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25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酸碱盐和有机物

 酸、碱、盐和有机物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2.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

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现象:

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盐酸B.碳酸钠

C.硫酸钠D.氯化钠

3.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

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B.酱油

C.酒精D.洗洁精

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5.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6.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火碱 NaOH 碱 生产橡胶

7.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8.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

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液汁,液汁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

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B.料酒

C.纯碱D.食盐水

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铁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

10.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有机物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1.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NaOH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

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A.KNO3、Na2SO4、HCl、KCl

B.KNO3、NaCl、NH4Cl、Na2SO4

C.KOH、BaCl2、KCl、NaNO3

D.K2CO3、K2SO4、CaCl2、NaNO3

12.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AgNO3溶液B.无色酚酞试液

C.K2CO3溶液D.Na2SO4溶液

13.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铜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14.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木桶B.紫砂壶C.不锈钢锅D.橡胶轮胎

15.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16.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段发生的化学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段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   

A

B

C

D

Ca(OH)2

CO2

H2

Fe

Na2CO3

NaOH

O2

HCl

H2SO4

CaCl2

CuO

CuSO4

BaCl2

AgNO3

HCl

NaOH

18.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9.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空气、石油、干冰

混合物

B

氮气、水银、金刚石

单质

C

糖类、油脂、蛋白质

营养物质

D

甲烷、乙醇、塑料

有机物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点燃羊毛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铁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向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二、简答题(本题有6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21.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石油和煤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2.某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1)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

氯化钾

氯化钙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锌

氯化

亚铁

氯化铜

KCl

CaCl2

NaCl

MgCl2

ZnCl2

FeCl2

CuCl2

反思:

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______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下图。

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3)此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如图)。

比如:

①用稀硫酸除铁锈;②古代记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

请从①、②中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________。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________。

24.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________。

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________(填字母)。

A.酚酞试液B.pH试纸

C.硫酸铵D.氯化钠

25.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锥形瓶中加入的是________。

A.NaOH溶液B.NaCl溶液

C.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________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________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在锥形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26.“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

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

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8分,第29题6分,共18分)

27.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

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

于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敏:

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

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

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________(选填“1”或“2”)。

28.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一:

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二:

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

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____(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l)Na2SO4;

(2)Na2SO4和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______产生

猜想

(2)成立

方案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

(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BaCl2溶液   B.Cu   C.Fe2O3

2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

【猜想】

猜想一:

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二:

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第30题7分,第31题11分,共18分)

30.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露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

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

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Ⅰ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①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___mL,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

实验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可与食醋反应生成气体,但无澄清的石灰水,无法确定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故A不能完成;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故B不能完成;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需用特定的药品,故C不能完成;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利用食用油和水混合即可完成,故D能完成。

2.C 解析 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A试管溶液变红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则残留液显酸性,说明甲中反应酸过量;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硫酸钡,说明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反应物中的酸是硫酸,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

3.A 解析 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可以与Fe2O3发生反应,故衣服沾上铁锈可以用白醋洗去。

4.C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法通过明显的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5.C 解析 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因此把氯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因此把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当氯化钠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时,不能立即产生沉淀;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把稀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时立即产生气体。

6.D 解析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可用于制玻璃;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属于盐,食盐不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除铁锈;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可用于生产橡胶。

7.B 解析 A、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镁粉,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不溶解的是木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取样品,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取样品,加入稀硫酸,出现气泡,溶液显无色的是铝片,溶液显浅绿色的是铁片,金属不溶解的是银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8.A 解析 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的白色的液汁内含有碱性物质,要除去该物质可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

9.C 解析 铁与稀硫酸混合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铁置换硫酸中的氢而形成硫酸亚铁溶液,溶解的铁的质量大于放出氢气的质量,因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故A不正确;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溶液质量没有损耗,因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随稀硝酸的加入不断增大,故B不正确;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而使溶液变为硫酸亚铁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溶解铁的质量小于析出铜的质量,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质量要小于反应物硫酸铜的质量,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故C正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溶液中增加的钠离子的质量大于沉淀的钙离子的质量,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故D不正确。

10.A 解析 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含有氢元素;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中含有氢元素;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可能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如氯化镁属于盐,它是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11.C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

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氢氧根离子。

A、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共存;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故不能共存;C、相互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也不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气体、沉淀或水,故能共存;D、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不能共存。

12.C 解析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均显示无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K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

13.B 解析 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