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39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C.天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有违社会规范的欲望

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据材料推断,该思想家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慎思明辨

B.反省内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6.李贽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B.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7.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某位思想家时说:

“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之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据《古矿录》记载:

“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

”这一发明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北宋时期

9.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

“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这部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雨霖铃》

10.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

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

清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

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

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

11.时人曾对当时某一著作作如下评论: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A.《明夷待访录》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青年杂志》

12.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认为:

“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反映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

A.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B.对儒家传统思想全盘否定

C.借西方政治学说弘扬传统文化

D.对西方政治学说全盘肯定

13.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14.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

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人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15.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16.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17.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9.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1.孙中山说:

“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2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第一次以完备的形式出现在毛泽东革命生涯哪个阶段的著作中?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章太炎评价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

在彼不在此也。

若就社会政治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的努力是

A.建立同盟会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提出“三民主义”

D.与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25.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题,26题20分,27题13分,28题17分,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

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朱熹说: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关于“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的主张?

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观点.

(3)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新主张?

分析这些新主张出现的背景。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一)魏源(1794~1857)认为,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

(二)下表是1885年上海格致书院,洋务大员刘坤一,命题考士的试题: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

试互证而详论之。

(三)陈独秀(1879~1942)认为,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材料二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

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

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是最适应的。

严复译文:

严复按语一:

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国人达尔文、斯宾塞者……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第一书以发明天演之旨;

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生物学);

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心理学);

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社会学);

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

呜呼!

欧洲自有生民以来,无此作也。

严复按语二:

夫既以群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

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

赫胥黎……言群理,所以不若斯宾塞之密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

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

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后经曲折发展,从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依据材料二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请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给予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按照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

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题干没有显示出这个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是对以德治民的认可与肯定,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

礼法思想是荀子的,不是孟子,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出自于《墨子·

尚贤中》。

材料讲的是由于舜是一个有才能、有贤德的人,后尧得知,将天下禅让给他管理。

这与墨家“尚贤”思想相符,所以答案选B选项。

本题要是没有“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这段材料,就可选A选项;

材料并没有体现道家和法家思想,排除C、D选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A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排除B;

“天人感应”意指天能预示灾祥,人君要顺天而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教化”,排除D。

所以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A项是南宋陆九渊的主张;

B项说法绝对化;

C项是理学的哲学定义;

只有D项符合题干——既有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有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材料中考查的是李贽思想的社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这一思想的经济基础,故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不符合实际;

B选项不是主要因素;

C选项时间不对。

7.【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到他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且具有辩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此人是王夫之,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B选项反对君主专制;

C选项强调经世致用。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磁铁指南”“辨别方向”可知是指南针最早的雏形,即司南,最早出现战国时期。

所以答案选C。

其他时期不符合。

排除。

9.【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中“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说明是运用南方方言来写成的著作,应该是屈原的《离骚》,故本题选择B想符合题意。

10.【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没有关于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的内容,故A项错误;

“觉得”“辩论”“无甚可观”说明反对西方议会制度,“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说明主张引进、发展西方经济,故C项正确,BD错误。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故B正确。

A是黄宗羲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康有为宣传变法的著作;

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杂志。

12.【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有相同的地方,这是康有为在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便于人们接受,故A项正确;

是借传统文化来弘扬西方政治学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康有为既非全盘肯定儒家思想也非全盘肯定西方政治学说而是在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13.【答案】D

【解析】材料“外国之利器”主要是指西方的坚船利炮,故A项错误;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属于政治觉悟,故B项错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方面,故C项错误;

“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D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销量很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

A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

15.【答案】B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引入林纾的观点。

林纾的观点是结合文化传承的理论,加之自己的主张而谈的。

他认为文言文不可废,一切语言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需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因此他的出发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6.【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A题干中没涉及戴季陶对待三民主义的态度;

B题干说的是戴季陶信仰马克思主义,没说以俄国为师;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所以C正确;

D题干时间是1919,此时国共合作还未实现,排除D。

17.【答案】A

B项与题干无关,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鲁迅先生对封建旧礼教的痛恨,他以“祥林嫂”这一旧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抨击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所以答案选择A项。

C项不是主要的思想,D项不是这部作品的主要思想。

18.【答案】C

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

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

19.【答案】C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中国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而“二十四孝”则宣扬愚忠愚孝,强调尊卑等级观念,与人权平等意识矛盾,故C项正确;

A项“理学开始遭到批判”是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人;

B项的“中国近代教育起步”是洋务运动;

D项不符合材料。

20.【答案】D

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推翻满清”就是夺取政权的问题,“并且要建设共和”是建设政权的问题,结合起来来看就是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故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经济需求,故B错误;

C和D不符合民权主义内涵。

22.【答案】C

【解析】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并且用这个思想,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故C正确;

其他阶段时间不符合,排除。

23.【答案】B

同盟会的成立不能表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反帝做出的努力,故A项错误;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此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在“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故B项正确;

此时的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故C项错误;

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而孙中山已在1925年3月12日去世,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南方谈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选D。

A和B不是南方谈话内容;

C是中共十五大。

25.【答案】D

“双百方针”是指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A项要革命派不要流派,无法体现双百方针,B项引起思想的不一致不符合双百方针的内容,C项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也无法体现百花齐放的原则。

故选D项,不因学术和艺术问题进行政治斗争。

26.【答案】

(1)主张:

孔子:

仁和礼(或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或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王道(或君舟民水。

)主张:

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2)观点:

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

(3)新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

倡导经世致用;

提出工商皆本。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解析】

(1)问题一中“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如下内容:

孔子主张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指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

(2)依据材料二“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的信息区分人和动物的差别。

(3)从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归纳出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主张,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和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第二小问他们提出这些新主张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政治以及新式经济发展角度归纳回答。

27.【答案】

(1)魏源:

社会问题:

西方工业品的倾销;

传教士打着传播基督教的幌子入侵;

鸦片泛滥。

(写出一点即可)。

主张: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刘坤一: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教育文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陈独秀:

民族危机严重;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国民觉悟低(写出一点即可)。

开展新文化运动,关注国命存亡;

提倡思想启蒙。

(2)哪次:

甲午战争,或第一次中日战争,或甲午战败。

差异:

①严复并未忠实翻译赫胥黎的作品,在译文中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

②严复的翻译深深打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利用进化论为其变法服务;

③赫胥黎将进化论的使用限定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