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1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地质学第三章矿山生产勘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与矿床开拓、采准工作相结合,为采矿块段设计,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地质依据,为矿山所需三级矿量(二级矿量)做好勘探程度准备。

二.生产勘探的作用与意义

1.生产勘探的成果资料是矿山进一步开采设计及编制采掘计划,指导施工和生产的依据。

2.生产勘探是贯彻国家政策,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因为它将使储量不断升级,并扩大工业储量,间接地保证三级生产矿量的平衡。

3.生产勘探是合理开发地下资源,开展综合利用,减少贫化损失的重要保正。

4.生产勘探能进一步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使矿山生产部门能更合理地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措施。

总之,生产勘探是矿山地质工作的重点,也是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贯穿于矿山生产的始终。

三.生产勘探的主要任务

1.利用一定的勘探手段和部分生产工程,重新或二次圈定矿体,准确地确定矿体边界及其空间位置、形态,是生产勘探的重点工作。

2.进一步查明矿石质量,修正原有品位,并按平台、中段、矿体重新计算品位,准确划分矿石工业类型与品级,正确圈定矿石自然类型,为地质及生产储量计算,矿石质量管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选别开采提供确切依据。

3.按平台、中段、矿块重新计算储量和核实储量,提高储量的可靠程度;

将原来C+D级储量提升为B+A级,对复杂矿床从D级提高到C级,为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计算三级生产矿量,进行矿量平衡提供依据。

4.确定近期开采地段的水文、开采、加工技术条件,为正规安全生产作业及矿石的合理开发、加工提供基本资料。

5.查清矿产勘查阶段未挥明和生产掘进中发现的边部、深部的小型矿体,力争发现新矿体,增加矿山保有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6.进行矿床综合地质研究,查明控矿构造与控矿规律,为搞好矿山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四.生产勘探的特点

1.生产勘探是矿床勘探的最后环节,其勘探研究程度高、网度密、提交资料淮确可靠。

2.生产勘探与采矿关系密切,探矿工程往往与采矿工程结合起来。

生产勘探方法既取决于矿床地质因素,又决定于采矿因素,因此,生产勘探中必须注意探采结合。

3.生产勘探是为矿山生产服务的地质工作,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储量级别,使矿山保有的三级矿量大致保持平衡,因此,矿量升级必须超前于采矿生产,而且必须与矿床开采次序相一致。

超前生产的期限:

大型矿山3--5年,中型矿山2--3年,小型矿山1年以上。

超前采矿生产的范围:

一般为1--1.5个中段。

4.生产勘探中的矿体圈定应包括开拓、采准和切割回采过程中的多次圈定,而且随着采矿程度的提高,矿体圈定的可靠程度也不断提高,所以,圈定结果也逐渐符合实际。

第二节生产勘探的技术手段

概述:

生产勘探与矿产勘查所用技术手段相比有很多共性:

矿产地质勘查阶段所使用的各种勘探工程在生产勘探中仍然可用,但各种工程采用的比重和目的则不尽相同,即生产勘探所用的工程有其特殊性。

这是因为生产勘探与矿山生产关系密切,勘探工程的选择除应考虑矿床地质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亦即在保证勘探工作质量的同时,要尽量使勘探工程与采准工程及备采工程等结合起来,做到勘探工作超前于采准工作。

一.影响选择生产勘探手段的因素

生产勘探常局限于紧邻生产的一个不大地段,生产勘探工程不一定要求穿过矿体或含矿地段,进尺较浅,选择工程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1.矿床地质因素:

矿体外部形态变化特征,如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及矿体底盘边界的形状和位置。

2.能被矿山生产利用的可能性:

特别是地下工程的选择,必须考虑探采结合,尽可能使生产探矿工程能为以后矿床开拓、采准或备采工程所利用。

3.矿床开采方式及采矿方法:

对露天开采矿山,一般只用地表的槽探、井探和浅钻或堑沟等技术手段,而地下开采矿山则主要采用地下坑探和各种地下钻探来进行;

不同的采矿方法对勘探技术手段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4.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勘查技术手段的选择。

在具体选择生产探矿技术手段时,必须对上述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选择探矿技术手段。

二.露天开采矿山的生产勘探手段

在露天开采矿山的生产勘探中,探槽、浅井、穿孔机和岩心钻等是常用技术手段。

1.探槽:

主要用于露天开采平台上,揭露矿体、进行生产取样和准确圈定矿体。

当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形态、产状及有用组分含量稳定而又不要求选别开采的矿山,用探槽探矿更为有利。

平台探槽的布置,一般应垂直矿体或矿化带走向,并尽可能与原勘探线方向一致,为节省工程量可采用主干探槽与辅助探槽相间布置。

(见教材28页图3-1)

2.浅井:

使用条件:

探查缓倾斜矿体或浮土不深的矿体,用途:

取样并准确圈定矿体,测定含矿率,检查浅钻质量。

3.钻探:

岩心钻是露天采场生产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采场边部和外围储量升级以及剥离前探明地质构造等,多采用机动岩心钻和浅井相结合的方式。

一般钻孔深度取决于矿体厚度及产状。

常选用中、浅型钻孔。

如矿体厚度在中等以下,可以一次打穿;

如矿体汇厚度较大、倾角陡时,一般孔深为50--100米,只要求打穿2-3个台阶,深部矿体可采用分阶段接力的方法探矿,为弥补上下层钻孔不能紧接的缺点,上下层孔间应有20-30米的重复部位。

见教材28页图3-2。

4.潜孔钻或穿孔机:

当矿体平缓时,可采用潜孔钻或穿孔机,通过收集岩(矿)粉取样以代替探槽的作用。

(露采爆破孔叫潜孔钻)

三.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勘探手段

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主要是各种地下坑道和坑内钻,在可能情况下也可利用各种凿岩机起辅助探矿作用。

1.坑道:

是地下开采矿山的主要生产探矿手段。

所获资料准确可靠,利于探采结合,能为生产所利用。

其缺点是探矿成本高、掘进速度慢。

各类坑道的探矿作用:

沿矿体走向追索时,主要使用脉内沿脉和脉外沿脉或带穿脉的沿脉;

沿矿体倾向迫索时,主要使用天井(急倾斜)、上山(缓倾斜)、斜天井(中等倾斜);

沿厚度方向切穿矿体时,主要使用穿脉、小天井(暗井)或盲中段中的辐穿。

各类探矿坑道的作用综合示意图见教材29页图3-3。

2.钻探:

钻探也是井下生产矿山常用的探矿技术手段,根据钻探揭露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地表岩心钻和坑内岩心钻两类。

前者多用于探明浅部矿体,后者多用于追索和圈定矿体深部延深情况,寻找深部和旁侧的盲矿体,也可以多方向准确控制矿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探明影响开采的地质构造等。

大量使用的是坑内岩心钻,它在生产勘探中的主要用途有多方面,现结合教材31-33页图3-4……3-17说明如下:

(1).探明矿体深部延深,为深部开拓工程布置提供依据(图3-4)

(2)用坑内钻指导脉外坑道掘进。

为控制矿体走向和赋存位置,先打超前孔,指导脉外沿脉坑道的施工(图3-5)。

(3).用坑内钻代替天井及副穿控制两个中段之间矿体形态与厚度的变化(图3-6)。

(4)用水平坑内钻代替副穿,圈定矿体工业品级界线(图3-7)。

(5)用坑内钻代替穿脉加密工程,提高储量级别(图3-8、3-9)。

(6)用坑内钻探矿体下垂及上延部分,圈定矿体边界(图3-10、3-11)。

(7)探构造错失矿体(图3-12)。

(8)控矿体边部或空白区寻找盲矿体(图3-13)。

(9)用扇形坑内钻控制形状复杂不规则矿体(图3-14)。

(10)探老洞残矿(图3-15)。

(11)探含水层、地下暗河、溶洞(图3-16、3-17)。

3.凿岩机探矿:

我国一些配有中深孔或深孔凿岩设备的矿山,经常利用矿山已有的凿岩机进行探矿,取得了良好效果。

某铜矿近年来每年完成2000-3000米的深孔取样探矿工程量,可以代替1000米以上的坑探工程量。

目前此种手段也成为矿山生产探矿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用这种设备探矿有一定局限性:

不适于打下向孔;

所取得的样品为矿(岩)泥,不易鉴定岩性、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

当地质体之间成过渡关系时,不易划准界线。

凿岩机探矿的作用:

寻找坑道附近的盲矿体;

代替部分穿脉进行生产探矿;

用于进一步加密工程控制;

探矿体尖灭端和用于回采前对矿体的最后圈定等。

第三节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

生产勘探除了必须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工程手段外,还必须研究这些工程合理布局问题,以便充分发挥各工程的作用。

一.生产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应考虑的因素

1.尽可能与原矿床勘探阶段已形成的总体工程布置系统保持一致,即在原总体布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加密点、线,以便充分利用已有的勘探资料。

2.生产勘探剖面线的方向尽可能垂直采区矿体走向(见教材35页图3-18)。

3.生产勘探工程构成的系统应当尽可能与采掘工程系统相结合,以便为矿山生产所利用。

4.为使生产勘探工程对矿体或地质体的控制更加准确,要求生产勘探工程尽可能布置在矿体及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转折点上。

二.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

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与地质勘探时期相比,有其同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其共同性表现在工程的总体布置均应保持一定的勘探剖面系统,以利于达到追索、圈定矿体的目的,所不同的在于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不仅要考虑矿体地质特点,还要考虑开采方式、开拓系统及采矿方法等因素,要考虑探采结合,以便于生产利用。

根据所采取的剖面系统,生产勘探工程的布置有三种基本形式,即:

1.垂直横剖面形式(勘探线形式)

特点:

由具有不同倾角的工程构成,如探槽、浅井、直或斜钻及某些坑道(穿脉、天井及上、下山)。

工程沿一组平行或不平行的、垂直于矿体走向的垂直横剖面布置,利用该剖面控制和圈定矿体。

用途:

此种布置形式多在原矿床勘探基础上加密,主要用于倾斜产出的各类原生矿床露天采矿以及某些情况下地下采矿的生产勘探。

2.水平勘探剖面形式

生产勘探工程沿一系列水平勘探剖面布置,并从水平断面图上控制和圈定矿体。

主要在地下开采矿山,用于矿体产状较陡而且在不同标高的水平面上矿体形状复杂,产状变化大的筒状、似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矿体。

在该条件下,主要探矿手段为水平的坑道及坑内扇形钻,用于对矿体进行迫索和二次圈定。

露天开采的矿山使用平台探槽探矿时,也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3.纵横垂直勘探剖面形式(勘探网形式)

由铅直性工程,如浅井、直钻沿两组以上勘探剖面线排列形成。

工程在平面上布置为正方形、长方形或菱形等网格,可以从两个以上剖面方向控制和圈定矿体。

多利用原矿床勘探已形成的勘探网加密,适用于砂矿床、风化矿床及产出平缓的原生矿床露天采矿时的生产勘探。

4.垂直剖面与水平勘探剖面组合形式

要求探矿的工程既要分布在一定标高的平面上,同时又要在一定的垂直剖面上。

即控制和圈定矿体的工程沿平面及剖面两个方向布置,组成格架状。

当地下采矿时,在阶段及分段平面上,工程主要由脉外或脉内沿脉、穿脉及水平钻构成;

在剖面上主要由天井或上下山及剖面钻构成。

露天采矿时,平台探槽与钻孔结合,亦可组成此种格架系统。

当矿体厚度较大时,生产探矿工程的布置最终多能形成这样一种形式。

5.开采块段(棋盘格)形式

用坑道将薄矿体切割成一系列开采块段,矿块由坑道四面包围,上下两个中段布置有沿脉,两个中段之间矿块左右两侧沿倾斜方向有天井或上下山揭露矿体。

这些工程把矿体切割成一系列长方形式方形的矿块。

应用:

用于矿体厚度可被沿脉天井或上山全部揭露的薄矿体。

矿体纵投影图是此种布置系统用以圈定矿体的主要图件之一。

各类探矿工程总体布置形式综合示意图见36页图3-19。

三.生产勘探工程间距

为提高矿床勘探程度,达到储量升级的目的,生产勘探必须在原矿床勘探的基础上加密工程。

通常储量每提高一个级别,工程需加密一剖,有时还需更密。

但是进行生产勘探时并不是对所有矿体、地段都是毫无例外地同等加密工程,在确定合理工程间距时必须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一)影响工程间距的因素

1.矿床地质因素

矿床地质构造复杂,矿体形态、产状变化大,取得同级别矿产储量的工程间距空较密,反之则可稀。

矿体边、端部,次要的小盲矿及构造复杂部位勘探难度较大,工程间距一般密于主矿体或矿体的主要部位。

2.矿床勘探手段的种类和技术性能

坑道所获资料的可靠程度高于钻探,在相似地质条件下达到同等勘探程度,坑道间距可以稀于钻探。

各种勘探工程的一般最低极限间距为:

穿脉、天井、上山为20米;

短穿脉、小天井、小盲井为15米;

坑内岩心钻为10米;

探矿深孔为5米;

扇形钻的最小夹角为5--10度。

3.矿床开采方式、开拓方案、采矿方法

在大致相似的地质技术条件下,露采较地下开采勘探工程间距稀。

地下开采时,脉内开拓较脉外开拓为稀。

矿山采用的采矿方法,它的采矿效率愈高,采矿分段及矿块构成参数要求愈严格,采矿工艺过程愈复杂,对采矿贫化与损失的要求愈高,或者要求按矿石工业品级和自然类型进行选别开采时,对勘探程度的要求较高,勘探工程间距必须较密。

4.经济因素

生产勘探间距加密将增加探矿费用,但却可减少采矿设计的经济风险。

当两者综合经济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时的间距应为最优工程间距。

此外,生产勘探工程间距与矿产本身的经济价值大小亦有一定关系。

价值高的矿产与价值低的矿产比较,勘探程度可以较高,相应的工程间距允许较密。

(二)确定生产勘探间距的方法

确定方法有三种:

类比法、验证法、统计计算法。

(重点介绍类比法)

第四节生产勘探设计

生产勘探设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是矿山年度生产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必要时也进行较长或较短期的设计。

生产勘探设计的主要任务:

拟定生产勘探方案,确定工程量、人员、投资、预计勘探成果,树生产勘探设计的合理性做出说明。

生产勘探设计按工作程序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工程单体技术设计两个步骤。

一.生产勘探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主要解决生产勘探的总体方案问题,如勘探地段的选择、技术手段的选择、工程网度确定、工程总体布置形式、工程施工顺序方案等。

设计完成后,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由文字、设计图纸和表格构成。

文字中应说明:

上年度生产勘探工程完成情况,本年度生产勘探任务和依据;

设计地段地质概况;

生产勘探总体方案;

勘探工作及工程量统计、预计矿量平衡统计、预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工程施工顺序和方案等。

主要设计图有:

露天采矿的采场综合地质平面图及勘探工程布置图、预计地质剖面图;

地下采矿的预计阶段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布置图,预计地质剖面图。

必要时提交矿体顶、底板标高等高线图,矿体纵投影图和施工有关的网格图表。

二、生产勘探工程的单体设计

探槽要确定工程位置、方位、长度、断面规格,提出施工目的和要求。

浅井要确定井位坐标、断面规格、深度,提供工程通过地段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施工目的与任务要求,井深大于10米者尚应提出通风、排水、支护措施;

进入原岩的浅井应提出爆破、运搬措施。

钻探要求编出钻孔预计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并说明钻孔通过地段的地层、岩性、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确定钻孔孔位坐标、方位、倾角、预计换层、见矿及终孔深度,提出对钻孔结构、测斜、验证孔深,岩(矿)心采取率,水文地质观测及封孔等的要求,孔深小于50米者,上述要求可简化。

坑探要求提供坑道通过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说明坑道开门点位置和坐标,工程的方位、长度、断面形状和规格、弯道位置及参数,工程的施工目的和地质技术要求。

探采结合坑道的技术规格要符合生产技术要求,必要时由采矿人员设计。

纯勘探坑道的技术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第五节生产勘探中的探采结合

一、探采结合的概念、实行探采结合的意义、原则

探采结合:

是指在保证探矿效果的前提下,实行探矿工程与采掘工程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利用采掘工程进行生产探矿,或生产探矿工程能为采矿工作所利用。

实行探采结合的意义:

可以减少坑道掘进量,降低采掘比,加快生产探矿进度,缩短生产探矿和生产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探矿工作质量与效果,有利于安全生产和加强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矿山生产潜力,并可使矿山坑道系统更趋合理。

探采结合的原则:

(1)打破部门界限、实行统一设计、联合设计、统筹施工和综合利用成果;

(2)探采结合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必须贯穿于采掘生产的全过程。

(3)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在保证“探矿超前”的前提下,探采间力求做到平行交叉作业。

(4)探采结合必须以矿床的一定勘探程度为基础,特别是对地下采矿块段内部矿体的连续性应基本掌握。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仍应先施工若干单纯的探矿工程(钻探或坑道)

二.露采的探采结合

露采剥离前,矿山地质部门已进行工程密度很大的生产勘探工作,矿体总的边界已经控制。

因此露采的探采结合主要存在于爆破回采阶段。

能利用于生产勘探的生产工程有:

采场平台、台阶边坡、爆破孔、爆破硐井、爆破矿堆。

编制平台地质平面图时要利用平台与探槽结合的资料;

编制地质剖面图时要利用岩心钻及爆破孔揭露的资料。

三.地下开采的探采结合

1.开拓阶段的探采结合

(1)开拓工程用于生产勘探的可能性分为下述几类:

(参见中专版矿山地质学53页图5--14)

控制性工程包括竖井、斜井、主平洞,无探矿作用。

联络工程如石门、井底车场,也无探矿作用。

探采结合工程包括脉内沿脉、运输穿脉,这些坑道大部分切穿矿体,能起探矿作用。

脉外开拓工程这一类工程对矿体产状、形态、边界的空间位置依赖性较大,必须在探矿后才能施工,不能实行探采结合。

纯勘探工程

包括探矿穿脉、天井、盲中段、坑内钻等,这一类工程无直接生产意义。

(2)生产勘探与开拓工程结合的步骤:

1>

地质人员提供阶段开拓的中段预测地质平面图及矿石品位、储量资料;

2>

在充分考虑阶段地质条件和探矿要求的基础上,采矿人员拟定中段开拓设计方案;

3>

进行探采联合设计,采矿人员布置开拓工程,地质人员布置探矿工程,双方共同选择探采结合工程,并进行工程的施工设计;

4>

地采双方联合确定工程施工顺序并统筹施工;

施工中,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配合掌握施工工程的方向、进度、目的,采矿人员控制技术措施;

5>

阶段开拓工程施工结束后,地质人员视情况补充一定探矿工程,再整理开拓阶段生产勘探所获资料,为转入采准阶段的探采结合创造条件。

2.采准阶段的探采结合

采准阶段的探采结合,是以采矿块段(采场、采区、盘区)为单元,属于单体性生产勘探范围。

生产勘探工程与采准工程结合的步骤如下:

(1)地质人员提供采矿块段单体性地质资料(三面图:

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和矿体纵投影图)

(2)采矿人员根据资料初步确定采矿方法及采准方案;

(3)双方共同商定采准阶段的探采结合方案;

(4)编制块段探采结合施工设计。

利用采准工程进行生产探矿的工程,一般由采矿人员设计,纯生产探矿工程由地质人员设计;

(5)确定工程施工顺序。

首先掘进离矿体较远或对矿体空间依赖性不大的工程,以接近矿体和构成通路,然后选择某些能起探矿作用又基本符合探矿间距的采准工程作为探采结合工程并优先施工,配合部分纯生产探矿工程,对矿体内部的矿体边界、夹石、构造、矿石质量及品位变化情况进行控制。

(6)地质人员整理块段探采结合工程施工所获地质资料(二次圈定资料),提供给采矿人员进行全面采准工程设计;

(7)采准工程全面施工。

施工结束后,地质人员视情况补充必要的探矿工程,再整理采准阶段生产勘探所获地质资料,为转入块段矿石回采作好准备。

采准阶段的探采结合方法,随矿体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的不同而有别,例子见教材45页。

3.切割及矿石回采阶段的探采结合

切割及矿石回采阶段的探采结合一般已无勘探工作,但亦可利用若干工程(切割巷、回采深孔等)探明矿体上、下盘平行、分支小盲矿体并附带回采。

五.探采结合的经济效益

生产探矿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满足生产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

探采结合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可以大大降低万吨探矿工程米数,可以大幅度节省生产探矿成本。

例子见教材47页。

第六节生产勘探程度的要求

矿床生产勘探程度:

指经过生产勘探工作之后,对生产勘探范围内矿床或矿体的地质特征控制程度。

其基本内容与矿产勘查阶段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矿产勘查程度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勘探程度的要求。

一、生产勘探程度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1、地质储量的可靠程度

关系到矿山生产计划的正确制订与执行,生产的正常持续发展。

生产勘探应确保储量升级。

2、矿体产状、形态、空间位置的控制

对露采,关系到采场底界标高、最终境界线位置、分期扩建范围及期限、边坡角及台阶高度、开沟位置、剥离方案、排土系统、运输线路、地面建筑等生产要素的确定。

对地下开采,关系到井筒位置、采区及中段划分、中段高度、开拓方案、开拓运输系统、采矿方法及块段构成、矿石回采工艺的确定;

相应地还影响生产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采掘或采剥比、贫化及损失率、生产成本及效率等。

矿体产状、形态、空间位置的控制程度不足,将严重地影响矿山生产。

实例见中专版64页图6-1、2、3、4、5、6。

3、采区小盲矿体的控制

主矿体顶底盘或采区附近常存在地质勘探无法控制的小盲矿体。

当矿床开拓后,这些小矿体的实际价值就显露出来,如不及时探明,在主矿体开采后,将造成永久损失。

要求生产勘探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控制。

有时地质勘探圈定的小矿体或表外矿体,经生产勘探却证实为具工业价值的大矿体。

如某铅锌矿图6-7(中专版)。

4、矿石物质成分的研究

关系到矿石质量管理、出矿品位均衡、选冶技术方法及流程的选择与调整、选冶的技术经济指标:

回收率、尾矿品位、精矿品位、产品工效与成本等,也影响到产品质量。

要求对矿石化学成份、工艺矿物成分加强研究。

因矿石物质成分研究不足而影响生产的实例很多,如某铁矿地质勘探错将比例达30%的菱铁矿当作碳酸盐脉石矿物处理,使磁选厂长期达不到选别指标。

5、矿体内部结构的控制

对多品级、多类型矿石的矿山有较大影响,关系到采矿工艺技术的选择,矿石质量均衡、产品的品种和质景。

6、矿床及矿体地质构造的研究程度

其研究程度对生产有直接影响,特别是采区内的褶皱断裂构造。

其影响为:

(1)决定矿山设计规模和建设速度。

(2)露采境界线的确定。

(3)开采区段的划分。

图6-8。

(4)开拓方案的选择及中段划分,图6-9。

(5)采矿块段划分。

(6)露采边坡的稳定性和井下安全条件。

(7)开采方法的选择及采矿的技术经济指标。

(8)矿床透水条件。

由此可见,生产勘探对采区各类地质构造加强控制是完全必要的。

二、生产勘探程度的具体要求

1、地质储量级别与生产矿量的协调

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之间存在着彼此协调的关系,这是衡量生产勘探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