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84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元素的基本性质

1.氢:

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2.碳: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3.氮: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4.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5.氟:

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6.钠: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7.镁:

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8.铝:

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9.硅:

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0.磷:

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1.硫: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2.氯:

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3.钾:

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4.钙: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二、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

2.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3.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

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1.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2.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

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3.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4.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四、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3.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五、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1.颜色:

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

呈紫色的元素是K(通过兰色钴玻璃);

2.状态:

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3.气味:

有臭鸡蛋气味的非金属元素是S;

4.熔点:

单质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C(金刚石)。

氢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氧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Si;

5.硬度:

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6.密度:

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单质最轻的非金属元素是H;

7.溶解性:

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8.导电性:

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是C;单质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Si;

六、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1.无正价、无含氧酸的元素是F;

2.单质氧化性最强、其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元素是F;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5.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

6.气态氢化物与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单质的是S;

7.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

8.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元素是N;

9.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是P;

七、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

1.依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极少数例外);

4.依据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5.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依据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金属性强;

7.依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极上后析出的金属比先析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3.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4.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6.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7.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

8.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

如Cu+Cl2→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9.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注意:

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H:

(要求熟记)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

如元素的非金属性:

O>Cl,N>Br;研究对象是原子

而单质的活泼性:

O2

研究对象是分子(要考虑化学键)

八、微粒半径的比较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即同周期):

Z越大,r越小Na>Mg>A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即同主族):

电子层数越多,r越大K>Na>Li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

Z越大,r越小Na+>Mg2+F->Na+O2->F-

其中同一周期的原子所形成的离子的变化规律为:

先减小,再减小

但是后面的最小要比前面的最大还要大

4.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

电子数越多,r越大Na>Na+Cl->Cl

九、“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现总结如下: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分子(9+9型):

F2、H2O2、N2H4、C2H6、CH3OH、CH3NH2、CH3F、NH2OH

十、双元素形成的个数比列模型

1.多种比例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两种原子以1:

1和1:

2(或2:

1)的组成形成化合物的情况,此时首先应考虑H2O2和H2O或Na2O2和Na2O,此外还应注意CO和CO2、NO和NO2,再延伸到过渡金属可想到FeS和FeS2、CuO和Cu2O,甚至有机物中的C2H2和C2H4。

2.XY2型化合物的可能情况:

IIA族与VIIA族化合物:

BeF2、BeCl2、MgF2、MgCl2、CaF2、CaC2、CaCl2等。

氧化物与硫化物:

CO2、NO2、SO2、SiO2、CS2等

3.XY3型化合物的可能情况:

氢化物和卤化物:

BF3、BCl3、AlF3、AlCl3、PCl3、NH3、PH3

氧化物:

SO3氮化物:

LiN3、NaN3

4.其它情况:

由于篇幅有限,X2Y、X3Y型化合物的情况就留给读者自己归纳了。

此外,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XY2”还是“X与Y以1:

2组成”,如是后者,除了考虑到2:

4的组成外,往往要还要考虑有机物(如1:

2组成的烯烃)。

十一、.化学键与作用力

1.离子键

判断依据: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带有离子键。

电子是转移的

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AlCl3和BeCl2不是)

有些非金属离子(NH4+)有离子键

2.共价键

电子是偏移的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往往有多对共用电子对(为了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很多

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氢键

氢键不是化学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含有O、F、N的物质有可能存在氢键,这三种元素一般在末端,以-OH,-NH2居多

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五元环,六元环),分子间氢键(H2O)

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需要额外的能量破坏氢键)

氢键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氢键越少

十三、晶体与熔沸点比较

1.分子晶体

分子之间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

常见的分子晶体:

气体单质、有些非金属单质、少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铝、氯化铍),有机物,酸等。

2.离子晶体

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

常见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

3.原子晶体

相邻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常见原子化合物: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SiO2)、氮化硅(Si3N4)、金刚砂(SiC)、AlN耐高温,高压,硬度大,熔沸点高

特别地:

只有部分分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它的分子式

离子晶体中可以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能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

晶体中可以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金属晶体

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稀有气体)

十四、熔沸点比较

1.一般的: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晶体之间

A.分子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对于有机物同分异构体而言,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特别地,要考虑氢键HF>HBr>HCl

B.离子晶体:

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熔沸点越高。

阴阳离子半径越小(即键长越短),

熔沸点越高。

MgCl2>NaCl

C.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

C-C>Si-C>Si-Si

3.一般地,熔点低于沸点:

对于熔点高于沸点的物质,容易升华。

十五、空间构型

1.直线型:

CO2、CS2、C2H2、BeCl2;

2.正四面体:

CH4、CCl4、SiCl4、NH4+;

3.平面三角型:

BeCl3、BeF3、SO3;

4.三角锥型:

NH3、PCl3;

5.V型:

H2O、SO2;

十六、特殊反应结构

1.

A

C、CH4

S、H2S

N2、NH3

Na

B

CO

SO2

NO

Na2O

C

CO2

SO3

NO2

Na2O2

D

H2CO3

H2SO4

HNO3

NaOH

2.

A

Al3+

AlO2-

Fe

H2S

Cl2

HNO3

B

Al(OH)3

Al(OH)3

Fe2+

S

FeCl3

Fe(NO3)3

C

AlO2-

Al3+

Fe3+

SO2

FeCl2

Fe(NO3)2

X

OH-

H+

HNO3

O2

Fe

Fe

十六、推断小技巧

1.第一个元素往往是H(经验);

2.Na和Al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O和S的核外电子数之和;

3.O与N、S均相邻,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4.H和Na、O和S同主族,且四者核外电子数之和为36,最外层电子式之和为14;

5.气体的摩尔质量M=22.4ρ;

6.Na和S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可能成酸性(NaHSO3)、中性(Na2SO4)、碱性(Na2SO3);

7.O与H、Na都可以分别形成A2B、A2B2型的化合物;

8.Na(K)、Al、S(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两两反应;

9.H、N、O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HNO3、HNO2)和离子化合物(NH4NO3);

10.氢键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H2O>H2S,HF>HCl;

11.O22-是单个离子;

12.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量的多少,涉及过量与少量;

13.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要标化合价,共价化合物不用;

14.告知物质元素个数比时,若原子大于等于4,考虑NH4+、SO42-;

十七、元素的制备;

1.Na、Mg:

电解熔融的NaCl、MgCl2;

2.Al:

电解熔融的Al2O3;

3.Fe:

CO(C)还原Fe的氧化物;

4.N2、O2:

压缩空气;

5.Cl2:

浓盐酸和MnO2、氯碱工业;

1.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其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B.39gZ2Y2中含有的离子数约为1.204×1024

C.元素Z、R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中性或碱性

D.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XmY>XmR

2.已知W、X、Y、Z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Z元素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Y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和X能形成X2W和X2W2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W2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之比为1:

1

B.Z的氢化物沸点一定高于W的氢化物的沸点

C.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能与Y在常温下剧烈反应

3.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

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

X、Y、Z3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Y>Z>M>X

B.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

C.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以及W与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原子晶体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沸点X2Z>XM

4.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时0.1mol·L-1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非金属性Y>R,则X、Y组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X、R组成的化合物

B.Y和其他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的二元化合物

C.RY2能与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Y2

D.Y、Z、W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5.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元素的最高正价相同

B.A、B、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强酸

C.A2B的稳定性强于A2D、沸点高于A2D,但解释的理由不相同

D.C元素分别与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晶体,一定均与水反应生成强碱和无色气体

6.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

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

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Q>W

B.W和Z的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所以其沸点依次升高

C.Q和Z所形成的分子QZ2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D.X、Y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7.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C与E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与C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E>F>C>B>A

B.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C、D、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相同,水溶液的酸碱性相同,造成溶液酸碱性的原理也相同

C.A、C、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一定能与铜反应

D.B与F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分子,各原子均达8电子结构,其中B显负价,F显正价,则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ACF与BA3两种产物

8.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是第3周期连续的三种元

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

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X、M两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

X<M

B.Z、W、M的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

C.Z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Z、W、M的单质均能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Y与Z、M与W分别同周期,X与M同主族;X、Z、M的质子数之和等于Y、W的质子数之和;X与Z、M与Z都可以分别形成A2B、A2B2型的化合物;X与Y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Y、M、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间都能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单质可用于从钛、锆等金属的氯化物中制备钛、锆等单质

B.只含X、Y、Z三种元素的某水溶液,可能呈碱性或酸性

C.由X、M与Z形成的化合物X2Z2和M2Z2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含有W阳离子的某些盐,可用作净水剂

10.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②X、Y、W分别位于不同周期;③Y、Z、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r(X)<r(Z)<r(Y)<r(W)

B.X、Y、Z和W既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又能形成共价化合物,还能形成有机化合物

C.X与其余三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只有4种

D.W单质的熔点比其余三种单质的熔点都要高,是因为晶体类型不同

11.甲、乙、丙、丁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6。

其中甲与丙、乙与丁分别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与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3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由甲、乙、丁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Y由乙、丙、丁三种元素组成,若将浓度均为0.2mol·L-1含X的溶液与含Y的溶液混合,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

B.原子半径:

甲<乙<丙<丁,元素的非金属性:

甲<丁<乙

C.化合物M、N均为18电子的分子,且M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N由甲、丁两种元素组成,M的熔点、沸点高于N,原因是M分子间存在氢键

D.化合物W由甲、乙、丙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少量含W的浓溶液溅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

12.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Q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

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X>Y>W>Q

B.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反应

C.Z、W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最高化合价都为+6价

D.元素Q和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

1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14.A、B、C、D、E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B与C在放电条件下可生成

无色气体,D与E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B形成的某种气体与A、E形成的气体相

遇会产生白烟,B、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与C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A、C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不可能与A、E形成的化合物电子总数相同

C.A、C、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弱酸

D.工业上单质D可用海水为原料制备

15.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

小的元素,B和D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DB2,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的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非金属性B>D,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低于A和D组成化合物的沸点

B.B和其它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DB2能与B、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B2

D.B、C、E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16.已知X、Y、Z、R、W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X与Z、Y与W分

别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X<Y<W<R<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少

4,Z、R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W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

B.Y、Z、R的简单离子半径R<Z<Y

C.Y、W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

D.X在其分别与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不相同

17.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等,X、Y均能与W形成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Z与R同周期,W与Z、Y与R同主族,且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R分别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WmY>WmR

B.W与X、W与Y、Z与Y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和2:

1的化合物

C.Y、Z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的离子半径大于Z的离子半径

D.X、Y、Z、R均存在最高价氧化物,且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电解质

18.已知A、B、C、D、E是5种短周期元素,C、D、E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