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94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消费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信息消费概述

第一个部分,我们主要围绕信息消费的相关理论以及一些概念和特色进行阐述。

1865年5月17日,签署了一个叫《国际电信公约》的文件,当时在围绕5·

17创建了国际电信联盟纪念日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每年的5·

17国际信息社会日,在149年以前,可能没有人能够想到信息技术像今天这样超越时空的距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部分,我们经常谈到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可以看到这种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日益普及。

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娱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也可以看到,每个人现在都基本上是手机不离身,随时随地通过电话、QQ、微信这样一些实时的通讯工具,我们和朋友实现聊天等日常通讯。

我们也通过百度、谷歌这样一些搜索引擎可以很便捷地在网络上查找各种生产、生活,以及日常的资料,数十倍地节约了我们一些时间。

更常见的是像电子商务,包括我们在通过支付宝可以在淘宝网络上实现网上购物。

从以上这些现象可以看到,信息消费的移动化、融合化这样一些特征,使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迅速普及,进而形成前所未有的一些革命性影响。

我们看两组数据,一个是我们的网民,1997年6月我们的网民数达到了60万,在那个时候,我们认为6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值,但那个时候对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计算机、网络都是一个很神秘或者说很高科技领域,到今天2014年的6月我们再来看这个数据,我们的网民数已经突破了6个亿,也就是说在17年间网民数已经扩大了1000倍。

我们再看另外一组数据,以我们日常接触的比较多的电子商务为例,它从两个方面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方式。

首先来看,电子商务它改变了我们商务活动的方式,我们传统的商务活动以前经常看到的就是,推销员满天飞,采购员遍地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

而我们的消费者,为了找到心满意足的一些产品,到各大商场,各个批发市场,去进行商品的一些选择,去进行价格比较,到最后筋疲力尽地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现在看,我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动一动手,就可以实现商品的和消费的对接,比如说,我们的企业在网上就可以发布自己的产品,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也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一些农产品,而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便捷地进行比价,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产品,通过像支付宝等方式,能够进行在线的支付和结算,这样来看,对我们整个的商务活动,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电子商务对我们的消费方式,实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上购物最大特征,就是消费者的主导性增强了,消费意愿真正是完全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

消费者可以通过一种轻松自由、自我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交易,消费者主权在网络购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些特性,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零售呈现出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网络交易额从2006年的260多亿,到201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8万亿,也就是说7年间增加了6.8倍,我们从网络交易额占社会零售品总额比重来看,我们2006年这个数字仅占0.03%,到2013年这个比例已经突破了8%,七年间提升了260多倍。

通过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日常消费重要部分,而且随着网络更加广泛、普及和应用的更加深入,这种消费空间大,增长快的一些特点会更加显现。

所以说以上这样一些新的一些消费产品或者消费行为的一些需求,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信息消费。

接下来,将进一步阐述一下信息消费的基本概念。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消费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这几个环节里面重要的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居民、政府、企业这样一些机构,耗尽货物获得服务等一种活动,是指居民或政府为满足个人或公共需要而购买使用的货物或者服务。

参照我们消费定义,我们把信息消费也可以做一些概念上的界定,我们认为,信息消费它的定义也就是指居民和政府为满足个人和公共需求而购买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这里面包括了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消费两个部分。

按照这个定义来看的话我们认为,对信息消费概念的理解应该从三个方面的要素,来看待它。

第一个,它这里面有两个主体,主要是指信息消费的使用者,这里面包括了个人和政府;

这里面也有两个客体,指的是信息消费消费对象,它主要是包括了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这里面还有两种需求,指的是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

从上面三大要素来看,信息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作为最终消费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子集。

从信息消费和在实践中来看的话,信息消费范围的界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和信息供给彼此促进,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信息消费的范围也在随着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和网络演进、应用创新这一系列关键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升级。

从现阶段来看,我们对信息消费范畴的理解,主要是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中一些规模比较大、增长速度比较快的领域,概括起来,我们当前关注了五大信息产品领域和五类信息服务领域,这五类信息产品主要关注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型计算机、智能电视以及IPTV终端,这样一些网络化的终端产品。

五类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语音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内容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平台类服务。

今天,我们主要是重点关注一下信息产品中的智能手机和信息服务中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两个当前发展比较快的类别。

当前来看,智能手机正在从“开放式系统软件+海量应用”的初级智能阶段,向图象处理、语音识别、精准定位和社交网络等多技术融合创新的高级智能阶段逐步过渡。

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快速升级和终端智能化进程的提速,智能手机也进入了加速普及的阶段,整个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呈现出急速膨胀的趋势,从今年的1至7月来看,整个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突破2.3亿台,智能手机在手机存量中的渗透率也突破了40%,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巨大消费的市场。

我们再来看互联网接入服务。

什么是互联网接入服务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包括在家里的通过光纤的一些接入的数据服务,和通过手机上网等一些数据接入的服务,当前来看,互联网接入服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据流量的消费提升非常显著,随着像微信以及各种互联网应用的日渐丰富,消费者数据流量的消费需求呈现一个剧增的状态。

2014年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了8.66万亿G,同比增长超过了50%,从我们国家来看,每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也达到了175M。

如果把流量反映到规模上的话,上半年对移动数据的一些消费规模,也达到了1250亿元的规模,这也成长为信息服务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

我们再看看,这个平台类的服务,平台类的服务我们重点看一看电子商务类的服务,电子商务我们都知道,它所承载的网络购物的规模是非常大,2013年整个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0万亿,网络零售这部分交易额达到了1.8万亿,我们能不能说这个1.8万亿,或者更大的10万亿是不是整个信息消费呢,我们不是这么认为。

其实它是借助信息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平台,把我们线下的一些交易变为了线上的交易,我们所反映在信息服务这里面的真正的消费是它作为一个平台所提供的这部分价值,而上面所承载的这些物品的交易额,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类为信息消费的规模,所以这里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想再次的强调一下,信息消费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创新,整个信息消费的内涵也好,或者外延也好,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所以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样一些新的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比如说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它正在为我们所有家电未来的智能化提供一个云服务的支持,能够提高我们整个消费电子类产品的网络化或者智能化水平。

再比如,我们的一些可穿戴设备、智能安防设备这样一些新兴的信息产品也正在兴起,有望成为未来拉动信息消费的一些新的重要的领域,因此,随着我们未来这种技术或者服务、产品的创新,我们整个信息消费在未来一定会随着这种网络化或者智能化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它范围。

(二)信息消费的基本特征

接下来看一看信息消费,到底它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我总结的是,信息消费事实上有一个基本的趋势,两个消费效益,七个显性的特征。

首先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信息消费具有一个边际消费递增的趋势,这与传统的产品消费是截然不同趋势。

在理论上,传统产品消费领域的边际消费呈现抵减趋势,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却越来越少。

打个比方,一个人以前每个月的消费支出有100元,其中有40元需要用来满足吃穿这样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现在我的收入增加,我每个月用于消费支出的费用达到了1000元,同时的话,虽然我用于吃穿这样一些消费支出已经上升到了200元,但是这部分消费支出在总的支出中的比例却从原来的40%下降到了20%。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占比它可能出现了下降。

当前来看,我们国家的居民的消费正面临着边际消费趋向较低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反过来再来看信息消费,我们发现,信息消费边际消费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

以往人们用于信息类消费的一些支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不管他是业务类型也好,还是电话机这样一些终端产品的产品也好,都比较单一,而且价值量也比较低。

近年来随着电信资费的不断下降,包括一些智能终端价值也在持续下降,虽然我们用于这种打电话的支出在减少,但是我们花在上网,包括网络购物、网络游戏以及其他一些各类型的智能终端产品上的总的消费支出,却在不断增加。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民在满足吃穿等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后,用于提升自身素质,享受生活等新的消费领域的支出增加了。

这说明,新增的信息消费的支出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居民消费意愿在不断增强。

我们再来看一看,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它呈现出两种效应,一种是替代效应,另外一种是新增的效应,我们认为这两种效应都是并存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产业的更迭演进,也必然导致消费结构变迁和升级。

比如汽车出现替代了马车,从现在来看,智能手机的出现也正在替代原有的功能手机,这样以后,新的产品的出现它正在替代原有的一些产品,这种演进或者变迁尽管会对产业带来一些镇痛,但它最终带来的却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不断的进步。

要看到这些新的技术同时它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比如,相关的研究表明,仍然用电子商务来为例的,可以看到每增加100元的网络购物的消费,其中只有61块钱是对传统线下消费替代,而里面的另外的39块钱,是由于这种电子商务这种消费模式所刺激、新增的这部分消费,所以我们认为,要辩证地来看待替代和新增的效应,正是由于信息消费的这样一个新增的消费效益会产生更多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拉动了整个内需。

再来看信息消费它具有七个显性的特征。

一是网络化,从消费形态来看,信息消费大多是依托网络发生的,网络已经成为生产供给和信息消费扁平化的集成平台,一点接入,全程服务的网络属性,是信息消费成长壮大的特质,信息消费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即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该项产品和服务的用户规模,用户数量越大,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越高,对消费者的效用和吸引力也就越大。

二是数据化,从信息消费性质来看,它的消费的内容正在从原有的话音快速地转向数据业务,包括信息内容的服务。

从2014年来看,整个居民的语音消费已经逼近了天花板,这部分的增长已经呈现零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态势,但是,数据流量还有信息内容等非语音的消费的占比在持续上升,目前来看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50%,并且每年攀升三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信息消费增长重要的驱动力。

三是碎片化,这个主要是从信息消费的行为模式来看,信息消费大多发生在消费者的一些碎片时间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是强化了这一特征。

相关的一些调查显示,近70%的网民在睡觉前是在使用手机上网,有40%以上的网民,在搭车排队这样一些时候在使用手机,更有意思的数据说还有40%的网民,在卫生间也是手机不离手,这个比例是去年的调查,我相信到今年这个比例还会再进一步上升,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地铁、机场、公交、这样一些公共场所,随时都可以看到正在拿着手机认真阅读的人群,所以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包括微信的爆发式增长,都是这一特色的集中体现。

四是耦合性。

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它的消费实际上是紧密耦合的,终端的性能和服务类型的发展相辅相成。

当前,网络的应用、终端日益融合,主要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都是经过云、管、端这三个环节,联动完成。

我们看一个例子,微软和因特尔的发展过程中,微软的软件在不断的升级,它需要有更高性能的处理器来支持,而高性能的处理器也为软件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也就是摩尔定律持续有效的一个基础。

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和APP运用也出现了类似的这样的耦合性。

五是关联性,它是指产业关联性,这也是一个相关的特征,因为信息消费涉及各行各业,包括生产、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既是信息化的目标,也是信息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结果,从信息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它还有一个滞后性,或者说先导性的特征,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信息消费实际上是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下降趋势,而当经济恢复的时候,信息消费先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六是迭代性。

信息消费依托于网络,基于网络的这种信息消费市场活跃、技术活跃、运用活跃、网络、终端和内容服务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新终端、新业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常常说,信息消费没有过剩,只有升级,新旧力量交织替代的步伐加快,对整个国家的创新产生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由信息技术本身创新活跃特点所决定的。

七是大众化,我们看到,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包括智能终端普及,现在电话的普及基本上已经超过了100%,包括移动通信的手机的普及率,去年年底也超过了90%,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超过了40%,所以对消费者来说,现在的手机也好,或者上网通信也好,都不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我们生活必需品。

它大众化,决定了手机和各种运用的普及,将造就规模大、应用广、增长快新型消费市场,必将刺激新一轮的内需,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信息消费的作用

既然提到了经济,我们想看看信息消费到底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待信息消费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

第一我们当然是要看信息消费作为一个规模大、增长快的新兴的领域,它在整个国家稳增长、防通胀中的突出贡献作用。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消费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为整个稳增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

我们在32号文件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到2015年,整个信息消费的规模将超过3.2万亿,带动关行业新增的产出也超过了1.2万亿。

在近期的一些相关测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3年信息消费对当年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也超过了0.75个百分点,也就是占同期GDP增数的10%,如果考虑到产业的关联效应,它拉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新增的产出,也超过了1.5万亿的规模,所以它为我们整个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电信资费水平还是处于持续下降的态势,智能终端价格也在持续下降,它对整个平抑物价的作用也在逐步地显现,根据近期的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例来看,2014年6月,ICT价格指数下降到了81左右,同比降数达4%,从相关的研究也可以看到,2013年信息消费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抑制作用,也达到了0.14个百分点,通货紧缩贡献率,也就是信息消费对CPI抑制作用与当期CPI比值,达到了5.3个比分点,对通货膨胀抑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这是从我们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

第二个我们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也看到,信息消费它在引领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中重要作用。

信息消费它是通过需求来引领产品供给,同时又通过供给的创新来撬动新的消费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催生新技术和新应用,不仅推动了一个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应用的大量涌现,而且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更进一步的深化,使低层级产业中的资金、人才、技术向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关的研究也可以看到,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新增的产出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亿元、191亿元和144亿元,其中工业和服务业两者的占比,就达到了99%,可以看到信息消费对工业和服务业产业关联效益是非常显著的,这样的话,会对我们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能够产生一个巨大推动作用。

从第三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信息消费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也是一个重要转变支撑的方式。

从发展模式来看,与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率发展模式相比,信息消费所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技术产品或者是服务,它科技含量会更高,赋予更大升级的空间,使资源的消耗也趋于最少,这个是符合信息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此外,也加速了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其他经济部门扩张和渗透,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智能制造、网络化生产、协调和研发,这样一些新的生产模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从技术、资本、劳动三个生产要素分析来看,2013年,信息消费领域相关的信息通信技术,对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已经达到了38%,它的贡献率超过了1/3,可以看到,它对整个国家的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产生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个方面,更进一步显现的是信息消费在普惠民生中作用。

信息消费与民生领域是信息相关的,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不断的普及相比的话,整个信息消费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上面设的一些网络购物,为整个消费者提供了巨大便利,我们可以看得到,2013年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5个亿,网络购物的使用率也提升到了45.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也达到了1.8万亿,占整个社会零售消费总额的比例也达到了8%。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便利,另外还有很多领域,包括网络教育,远程医疗这些领域,其实也都是和信息消费密切相关的,还有包括政府的一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一些平台,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这些平台实际上也是在整个消费的模式或者消费的方式上,是对整个社会巨大革命性的变化。

正是由于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所以国务院将促进信息消费,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刚才我们介绍了信息消费的概念,特征以及它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一些重要作用。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