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20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通常的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或会考都属于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基本功能是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4、一些事例显示,对“狼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性D、关键期

D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比较快,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人就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比如,3岁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

因此,儿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这一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教育,而对“狼孩”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的现象就证明了人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5、在教育工作中,试图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发表感想,这实际上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在五个方面: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儿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方面会出现某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施以相应的分段教育。

6、教学和智育是()

A、同一关系B、因果关系C、隶属关系D、交叉关系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实现;

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任务。

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与教学功能产生狭窄化甚至是唯一化的片面认识。

7、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

(1)胆汁质: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

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3)粘液质:

稳重,但灵活性不足;

踏实,但有些死板;

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

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为特征。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

8、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成绩

C、成人每天按时吃饭睡觉D、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其它三项的行为属于日常生活习惯或生理变化,没有通过练习产生,也不是持久变化。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她)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作()。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刻板印象

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的现象。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其也被形象地称为光环效应。

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这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1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法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都是指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11、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阶段。

A、感知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

(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1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D、民主化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13、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学龄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因此,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也包括了适龄儿童的义务,即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14、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

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

A、3%B、2.5%C、4%D、4.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二、判断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错误。

《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

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

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种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正确。

这正是符合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

3、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好主要学科。

4、课程标准就是原来所说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了以前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涵的变化。

(2)教学目的的变化。

(3)教学指向的变化。

(4)教学评价的变化。

5、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6、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类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关于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组成,每个人都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个体所具有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

九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将语言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核心位置,这显然不正确。

7、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根据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8、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布鲁纳认为每一门学科中都存在着某些广泛和强有力的适应性观念,这些观念形成学科的结构体系。

它们不仅能解释这门学科中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且能反映出这门学科中的一般事物。

学生一旦获得这种观念,就能够理解事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能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知识。

他所指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能反映这一学科基本观念的概念、原理及其关联以及相应的学习和探究该学科的基本态度与方法。

9、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人格障碍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如生理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和社会因素。

儿童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高发期,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能因此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

10、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包括班级组织的设计;

指导班级建设;

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包括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班级活动管理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

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4、简述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除了这些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5、简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

(2)敬业奉献。

(3)热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6、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

“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

(2)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修养),b、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法),c、实践性知识(经验)。

(3)专业能力。

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

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

教师在智力上必须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的基本保障。

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墨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霍尔: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桑代克:

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参考答案:

(1)墨子的儿童发展观属于环境决定论。

(2)霍尔的儿童发展观属于遗传决定论。

(3)桑代克的儿童发展观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环境决定论者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

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桑代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虽然强调了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但也忽视了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因此也是失之偏颇的。

(5)我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

2、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

教师:

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

因为它们都会叫。

对吗?

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

蚯蚓会爬。

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

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

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

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

(资料来源:

李秉德·

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2.)

(1)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的定义,而是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的问题,形成一条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使学生进入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

引导学生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让学生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005年4月的一天,某中学化学教师张义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回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

张义随即向学习委员交代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等他安顿下父亲匆忙赶回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作一团。

原来张义离开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三位同学被硫酸烧伤,其中一位因硫酸溅到眼皮上,造成轻度毁容。

事发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张义的责任,而学校则以学生烧伤纯属自己违反实验规则所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要求。

请分析:

这是不是学校事故?

若是学校事故,请回答此种事故的具体含义,并分析各方责任,给予正确的处理意见。

本案例是学校事故,具体是学生伤害事故。

它的具体含义是: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根据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事故与责任”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案例中教师张义在上课期间擅自离开教室,且对可以预见的危险实验没有尽到告知责任,也没有采取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因此,教师张义应承担主要责任,碰翻玻璃杯的同学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根据该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因此,在该案中,对于家长的合理赔偿要求,学校应予以满足。

学校赔偿后,可追究张义的责任并追偿。

六、写作题(30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考生可以从自己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写说明文、议论文,还可以写教学叙事、案例来说明教师教学中长善救失的重大作用。

例文(议论文):

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由长善救失想到的…)

《学记》指出,学习者会经常发生四种失误,其根源在于心理上的问题,教育者必须要了解。

有些学生浮躁,以至贪多,这样会造成虽博而不精的失误;

有些学生拘谨,以至务求精深,这样会造成虽精而不博的失误;

有些学生轻飘,以至务求速进,这样会造成虽长进却肤浅的失误;

有些学生畏缩,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以至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半途而废的失误。

这四种过失,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为师之道,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此必须具备洞悉心灵的能力,并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因此,《学记》总结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就是现代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

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

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

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

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

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二、辩证施教,化“失”为“善”,变短为长。

所谓“长善”,就是发扬某一类型学生的优点。

“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

学生虽各有其缺点、偏差。

但与此同时也会各有其优点,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这样缺点自会被克服的。

辩证考虑,四类缺点也隐含着学习的长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一类学生是兴趣广泛,学习效率高;

第二类学生是严谨求实,认真仔细;

第三类学生是信心十足,进度快;

第四种是学习有追求兴趣。

教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