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62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二Word文档格式.docx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和所教学生及一些青年一起进行讲演,宣传唤起民众奋起抗日。

尤其可贵的是,滕大章虽是旧学出身,却能适应时代潮流,敏锐地接受新事物。

他读过毛泽东著的《论持久战》、《论解放区的战场》两本书后,认识到共产党是革命的党,共产主义是光明的路,依靠共产党才能解放人民群众,才能抵抗民族敌人,毅然将其独生子滕可访关室黄河西参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

这时滕大章已年过古稀,但他仍不遗余力地到处宣传党的政策,动员青年参爱国参战。

土地改革中,他主动献出土地财产。

带头执行党的政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滕大章情不自禁地岭诗歌颂胜利。

滕大章虽出身于诗礼之家,但他却不泥经守古。

他常言:

“圣言可遵,但应与时推移。

儒道虽好,然过于封建拘泥”。

因此,他极力推崇新学,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作为其为师授业之道。

他办学后,首先摒旧制,罢私塾,兴学堂。

他首创“五祖庙小学堂”,招收贫苦子弟免费入池读书,给附近村树立了榜样,成为当地提供新文化、创办新学堂的带头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滕大章不仅长于育人,而且也善于自学。

他一生饱览诸书,博古通今。

尤其擅长书法,字体遒劲有力、古朴端雅。

清末民初十区乡里的碑、匾多出其手。

1953年,滕大章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他逝世虽数十年之久,至今乡邻们谈起他送子参军、教子报国以及创办新学服务人民的事迹来,无不竖指称赞。

8、刘如祜

刘如祜(1883-1937),字筱园,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

他出生于诗书世家,幼年在其父办的学堂读书。

他一生好学,才华出众。

1902年,19岁时中秀才。

当时,中国旧民主革命已经开始,废科举,兴学堂。

他便自费到济南,考入中医学堂,成为全国四大名医之一杨砚农教习的得意门生。

他一面听课,一面到山东中西总医院实习。

刘如祜在济南中医学堂毕业后,先到山东中西总医院从医,并参加了山东红十字会的创办工作,任中医官兼书记员。

此间,他先后带队到东蓬莱、黄县、掖县和鲁中南兖州、滕县、枣庄等地,发展红十字会员,建立基层红十字会组织,扩大医疗队伍,为战地救死扶伤服务。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了国共合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

冯玉祥的西北军,响应北伐战争,在冀鲁组建新建左军支援。

出征前,指名要济南中医学堂教习杨砚农从军。

杨因年老体弱,即推荐刘如祜随军前往,代其服般。

西北军从济南出发,经曹县、郑州、西安,到达甘肃陇防司令部,刘如祜被任命为参谋长兼医官。

不久与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师汇合,甘肃边防司令部撤销,刘如祜任甘肃陇南镇守使署参谋官,后任骑兵旅医官。

以后,又任陇南镇守使天永县政府秘书,军粮总局局长等职。

为北伐战争做出了贡献。

1929年,因其父病危,领导上让刘如祜返里探父。

回家后,他一面在家孝敬双亲,一面在药店行医。

期间,曾因专业证书遗失,又参加了济南中医考试。

取证后,即先后到泰安宏吉堂和济南天德生药店继续行医。

1935年,经同乡赵子芳推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几军第三十七师师部书记官。

1937年,“七.七“事变,刘如祜所在部队三十七师的110旅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在平津前线坚持了一个多月,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同年10月2日,刘如祜随军参加良民庄战斗,在日军飞机轰炸时中弹,脚被炸断一只,头部被炸一洞,当场光荣牺牲,时年54岁。

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刘如祜为革命烈士。

9、刘梦弼

刘梦弼,1885-19677,字良甫,安驾庄镇安刘村人。

其祖父刘尚述经商有方,由穷致富,置土地400亩。

其父刘德硕安守父业,本分经营,务农一生。

刘梦弼幼年就读私塾,因持家需要,学书未成,辍学务农,操持家务。

刘梦弼为人敦厚淳相,乐于周济贫苦。

其承父业后,尚属家大业大,不仅雇有长工数人,还经常雇短开。

家中还雇有做饭的,看门的。

刘虽是这样显赫的大户之主,但确无主人架势,和长工、短工一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生活上从不为起炉灶、和长、短工一起吃,这在解放前实属罕见。

同时,他从不计较所雇人员干活多少。

贫农刘德华和一个看庙的,因年纪较大无人雇用,家中无粮糊口。

刘特意派人把这二位老人叫到家中,并嘱咐家人,不能嫌老人年纪大,不干活也要照样管饭。

对所雇人员的工钱按时支付,从不拖欠。

对家中有老人的长、短工,吃晚饭走时,还送给他们干粮,带回家给老人吃。

每逢过年过节,对乡邻困难户,他都赠粮周济。

他的看门人刘长春,一生穷苦没娶上妻子,年老后过继刘松雨为继子,因家中贫穷,继子成亲女方要80元(银元)聘金方定,否则拒绝。

全家因无钱愁得器。

刘梦弼听到后,主动给刘长春送去80块银元,并再出费用,有“大娶“形式(当地大娶形式比较讲究,要雇用乐工吹吹打打,新郎要骑马披红串街走苍,新娘要坐轿,还要摆酒席请客受贺),为刘松雨完了婚,人们赞不绝口。

刘梦弼还精研过“牛马经“。

对医治牲畜疾病有独到之处。

自家兼营药铺,但是刘学习医术和经营药铺的宗旨是服务乡里,方便群众。

有人请他时,随叫随到。

施术从不收费。

所用药物,富有人家收成本,贫困之户分文不取。

长此下去,时间不长,药铺就赔光倒闭。

他接管的家业虽属万费,由于过多施舍,逐渐衰败,靠卖地、舞地,年复一年的勉强维持。

刘梦弼因个人学书未成深为遗憾。

他当家后,便满腔热情地兴办教育。

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兴起后,他积极倡办学堂,主动约请本乡绅士共同协议,办起了“张侯三官庙初级小学堂”。

对无力缴纳学资的学生一律免缴学资。

学堂经费困难时,他经常慨解义囊捐资助之,办学达20年,给乡里培养了不少人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铁蹄踏入家乡。

刘梦弼看到广大乡亲遭屠戮,受蹂躏,非常义愤。

他膝下无子,有6个女儿,这时已出嫁4个。

面对这民族铖亡的时刻,他毅然冲破封建礼俗,将未出阁的两个女儿送去参加抗日工作。

并教育女儿精忠报国,为民效力。

其女秉承父训,在腥风血雨的日了里,历尽艰险,转战祖国南北,数十年如一日。

王女刘朗现在北京邮电部工作。

六女刘毅任安徽省冶金厅副厅长。

在那艰苦的岁月中,他不顾个人年老体弱,积极地为抗日奔波。

不顾全家安危,想方设法掩护我抗日工作干部。

在本地区活动的抗日老干部武圣域、张北华、梁杰三、栗森、安春华皆是他家的常客,他的家成为革命干部的接头点和饭店。

1940年,是本地区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刘梦弼自动将家中仅有的1000余斤粮食,献出来支持抗战。

同时他主动提出把土地交出来,分给无地穷户。

他留少量土地自己耕种。

1967年,刘梦弼因病去世,享年82岁。

10、刘宝珍

刘宝珍(1885-1975),安驾庄镇南杨庄村人,8岁入本村私塾读书。

因母病长期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治不好,随辍学习医以治母病。

因其天资聪颖,加这学医心切,24岁即出马看病。

刘宝珍医学理论造诣颇深,对《内经素问》、《金匮要略》、《伤寒总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论著,无不通晓。

行医善于理论结合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践,诊病务求透彻,处方力达切症,加之医德高尚,名振四方,不仅安驾庄一带延其医病者络绎不绝,东平、汶上等县,请他者经常车马盈门。

1918年,春季,瘟疫流行。

刘宝珍这时在店子村“春和堂”当“坐堂先生”。

刘宝珍日夜出诊,挽救人民生命。

疫病严重时,他曾一连跑泰安、肥城、东平等5个县的边境村庄,抢救病人。

广大群众对其不辞劳苦的精神,无不啧啧称赞。

1936年,泰安县政府组织中医会孜,刘宝珍名列第四。

尔后,他又参加了全省组织的考试,列第八名,省政府聘其为惠民县中医研究所中医医师。

建国后,他虽年过花甲,仍刻苦学习钻研医术,热心为群众看病。

对新中国的各项政策,身体力行。

1951年,春天,他带头将开办的“隆春堂”药店入股加入“卫生联营”,开创了安驾庄地区医疗卫生界合作的先例。

由于刘宝珍思想先进,积极拥护政府的主张,加之他医术高超,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受到人民的尊重和拥戴。

1964年,被选为肥城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刘宝珍一生以为民除病,救死扶伤为己任,刻苦钻研医学。

晚年,他总结个人行医50年的经验,著有《六六体面成》、《寒温纪要》等医学著作。

1975年10月10日,刘宝珍因病去世,享年90岁。

11、刘太申

刘太申(1887-1951),字禄之,马家埠镇洼里二分村人。

刘太申自幼勤学,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为人品行端方,善书写碑文,庄乡邻里皆有求必应。

思想进步,在剪发放足运动中,身先士卒,从家人做起,带动乡里响应号召,被世人传为佳话。

私塾转向学堂时,他东奔西走,宣传新文化,使泰安西南乡一带很快接受,并创办了新学堂。

1915年,泰安知县冯汝骥搜刮民政期压百姓,他不畏艰险,不怕打击报复,到处奔走游说,并搜集冯汝骥残害百姓的罪斑点,同本地文人葛延瑛、刘宝符等联名上告,与贪官进行斗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响应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大力宣传抗日救国之道,破除迷信,抵制日货,并组织夜校自编教材,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所教学生受其熏陶,多数走上了抗日救国道路。

1951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64岁。

12、梁荫铣(1890-1978),字锐凝,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

生于接骨世家,自幼聪慧过人,虚心好学,在接受家学和临床实践中,继承了祖传接骨医术和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医德家风。

1925年,其父梁桂荣辞世。

年轻的梁荫铣,唯恐祖传接骨医术失传,孜孜不倦地攻读各类古典医学名著,精心整理祖上与父亲遗留下来的验方、秘方,终于摸清了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和骨骼细微之处,掌握了脉络筋骨的活动规律,创造出了简便易行,无任何后遗症的接骨术,使正骨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了突破,更臻完善,梁荫铣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接骨专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安驾庄地区遭受到日寇的侵袭。

1939年6月14日,日本侵略者在安驾庄村这下了据占领,并把日本司令部安在了梁荫铣家里。

他家的所有医学典籍、物资被洗劫一空,精心整理的一些验方,秘方无一幸存,他面对劫后惨景,痛心疾首,悲愤欲绝,迫于形势的恶化,不能再在安驾庄村居住,梁荫铣只好携带一家老小,逃至山村继续行医,给广大群众治病。

并且以行医看病为掩护,帮助我地下工作人员进行抗日活动。

日酋宾野曾三番五次地对也进行威逼利诱,令其回村开药铺,以便为日寇的侵略战争服务。

但梁荫铣大义凛然,始终没有屈从就范。

直到1944年秋,日军从安驾庄逃跑后,才搬回安驾庄村,重整旧业。

建国后,由于党和国家重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梁氏接骨倍受推崇。

他虽年近花甲,除为前来就医的诊治外,还走乡串村,以土方、验方为乡亲们治病。

1951年春,他以自己药铺的全部医药、资财,先参加了联合诊所,由于他家的存药量大,资财多,医术精湛,他的行动在全区卫生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他的感动下,安驾庄境内的个体医务人员,都踊跃参加联合诊所,为全区的合作医疗奠定了基础。

梁荫铣不仅有精湛的医村,良好的医德,而且打破接骨秘技不传外人的戒律,把祖传七代的整骨秘诀、验方,公诸与世,为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3年,梁荫铣被选为肥城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又被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委任为肥城县科协组长。

1954年,在山东省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系统地介绍了正骨术材料,1957年,在山东医刊第一期上,刊登了他的正骨术论文,深受全国中医工作者的赞许。

1958年,调到山东省政治学校学习,同年8月,调省立第一医院中医门诊训工作。

1959年,被选为济南槐荫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人民代表大会。

1967年,因报左思想的泛滥,精神受到刺激,忧郁成疾,得了偏瘫病,因无法学习、工作,蒙上级批准,离职回原籍——安驾庄村治疗休养。

在此期间,仍然有求必应,慕名求医的人络绎不绝,自己不能动手开药方,即口述,让其孙写药方。

病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梁荫铣因十年动乱中,思想受到严重冲击,于1978年3月13日夜,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