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13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良好的自理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尚的精神与充实纯净的灵魂 

●艺术鉴赏力 

●有品味的生活 

…… 

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尽可能早地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这种论点听起来有些玄乎,如果与3岁前的教育挂钩就更显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妈妈确实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将慢慢地讲述一切。

(请勿回复,待续)

ilovekids的回复:

(于10/5/200511:

32:

35PM来自219.236.206.*)

我无意于夸大3岁前所谓早期教育的作用,但是我仍然认为3岁前母亲给予孩子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孩子的智商还是情商,早期教育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

有研究表明,影响人智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人类的性格也基本在3岁之前就已经成型,所以中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毫无疑问,遗传因素在卵子受精的瞬间就已定型,而环境则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唯一可以调控的是环境因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早期教育环境。

在宝宝早期发展的关键期里,如果有合适的方法加以干预,那么,个体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包括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会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反,如果宝宝早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即使宝宝有着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宝宝是学习的天才,只要妈妈用心,并且采取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轻轻松松开启宝宝智慧之门,养育出真正高智商高情商的宝宝。

有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宝宝降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当宝宝还在妈妈腹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接受周围环境带给他的一些信息,所以近些年才兴起了胎教和早教的热潮。

不管这些研究成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至少每个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从宝宝降生开始,他就会对妈妈的声音与动作有反应,甚至做出某些回应。

宝宝的潜能远远出乎我们的意外,因此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总在带给我们惊喜。

在每个父母的眼里,那个小家伙简直就是一本书,一本深奥的书,我们每天都会读懂他一点点,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读懂他。

记得儿子降生那天,从医生倒提着他的两条小腿到护士将他抱到我的胸前,仅仅隔了3个多小时。

在我双手接过儿子的那一刹那,他居然睁开眼睛看我了。

我开心地轻声地对着他说了一句话,而他居然用定定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听懂了我的每一个字。

尽管随后他就入睡,但这并不妨碍我坚定地相信他听到了我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就因为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的心目中,儿子不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人儿,相反,我坚信他是个什么都懂的聪明的小家伙,只是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理解我回应我。

因此,尽管在他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在付出很多以后看不到显著的进步,因为看不到成效,甚至可能让我们误以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但是请不要着急,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突然看到他在某方面产生一个飞跃,他会突然明白很多的事情。

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切的付出终究都会得到回报。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请记得每天跟宝宝相处时,遵循以下的原则:

●用温柔的话语和他对话,亲吻他 

●对着他微笑,并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身子 

●给他听优美的音乐,给他读一些优美的儿歌,甚至给他讲故事……(也许他听不懂这一切,但是他一定能感觉到妈妈对他深深的爱意,并且这一切都将在他的内心深处沉淀,成为养育他的心灵沃土)。

●经常捏捏他的小手指、小脚趾 

●给他翻看一些色彩鲜艳但是很雅气的图画、适合宝宝的读物、卡片 

●自创一些有趣的适合自己宝宝的游戏,逗宝宝发笑 

●不管宝宝能否对你的一切努力做出适当的回应,当你和宝宝相处时,记得始终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智者。

●利用宝宝熟悉的儿歌编一些听起来很有趣甚至显得有些愚蠢可笑的歌词,培养宝宝的幽默感,带给宝宝快乐,让宝宝因此当你是朋友 

●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无知并不可怕,不懂的东西和宝宝一起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会摸索到正确的思维和探索事物奥秘的方式 

●即便你是个百事通,也可以适当地假装自己是个白痴,让宝宝失去依赖,逼着他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千万别当全能父母。

●找机会和宝宝一起到泥巴里草地上摸爬滚打,和宝宝一起去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不管你认为宝宝的观点有多可笑,他的发现多没意思,都要满腔热诚地赞赏他,并充满激情地参与宝宝的活动 

●永远不要指望宝宝正颈危坐地读书、学习,读书、学习完全可以成为充满乐趣的游戏 

●如果宝宝犯了错误,不要苛责他,毕竟他是孩子,父母需要给他自己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错误对孩子来说是最有说服力最有鞭策力的老师。

●如果宝宝有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错,因为你不理解宝宝,或者你的行为无意识地对宝宝产生了不良影响。

经常拿宝宝当自己的镜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有效。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待续)

(于10/7/20056:

28:

46PM来自219.236.206.*)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

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

“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

”“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

”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

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

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

当然要。

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

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

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

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

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

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

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

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

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

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

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

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

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

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34:

59PM来自219.236.206.*)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

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

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

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

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

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

“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

我们拉拉手吧!

”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

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待续) 

(于10/8/200511:

01:

33PM来自219.236.206.*)

感谢各位JM,你们的鼓励和认同给了我足够说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也让我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动力,促使我每天忙碌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在这里叙说。

希望我所说的一切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JM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奉献出来,引发JMM更多的思考与共鸣。

OK,言归正传。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

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常常看到各种媒体(包括报刊杂志、网络,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讲座与活动)提出很多观点,这些观点变来变去,甲说A是需要提倡的,B是不应该提倡的,C是对的,D是错的,乙则可能正好来个相反的论点。

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那么我们究竟该听谁的?

如果让我说,甲和乙所说你可以参考,但不要偏听任何一方,你真正需要听的是孩子的心声和你自己的直觉。

孩子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告诉你应该给予他什么,你的直觉也会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比如,关于识字,很多人认为让孩子早识字有助于让他尽早学习自己阅读,培养他阅读的兴趣,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孩子早晚会认识那些字,没必要过早加重孩子的负担。

这两种观点谁也没什么错,到底该怎么操作全看孩子和你自己。

记得我儿子还在6个月的时候,我就教他汉字。

为什么要教他汉字呢?

那纯粹因为偶然。

某一天,我十分孩子气地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就是儿子非常感兴趣的两样东西的名字,然后我给他念了两遍,结果他渴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发现他对文字和符号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就这样,我才萌发了教他识字的念头。

从那以后,我就自制了很多卡片,利用这些卡片跟儿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这些卡片上面书写的全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所以当他看到这些代表他感兴趣的那些事物的符号时,他的好奇心被强烈地调动起来,结果他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

当他转动小脑袋去找我要他找的那些汉字,或者用他胖胖的小手从一堆卡片里顺利地抓出他我提到的卡片时,他是那么地兴高采烈。

我们把那些卡片藏在家里每个角落,玩藏猫猫的游戏;

我们把那些卡片扔在地上,一个个踩着玩接龙的游戏;

我在地上写上那些汉字,然后他用他的小脚丫按照我念出来的顺序一个个把那些用粉笔写的汉字擦去;

我们玩撕纸游戏,把我们提到的每个汉字撕成碎片,飘飘扬扬地洒向空中,然后我们一同打扫……我们在游戏中彼此刮着鼻子,挠着痒痒,体验着亲子交流的各种乐趣。

我没有觉得这些文字游戏给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相反,因为认识了很多汉字,他两三岁就开始独自阅读,上学后更是如虎添翼,从来不需要我去辅导他学习,因为读的书多,他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在他的阅读活动中得到训练,所以他的自学能力也超出一般孩子的水平。

11岁那年,他自学一个礼拜参加市小学组计算机大赛,居然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比大多数按部就班跟着老师学计算机课外班的大多数孩子成绩高出一截。

尽管我现在不清楚他将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无法预言他将来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人物,但至少他因此活得自信而又快乐轻松,这就足够了。

20:

26PM来自219.236.206.*)

很多人谈到卡尔威特的教育其实算不得成功,因为小卡尔威特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平平的大学教授,没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家,其实我认为这是很没道理的一种说法。

小卡尔威特作为一个当年被认为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谁能说他没有成功?

再说我们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将来一定成名成家,但是如果他能尽早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并在将来因此活得轻松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

看到儿子轻轻松松就能学得不错,他自己没有压力,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觉得我很满足了,而且我自己也轻松了,这没什么不好。

只要孩子没有觉得有压力,为什么不可以玩这些游戏呢?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早晚需要接受这些信息,如果他喜欢,早点给他提供这些信息,并不妨碍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玩玩具是玩,玩文字又何尝不是玩?

况且,玩文字与玩别的,或者与走向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这些活动之间也没有任何冲突。

我每天只跟儿子玩两三分钟,如果他实在兴致勃勃,不肯罢休,我会适当延长时间,然而正是这持之以恒的每天几分钟积累起来,才成就了他的今天。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又从哪方面妨碍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了呢?

当然,也有不少妈妈在教孩子识字,她们总是很焦急地向我投诉:

“他根本就不学。

”“他看不了两分钟就把那些卡片扔得到处都是。

”我总是回答她们,那不是孩子的错,还是妈妈的错。

你为什么要他正经八百地学,为什么不让他扔卡片,他把卡片扔地上了,你跑过去,把卡片捡起来或者假装生气地将卡片跺上几脚:

“嗯,我看看宝宝扔了什么。

噢,是一个字,‘猫’。

”“宝宝不喜欢它,看我狠狠踩它几脚!

哼!

咦,我踩的是什么呀?

噢,原来是‘猫’”就这样,你们的游戏就可以继续了,你和宝宝就都不会因此有任何挫折感,他游戏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教宝宝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因为无所用心,你和宝宝之间就都不会有不必要的压力,因为没有压力,你们游戏的乐趣就不会降低,因为保持了游戏的乐趣,宝宝就会热衷于这些游戏,并身心放松地从这些游戏中获益。

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因为他的独特性,所以无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优秀的孩子,他始终是让你深感骄傲的那一个孩子。

我们不必因为张家的宝宝认了很多汉字就强迫宝宝也亦步亦趋去认汉字,如果李家的宝宝喜欢绘画,那让他涂鸦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走那条永远的独木桥呢?

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利用他的兴趣点,将他的兴趣延伸,通过这个点,可以扩充到与这个点相关的非常广阔的一个面,这样宝宝的兴趣就会拓展,妈妈就能引导宝宝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比如宝宝不喜欢识字,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玩霸王龙,OK,给他多买一些霸王龙的玩具,然后在给他买来有关霸王龙的光碟、书籍,给他提供更多了解霸王龙的途径与机会,相信他不会拒绝,他会如饥似渴地去挖掘他感兴趣的这些东西。

于是他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他读书的兴趣,他的思维能力通过霸王龙辐射出去,在与霸王龙有关的游戏中得到延伸与拓展,妈妈的目的也就轻轻松松达到了。

你和宝宝彼此之间都没有了任何压力,换一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一切便都变得轻轻松松。

cindyking73的回复:

(于10/9/20053:

53:

37PM来自192.168.1.*)

真是个聪明的妈妈'

我的儿子都快3周岁了'

我都没有注意他的早期教育'

现在还来得及吗?

(于10/10/200512:

27:

06PM来自61.49.138.*)

首先回答cindyking73的问题,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好习惯好行为多早开始都不嫌早,多晚开始都会有成效。

只要意识到了,就赶紧行动吧!

嘟嘟xm谈到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很重要,这一点我非常认同,而且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与智力开发同样重要。

这些我以后也会在我的帖子里陆续谈到。

其实智力培养与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是整体性的,不能截然分开,所有这一切都应该融合在一起,并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些什么。

真水无香,真正成功的教育可以不着痕迹。

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让他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受到熏陶、感染,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谢谢大家的鼓励,并向大家道歉,因为帖子里可能有不少错别字,没来得及仔细检查,大家凑合看吧。

)接下来继续唠叨。

) 

尽可能多给孩子感受错误的机会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情景:

宝宝正在一旁搭积木,他把小的积木摞在下面,然后试图将大积木摞在上面。

他一再地失败,妈妈在一旁干瞪了半天眼,最后还是忍不住一边唠叨,一边当了宝宝的帮手。

“你看看,大积木应该放在下面,小积木放上面,这样才不会倒塌……”在妈妈的帮助下,宝宝果然很快就克服了困难,成功地搭上了几块积木。

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样自以为是给予宝宝指导与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剥夺了多少让他自己体验错误,同时从错误中探索出真理的权力?

如果我们不动手指导宝宝,让他在多次失败中一再尝试,他从失败中获得的那些体验会是多么深刻又多么珍贵,他在多次失败中不断树立起信心继续努力而不断培养起来的坚强的意志又是多么可贵!

又如果我们不动手,仅仅在旁边动动嘴皮子,引导宝宝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尝试,那么我们教给宝宝的便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

与宝宝在妈妈手把手教导下成功地搭建几块积木比较,究竟哪种方式更值得提倡,哪种结果更令父母感到欣慰便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让宝宝在错误中学习,不要急于为宝宝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督促他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的意志力、抗挫折的能力。

因此,无论宝宝游戏还是做别的事情,当发现宝宝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很明显的错误的时候,只要不会给宝宝的安全带来威胁,只要宝宝没有因为他的错误感到过分烦恼,我们还是尽可能多给他一些体验错误的机会吧!

凡事都指导宝宝,宝宝就丧失了很多自己尝试的机会,他的思维就会被父母的过于直接的指导所约束,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因此受到束缚,最终养成习惯,形成定势,他可能就会懒于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变得很被动,很依赖,进而丧失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与能力。

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类似上述搭积木的情景几乎比比皆是。

1岁多的孩子开始对涂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常常一把抓着笔四处涂画,给妈妈带来很多烦恼:

墙壁被涂脏了,衣服、被子、家具都有可能因此经历一场浩劫,于是,妈妈不得不给他很多的限制:

这里不许画,那里不许画。

慢慢的,宝宝涂鸦的兴致在妈妈的约束下被打压,甚至有可能对这项非常有创造性的活动完全失去兴趣。

在墙壁上粘上满满一墙的白纸,给宝宝一面甚至多面涂鸦墙,让宝宝用他的笔墨装点那些属于他的空间,当他看到自己创造的那些线条、色块被以如此的方式保留并得到尊重,他会感到由衷的快乐,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提高。

如果你不忍心让你家的墙壁变得莫明所以,那就在地面上给宝宝铺上一层白纸,当他举着画笔在地面上爬来爬去,这里涂涂,那里画画的时候,他会多么开心。

浩钦爸爸的回复:

(于10/10/20053: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