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74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2Word下载.docx

B.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点火法检查厨房内煤气是否泄漏

D.在刀片上涂油防止生锈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在实验室用100ml量筒准确量取8.5ml盐酸

B.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6.熟石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熟石灰的用途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建筑材料B.改良酸性土壤C.制农药波尔多液D.治疗胃酸过多

7.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

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8.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不同的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

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雏菊

无色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

B.玫瑰花汁遇pH=10的无色溶液,会变成绿色

C.用雏菊花汁可鉴别稀盐酸和烧碱溶液

D.用玫瑰花汁可准确测定某稀盐酸的酸性强弱

9.使用酸、碱等腐蚀性药品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下列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

A.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洒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D.氢氧化钠溶液洒在衣服上,先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10.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

目的

方案

A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氮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

B

检验铝粉中是否含有铁粉

取样,用磁铁接近样品

C

检验BaCO3中是否含有BaSO4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AB.BC.CD.D

1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1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

(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I中分离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漏斗

B.溶液A中溶质是H2SO4、CuSO4

C.上述流程中物质B是锌,物质D是盐酸

D.A~E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

13.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CO2(H2):

通入氧气中点燃后冷却

B.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C.NaCl溶液(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加热

D.KCl固体(KClO3):

加少量MnO2加热

14.“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A.硝酸钾B.氧化铜C.碳酸钾D.氢氧化钾

15.“归纳或类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A.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D.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

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朋友:

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完成下列问题:

(1)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2)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17.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其_______性。

(2)试用文字解释为什么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_______。

(3)往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写出所有存在的可能组合)。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厨房调味品食醋中含有的酸____②制作叶脉书签的烧碱____

③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生石灰____④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玻璃钢属于____(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性。

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___________。

19.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

(2)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

(2)铁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___。

三、推断题

21.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D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

图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路)。

(1)写出物质E为固态时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2)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2.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有铁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石灰石的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CaSiO3),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③固体原料进人高炉之前需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①若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常用作干燥剂,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若丙的俗称是纯碱,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则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乙转化成M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遇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甲同学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漏斗、玻璃棒、烧杯C.漏斗、试管、玻璃棒

(2)乙同学取10g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g,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C装置中的油层作用是_______。

丙同学将20g稀盐酸加入到1.25g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g/L,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

24.做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________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

(2)成立

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______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

(1)不成立。

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

(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_______(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_________溶液发生了反应;

(填化学式);

(3)请写出稀硫酸和铝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方程式属于_______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计算题

25.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115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20g,需要水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6.某同学用73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进行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根据题意填空并计算:

(1)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确到1%)

参考答案

1.B2.A3.B4.C5.D6.D7.A8.D9.C10.B11.A12.D13.C14.C15.D

16.

(1)PH试纸(PH计)肥皂水煮沸(加热或加热煮沸)

(2)蒸馏

17.吸附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Zn2+和Cu2+或Zn2+、Cu2+和Ag+

18.CH3COOHNaOHCaOOH-复合材料导电4Al+3O2=2Al2O3硫酸

19.

(1)C+2CuO

2Cu+CO2↑

(2)Ca(OH)2+Na2CO3===2NaOH+CaCO3↓

20.C+O2

CO2Fe+2HCl=FeCl2+H2↑2KClO3

2KCl+3O2↑

21.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答案合理即可H2SO4置换反应

(或

22.

+4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aCO3

HCI(或H2SO4或HNO3)复分解反应

23.CaCO3+2HCl=CaCl2+H2O+CO2↑BB装置中碱石灰吸收了从A装置中出来的水蒸气(及可能存在的氯化氢气体)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及与水反应)80%

24.H2SO4红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不能NaOH2Al+3H2SO4=Al2(SO4)3+3H2↑置换

25.

(1)80

(2)解:

设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x。

x=5.85g

答: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

26.

(1)NaCl、NaOH

(2)解:

设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