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88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转动的一根硬棒。

2.五要素:

(1)支点: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在图中标出支点“O”、动力臂“l1”、阻力臂“l2”。

3.平衡状态:

杠杆___________转动。

4.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

5.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杠杆

物理量

力 臂

特 点

应用

举例

省力杠杆

l1__l2

F1

___________

撬棒

费力杠杆

l1

F1__F2

___________

船桨

等臂杠杆

l1__l2

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

二、滑轮

种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形

判断

轴固定不动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

动力F和

阻力G关系

(不计绳重

及动滑轮重

和摩擦)

____

_______

_______

方向是否

可以改变

可以

不可以

可以

拉力移动距离s与阻力移动距离h的关系

____

_____

s=nh(n为承担总重的绳子的段数)

三、机械效率

1.三类功:

(1)有用功:

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

对达到某一目的_______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_____。

2.机械效率:

(1)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______。

(3)规律:

机械效率总_____1。

3.提高方法:

(1)_____物重;

(2)_____动滑轮重。

【速练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动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杆,支点是__________点,动力臂是___________ ,阻力臂是___________,所以它是一个 ___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由动滑轮的实质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但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___    。

(3)若物体在拉力作用下上升0.5m,拉力F上升__________m,若物体重6N,动滑轮重2N,则拉力F等于__________N,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主题一杠杆力臂的画法 

【示范题1】(2014·聊城中考)如图所示,用起子开启瓶盖,请确定支点O的位置,画出F的力臂。

【备选例题】在图中:

(1)标出支点O的位置;

(2)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F1的力臂。

主题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示范题2】(2013·沈阳中考)如图,轻质

杠杆ABO能绕O点自由转动,若在杠杆末端A点施加一个力提起重物G,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杠杆____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省力杠杆,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

主题三滑轮组的理解 

1.滑轮组省力的判断:

【示范题3】

(1)(2013·泉州中考)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

(2)(2013·日照中考)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延伸思考】若使其能改变力的方向,如何绕线?

并画出绕线方法。

主题四机械效率的理解 

【示范题4】(2013·广安中考)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

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10cm。

如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装置更省力,甲装置的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装置的机械效率。

【延伸思考】

(1)忽略绳重和滑轮间的摩擦,若将钩码提升不同的高度,甲装置的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装置的机械效率。

(2)若在乙装置中,再增加一个钩码,甲装置的机械效率_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装置的机械效率。

(3)同一滑轮组,若不忽略绳重和滑轮间的摩擦时,机械效率的高低与钩码提升的高度和绳子的股数有关吗?

为什么?

【备选要点】简单机械的特点

【示范题】

(1)(2013·黄石中考)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钓鱼竿是省力杠杆B.动滑轮是省力机械C.天平是等臂杠杆D.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2)(2013·淄博中考)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1.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联系:

【示范题】(2014·呼和浩特中考)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

小兵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4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

拉力大小为300N,绳重不计。

求:

(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

【备选例题】(2016·陕西一模)在某建设工地上,工人把重1200N的物体沿着长L=5m、高h=1m的斜面从底部匀速拉上斜面的顶端,沿斜面所用的拉力为300N(不计空气阻力)。

求:

(1)将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多少功?

(2)工人使用斜面做功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

 

【备选例题】(2016·湘潭)如图1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矿井内重为7840N的物体M,汽车匀速前进了20m,此过程中,汽车拉力F所做的功W随汽车运动的距离s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有重力。

求:

(1)拉力F总共做的功;

(2)物体M上升高度;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实验装置】

【实验关键】

(1)调平衡:

调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位置静止。

(2)测力和力臂:

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_____钩码重力,力臂等于杠杆上所挂钩码处距支点的距离。

(3)分析数据:

多次改变力和力臂,得到不同数据,并分析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关系。

【要点探究】

(1)实验前,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方向平衡?

(2)为什么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实验,收集不同数据?

【示范案例】

(2014·衡阳中考)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据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1.0

10

0.5

20

2

2.0

10

1.0

20

3

2.0

20

4.0

10

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3)小红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

答:

 。

主题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装置】

【测量器材】

测力:

___________,测距离:

_______。

【实验关键】

(1)记位置:

实验前,记下钩码和拉力的起始位置。

(2)测物理量:

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一定的距离,读出拉力F、测出钩码上升高度h和拉力移动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

(3)计算数据:

W有=___,W总=___。

(4)分析数据:

改变钩码数量,重复上述实验。

分析当物重改变

时,机械效率的变化。

【要点探究】

(1)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同一滑轮组,改变钩码数量时,机械效率一样吗?

机械效率的大小与钩码重有什么关系?

【示范案例】

(2013·安顺中考)某小组通过实验测量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表:

滑轮组

钩码重量

G/N

钩码提升

高度h/m

拉力

F/N

拉力移动的

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1

0.6

(1)在表中①和②处应填写的数据是(保留1位小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

(2)若在图甲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减少一只钩码,再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机械效率与原来相比将怎样变化?

答:

 。

(3)若要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滑轮组的绳子绕法有关,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拓展探究】该实验小组同学又找来一些实验器材,接着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测量的数据如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斜面倾角

20°

30°

40°

40°

40°

斜面材料

木板

木板

玻璃

木板

毛巾

物重G/N

5

5

5

5

5

斜面高度h/m

0.27

0.40

0.51

0.51

0.51

沿斜面拉力F/N

3.5

4.3

4.2

5.0

5.7

斜面长s/m

0.8

0.8

0.8

0.8

0.8

有用功W有/J

1.35

2.00

2.55

2.55

2.55

总功W总/J

2.80

3.44

3.36

4.00

4.56

机械效率η

48.2%

58.1%

75.9%

63.8%

55.9%

(1)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分析第1、2、4次实验数据,得出:

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3)分析第3、4、5次实验数据,可得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请你再举出一例用此方法的实验  。

考点一杠杆 

1.(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

A.F1·OC=F2·OAB.F1·OD=F2·OBC.F1·OE=F2·OAD.F1·OE=F2·OB

2.(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器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3.(株洲中考)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时的情景。

已知地面对两个手掌的支持力为360N,对两个脚尖的支持力为240N,手掌到脚尖的距离为1.5m,则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为 N,人体重心到脚尖的水平距离为m。

4.(滨州中考)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F2表示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请画出F1、F2的力臂l1、l2。

5.(玉林中考)下面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①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则在B点处应挂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把B点处的钩码取下,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N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

将(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原因是 。

(3)如果小王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考虑杠杆的影响,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

大于 N。

考点二滑轮 

6.(泰州中考)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

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  )

A.50NB.60NC.70ND.120N

7.(兰州中考)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经过10s,重物被提升了3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m/s。

8.(莱芜中考)如图用两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1 F2,这两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s1s2。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眉山中考)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

(g取10N/kg,不计轮重和摩擦)

【互动探究】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使质量为30kg的吊篮静止,则质量为50kg的人对绳的拉力为________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________N。

【方法归纳】特殊组合的滑轮组,不是同一段绳子拉力一般不同,此时,以“大整体”和相关滑轮分别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简单明快地解出正确答案。

10.(巴中中考)根据所给出的滑轮,用画线方法画出绕法。

(要求所给的滑轮都利用)

考点三机械效率 

11.(·衡阳中考)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

A.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B.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

C.提升更重的物体D.给定滑轮加润滑油

12.(泉州中考)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  )

13.(重庆中考B)工人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在20s时间内将700N重的货物匀速提

升了4m,已知他对绳子的拉力为500N。

该过程中,工人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工人对绳子拉力的功率为 ______ W。

14.(鄂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测滑轮

组机械效率”实验中,若物体重6N。

(1)实验时沿_______方向拉绳子自由端最省力,且应 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量,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15.(聊城中考)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分析比较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

实验

次数

斜面倾

斜程度

木块A

重G/N

斜面高

度h/m

沿斜面

拉力F/N

斜面长

s/m

机械

效率

1

较缓

5

0.2

3.3

0.5

60.6%

2

较陡

5

0.25

3.8

0.5

65.8%

3

最陡

5

0.3

4.2

0.5

16.(淮安中考)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__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

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

考点四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 

17.(南京中考)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54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

所用拉力为200N。

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额外功是J,拉力的功率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8.(德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拉一重50N的木块到0.3m高处,木块沿斜面向上移动了1m,共耗时5s,已知拉力为20N,则拉力的功率为W,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9.(宜昌中考)小勇同学利用星期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养老院当义工,在活动中要帮助老人将3壶相同的油从一楼搬到三楼。

小勇第一趟将一壶油从一楼提到三楼,用时20s;第二趟将两壶油从一楼提到三楼,用时30s。

已知每壶油的质量为5kg,小勇的质量为45kg,每层楼的楼高是3m。

(g=10N/kg)

(1)第一趟小勇做了多少有用功?

小勇做功的总功率是多少?

(2)比较小勇两趟做功效率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