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28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宁2)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

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

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

答:

D

解:

①平面镜反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折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①正确;

②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都能成虚像,故②错误;

③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也能成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

④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④错误;

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实验,故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⑤。

2.(2019山东德州4)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答:

C

解:

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投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3.(2019四川成都B卷2)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取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答:

A

解: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桥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小张的眼睛,故A错误;

B、小郑取下近视取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小郑近视,晶状体太厚,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放大镜是凸透镜,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故C正确;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眼镜向方框远离时,从B点靠近到A点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

因此,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逐渐变大,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故D正确;

4.(2019四川德阳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答:

C

解: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

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远大于水的深度,故D错误;

5.(2019四川达州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眼睛能发出光线

C.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D.用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定被放大

答:

C

解:

A、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

故B正确。

C、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正确。

D、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D错误。

6.(2019广东深圳15)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

答:

C;

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符合题意;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7.(2019浙江杭州6)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答:

A

解:

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

8.(2019浙江温州3.)(4分)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

答:

D

解: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

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D。

9.(2019云南昆明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凹透镜B.凸透镜总是成实像

C.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

D解: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0.(2019云南昆明6)—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4所示。

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都变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

答:

C

解:

11.(2019河北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

ABC

解: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

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B正确;

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12.(2019河南9)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

C;

解: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

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

13.(2019黑龙江哈尔滨3)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

C.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D.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答:

C;

解:

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A错误;

B、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故B错误;

C、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C正确;

D、由题干图可知:

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D错误。

14.(2019湖北鄂州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答:

C;

解: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15.(2019湖北荆州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答:

C

解:

A选项,物距为15cm,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蜡烛放到42cm的刻度处时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选项不符合提议;

C选项,将蜡烛放到光具座30cm的位置,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成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选项,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蜡烛所成的像将变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择C.

16.(2019新疆兵团3)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A.穿衣镜B.老花镜C.显微镜D.望远镜

答:

A;

解:

A穿衣镜就是平面镜,平面镜能成与物体等大的虚像,A正确;

B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倒立的放大的或缩小的或等大的实像,但不能成等大的虚像,B错误;

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C错误;

D望远镜成放大的虚像,D错误。

17.(2019四川自贡5)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

C;

解: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18.(2019天津12)(多选)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  )

A.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答:

ABD;

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

A、图乙中,物距u=50cm-35cm=15cm,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2f>u>f时,v>2f=2×10cm=20cm>15cm。

故B正确;

C、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

D、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u<f=10cm,故D正确。

19.(2019江苏苏州9)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

B

解:

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

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

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D错误。

20.(2019江苏盐城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答:

C

解:

应当使白纸与光线垂直

21.(2019山东枣庄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

B

解: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

解:

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

B。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22.(2019山东潍坊8)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

C

解:

图中看到字是倒立的,放大的像。

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透镜是凸透镜,

A、已知此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也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

此透镜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此透镜是凸透镜,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故D错误;

故选:

C。

23.(2019山东泰安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成清晰的像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答:

B

解: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

此时物距小于像距,f<u=8cm<2f,解得,4cm<f<8cm,

v=15cm>2f,解得f<7.5cm,

焦距范围:

4cm<f<7.5cm,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此时u′=8cm+7cm=15cm>2f,

v′=15cm﹣7cm=8cm,f<v′<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

B。

24.(2019山东枣庄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

B

解: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

B。

25.(2019广西贵港3)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鲲龙4G600水陆两栖飞机……当今中国,科技进步使生活更精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兴”号高速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惯性很大

B.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高空所受的大气压强,比水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使用共享单车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开锁,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答:

D

解:

A.物体的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因此,“复兴”号高速列车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A错误;B.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故B错误;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实质是照相机的应用,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二维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2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说明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应选D。

26.(2019贵州安顺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

B。

解: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27.(2019海南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

B

解:

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C.“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观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二、填空题

1.(2019山东德州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矫正方法的是  。

(填序号)

答:

③;①。

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知,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①图能正

2.(2019江西省4)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

答:

凸;实

解:

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校园门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ロ的情况,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2019四川乐山31)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小红是(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

近视眼;凹透镜

解:

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说明他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4.(2019四川达州12)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股片放在距离透镜的位置(选填序号:

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