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12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汇总,推荐文档Word格式.docx

准备工作.勘探选点.技术设计

1

包括实习动员,主要内容讲解

图根控制测量

4

全站仪导线测量及内业计算

碎部点数据采集.数据传输

6

每天采集的数据及时传入计算机

数据处理(地形图绘制)

5

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绘图

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2

包括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

实习报告(技术总结)图形输出

成绩考核

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结合

合计

21

六实习注意事项

(1)实习中,确保实习设备的安全,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各组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仪器,工具。

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按仪器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

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2)实习期间,小组长要认真负责,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完成,使每人都有操作的机会,不可单独追求实习进度。

(3)实习中,应加强团结。

小组内,各组之间,各班之间都应团结协作,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4)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旋,并由记录员复查。

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后以及迁站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螺旋是否拧紧。

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注意过往行人,车辆,防止仪器翻倒。

若发生仪器事故,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严禁私自拆卸仪器。

(5)观测数据必须直接记录在规定的手薄中,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严禁擦拭、涂改数据,严禁伪造成果。

在完成一项测量工作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好记录手簿和计算成果。

(6)严格遵守实习纪律。

在测站上不得嬉戏打闹,工作中不得与实习无关的书籍和报纸。

未经实习队允许,不得缺勤。

(7)按照指导教师要求,遵照指导书要求,同时严格遵守测量规范,按规范要求完成所有实习环节,保证实习质量和进度,按要求完成各项实习项目。

七、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根据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综合评定。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级评定成绩。

(一)小组成绩的评定标准

(1) 

观测、记录、计算准确,数据图形管理规范,按时完成任务等

(2) 

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组内人员具有团队结协作。

(3) 

组内能展开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

(二)个人成绩的评定

实习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

出勤情况、实习表现、遵守纪律情况、爱护仪器工具情况。

操作技能主要包括:

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作业程序和外业观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手簿、计算成果和成图质量主要包括:

手簿和各种计算表格是否完好无损,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手簿有无擦拭、涂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较差、闭合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地形图上各类地物,地形要素的精度及表示是否符合要求,文字说明注记是否规范等。

(4) 

个人实习考试成绩包括实际操作考试,理论计算考试。

(5) 

实习报告主要包括:

实习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实习报告是否整洁清晰,项目齐全,成果正确,编写水平,有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特见解等。

(6) 

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及其他公物,未交实习报告,伪造数据,丢失成果资料等,均作不及格处理。

八、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1:

500丶1:

1000丶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丶《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丶《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丶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等规定执行。

一般规定如下:

数字化测图实习采用数字侧记模式的草图法,利用全站仪或RTK进行外业数据采集。

实习指导教师统一选定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尽量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系统,也可以采用假定坐标系统和假定高程系统。

地形图图幅应按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X50cm;

图号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地形类别按以下情况划分:

平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

以下;

丘陵地:

~6°

(不含6°

);

山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

~25°

高山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

以上。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可选1:

500或1:

1000,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5.2规定确定。

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00cm²

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表5-2 

基本等高距

(单位:

m)

平地

丘陵

山地

高山地

1:

500

0.5

1.0(0.5)

1.0

1000

0.5(1.0)

2.0

注:

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

(7) 

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以及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大于表5.3的规定。

高程注记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

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

表5.3 

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地区分类

比例尺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丘陵地

±

0.15

0.12

0.30

0.24

2000

0.60

0.48

困难地区、隐蔽地区

0.23

0.18

0.45

0.36

0.90

0.72

(8)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的规定执行。

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符号,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设计使用。

九、实践成果

(一)每个实习小组应交的成果

(1)经过严格检查的各种观测手册;

(2)整饰合格的数字地形图

(二)每人应交的成果

(1)控制网的选点草图;

(2)导线计算成果;

(3)控制点成果表;

(4)实习报告(技术总结、个人总结)。

模块2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一,技术设计

在明确任务,了解测区,广泛收集质料的情况下,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一)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名称,来源,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测土比例尺,拟采用的技术依据,要求达到的主要精度指标和质量要求,计划开工期及完成期等.

(二)测区概况

重点介绍测区的社会,自然,地理,,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需要对以上既有成果情况加以说明,包括其等级,精度

(四)作业依据

说明测图作业依据的规范,图式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五)控制测量的方案

控制测量方案包括平板控制测量方案和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六)数字测图方案

首先介绍数字测图的测土比例尺,基本等高距,地形图采用的分幅与编写方法,图符大小等,并绘制整个测区的地形图分幅编号图;

在介绍数据采集方案;

最后介绍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方法.

(七)检查验收方案

检查验收方案应重点说明数字地形图的检测方案,实地测量工作与要求,中间工序检查的方案与要求,自检,互检.组建,方案与要求.各级各类检查结果的处理意见等.

(八)应提交的资料

技术设计书中应列出需要提交的所有资料的清单,并绘制成表.

(九)建议与措施

技术设计书中不仅就如何组织力量,提高效益,保证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而且要充分.全面,合理遇见工程措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难题和各种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处理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数据采集

(一) 

图根点是测图的依据,它为数字化测图提供平面和高程基准,应该在各级国家等级控制点,城市等级控制点,控制点下加密,图根控制测量方法主要以全站仪导线测量和GPS-RTK测量为主,也可以采用一步测量法和辐射点法,导线可布置成单一符合导线,单一闭合导线及导线网,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置成支导线.以下以全站仪导线测量为例,说明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

1、选点

图根点的密度因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数字化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5.4的规定.地形复杂,隐蔽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表5.4数字化测图图根点密度

测图比例尺

1;

图根控制点密度

64

16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仪器安置,通视良好,视野开阔,便于测角和测距,便于实测碎布点的地方,要避免将图根点选在道路中间,若导线点为临时点,则只需要在点位上打一个木桩,桩顶面顶一个小钉,其小钉几何中心即为点位,若电位在水泥路面,则在点位上钉一个水泥钉即可,或用油漆在地面上画㈩作为临时标志;

需要长期保存的点,应埋设混凝土标石,标识中心钢筋顶面应有+,字线,+字交点即为点位,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符合的图根点上,并应做到至少能于另一个埋石点相互通视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500不应大于5CM;

1000不应大于10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2全站仪导线测量

全站仪导线测量可以直接测算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

侧边;

导线的边长采用全站仪双向实测,每个单位实测一测回,即盘左,盘右分别进行测量,读数较差和往返测较差均不超过20MM.侧边应进行气象改测.

测角;

水平角施测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不宜超过20’’

高程测量;

每边的高差采用全站仪往返测,每个单位施测一测回,即盘坐,盘右分别进行观测,盘左,盘右和往,返测高差较差均不宜超过0.02DM,300M以内按300M计算.

精度要求;

全站仪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不大于±

60’∑N,导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2500.高差闭合差不大于±

40∑DMM,D为边长,单位千米.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指导线不多于三条边,长度不超过160M,边长可单向观测一测回.

3测站点加密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加密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符合图根点上,采用全站仪辐射点法加密,

辐射点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等级控制点安置全站仪,用极坐标测量的方法,按全园方向观测方式直接测定周围选定的图根点坐标,测站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点位的中误差不应大于0.1×

10-3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6.

4、内业计算

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手算的方法进行。

起算数据由指导老师给定。

㈡碎部点数据采集

碎部点数据采集可采用全站仪进行,也可以采用GPS-RTK进行。

GPS-RTK数据采集操作见第2章“全野外数字化测图”中项目2“数据采集”中模块4“RTK数据采集”,全站仪数据采集方法如下:

⒈碎部点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

数字测图开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⑴已知控制点的录入:

全站仪在测图前最好在室内就将控制点成果录入到全站仪内存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⑵仪器参数设置及内存文件整理:

仪器在使用前要对仪器中影响测量成果的内部参数进行检查、设置,包括温度、气压、棱镜常数、测距模式等;

检查仪器内存中的文件,如果内存不足,可以删掉已传输完毕的无用的文件。

⒉碎部点数据采集工作步骤

⑴安置仪器:

在测站上进行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仪器高量至毫米。

打开电源开关【POWER】键,转动望远镜,使全站仪进入观测状态,再按【NEMU】键,进入主菜单。

⑵输入数据采集文件名:

在数据采集菜单输入数据采集文件名。

文件名可直接输入,如以工程名称命名或以日期命名等;

也可以从全站仪内存调用。

若需调用坐标数据文件中的坐标作为测站点或后视点用,则预先应由数据采集菜单选择一个坐标数据文件。

⑶输入测站数据:

测站数据的设定有两种方法:

①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作业前输入或调用测量数据);

②直接由键盘输入坐标数据。

⑷输入后视点数据:

后视定向数据一般有三种方法:

①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

②直接输入控制点坐标;

③直接键入定向边的方位角。

⑸定向:

当测站点和后视点设置完成后按【测量】键,再照准后视点,选择一种测量方式(如“坐标”),这时定向方位角设置完毕。

⑹碎部点测量:

在数据采集菜单下开始碎部点采集。

输入点号后,再输入编码和棱镜高(棱镜高量至毫米)。

按【测量】键,照准目标,再按【坐标】键,开始测量,数据被存储。

进入下一点,点号自动增加,如果不输入编码采用无码作业或棱镜高不变,可选同前键。

3.仪器设置及定向检查

⑴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5㎜.

⑵以较远一测站点(或其他控制点)标定方向(起始方向),另一测站点(或其他控制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0.2×

10^(-3)m(M为比例尺分母)。

(3)检查另一测站点(或其他控制点)的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6等高距。

(4)每站数据采集结束时应重新检测标定方向,检测结果如超出前两项所规定的限差,其检测前所测的碎部点成果需重新计算,并应检测不少于两个碎部点。

4.地形测绘基本要求

(1)地形点密度:

地形点间距应按表5.5的规定执行。

地性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采点密度。

高程注记点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崖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屋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

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

表5.5地形点间距(单位:

地形点平均间距

25

50

100

(2)碎部点测距长度:

碎部点测距最大长度一般应按表5.6的规定执行。

如遇特殊情况,在保证碎部点精度的前提下,碎部点测距长度可适当加长。

表5.6碎部点测距长度(单位:

最大测距长度

200

350

5.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物、地貌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

2000地形图图示》(GB/T20257.1—2007)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点的测绘:

各级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的主要依据,在图上按图式规定符号精确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以墙基外角为准,正确测绘出轮廓线,并注记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楼房层数。

1000的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

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依比例尺表示垣栅,准确测出基部轮廓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围墙、栏杆、栅栏等可跟据其永久性、规划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对不以比例尺的垣栅,测绘出定位点、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

包括矿山工业、农业、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对以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出轮廓,配置相应的符号并加以文字注明;

对不以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定位点、定位线的位置,用不依比例符号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

凡具有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设施,应测注高程点,烟囱、打谷场、水文站、岗亭、纪念碑、钟楼、寺庙、地下建筑物的出入口等。

(4)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机构和关系;

正确处理道路的相关关系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公路与其他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等级代码。

车站及附属建筑物、隧道、桥涵、路堑、路堤、里程碑等均需表示。

在道路稠密地区,次要的人行道可适当取舍。

铁路轨顶(曲线要取內轨顶)、公路中心及交叉处、桥面等应测取高程注记点,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侧记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按其真实位置绘出。

城区道路以路沿线测出街道边沿线,无路沿线的按自然形成的边线表示。

街道中的安全岛、绿化带及街心花园应绘出。

道路、街道的中心处、交叉处、转折处图上每隔10~15cm及路面坡度变化处,应测注高程点。

(5)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正确测绘管线的实地定位点和走向特征,正确表示管线类别。

永久性电力线、通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电线架、铁塔位置均应实测。

多种线路在同一杆线上,只表示主要的。

电力线应区分高压线(输电线)和低压线(配电线)。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

地面和架空的管线均应表示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其类别。

地下管线根据用图需要决定表示与否,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管道附属设施均应实测位置。

(6)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运河、池塘、沟渠、泉、井及附属设施等均应测绘,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实际痕迹线为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塘等水崖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为准,当水崖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崖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表示固定水流方向及潮流向。

水深和等深线按用图需要表示。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

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

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

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

河流交叉处、泉、井等要测注高程;

瀑布、跌水测注比高。

(7)境界的测绘:

正确表示境界的类别、等级、准确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界应表示,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村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用图需要表示。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符号,但需同时注出各级名称。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的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

以上时,表示陡坎;

在70°

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宜表示为陡坎并测注比高;

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

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在图上投影大于2mm以上实测坡脚、小于2mm时,测注比高;

梯田坎较密若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10mm时,可适当取舍。

断崖应沿其边沿以相应的符号测绘于图上。

冲沟和雨裂视宽度按图式在图上分别以单线、双线或陡壁冲沟符号绘出居民地可不绘等高线,但高程注记点应能显示坡度变化特征。

各种土质按图示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应注意区分沼泽地、沙地、岩石地、露岩地、龟裂地、盐碱地。

(9)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分布范围。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

在同一地内生长多种植物时,图上配置符号(包括土质)不超过三种。

耕地需区分稻田、旱地、菜地及水生经济作物地。

以树种和作物名称区分园地类别并配置相应的符号,有方位和纪念意义的独立树要表示。

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以上的,用双线表示;

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田角、田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均需测注高程。

(10)独立地物测绘:

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确定位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准确测定位置。

凡地物轮廊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均以比例符号表示,加绘符号;

小于符号尺寸的,用非比例符号表示,并测注高程,有的独立地物应加注其性质。

(11)注记:

地形图上对各种名称、说明标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城市、工矿企业、山岭河流、湖泊、交通等地理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注记使用的字体、字级、字向、字序形式按《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执行。

三、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的作用是完成电子手薄或内存的全站仪、GPS-RTK操作手薄与计算机两者之间的数据相互专输。

对于全站仪数据传输,首先在全站仪上进行数据通信的操作,通过传输线缆里连接计算机,然后通过执行CASS2008系统的数据处理菜单下“读入全站仪数据”或“电子手薄”命令,按照软件的提示完成。

对于GPS-RTK数据传输,首先在操作手薄上进行数据转换,然后通过传输线缆连接计算机,操作Activesynic4软件,将手薄中的数据复制到计算机上。

四、数据处理(地形图绘制)

(一)绘制地形图

草图法作业采用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绘图

定显示区;

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

绘制平面图;

地形图的注记与编辑;

绘制等高线;

地形图的分幅与整饰;

(二)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原则

1居民地

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留0.2mm间隔;

建筑在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