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44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

整理钟吕传道集译解

钟吕传道集直译

简介

      《钟吕传道集》内丹术经典著作。

3卷。

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

五代,施肩吾撰。

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

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

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

《钟吕传道集》的发展 

      《钟吕传道集》属钟吕内丹派早期著作。

极受后世推崇,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以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教学问答的形式撰成,反映了完整的养生教育、教学过程,包含有大量丰富的道教内丹养生教育思想。

  作者施肩吾,唐道士。

字希圣,号东斋。

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

有诗名。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后隐于洪州(州治今江西南昌)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修道,世称“华阳真人”。

所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十八卷。

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吕岩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

纯用问答体。

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十卷。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李筌、张果等直译《阴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吕洞宾传钟离权丹道,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陈抟著《指玄篇》,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备。

 

论真仙第一

【原文】

吕祖曰:

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直译】

吕祖问:

人出生以后,能够平平安安而不生病,身体强壮而不衰老,长生在世而不死亡,是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实现?

【原文】

钟曰:

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长黄芽;五千日气足,其数自满八十一丈;方当十五,乃曰童男。

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走失先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老死绝矣。

【直译】

钟祖答:

人的生命诞生,是来自父母交会阴阳二气的结合,也就是精血相合生成胎胞,并且于最初的一点元气而生成为最初的一点形体,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由此而形成胎儿,三百日后,元灵的光进入形体后,从母体降生。

人体成形以后,阴阳己开始有升有降,人体开始生长;五千日之后,阴阳生化之数满九九八十一,为最最大,这时年龄达到15岁,称为童男。

这时可以比拟为人体内的阴、阳二气运化比例相当,好象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从此以后,人体的元阳之气开始被消耗,真气逐渐消散,一直到真气衰弱产生疾病最终衰老死亡。

【名词解释】,来自XX。

黄芽:

原系外丹家用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视其为生机方萌之象,又其色黄,故名。

内丹家借用,谓先天一炁萌生的象征。

《悟真篇》:

“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即指入静之中,先天真气渐生渐聚,如同方萌黄芽。

又为“药物”的异名。

太初:

道家哲学中代表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这里是指精卵相授的最初状态)

太质:

“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质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这里是指人体最初的物质形态。

(这里是指母体内最初的胎儿)

太素:

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这里指一诞生的婴儿。

【原文】

平生愚昧,自损灵光;一世凶顽,时除寿数。

所以来生身有等殊,寿有长短,既生复灭,既灭复生,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则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之根性,不复于人,旁道轮回,永无解脱。

或遇真仙至人,与消其罪报,除皮脱壳,再得人身。

方在痴瘖(音因)愚昧之中,积行百劫,升在福地,犹不免饥寒残患,迤(音以)逦(音里)升迁,渐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贱之中。

苟或复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旁道轮回。

【直译】

人出生在世自而生愚昧,自己损耗自己的元灵性光,这一世只知道 消耗自身真气,随着时间增长而使寿命越来越短。

所以人们的身体因为因缘不同,而寿命也是长短不同,出生后经历几十年又归于死亡,死亡后又再转世,这样反反复得而不能领悟大道,如果这样世世都坠落,就会使灵魂失落于非人类,使灵魂寄托到非人类的身体,原本的根基丢失,不在成为人类,这样就坠入了旁道,永远都无法解脱。

如果遇到真正的仙人,帮他消除罪报,除去了非人类的皮壳,再次得到了人身。

在痴迷于愚昧之中,积累行功行,历经劫难,能够提升到了有福分的环境,仍然是免不了要受饥饿寒暑病患相侵,如此在不断的磨练中上升,才能逐渐获得以前的形貌,但仍然是生活在比较卑贱的环境之中,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去珍惜重复以前的错误做法,就像在立着的板上滚动圆珠,只是走了一个上下来回,仍会再次坠入旁道轮回。

痴瘖:

痴愚者(来自金山词霸2007)

迤)逦:

亦作"迤里",曲折连绵。

(来自XX)

【原文】

吕祖曰:

生于中国,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岁月未迟。

爱者安,而嫌者病;贪者生,而怕者死。

今日得面尊师,再拜再告,念生死事大,敢望开陈不病不死之理,指教于贫儒乎?

【直译】

吕祖问:

生在我们中国,有幸生存在太平的世界,穿着和饮食充足,岁月在流逝,喜欢的是安逸,嫌弃的是疾病,贪求的是生存,惧怕的是死亡。

今天能见到尊师,真心的求教于恩师,感念在生死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事,请求您能说明能够不生疾病长生于世的道理。

【原文】

钟祖曰:

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常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也。

为人勿使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直译】

钟祖答:

人如果想免去进入轮回,不再成为非人的异类,使身体没有疾病、死亡的痛苦,健康的生存于天地之间,要使自身阴阳平衡,成为健康的人,而不至于病死为鬼,在人的基础上修炼自身而成仙,在以仙为基础继续修炼而上升至天界。

【原文】

吕祖曰:

人死为鬼,道成为仙。

仙一等也,何以仙中升取天乎?

【直译】:

人死了以后变成鬼,通过修炼可以成为仙,仙己经是一等了,为何还要在仙中还要升入天界呢?

钟祖曰:

仙非一也。

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

惟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

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为鬼。

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为仙。

仙有五等,法有三成。

修持在人,而功成随分也。

【直译】:

钟祖答:

仙并非就一种。

全是阴气而无阳气的是鬼,全是阳气而无阴气的是仙。

阴气阳气都存在的是人,只有人能死后成鬼,修炼成仙。

人在年少的时候,不注重保养身体,放纵情欲,到老年身体生病后死亡了就是鬼。

如果学会养生,知道如何修炼,超脱于凡人,达到圣人境界,摆脱了凡间而进入仙界。

然而仙也是分成五等的,同时修炼的方法,也有三种不同的级别。

如何努力修炼,是人的主观因素,至于是否能成功也有一部分个人缘分的客观因素。

【原文】

吕祖曰:

「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

钟祖曰:

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至此,钟祖指出,道教修行,法有三成,仙有五等

鬼最低,近于鬼,天仙,最高

修练的功法,也是从低开始,三个层次

【原文】

吕祖曰:

所谓「鬼仙」者何也?

【直译】:

吕祖问:

所说的“鬼仙”是什么样的呢?

【原文】

钟祖曰:

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

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直译】:

钟祖答:

所说的鬼仙,是五仙中的最低的一层,是在阴界中超脱,神像不清,在鬼关无姓,三山无名。

虽然不入轮回之中,但也不能得道成仙,最终没有真正的归宿,也就是能重新投胎而己。

【原文】

吕祖曰:

似此鬼仙,行何术、用何功,而致如此?

【直译】:

吕祖问:

要成为鬼仙,是什么样的方法,和修练的功法才能有这样的结果呢?

【原文】

钟祖曰:

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

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

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

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

虽曰仙,其实鬼也。

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释门真大得手者便是金仙),诚可笑也。

【直译】:

钟祖答:

修持的人,不能明司大道的真正道理,只是想追求快速成功。

身形就象槁木一样,内心就象死灰,只中神识内守,而专心于某一方面,在入定的时候而修出阴神,这是清灵的鬼形,并不是纯阳的仙人。

所以他的一点阴灵不会消散,所以说叫“鬼仙”。

虽然名为仙,实际还是在鬼的范畴。

这里论述了鬼仙,仍是不得方法,最后还是入鬼道而不能升仙道。

【原文】

吕祖曰:

所谓「人仙」者,何也?

【直译】:

吕祖问:

所说的“人仙”是什么样呢?

【原文】

钟祖曰:

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

五行之气,交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直译】:

钟祖答:

人仙,是五仙中排列在第四的。

仍是修真的人不能领悟大道的道理,只能得到其中的一种方法,只是深信此法而立苦志,一生不会变通,五行的气交合在一起,身体形质变得坚固,外界各种邪质、瘟疫不能侵害身体,身体建康而很少得病,这就是人仙。

【原文】

吕祖曰:

似此人仙,何术何功,而致如此?

【直译】:

吕祖问:

像这种人仙,是什么样的修炼的方法和功法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原文】

钟祖曰:

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

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

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音咽)者,咍(海平声)吐纳之为错;着(音酌)采补者,笑清净以为愚。

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

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

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

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

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

更有一等,悦须臾,厌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直译】:

钟祖答:

修炼的人,开始也只是听闻大道,但因孽业太重而无福报,一切魔难使他改变了最初的道心,只是在小成的方法上有些功夫,一生不能改变,不知四时的变换。

比如,断绝五味的人,那知道还有六气呢?

采取忘掉七情的人,怎么知道琮有十戒;做漱咽冿液的,却说吐纳是错误的,着重于采补的,去笑话以清净是愚蠢的。

喜好以自身去采天地之气的人,不愿去辟谷。

喜欢采日月精华的人,不愿去做导引的方法。

只知道打坐屏闭气息的,怎能知道要自然而为;而只知道练习各种动作的功法,却不知道什么是无为的方法。

采取阴气和女子这气的,又与收收缩金归的人不一样,养阳气面食用女人乳液的,与炼丹的完全不同。

以此类推,真是不可胜数,这些有的是道中的一种有的是邪门,不能购归于真正的大道,充其量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己。

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延长一些寿命,所以说是人仙。

还有一些,只是一时的欢喜,而不能持久,如果用功的方法出现问题,就像时日错乱,反面会酿成疾病,反而不能延年,现在在世人当中,这样的方法流传很多。

这一节是论述了人仙,仅是得一法一术,不能悟得修得大道;或者是得到全法但还只是在初级修炼阶段,只能延年,体健而己。

而且一些邪门外道不但有损道德(如采妇女之气),可能还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例如一些采取偏面方法的功法可能导至出偏)。

【原文】

吕祖曰:

所谓「地仙」者,何也?

【直译】:

吕祖问:

地仙,是什么样呢?

【原文】

钟祖曰: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

不可见功,唯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直译】:

钟祖答:

所说的地仙,是天地之间的神仙还不能完全领悟大道,只是用功于小成的修炼方法上,还没有真正完成功德,只能是在天地人世之间长生不死。

吕祖曰:

地仙如何下手?

钟祖曰:

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

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

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州岛岛岛岛。

五行颠倒,气传子母,而液行夫妇也。

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下田。

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直译】:

此处,论明了,地仙,乃是修行者,明天地日月运行之理,性阴阳五行之数,而行真正的修行方法(正确的练功方法),练成丹药,得长生不死。

此为地……

看到此处,我们要明了修行目地,要有正确的修行方法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明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天地,日月运行,四时八节,阴阳,五行,八卦,这些都要懂一点,这些就汲及了,天文,地理,周易术数的一点知识,在地仙的基础上,再修中成,大成之法,便可达神仙,天仙,而一些小术旁门,恐怕难入大道,多为小成人仙而己。

【原文】

吕祖曰:

所谓「天仙」者,何也?

【直译】:

吕祖问:

天仙又是什么样的呢?

【原文】

钟祖曰:

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

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为天仙,若厌居洞天,效职为仙官:

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历任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直译】:

钟祖答:

成为地仙的人,如果不喜欢在尘世了或是时机成熟完成一定任务了,同时也完全领悟了大道的真谛,再地仙的基础上继续用功,再次超脱,就可以成为神仙了。

神仙在天地之间,要传播真正的大道真理,在积累了十足的功德,一切都圆满了,达到一定的缘份,就要返回到神仙的天界,就是天仙了。

【原文】

吕祖曰:

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

所谓人仙、地仙、神仙之法,可得闻乎?

【直译】:

吕祖问:

鬼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天仙呢太高,我们也不敢奢望,那么,人仙、地仙、神仙的修炼方法师尊能够指明吗?

【原文】

钟祖曰:

人仙不出小成法,凡地仙不出中成法,凡神仙不出大成法。

此三成之数,其实一也。

用法求道,道固不难。

以道求仙,仙亦甚易。

【直译】:

钟祖答:

小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人仙,中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地仙,大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神仙。

这三种方法,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去修炼,真正的大道是不难修成的,真正的大道事理和方法明白了,那么也就很容易修炼成仙了。

【原文】

吕祖曰:

古今养命之士,非不求长生也,非不求升仙也,然而不得长生升仙者,何也?

【直译】:

吕祖问:

从古到今很多人在养生,并不是不想求长生,也不是不想求升入仙界,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修到长生不死而入仙界呢?

【原文】

钟祖曰:

法不合道,多闻强识,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犹称尸解 (音假),迷惑世人,互相推举,致使不闻大道。

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功,节序入于泉下。

呜呼!

钟祖答:

所用的方法不合乎于真正的大道,大多都是一些背下来的知识,只是一些微小的旁门小术,仍然免不了生病我死亡,可是还要称为是尸解,去迷惑世上的人们,却把他当成真理来互相推举,这样使很多人都不能学到真正的道理,不能依真正的方法修炼,而无法成道。

所以,纵使信心十足,用尽一生精力去修炼,最终还是无法成功,真是悲哀啊。

注解

欲修心,先知渐次次明正理,而后行功,不管自己将来能修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先选择一正确理论,正确的功法,一是要懂得辩别,一是要亲身体验,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像钟吕传道集,有正确的方法来实修,像灵宝毕法,其它的一些经典,都可参考,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实修的人来亲自面对面的传授,才能真正修得大道,进入修行之门。

现在太多人,都在收徒教学,但旁门小术很多。

祖师在这里感叹人们不能学习到真正的大道,所以引出了下一章节“论大道”,好让我们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大道。

 

钟吕传道集直译论大道第二

【原文】

吕曰:

“所谓大道者,何也?

” 

【直译】:

吕祖问:

什么是大道呢?

【原文】

钟曰:

“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 

【直译】:

钟祖答:

大道是无形、无名,也无法问得出,也无法回应。

大道其形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是无限小。

我们无法以普通方式去感知、认识,也很难获得大道的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做为。

大道无形,大道无名,宇宙万物,皆出于道,而尊循道。

大道,是理,是法,而无物质的表现。

【原文】

吕曰:

“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

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

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 

【直译】:

吕祖问:

从古到今的有志于大道的人,开始学习道,拥有道,能够得道,成道,然后从尘世步入了蓬莱仙岛,上升到神仙洞天,白日飞升而入三清成仙,这些都是成道的人。

而今师尊却说大道无法去认知,不能去奉行,然而大道,是您故意隐瞒了吗?

【原文】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

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

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

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

始乎忧勤,终则懈怠。

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

【直译】:

钟祖答:

对于大道没有什么隐瞒。

现在世上很多人只是表面好道,即使知道大道了,也没有信心;有的有信心但没有立下苦志;早上还在练功,晚上就放弃了;坐着时还在想着练功,站起来了马上就忘记了;开始的时候还挺勤快,慢慢就懈怠了。

所以我说,大道难知,难行。

这里钟祖,说出世间学道之人,大多数,都未得其法,不能坚持修行,没有苦志,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所以说大道难知难行,也警示我们后人,如要修行,一定要立苦志,寻正法,闯过一切磨难,向真正的真道修行。

修心,也即修性,是在磨练人的性情 

下面的内容,钟祖列举了种种旁门小道,这个旁门,易于见效,旁门小法,虽能有小成,甚至出一些功能,但最终离大道太远,最后还是重入轮回

吕曰:

“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 

【直译】:

吕祖问:

为什么说大道难以知晓,难以奉行呢?

【原文】

钟曰:

“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

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

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

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

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指作太乙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

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

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

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

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

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

四时浇灌,望长黄芽。

一意不散,欲求大药。

差年错月,废日乱时。

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

寻枝摘叶,迷惑后人。

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

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

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 

【直译】

钟祖答:

以照傍门的小法,很容易看到功效,并且受非常多的人们流传。

互相传授,一直到死也不能明白真正的大道,这样就形成了风俗,而败坏了大道。

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等等。

这些傍门小法不能一一陈述。

至于说采日月精华、天地之气的,以心思意念为方法,希望能结丹;以各种肢体动作来锻炼,想得到超脱,多吸入阳气,而少呼出内气,这些片面的方法治病还可以。

把真胎息看成是没有杂念而不言语,修心养性还可以;把太乙含真气看成是精气充足,意念行任督二脉,是养命的下法。

形体像枯木,心神像死灰,也只是炼神的小方法。

非常无奈的是,从古至今很多修道的人,都是在意这些片面的地方。

以吞咽津液认为是大药,那能得到真正的造化?

聚集内气而要炼成丹,又如何能留得住?

认为肝是龙,肺是虎,那龙虎又如何交合?

把坎看作是铅,把离看成是汞,又该如何进行抽添?

一年四季去浇灌,希望能长黄芽,一思意念不散,想要求得大药,不能真正认识年月日时的运行规律,不知道五行的真正含义,如何又能知道三才的造化呢?

在书中找到一些片面的方法,迷惑后人。

就这样而致使大道离人们越来越远,同时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流传开了,而形成了风俗。

以至于失去了原来师父的本来意愿,那些道听途说,只靠言语来说教,把这些说成是真诀去教授无知的人们,却在一代一代相传授,最后还是免不了死亡,令人寒心。

我不是不想把真正的大道向世人们传授,只是因为世上的人们罪孽深重而福禄不足,不相信大道天机,多数都是贪恋钱财,而不重视自己的性命,甘怨坠入鬼道。

【原文】

吕曰:

“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

” 

【直译】

吕祖问:

小法傍门,我们己经都知道了,那么什么是大道,能说一说吗?

【原文】

钟曰: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

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

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

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

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

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

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 

【直译】

道本来无法去问,即使问了,也不会回应。

当初宇宙生成的开始,真正的原始气分化为阴阳,最原始的物质向外散开。

大道开始由一而生二,即太极之后生阴阳,阴阳而生三才。

一是体,二是用,三是造化。

休和用就是阴和阳,而造化就是阴阳的相交合。

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是因为同一大道的运转所生化。

大道生化二气,二气交合造化生三才,三才造化生五行,五行造化产生万物。

在万物之中,最有灵性,最尊贵的还是人。

只有人才能懂得万物生化的道理,只有人才能明了自己的心性。

真正懂了万物生化的道理,明白了自己的心性,就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命运了。

知道了命运,保护好生命这样就合乎于大道了,就能像天地那样坚固,而同样能够得到长生不死了。

【原文】

吕曰:

“天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

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

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

【直译】

吕祖问:

天地从古至今运行己经千万年了,人的寿命也就是上百岁,而能活到七十的人都是少数的了,为何大道只是让天地能长久运行,而不是让人的寿命也像天地一样长久呢?

【原文】

钟曰:

“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

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

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

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直译】

钟祖答:

不是大道远离人类,而是人类远离了大道。

之所以说人远离大道,是因为,人们养命不知道方法,之所以不知道方法,是因为下手练功还不知道时机,之所以不知道时机,是因为还不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

【注解】

最后,钟祖言明何为大道。

以天地运行之理,还作比拟,与天地同寿,天长地久,绵绵无长。

人要效法天地,自可得大道而长久,要明天地运行之理,需要明白阴阳,懂得五行,知道日月运行的道理,要知道四时是如何转换、一日阴阳之气如何运转,所以钟祖以天地而引出下一节,论天地。

在论天地一章中,钟祖以八卦的阴阳理论来论述,这是比较难懂的一部分。

 

钟吕传道集直译论天地第三

玄明说 2016-05-22

原文

吕曰:

“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吕祖问:

天地运行的的道理能说一说吗?

原文

钟曰:

“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