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83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贺兰山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贺兰山

一、单选题

经过20亿年的地质演变,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

7亿年前的震旦纪,贺兰山地区出现了宁夏最古老的动物,如今在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的山路上,捡到一块蠕虫动物化石其实并不困难。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重熔再生作用B.②冷却凝固作用

C.③变质作用D.④外力作用

2.关于上述材料的正确说法是()

A.贺兰山的形成只和内力作用有关

B.贺兰山前的冲积洪积扇的形成正是①作用的结果

C.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主要为乙类岩石

D.甲代表了岩浆

1.C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乙,甲丙形成沉积物,说明甲丙是岩石,丁是岩浆,④重熔再生作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选择C。

2.C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外力作用,贺兰山的形成不只和内力作用有关,A错;贺兰山前的冲积洪积扇的形成正是②外力作用的结果,B错;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岩石当中有化石主要为乙类沉积岩,C对;丁代表了岩浆,D错。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200mm。

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正确的是()

A.①—春季B.②—秋季

C.③—冬季D.④—夏季

4.与其他季节相比,①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量小B.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

C.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多D.降水较多,植被生长好

5.根据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可推测该地区()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B.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D.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

3.B贺兰山东麓夏季为夏季风迎风一侧,降水多,植被生长好,为图中①;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春季升温快,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较缺乏,而秋季降温快,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水分相对较多,所以秋季植被覆盖度高于春季,故春季为图中③,秋季为图中②。

冬季寒冷干燥,植被覆盖度最低,为图中④。

故本题选择B。

4.D①季节为夏季,夏季植被覆盖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上气温高,植被生长好,植被覆盖度高,D正确。

A选项气温低,蒸发量小,季节为夏季表述错误;B选项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是春季的特征,排除B;该地主要为山地降水补给,不是雪山融水,排除C。

故本题选择D。

5.B读图可看出,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总体是下降的,说明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B对。

生态环境形式变得严峻,A错;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多为流水沉积作用,故侵蚀表现不明显,排除C;因为植被减少,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D错。

故本题选择B。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指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地区采用自产优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凭借独特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使得该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贺兰山东麓能成为中国最佳葡萄酒产区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A.降水充足B.昼夜温差大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

7.葡萄酒酿造属于哪类工业()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动力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

6.A贺兰山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所以贺兰山东麓能成为中国最佳葡萄酒产区的自然原因不包括降水充足。

选择A。

7.D葡萄酒原料葡萄不便于远距离运输,所以葡萄酒酿造需要靠近原料产地,属于原料导向型,选择D。

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化荒漠、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B.草原化荒漠、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C.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D.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9.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热量C.水分D.光照

10.图中人工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A.山地降水B.湖泊水C.冰川融水D.积雪融水

8.B①靠近荒漠地区,人类的活动起主导地位,在荒漠的自然基础上进行植树种草等人工改造,属于草原化荒漠;②靠近荒漠地区,以荒漠为主,属于荒漠草原;③海拔高,水分较多,接近森林草原,应该为针叶林;④相对③海拔低,气温高,应该为针阔混交林,选择B。

9.C贺兰山地降水少,水分起主导作用,沟谷及阴坡地段水分相对较多,可以满足旱生灌丛生长,所以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

10.D本地区降水少,缺少湖泊和冰川,人工绿洲靠近贺兰山,水源主要来自贺兰山积雪融水,选择D。

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贺兰山对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①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②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

③提供冰川融水补给④抬升冬季风增加降雪量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12.图中Ⅰ~Ⅳ区域(  )

A.Ⅰ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B.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

C.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

11.A据图可知,冬季盛行偏北风,贺兰山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①对;贺兰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减少了寒潮灾害,②对;银川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是黄河径流,不是冰川融水补给,③错;抬升冬季风不能增加位于背风坡一侧的银川平原的降雪量,④错。

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12.D据图可知,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有黄河流经,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故A项错误;Ⅱ区虽水源较为缺乏,但畜牧业对水源要求不高,可发展畜牧业,故B项错误;Ⅲ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故C项错误;Ⅳ区为贺兰山—六盘山地区,因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水草丰美,适宜发展林牧业,故D项正确。

下图为贺兰山及附近自然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图中()

A.甲地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乙地比丙地的冬季更加温暖

C.丙地会出现典型喀斯特地貌D.冲积层1形成晚于冲积层2

14.图示地区()

A.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B.平原向高原地形过渡

C.从湿润区向半湿润区过渡D.森林向草原植被过渡

13.D甲地是洪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错;乙地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丙地处于背风坡,乙地比丙地的冬季更加寒冷,B错;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不会出现典型喀斯特地貌,C错;冲积层1在冲积层2以上,冲积层1形成晚于冲积层2,D对。

14.A贺兰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A对;两侧都是内蒙古高原,B错;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C错;草原向荒漠植被过渡,D错。

年轻的贺兰山和银川平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西域板块和中朝板块交界处,贺兰山北端和银川平原北端交界处的石嘴山地区因植被茂密被称为“旱海绿岛”。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形成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分别是()

A.向斜背斜B.背斜地堑

C.地垒向斜D.地垒地堑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贺兰山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B.受内力作用影响,贺兰山不断增高

C.银川平原地势低平、热量充足,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D.银川平原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15.D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发生断裂错位,上升部位形成贺兰山,所以贺兰山为地垒,两侧上升中间下降为银川平原,地质构造为地堑。

D正确。

16.B贺兰山主要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受内力作用影响,贺兰山不断增高,银川平原地势低平、热量充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银川平原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但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B正确。

下图为“宁夏北部地形和剖面图”,剖面图中数字代表自然带。

读图回答各题。

17.图中()

A.宁夏平原是由断裂下陷、风力堆积而成B.贺兰山东侧比西侧降水丰富

C.贺兰山东侧比西侧自然带丰富D.黄河由北向南流易发生凌汛

18.图中区域()

A.主要灌溉水源来自黄河及贺兰山的冰雪融水

B.晴天多,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业发展

C.鄂尔多斯高原煤、气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17.B据图中信息可知,宁夏平原是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而成,故A项错误;贺兰山东侧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西侧为非季风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故降水较少,B项正确;黄河由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故D项错误。

18.D黄河流经该区域,故主要灌溉水源来自黄河,A项错误;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农业发展,故B项错误;鄂尔多斯高原煤、气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工业,故C项错误;该区域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过度放牧会导致荒漠化的产生,故D项正确。

自1999年以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牧还林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9.贺兰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分布有云杉天然林带,其原因是()

A.海拔高,日照较强,辐射量大

B.气温低,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年温差、日温差大

D.位于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0.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功效有()

A.宁夏平原灌溉农业的重要水源地B.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重要水源地

C.遏制西部沙漠东扩D.减小温差、缓解旱情

19.B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贺兰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温度较低,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分布有云杉天然林带。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C宁夏平原灌溉用水为黄河水;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重要水源地祁连山冰雪融水;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利于遏制西部沙漠东扩。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体是下降的,说明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D正确。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21.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A.80mmB.190mm

C.310mmD.430mm

22.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B.气流受祁连山抬升作用

C.气流受贺兰山抬升作用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21.A读图,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顺序变化。

图中等值差是50mm,甲地的降水量可能是350-400mm之间。

乙地降水量位于400-450mm之间。

可以判断甲乙之间降水量差值在0-100mm之间,选项A对。

22.B图中甲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密度小,水汽少,A错。

受地形阻挡,气流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B对。

这里距海洋远,接近非季风区,冷暖扭转相遇少,C错。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覆盖率低,D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对甲、乙两地地形类型的判断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为山地地壳断裂抬升形成

B.甲地为山地板块挤压形成

C.乙地为高原地壳断裂下沉,流水沉积形成

D.乙地为平原地壳断裂下沉,流水侵蚀形成

24.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B.阻止沙漠入侵

C.为银川平原提供灌溉水源D.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3.A根据右图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断层处,且位于上升的岩块,故甲地为地壳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山地,A选项对,B选项错;而乙地位于相对下降的岩块,地势较低,因黄河流经,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所以乙地为平原地区,因地壳断裂下沉,流水沉积形成,故CD选项均错。

综上所述,选A。

24.C据图可知,贺兰山近似南北走向,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减少了北方冷空气的影响,A正确;阻止西部沙漠入侵,避免了土地被沙漠侵吞,B正确;东坡为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提供了灌溉水源,D正确,所以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而宁夏平原主要是靠引黄河水灌溉,C错误。

结合题意,选C。

25.读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回答:

关于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出,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

B.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C.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D.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

25.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上游为侵蚀地貌。

山麓地区为洪积扇,据图可知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结合下图沉积物的垂直分层可确定为河流的堆积地貌。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B. 土层浅薄C. 光照不足D. 水源缺乏

26.C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

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27.B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

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

28.有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这就说明冲积扇坡度较大,流水较急,不利于小颗粒物质堆积,造成土层浅薄,不利于耕地分布。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东麓西靠巍峨的贺兰山脉,东临黄河上游,北接古城银川总面积20万公顷。

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

(1)指出贺兰山东麓两种流水塑造的地貌。

(2)从分布位置和形成过程,分析这两种流水地貌有何差异。

(3)分析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的原因。

【答案】

(1)冲积扇冲积平原

(2)分布位置:

冲积扇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山麓地带。

冲积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平原地带。

形成过程:

山间的河流侵蚀山地带来泥沙,出山口位置由于流速减慢,物质沉积,形成扇形沉积地貌;平原地带地形平坦,黄河流速减慢,河流中的物质沉积形成平原地形。

(3)该地沉积层呈层理构造;不同层理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含有不同生物化石。

【解析】

(1)贺兰山东麓临近黄河,在临近该山脉的东麓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比较慢,流水的沉积作用比较强,因此在贺兰山东麓地带多冲积扇和冲积平原

(2)分布位置: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山麓地带即紧邻山前的地带,这一带冲积物的沉积厚度较大,形成了冲积扇,而贺兰山以东的平原地带由于冲积物的厚度较小,最终形成了冲积平原;形成过程:

山间的河流在行进的过程中侵蚀作用较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出山口位置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在该区域沉积,最终形成扇形沉积地貌;图是区域的平原地带,地形较为平坦,黄河流速降低,河流中的携带的大量的冲积物沉积,逐渐形成平原地形。

(3)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沉积层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层理构造;不同地层所形成的年代是不同的,因此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试分析主要原因。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当地更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

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

【解析】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

由图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这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上游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携带物成分等均有关。

由图可知,甲处河相对较长,山地相对高度较低,这导致甲携带物途中损失多,冲积扇上就相对少了。

(3)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

(4)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山体冬季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冬春阻挡沙尘侵袭;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堪称该地的守护神。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交错带,山体高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西北干旱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

灌丛(高度在5米以下,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贺兰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的多少)随海拔上升总体呈微弱的单峰格局。

为研究贺兰山灌丛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从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到贺兰山主峰(海拔3472m)选择13个面积相等的样地进行调查研究。

下图为贺兰山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图。

(1)说明在1300米至1500米,草本物种丰富度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却表现出灌木层较低、草本层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阐释中海拔区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3)分析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限制草本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答案】

(1)贺兰山低海拔区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加上相对贫瘠的土壤质地,导致仅有少数耐旱性较强的草本物种生存。

(2)动物的践踏和啃食灌木层降低了上层郁闭度(数量),为下层草本植物提供了更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生存空间,削弱了种间竞争,加上草本植物的更速度相对较快,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导致其形成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3)山体陡峭,日照时间长,风速较大,导致土壤蒸发强烈,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且昼夜温差大,仅少数适应性较强的高寒灌丛、高山草甸和嵩草生存,所以物种数量有限,物种丰富度水平较低。

【解析】

(1)“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在1300米至1500米,接近山麓地带,贺兰山低海拔区域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土壤相对贫瘠,因此仅有少数耐旱性较强的草本物种生存。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动物的践踏和啃食灌木层降低了上层郁闭度(数量),灌木层啃食后,阳光可以照到地面,为下层草本植物提供了更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生存空间,利于草类生长;削弱了草本植物、灌木层的种间竞争,加上草本植物的更速度相对灌木较快,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导致其形成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3)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草本物种丰富度远高于灌木层。

贺兰山顶部山体陡峭,海拔高,日照时间比海拔低处长,但风速较大,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且昼夜温差大,仅少数适应性较强的高寒灌丛、高山草甸和嵩草生存,多数低海拔物种难以生长,所以物种数量有限,物种丰富度水平较低。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征的最主要差异,并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答案】

(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

断裂下陷带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带来的充足的灌溉水源。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

原因:

(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区域主要地形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

根据材料二,宁夏平原地区,选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后经河流沉积,即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2)黄河的水土流失主要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

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是黄河带来的充足的灌溉水源。

(3)读材料二图,植被带差异是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

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

主要原因是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适宜林木生长。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西接贺兰山,东到鄂尔多斯高原,南止黄土高原。

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

其北部100公里处的磴口地处贺兰山与狼山之间的风口位置,全年大风日数多。

下图示意宁夏平原地形及贺兰山山麓某地貌景观。

(1)简述磴口全年大风日数多的原因。

(2)说出P地貌名称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分析宁夏平原“大山护着、大河爱着”中“护”与“爱”的具体表现。

【答案】

(1)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沙漠广布,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地处狼山与贺兰山风口位置,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剧。

(2)冲积扇(洪积扇)。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贺兰山)山脉阻挡西部风沙的入侵,抵御寒风侵袭;冬季的积雪和夏季的山地降水为其提供部分水源,其提供灌溉用水;(黄河)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成冲积平原,使土壤肥沃。

【解析】整体分析:

从位置、气候、植被、地形等方面分析,磴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植被稀少,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所以大风日数多。

贺兰山阻挡风沙、寒潮侵袭,水源。

黄河提供肥沃土壤,灌溉水源。

(1)从位置分析,磴口深居内陆,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

从气候分析,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从植被分析,根据图示,该地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