自己快乐,这就是一笑而过的力量。

★1、文章开篇的①-④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

为什么?

                                                                               

(三)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1)大约几十万万年以前,当地球还是非常年轻的时候,地面上尽是高山和岩石,既没有平地,也没有泥土。

大地上是一片寂寞荒凉的景象,毫无生命的气息。

(2)白天,烈日当空,石头被晒得又热又烫;晚上,受着寒气的袭击,骤然变冷。

夏天和冬天相差得很厉害。

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一热一冷,一胀一缩之间,终于使石头产生了裂缝。

(3)有的时候,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冲进了石头裂缝里面,有一部分石头就被溶解。

(4)到了寒冷的季节,水凝结成冰,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更容易把石头胀破。

(5)狂风吹起了,像疯子一样,吹得飞沙走石,连大石都摇动了。

(6)还有冰川的作用,也给石头施上很大的压力,使它们破碎。

(7)就是这样:

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的作用,几千万年过去了,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大石块变成了小石块,小石块变成石子,石子变成沙子,沙子变成泥土。

(8)a、日子久了,山谷就变成平地。

b、这是风化过程。

c、这些沙子和泥土,被大水冲洗而下,慢慢地沉积在山谷里。

d、从此,漫山遍野都是泥土。

(9)但是呀,泥土还不是土壤,泥土只是制作土壤的原料。

要泥土变成土壤,还得经过生物界的劳动。

(10)微生物是第一批土壤的劳动者。

在生命开始那一天,它们就参加建设土壤的工作了。

微生物是极小极小的生物,它们的代表是原虫、藻类、真菌、放线菌和鼎鼎大名的细菌。

(11)这些微生物繁殖力非常强盛,只要有一点水分和养料,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

它们对于养料的要求并不高,有时有点硫磺和铁粉就可以充饥,有时能吸取到空气中的氮也可以养活自己,于是泥土里就有了氮的化合物的成分。

同时,泥土也变得疏松了些。

这是泥土变成土壤的第一步。

(12)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

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

它们的生活条件稍微高一点,它们死后,泥土里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成分又多了一些,泥土也变得更肥沃一些。

(13)随着生物的进化,苔藓类和羊齿类的植物相继出现了。

(14)每一次更高一级的生物的出现,都给泥土带来了新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内容。

(15)这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泥土就变成了土壤。

(16)如果没有生物界的劳动,泥土变成土壤是不能想象的。

(17)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生物,都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18)对于植物的生活来说,随着自然的发展,有时候土地会变得更加肥沃,有时候土壤也会变得贫瘠。

(19)农民带着锄头和犁耙来同土壤打交道,要它们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它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在人的管理下,土壤正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2、第(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其中的“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明理由。

                                                                              

★3、阅读第(8)段,仔细揣摩句间的联系,将打乱顺序的a、b、c、d四句按正确的程序排列应该是                ,该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四)

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音乐美上。

汉语有四声之别,因就有声调抑扬之美。

既有“中华伟大”“风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罗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

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更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

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零当啷”“稀里哗啦”。

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

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写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

“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的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会被后来少年淘汰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

“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

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能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直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

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

“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

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2、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示全文的思路,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3、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的后面,组成一个浓缩了全文内容的语言顺畅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

【单项训练】

  

(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今天正式蓄水

  ①新华社三峡工地6月1日电(记者王安杨希伟)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中的闸门按计划准时启动,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从诗境变为现实。

  ②到上午9时,22个导流底孔将关闭19个闸门,保留至少每秒3410立方米的下泄流量,维持下游的航运及发电的基本运行。

经过此前的预蓄水,水库水位已从78米升越到100米。

按计划,半个月内,库区水位每天将上涨四五米,最后保持在海拔135米。

蓄水意味着三峡工程进入收获期,将逐步实现“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

  ③三峡工程是我国于1992年4月3日第一个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的大型工程项目,计划于2009年竣工,总投资预计控制在1800亿元。

三峡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目前大部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④与工程建设同时进行的库区文物保护、库底清理及地质灾害治理在蓄水前均已通过国家验收。

三峡库区及上游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正按计划实施。

  ⑤在一线直接指挥工程建设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一脸兴奋,他说:

“三峡工程浓缩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与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

  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属于消息的___________部分。

它和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找出消息的主体部分并划分层次。

  3.消息的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据此看,这则消息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段。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

  

(二)冰雹

  霍寿喜

  ①依形态划分,大自然的降水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两种。

固态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液态降水则可出现于一年四季。

但夏季也会出现固态降水,其中以“冰雹”最为常见。

  ②冰雹一般产生于强对流天气中,是在积雨云内的上升气流中形成的。

在云体内,由于高空温度低,空气中的冰晶和冷却水滴碰撞,形成一种小雹块。

上升气流把小雹块带到云顶附近,顺着高空风便在前方被向下抛了出来,当它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又被上升气流“顶”住,重新上升。

如此反复,雹块就会越来越大。

  ③冰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第一种叫大冰雹,其直径在5毫米以上,比较硬,落地会反跳,这种冰雹的危害性最大。

第二种叫软雹,其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

第三种叫冰丸,系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小冰雹。

第四种叫霰,系直径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固体,结构松软,着地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圆锥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台站大都是利用地面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云图,参照当天的天气形势,寻找可靠的预报指标。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认识冰雹的经验。

例如,在冰雹云来临时,天空常常显出红黄颜色,冰雹云底部是黑色或灰色,云体带杏黄色,于是,就有“地潮天黄,禾苗提防”(防冰雹)的说法。

  1.把握本文的行文脉络,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降水的形态→()→()→()

  2.划分文段层次,并说明理由。

  

3.文章②③④段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为什么?

  

4.试用表格显示第②段的内容。

  

 

5.请根据文段内容,在第④段开头横线上补写一个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三)红薯VS对手

方冠睛

①早些年,黄梅县城有两家布庄,一家老板姓廖,一家老板姓李,两人都想独占黄梅市场。

这一年,两家老板都去浙江进货,回来的路上,正巧遇上了。

哪知在离黄梅百余里的路上,商队碰到了土匪。

货物被抢,伙计们也全被杀了。

幸亏廖老板和李老板跑得快,才捡回性命。

②两个人在山上一口气跑了个通宵,也没有跑出山林。

正准备歇下来吃点东西.廖老板这才发现自己的干粮袋不见了。

他偷眼看李老板,李老板也只剩下两个烤红薯。

③廖老板知道,没有吃的,绝对走不出这片山林。

要想活命,只有将李老板的烤红薯弄到手。

讨?

两个人一向是对头,人家肯定不会给。

买?

谁会卖自己的救命根。

只有抢!

④廖老板将行李放在地上,自言自语地说:

“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野果子。

”他在周围转了个圈儿,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李老板的背后。

这时,李老板正将最后一个红薯递到嘴边,再不抢就来不及了。

廖老板几步冲上去,一把夺过红薯,提起行李就跑……

⑤回到家里,廖老板暗自庆幸:

如果当时自己没抢李老板的红薯,只怕永远走不出山林;这就叫无毒不大夫啊!

他打开行李,却意外地发现——包袱中竟躺着一个烤红薯!

原来,就在他去找野果子时,李老板将一个烤红薯塞进了他的包袱。

⑥廖老板愣住了,继而是无尽的羞愧…

⑦第二天晚上,李老板奇迹般地回到县城。

廖老板不敢去问李老板是怎么挺过来的。

他连夜将店铺搬到了邻县,没脸再见人。

他老婆对他的举动十分不解,一直追问其中的原因。

⑧廖老板叹着气说道;“你不知道,就凭那个红薯,我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1.速读:

将自己的理解填在下面横线上。

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2.浏览:

选文的高潮部分是第         段。

3.品读:

“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野果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研读:

(1)文章描写了廖老板的语言、行动、心理,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2)文章对李老板,采用了           描写,表现了他                的性格。

5.赏析:

说说“却意外地发现——包袱中竟躺着一个烤红薯”这一细节的作用。

                                                                          

6.体味: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对手是一座山

吴勇辉

①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的对手是始终存在的。

对手是个重要的参照物,对手的存在证明你本人存在的价值。

多年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柯达和富士,微软和Sun,这些世界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争斗。

争斗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们那里去了。

不管快餐业还有多少个麦肯基、基肯麦、肯麦基,都只能持在角落里,在开台的中央,永远只有两个主角,那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有他们才配互为对手。

②古人搏杀时,若英雄相遇,常常不忍加害,虽然各为其主,场面上打得热闹,其实内心是相互喜欢、相互敬仰的,这样的人我们视为真英雄。

因为他们在对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相互尊重的前提,相互理解的基础。

珍惜对手就是珍惜自己,宽容对手就是自尊的表现。

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难得的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自己相辅相成。

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或者去找寻新的对手。

③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行为,只是一种街头混混的做法,那样做的人不可能有大出息。

苦大仇深是被压迫阶级的形象,咬牙切齿也是失败者的姿态,如何对待你的敌人,不仅是心胸的表现,也会暴露你的处境。

④竞争,就是把我们和对手一起放在天平的两端,互相衡量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衡,而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凭据。

所以,不要把你的对手当作芒刺,当作和你争夺奶酪的敌人。

而应该想想,对手若没有一定的分量,又怎能成为你的对手。

针锋相对,只能走向狭隘;放开胸襟,拥抱对手,才是自信、自尊的风度!

7.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论点是:

                                                                           

8.局部研读:

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第①段的层次?

                                                                          

9.分析比较:

请你说说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关系。

                                                                          

10.联想体验:

请另举一例说明“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

                                                                         

11.揣摩品味;结合全文来看,标题“对手是一座山”的含义是什么?

                                                                          

12.拓展运用:

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请你说说“第一关”中廖老板说“就凭那个红薯,我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

                                                                          

(五)冰之国、火之国——冰岛

①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有些还是活火山。

在冰岛大山地形地貌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黑红相间的凝固的火山岩浆,令人仿佛置身于月球上。

目前,冰岛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火山爆发。

②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位于冰岛南部的海克拉大山在中世纪时就被视为“地狱之门”——自从岛上有了居住者,共喷发1104次,共有104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岩浆覆盖(占全岛面积的1%)。

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0年。

破坏力最强的一块是1783年一1785年的拉基火山爆发,空气被有毒气体污染,导致22%的居民和70%的牲口死亡;整个北半球的温度下降了I0C-2℃。

1875年阿斯信火山的喷发使冰岛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火山灰淹埋,迫使许多冰岛人离开祖国前往北美。

③到了20世纪,火山依然不平静。

1973再韦斯特曼纳群岛的火山爆发导致了新火山的出现,人们被迫疏散,40%的房屋被毁。

人们顽强的抵抗让整个港湾避免了终结的毁灭——在压力下把海水注入到滚滚而来的岩浆中,岩浆从l1000C降到10000C,终于停滞不前了。

④还有洪水灾难。

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把路上的一切都冲刷掉。

1996年斯卡夫塔菲德冰川发生过类似的灾变,脱落的冰川把桥都冲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