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52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 教案.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教案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帝国的产生实质是早期文明进一步扩展与交往的结果。

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古代埃及文明、西亚文明与希腊文明获得了稳步扩大,在文明扩展下的文明相互连接并最终形成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

这些帝国在战争和和平交往过程中,相互联系,构建古代世界绚烂的文明成就,诸如思想、文化和技术,同时也为开启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能够说出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表现(包括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与希腊文明),理解文明扩张与帝国建立的关系。

2.阅读文本材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3.学习各文明之间的交流,认识人类文明由分散孤立走向联系、交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文明的扩展和古代帝国建立、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古代文明扩展、古代帝国建立和文明交流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北纬30度》图片及文字说明:

同学们知道神奇的北纬30度吗?

北纬30度,主要是指北纬三十度上下波动五度所覆盖的范围,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存在着许多地球文明信息。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

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

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贯穿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

比如:

恰好建在精确的地球陆块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地,北纬30度,去领略古代文明是如何传播、扩展,不断发展壮大的。

(设计意图)使用神奇的北纬30度导入,为学生介绍这条纬线贯穿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激起学生探索欲望,从而顺利将学生带入本课教学情境。

教师也可使用“文明的曙光”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早期人类文明分布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古代文明的扩展主要是农耕技术的发展。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展示地图《西亚农耕技术传播》

2.古代埃及文明

(1)扩展方向及原因

古代埃及最早产生在尼罗河流域北部,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阻隔,再加上南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农耕的发展,因而古埃及文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向北、向东。

(2)发展

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国王们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努比亚地区不断扩张,使埃及统治地区北至叙利亚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达尼罗河第四瀑布,完成一个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的过程。

(3)影响

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张,促进了西亚北非和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大量财富和劳动力涌入埃及,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

3.古代西亚文明

(1)古代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统一

①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代巴比伦,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期间,古巴比伦王国逐渐强大。

当汉谟拉比即位成王时,古巴比伦王国不过是长约80英里,宽约20英里的小国。

展示地图《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②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实现了南部两河流域的统一。

汉谟拉比注意灌溉渠道、发展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人们把南部两河流域地区称作巴比伦尼亚。

一个半世纪以后,古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亚述。

过渡:

【想一想】依据材料思考亚述统一两河流域的原因?

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已为海上民族摧毁,这样它所控制的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最早收益的就是亚述。

——齐世荣《世界史》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

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

——教材图片说明

(2)亚述帝国——再次统一

①原因:

铁器的发展: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的北部,在吸取南部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亚述文明。

公元前1000年代,亚述开始发展。

因为这一时候,亚述周边没有强敌,同时“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已为海上民族摧毁,这样它所控制的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最早益的就是亚述。

”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增强了它的战斗力。

强大的军事:

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与军事有关。

根据这些浮雕,我们可以发现,亚述帝国组建了多兵种部队,这也使其在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

②过程:

亚述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

定都于尼尼微。

展示地图《亚述帝国》

③影响:

再次统一两河流域,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

过渡:

农耕文明扩张方式外,海洋文明是怎样扩张的呢?

4.古代希腊文明

出示材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与其他文明相比,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原因有何不同?

材料一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

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材料二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多岛多山,土地资源贫瘠,国土面积狭小,往往是为了生存而进行殖民活动。

除了生存原因以外,古代希腊向外扩张移民海域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来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

(1)扩张原因

①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

斗争中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难以立足便纷纷外迁;

②工商业发展需要:

工商业奴隶主十分活跃,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隶的来源而另辟新路;

③社会贫富分化:

在贫富分化过程中人债失地的农民,为了谋生,只得纷纷外流;

④人口过剩:

在狭小的城邦范围内,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满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如公元前七世纪后期,提洛岛大旱,七年无雨,居民被迫抽签从两兄弟中选出一人,到其它地区去殖民。

(2)扩张条件

因为希腊从事航海和工商业发展,因此他们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海航技术和武器。

(3)扩张影响

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这样的大规模殖民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①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②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希腊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掳掠奴隶、掠夺资料,进行商业剥削和海盗抢劫,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5.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扩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乔治·萨顿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

是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使各地文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文明的扩展原因和内容,理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扩展的不同,并理解文明的扩展为世界性帝国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为文明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

过渡:

帝国,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同学们知道古代世界上的帝国有哪些吗?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古代帝国建立的先后顺序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建立。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2.波斯帝国

(1)兴起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尽管自身文明程度并不高,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居鲁士统一了波斯各部。

(2)全盛

公元前五世纪,大流士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展示地图《波斯帝国》

(3)制度

①君主专制制度。

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专制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想,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②行省制度。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大流士宣称“下列诸省区:

波斯、埃兰、巴比伦、亚述、阿拉伯、埃及、沿海诸地、萨迪斯、伊奥尼亚、米底亚……总共23个省区归属于我,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旨意,我成为他们的国王。

③完善的税收系统。

经济上建立从地方到中央完成的税收制度。

这浮雕反映的是人民纳贡时候的情形。

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包括货币和实物税。

但民众主要交实物税,一般是粮食和土特产。

除此之外,波斯帝国还采取其它措施。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波斯帝国统治措施有什么特点?

产生怎样影响?

材料一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

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起自小亚细亚海岸的以弗所,东至伊朗高原的苏萨,全长2400公里……

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大批财富从各被征服地区掠夺到波斯来,大批俘虏成了波斯人的奴隶,大量被征服地区的肥沃土地变成了波斯征服者的地产。

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先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有的地区修建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学生分析归纳,特点:

向被征服地区学习。

影响:

促进了波斯帝国经济的发展。

过渡:

波斯帝国的衰落是从它在希波战争中惨败后(即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开始的。

从那时起到公元前四世纪,由于脱离波斯而独立的国家日益增多,帝国更加衰落下去。

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军队粉碎了波斯的军队,维持了二百余年的波斯帝国终于灭亡。

下面我们来看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教师也可使用“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知识解析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3.亚历山大帝国

展示《亚历山大》图片及文字说明: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王国伟大的国王,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为了保障儿子的良好修养,特地请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进行教育,除此之外亚历山大幼时就有随军征战和管理国家的经验,这些条件为他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优秀领导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奠定了他能最终建立马其顿帝国的坚实基础。

(1)建立

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组建了一支远征军,在伊苏斯平原大败十万波斯军。

挥师南下兵不血刃占领了埃及。

挥师北上,公元前331年于高加米拉与百万波斯大军展开决战,消灭了波斯。

向东扩张,打到印度河谷,最终止步于此。

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展示地图《亚历山大帝国》

(2)政治

①君权神授。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亚历山大每到一地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

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人们向他行匍匐礼,对他敬若神明。

②行省制度。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古代的帝国似乎一个也没有跳出“盛极而衰”的怪圈,亚历山大帝国也不能幸免,随着亚历山大的突然逝世,亚历山大帝国便一分为三,帝国的命运也就从此改变。

那么对于驰骋沙场的亚历山大,对于曾经横跨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我们又该作何评价呢?

(3)评价

材料一相比言之,项羽是长于战斗,韩信是长于战术,刘邦是长于大战略,但亚历山大则似乎是三者兼而有之。

——《西方战略思想史》

军事:

亚历山大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材料二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

当地人若要在新政府中任职,或要与希腊人交往,都必须学会希腊文……以至于各地原来的语言文字逐渐弃而不用……巴勒斯坦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文化:

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融,特别是推广了希腊文化。

4.孔雀帝国

(1)建立:

公元前3世纪,印度进入孔雀王朝时期,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部地区外的南亚地区。

(2)佛教的发展:

为了统治的需要,他把佛教定为国教,大兴佛塔和寺院,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佛教在印度达到全盛时期。

同时,佛教还向外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5.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

公元前509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

立国之初,四面受敌,但它依靠加强公民集体内部团结,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一跃而为地中海的一个强国。

接着又在地中海沿岸进行侵略,公元前二世纪,三次战争,打败北非的海上强国迦太基,占领了西西里、科西嘉、撒丁等岛和北非一部分土地;同时还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埃及、马其领、希腊、西班牙。

通过大规模侵略战争,罗马成为地中海一个庞大的强国,取得地中海的霸权。

展示地图《古代意大利》《罗马共和国》

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奴隶受到主人的残酷剥削,意大利半岛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起义。

虽然起义被镇压下去,但是冲击了奴隶制,影响了罗马的进程。

在镇压奴隶起义过程中,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进入帝国时期。

(2)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

公元一世纪到二世纪,罗马又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展示地图《罗马帝国极盛时期》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保持了200年的和平,称为“罗马和平。

”这一时期,地中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贸易的发展,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使得罗马一派繁荣景象。

城内大兴土木,修建了宏伟的宫殿、剧场和凯旋门,创造了罗马的辉煌。

(3)罗马分裂

帝国繁荣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矛盾,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

展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文本分析知道古代世界的主要帝国建立过程以及各自的文明发展的状况,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

过渡: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那么各个文明间都有什么样的交流呢?

三、文明的交流

1.农耕技术的传播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2.冶铁技术的传播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赫梯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近两个世纪之久。

随后才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并推动了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3.神话、雕刻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到“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的成就中得到好处,但是,还没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特点的地步。

古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

”。

德国人瓦尔特·伯克特也写到“希腊神话起源史前的狩猎时代,希腊神话在形成时期接受了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西亚文化的影响。

”在希腊,《阿多尼斯和阿芙罗狄蒂》神话与埃及伊丝达和塔穆斯神话非常相似。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尤其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如图(左希腊、右埃及),两者在发式、站立姿势与表情等多方面有明显相似之处。

这就显示了希腊雕塑对于埃及雕刻的借鉴。

4.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古老民族。

“腓尼基”原意为紫红色,(因为腓尼基人挖掘一种可以提取紫红色染料的海螺,令他们可以有紫红色的衣服穿)。

腓尼基人长期从事海上贸易,为了方便记录,对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进行改造,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

又因为腓尼基在埃及与西亚文明的交汇处,腓尼基文字很快传播开来。

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5.丝绸之路

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

两大强国相互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

丝绸之路开通后,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2世纪中前期,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

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在意大利和中国出土的文物,证明双方贸易往来的史实。

展示地图《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

6.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在古代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区域化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一带一路”识读中国国家形象。

同时也让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评一评:

美国总统林肯”活动。

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文本阅读,知道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课堂小结】

 

文明二字,写的容易,放在任何一个帝国,要促进文明的稳固与繁荣,实属不易。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如何进一步加速与其他区域文明的交往与交融,我们始终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