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68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比例和反比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比例和反比例.doc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2-8-11

授课题目

正比例和反比例

课型

复习

使用教具

讲义纸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难点: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知识梳理

一、比例的有关知识

1.比例的意义

①要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例题: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6.4:

4和9.6:

6能否组成比例?

因为:

6.4:

4=6.4÷4=1.69.6:

6=9.6÷6=1.6

所以:

6.4:

4=9.6:

6

2.比例的基本性质

①要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例题:

   3 :

8  =  18  :

483×48=8×18

内项

                      外项

例题: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6:

1.8和0.5:

0.25能否组成比例?

因为3.6×0.25=0.91.8×0.5=0.9

所以3.6:

1.8=0.5:

0.25

例题:

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8个比例式。

因为:

12=1×12=2×6=3×4

所以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两组4个数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2×6=3×4

(2)︰(3)=(4)︰(6)(3)︰

(2)=(6)︰(4)

(2)︰(4)=(3)︰(6)(3)︰(6)=

(2)︰(4)

(6)︰(4)=(3)︰

(2)(4)︰(6)=

(2)︰(3)

(6)︰(3)=(4)︰

(2)(4)︰

(2)=(6)︰(3)

3.解比例

①要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②例题:

3:

8=ⅹ:

40=

8ⅹ=3×404.5ⅹ=9×0.8

8ⅹ=1204.5ⅹ=7.2

ⅹ=15ⅹ=1.6

(4)比例尺

①要点: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②例题:

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16千米=1600000厘米

=

例题:

说出下面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例题:

在一幅比例尺是1:

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

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方法1:

12.5×500000=6250000(厘米)=62.5(千米)

方法2:

2.5×5=62.5(千米)

方法3:

12.5÷=12.5×500000=6250000(厘米)=62.5千米

解:

设甲、乙两城实际相距ⅹ厘米。

=

1ⅹ=12.5×500000

ⅹ=6250000

6250000(厘米)=62.5千米

(5)面积变化

①要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²:

1(或1:

n²)。

②例题: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

2.5=3:

1,宽的比是3:

1。

==×=9:

1=3²:

1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

1。

效果检测

1.根据A×B=C×D,写出8个比例式。

()︰()=()︰()()︰()=()︰()

()︰()=()︰()()︰()=()︰()

()︰()=()︰()()︰()=()︰()

()︰()=()︰()()︰()=()︰()

2.在一幅比例尺是1000:

1的图纸上,量得某正方体零件的棱长为1米。

则该零件的实际体积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2倍,则周长扩大为原来的()倍。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为原来的,则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扩大为4倍,则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倍。

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缩小为原来的,则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4.判断正误。

(1)比就是比例,前者是后者的简称,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

(2)比的前后项同时加上一个数,比值不变。

()

(3)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

(4)比例的两外项之积除以两内项之的商为常数。

()

(5)比例的两内项两外项同乘以一个负数,比例仍然成立。

()

5.解比例。

(25-5x)︰(-3)=(x+5)︰(-)=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

(七)

主要内容

正比例和反比例

考点分析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K(一定)。

2.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对照图像,能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xy=K(一定)。

4.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两个变量的积一定,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没有上述两种关系,这两个变量不成比例。

比例有正反,判断是关键.分清三种量,关系式列全.正比商一定,

反比积不变.商积不一定,不成正与反.等式非乘除,同比例无关.

典型例题

例1(正比例的意义)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

分析与解:

(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从左往右看,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从右往左看,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始终不变,=120,=120,=120……这个比值就是火车的行驶速度。

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对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两点发现:

第一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也就是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第二点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是一定的,有这样的关系:

=速度(一定)。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

点评: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分三步:

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不要省去任何一步。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K(一定)。

例2(判断是否成正比例)

练习本的单价一定,买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分析与解: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看两个变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成正比例,反之,则不成正比例。

买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练习本的单价有下面的关系:

=练习本的单价(一定)

所以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例3(正比例的图像)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42

49

……

(1)图中的点A表示时间为1分钟时,磁悬浮列车驶过的路程为7千米。

请你试着描出其他各点。

(2)连接各点,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像判断,列车运行2分半钟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行驶30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路程/千米

42

35

28

21

14

7●A

0

1234567时间/分

分析与解:

根据提供的各组数据描出图像的许多个点,再依次连成直线。

路程和时间相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7,即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对照图像,可以根据时间的值估计出路程的值,也可以根据路程的值估计出时间的值,估计时允许有一定的出入。

(1)描点、连线如图。

路程/千米

42●

35●

28●

21●

14●

7●A

0

1234567时间/分

(2)在一条直线上,因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根据图像,列车运行2分半钟时,行驶的路程是17.5千米;行驶30千米大约需要4.3分钟。

例4(辨析)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分析与解: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而圆的面积和半径却不成正比例。

可列表判断。

半径/cm

1

2

3

4

5

6

……

直径/cm

2

4

6

8

10

12

……

周长/cm

6.28

12.56

18.84

25.12

31.4

37.68

……

面积/cm²

3.14

12.56

28.26

50.24

78.5

113.04

……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3.14,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而圆的面积和半径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变化的,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正比例。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却不成正比例。

例5(反比例的意义)

下表是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时,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个

20

30

40

60

80

……

加工的时间/时

12

8

6

4

3

……

分析与解:

(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两种量。

(2)从左往右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从

右往左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

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相对应的加工的时间的积都始终不变,如20×12=240,30×8=240,40×6=240……而这个积就是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发现:

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

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随着加工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相对应的积是一定的,有这样的关系:

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加工的时间=零件的总个数(一定)。

所以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

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点评: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和正比例一样,分三步:

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进行判断。

不要省去任何一步。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xy=K(一定)。

例6(判断是否成反比例)

总产量一定,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为什么?

分析与解: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如果两个变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反之,则不成反比例。

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总产量有下面的关系:

每公顷的产量×公顷数=总产量(一定)

所以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成反比例。

例7(辨析)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反比例。

分析与解: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

很明显,和一定,两个加数的积是变化的,所以它们不成反比例。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不成反比例。

因为它们的积不一定。

点评:

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它们不是积一定,也不是比值一定,它们就不成比例。

像这样的还有:

人的跳高高度和身高;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等。

例8(综合题1)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分析与解:

判断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举数据,也可以根据计算的公式来推导。

(1)因为长方形的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所以长和宽成反比例。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宽的和一定,但不是积一定,所以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例9(综合题2)

分别说明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每两种量的比例关系。

(1)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

(2)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

(3)天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

分析与解:

在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当某一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可能成反比例关系。

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判断。

(1)因为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所以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时,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成反比例。

(2)因为=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所以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成正比例。

(3)因为=天数(一定),所以天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成正比例。

巩固训练

1.仔细观察每张表格,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表格1

数量/本

1

3

6

8

10

20

……

总价/元

4

12

24

32

40

80

……

表格2

单价/元

1.5

2

3

4

5

6

……

总价/元

6

8

12

16

20

24

……

表格3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

1.5

2

3

4

5

6

……

数量/本

40

30

20

15

12

10

……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25页,可装订400本。

如果要装订500本,每本有X页。

题中()量一定,关系式:

()○()=()(一定),()和()成()比例。

3.一间会客室地面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需要640块。

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Y块。

题中()量一定,关系式:

()○()=()(一定),()和()成()比例。

4.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当底面周长一定时,()与()成()比例;

当高一定时,()与()成()比例;

当侧面积一定时,()与()成()比例。

5.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

6.当a×b=c(a、b、c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

()一定,()与()成()比例;

()一定,()与()成()比例;

()一定,()与()成()比例;

7.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7)订阅《小学数学评价手册》的份数与所需钱数成正比例。

()

(8)在400米赛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

(9)工作总量一定,已完成的量和未完成的量成反比例。

()

(10)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成正比例。

()

(1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12)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

8.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9.思考:

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

于是小张就说:

“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

”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10.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各造纸多少吨?

(1)把下表填写完整。

造纸时间/时

1

2

3

4

……

造纸吨数/吨

1.5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造纸时间和造纸吨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连起来。

吨数/吨

6

5

4

3

2

1

0

1234567时间/时

(3)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4)根据图像判断,5小时造纸多少吨?

拓展提高

用比例解下列应用题;

1.学生参加搬砖劳动,6人搬砖162块。

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32块砖,需要学生多少人?

2.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和徒弟两人合干用了15小时,已知师傅和徒弟的工效比是5:

3.求单独生产这批零件,师傅和徒弟各需用几小时?

3.一捆铅丝重520克,剪下20米,这捆铅丝减少了130克。

这捆铅丝还剩多少米?

4.一个工厂计划一年节约10800度电,实际前5个月就节约了6000度电。

照此,实际可节约多少度电?

5.修一条水渠,计划需要80人,40天完工。

实际开工10天后,又增加了20人,求还需多少天完工?

6.师徒工作效率的比是11:

9,两人共同要完成生产555个零件的任务,师傅先做一天后徒弟再来做。

师傅每天生产零件55个,完成任务时师傅共生产了几天?

家长签名: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