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15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三)财务部门保证个体防护用品费用的投入。

(四)工会负责对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七条设计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中应执行本规定。

第八条采购计划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提出后报物资供应部门采购。

采购的个体防护用品质量及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应具有安全标志。

所采购个体防护用品的生产单位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

第九条各单位接收个体防护用品时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应拒收拒用。

第十条个体防护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对已不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新。

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正常工作时一般不容易损耗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不包括滤器、防护镜、面罩等,应按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和有效使用期的要求,届时须强制定检或报废。

禁止使用过期和报废的个体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发放个体防护用品时,要在《职工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表(参见集团公司《职业卫生技术规范》附录E)上登记,由领取人签字领取。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要求职工100%正确使用。

第十三条职工在巡检、操作、检维修、事故处理等过程中,须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穿着、佩戴或随身携带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外来人员进入现场由业主单位提供符合现场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或由业主单位与进入现场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必须配备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要求进入现场人员必须穿着或佩戴。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省公司安全数质量处负责解释。

附件:

1.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

2.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编制及使用说明

附件2: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编制及使用说明

一、本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制定。

二、作业类别

1.涉酸碱作业(腐蚀性作业)是指生产或使用腐蚀性物质的作业,腐蚀性物质包括:

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液体强碱、固体强碱、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

2.涉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包括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作业。

刺激性气体是指接触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氮的氧化物、氯及其化合物、硫的化合物、成碱氢化物、强氧化剂、酯类、金属化合物、醛类、醚类、氟代烃类、成酸氧化物、成酸氢化物、卤族元素、有机氟化合物、脂肪胺类、酮类等;

窒息性气体是指接触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主要有:

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丙烷、乙烯、丙烯等;

化学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丙烯腈等。

3.涉液态毒物作业是指接触脂肪及脂环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卤代烃化合物、胺及硝基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羧酸及其衍生物、氰及腈化物、环氧及杂环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等液态毒物的作业。

4.涉固态毒物作业是指接触固体的催化剂、吸附剂、助剂、水质稳定剂、添加剂、元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类、沥青等固态毒物的作业。

5.涉粉尘作业是指接触聚丙烯粉尘、聚丙烯腈纤维粉尘、聚乙烯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棉尘、木粉尘、洗衣粉混合尘、煤尘、电焊烟尘、二氧化钛粉尘、硅藻土粉尘、滑石粉尘、砂轮磨尘、石灰石粉尘、石棉纤维粉尘、水泥粉尘、炭黑粉尘、矽尘、催化剂粉尘、蛭石等粉尘的作业。

6.噪声作业是指存在噪声源可能对职工听力产生危害的作业,如:

钻井、采油、压缩机、鼓风机、泵房(区、风机、氨压机、氢压机、空压机、干气提浓真空泵、冷冻机房、循环水泵房、输油泵房、过滤机、造粒机、包装机、离心机房、空冷器、搅拌设备、机加工、高压阀门管道、磨煤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纺织机、长丝装置、塑料编织机、机车运行、排空装置、高压蒸汽排放作业等。

7.高温作业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25℃的作业。

8.低温作业是指在冷库、冷冻车间工作、冷水作业和北方冬季露天作业(建筑、伐木、石油开采)等。

9.涉电离辐射作业是指接触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等放射线的作业。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的射线作业有:

工业探伤、测井、使用密封放射源仪表(用于料位计、液位计、密度计等、刻度仪器、指令源用于管道爬行器定位、带放射源的分析检测仪器、核子秤、医用X射线透照或拍片等作业。

10.涉非电离辐射作业是指接触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磁辐射的作业。

11.手持振动机械作业主要指风钻、风铲、混凝土浇注、水压机、铆接、锻压、钻探、清砂、研磨等作业。

12.焊接作业包括电弧焊、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铝热焊、电子束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气割、激光焊、压力焊、钎焊等。

13.分析化验是指从事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实验室检验分析作业以及化验人员在装置现场的采样作业。

包括原料分析、成品分析、中控分析、物测、环境监测分析、科研实验分析等。

14.受限空间作业指生产区域内的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内的作业。

三、防护用品配备说明

1“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所列内容是对从事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原则性要求。

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等一般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配备。

各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

具体工作步骤按如下程序:

识别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判定在各种作业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浓度、强度,选择需要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种类。

2.“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中打“√”的,原则上应为接触者每人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不能多人合用,使用周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打“*”的,原则上每个作业单位(车间、装置、站、队等)应至少配备正压型空气呼吸器2台,长管式呼吸器2套;

打“★”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便携式报警器配备数量应根据现场的岗位人员数量确定。

3.本规定中防毒面具和口罩包括防毒口罩、防酸碱面罩、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空气呼吸器、长管式空气呼吸器、电焊面罩,其中防毒口罩指普通过滤式防毒口罩,用于防止吸入一般性毒物;

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指半面或全面罩,通过配滤毒罐吸附、吸收、过滤等作用去除吸入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防毒面罩;

凡一览表中在防毒口罩及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格中均划“√”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配备或只配备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

对于毒性较高的酸碱作业,如氟化氢等,除考虑配备防酸碱面罩外,还应考虑全面罩型防毒面罩。

对于接触有毒粉尘的岗位,应按照涉固态毒物作业的要求配备个体防毒用品。

对于在常温下,有液态及气态两种存在形态的易挥发毒物,应综合有毒液体及气体的防护用品配备要求进行配备。

各单位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选择相应的防毒护具。

每次使用滤毒罐(盒)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根据滤毒罐(盒)的使用期限及使用情况及时更换失效的滤毒罐(盒)。

4.本规定中的粉尘护品包括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防尘衣、披肩帽。

存在粉尘作业的单位应根据粉尘作业的特点、粉尘浓度大小选择适用的防尘口罩。

检维修作业现场存在粉尘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配备送风头盔。

在密闭环境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配备送风头盔。

5.本规定要求配备的防噪声用品包括耳塞和耳罩。

各单位可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为作业人员选择配备适宜的耳塞、耳罩。

对噪声强度在80dB(A)以上,90dB(A)以下的作业场所,应为每名作业人员配备防噪声耳塞。

对噪声强度在90dB(A)以上的作业场所,应配备耳塞和防噪声耳罩。

对噪声强度达110dB(A)以上的作业场所,还应配备防噪声头盔。

6.本规定只要求对高温作业平均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且热辐射强烈的岗位配备下列高温防护用品:

隔热服、耐高温防护镜、耐高温鞋、耐高温帽;

一般高温岗位应配防护手套,存在紫外辐射、红外辐射的高温岗位应配备防紫外线、红外线、强光护目镜。

7.凡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如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个体防护用品。

8.涉固态毒物作业时应同时配备防毒和防尘个体防护用品,或综合性的防毒尘用品,具体配备类型应在分析识别固态毒物的类型毒性后确定。

焊接作业时应同时配备防尘、防毒和防紫外线的个体防护用品。

分析、化验作业岗位应根据实际操作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形式配备相应的防尘、防毒、防酸碱、防噪声等个体防护用品。

9.本标准中将帆布、纱、绒、皮、橡胶、塑料、乳胶等材质制成的手套统称为“防护手套”,各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作业中防烫、冻、腐蚀、粉尘、振动、烧、浸水等伤害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防护性能和材质的手套。

10.已经配备较高防护性能个体防护用品,可以替代低防护性能个体防护用品的,按高防护性能个体防护用品配备。

如配备全身防尘衣的,可以不配披肩帽;

配备防噪声耳罩的,可以不配耳塞等。

11.在特殊天气环境下作业时,各单位可根据需要配备适用的皮肤防护用品。

12.由于电离辐射作业放射线的种类不同,防护用品要求也不同,各单位可根据放射线类型及放射作业特点选则适用的防护用品。

13.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检查以及实习、外来参观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14.对于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涉有毒有害气体作业、有毒液体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如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等;

对于可能发生急性放射事故的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备与放射线种类相适宜的便携式射线检测报警仪。

四、考虑到一个工种在不同企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作业环境、实际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以及各省市气候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异,本标准规定的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种类为最低配备标准,各单位在制定具体的配备标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发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五、对未列入本标准的职业危害作业种类,各单位在制定具体配备标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