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18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1903年,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2、1924年,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

3、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

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

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

来体现的。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6、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和_、_、_等五种主要的要素。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

8、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敬业精神、教学风格)

9、教学环境包括_____和_____。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

二、名称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三、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

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由()等核心因素构成。

A

A.教与学B.教与环境C.学与环境D.教、学与环境

3.()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A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4.()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

D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5.()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

A

A.课堂纪律B.温度C.桌椅D.座位的排列

6.()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D

A.课堂纪律B.同学关系C.校风D.座位的排列

7.学与教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8.()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D.反馈过程

年,桑代克编写的()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B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10.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作者是()。

C

A.卡普捷列夫B.鲁宾斯坦C.桑代克D.布隆斯基

11.教育心理学诞生于()年。

B

12.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着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

A.普通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1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大约是()。

B

世纪20年代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B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世纪80年代以后

15.()的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具有了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C

A.初始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着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世纪80年代以后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D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18.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

C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个体性研究D.社会文化性研究

19.()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自我进行调节。

B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性研究

20.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D

四、多选题

1、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研究课题包括()。

ABCD

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D、反馈

2、学生的群体差异表现在()。

ABC

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需要差异

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ABC

A、教学大纲B、教材C、课程D、实验

4、教学媒体会影响()ABCD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B、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小

C、教学组织方式D、学生的学习方法

5、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五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B、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

C、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D、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CD

A、学习过程B、实践过程C、教学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

7、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三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AD

A、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C、三种过程是相互独立的

D、三种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影响

8、以下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正确的有()BD

A、19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

C、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

D、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9、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BC

A、主动性研究B、反馈性研究C、个性化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10、以下关于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的

B、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的

C、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的

D、社会化研究是研究社会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五、简答题

1、简述学与教过程的五种要素。

2、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填空题

1.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再到_____的过程。

(社会自称、心理自我)

2.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和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加工和组织)

3.认知过程的差异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和的差异。

(认知方式、认知能力)

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

5.区别冲动型和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与______。

(反应时间、精确性)

6.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_感觉____和_动作_____的分化方面。

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和______。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8.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

特殊儿童的类型有智力超常儿童、、、。

(弱智、学习困难、和聋、哑、盲)

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

10.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___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___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___的关键期。

(口头言语、形状知觉、书面言语)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关键期

3、自我意识

4、最近发展区

5、掌握学习

三、单选题

1.()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B

A.生理发展B.心理发展C.身心发展D.心态发展

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C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B

—6、7岁、7岁—11、12岁

、7岁—14、15岁、12岁—14、15岁

5.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C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6.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C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D.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7.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C

A.小学二年级B.小学三年级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年级

8.()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A

A.学习准备B.学习需要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

9.问一名4岁的儿童:

“你有兄弟吗”他回答:

“有”再问:

“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

“汤姆”但反过来问:

“汤姆有兄弟吗”他回答说:

“没有”这一现象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特性。

C

A.单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思维的不可逆性D.自我中心

10.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特性。

C

A.单维思维B.单向思维C.自我中心D.去自我中心

1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11岁的儿童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2.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3.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D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B

A.认知B.人格C.自我意识D.社会性

15.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6~11岁的儿童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17.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A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

18.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D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19.()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发展相对应。

A

A.社会性认知B.社会性情感C.社会性意志D.社会性态度

20.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D

A.思考过程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过程

21.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B认知风格(冲动与反思达斯同时性与继时性)

A.卡特尔B.威特金C.吉尔福特D.列维托夫

22.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C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23.世界上最着名的智力量表是()D

A.学龄前智力量表B.儿童智力量表C.成人智力量表D.斯坦福——比纳量表

24.个人智力的量化结果是()D

A.智力水平B.智力测验C.智力发展水平D.智商

25.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A

A.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

26.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A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27.()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B

A.能力B.性格C.气质(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何风格气度)D.个性

28.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A

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C.情感型D.内倾型

29.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属于个体性格的()。

D

A.对现实态度的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

30.()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照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

A.蒙台梭利B.皮亚杰C.加涅D.桑代克

四、多选题

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以下关于童年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7岁至11、12岁为童年期B.童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C.童年期是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D.学习是儿童的主导活动

3.以下关于学习准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CBD

A.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B.学习准备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的特点

C.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D.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4.以下关于关键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B.过了关键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很小

~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D.关键期是绝对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也无济于事

5.以下关于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认知发展阶段是埃里克森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B.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上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

C.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

D.认知发展的阶段是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

6.以下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的是()ABCD

A.多维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去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

7.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  )ABCD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8.以下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A.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   B.认知发展的顺序是可变的

C.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不可变的  D.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也存在特殊性

9.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是(  )ABC

A.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   B.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方法

C.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D.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0.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促使人格发展危机的原因包括(  )ABC

A.生物学的成熟  B.社会文化环境  

C.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D.问题解决方式

11.以下关于人格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A.人格发展阶段论是埃里克森提出的

B.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过7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对应于童年期,学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D.勤奋感与自卑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2.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  )。

ABC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意识成分

13.以下关于自我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CD

A.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B.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态度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C.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D.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14.小学儿童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AD

A.社会性认知B.社会性态度C.社会性情感D.社会性交往

15.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的特点表现在()ABCD

A.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B.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C.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D.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16.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BD

A.智力水平B.认知方式C.认知水平D.认知能力

17.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CD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模糊型与精确型 C.辐合型与发散型 D.冲动型与沉思型

18.以下关于智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A.世界上最着名的智力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

B.智商是智力测量量化的表现方式

C.离差智商测得的是个体在同龄组内所处的相对位置

D.智力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影响,与后天环境没有关系

19.智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学习的( )ABCD

A.速度  B.数量  C.巩固程度  D.迁移

20.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时,可以考虑()几种形式。

ABCD

A.随班就读B.普通班加巡回辅导C.普通班加资源教室D.设置特殊班

五、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六、案例分析

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个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不完全一样的。

请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____而产生的行为或____的相对____的变化。

(经验、行为潜能、比较持久)

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____学习、___学习、言语信息学习、____学习等五种类型。

(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___到____的联结过程,____在这一联结中起了重要作用。

(剌激、反应、练习与强化)

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____。

(效果律)

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____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____学习。

(信号、剌激-反应)

6.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____。

(消退)

7.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___联结;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____________。

(试误、剌激-反应、顿悟、完形)

8.泛化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

(相似性,差异)

9.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先行组织者)

10.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____、结构原则和____.(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学习

2.正强化

3.负强化

4.意义学习

三、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学习引起的变化的是(B)。

A.幼儿会喊爸爸、妈妈B.青春期嗓音变化C.骑车D.会使用电脑

2.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D)学习。

A.刺激——反应B.连锁C.辨别D.信号

3.各类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C)学习。

A.信号B.规则C.连锁D.刺激——反应

4.对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分别作出适当的反应的学习是(C)学习。

A.连锁B.概念C.辨别D.规则

5.把鲸鱼、象、狗等概括为“哺乳动物”,这属于(B)学习。

A.解决问题B.概念C.辨别D.规则

6.理解“功=力×距离”这一公式,这是(D)学习。

A.信号B.概念C.辨别D.原理

7.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后,用之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是(A)学习。

A.解决问题B.规则C.概念D.刺激——反应

8.(B)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

9.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D)。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10.(A)是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

11.(D)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某些事件的意向。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

12.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这是(A)。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强化律

13.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练习运用,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逐渐减小,这是(B)。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强化律

14.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如果有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这是(C)。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强化律

15.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B)。

A.布鲁姆B.苛勒C.奥苏贝尔D.桑代克

16.桑代克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通过拉栓逃出迷箱,这是(B)的结果。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定比率强化

17.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C)。

A.惩罚B.泛化C.消退D.强化

18.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是(B)。

A.惩罚B.强化物C.无条件刺激D.无关刺激

19.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责骂,这是(B)。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定比率强化

20.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21.将电话号码谐音化进行记忆,这是(B)。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学生的学习D.规则学习

22.在维果斯基看来,心理机能内化和外化的桥梁是(C)。

A.语言B.天赋C.活动D.环境

2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的(C)。

A.准确表征B最终答案C.假设D.真理性认识

24.能准确表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这是(C)学习。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

25.用饿猫逃出笼箱的着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B巴甫洛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